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對文中人物進行評價,並且寫下來。

3、能夠結合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語句的意思。

4、體會到母親在細微處對子女的關愛,懂得窮並不可怕,它也許是促進人們奮發進取的動力,使之產生改變自己生存環境的勇氣,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語句的意思。懂得窮並不可怕,它也許是促進人們奮發進取的動力,使之產生改變自己生存環境的勇氣,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教具: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母親的純淨水》。回憶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哪位同學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出示課件當女兒發現所謂的純淨水原來是白開水而責備母親時,母親對她進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想法的錯誤,感受到母親在細微處對自己的關愛。這篇課文以女孩的心理變化爲線索來寫的,那麼請你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圍繞着這瓶純淨水,女孩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板書:高興——酸楚——沉靜——喜歡

女孩爲什麼有了這麼大的變化呢?歸功於母親的教育。

二、深入學習

那麼母親對女兒進行教育時說了什麼呢?請你從文中找到讀一讀。

1、體會母親一番話的含義;

(1)“我們是窮。但是窮有什麼錯?富也罷,窮也罷,都是日子的一種過法。窮人不見得可憐,富人也不一定高貴。”

(學生談理解)

師:從哪可以看出她家窮?課文哪寫了?

(第1段:家裏的經濟狀況不怎麼好,母親幾年前就下崗了,在街頭賣零布;父親廠子不景氣,工資也不高。)

師:結合前面學習的《窮人》一課,說說你的理解。(桑娜、漁夫雖然貧窮,但他們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他們的心比富人要高貴的多。這不是金錢所能買到的,更不是富有就能擁有的。)

(2)“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那可就真窮了。”

(投影片)

師:這三個“窮”字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再窮):物質上

第二個(心就窮了):精神上

第三個(那可就真窮了):物質、精神兩方面

2、母女倆在生活中分別是怎麼認識“窮”的?快速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勾畫批註。

交流女兒對窮的認識。

(1)第1節:隱隱不安高興不再覺得很丟臉了(愛虛榮)

(2)第4節:當同桌說這水不像是純淨水時,她的心跳得急起來。

(敏感,自尊心強,窮人怕人說窮,更沒面子。)

(3)第9節:大家都沉默了一下,都笑了。……她很尷尬,當即扔掉了那瓶水。

(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沒有尊嚴,非常丟人,長此以往,她會怎樣?自卑,看不起自己,就像母親說的,“心就窮了”。)

母親呢?(交流母親對窮的認識。)

(1)“街頭賣零布”:看得起自己,不覺得窮有什麼自卑的。

(2)母親教育女兒的一番話:經濟上的窮並不可怕,它可以催人奮進,但心窮卻是非常可怕的,它會使人失去生活的目標。

母親說的話,女兒聽懂了嗎?她明白了什麼?(投影片7出示18自然段)

(投影片8一步步出示)

母親說;

女兒懂得了;

1、我們是窮,但是窮有什麼錯?——→窮沒什麼。

2、富也罷,窮也罷,都是日子的——→它只是一種相比較而言的生活狀一種過法。態,是她需要認識和改變的一種現狀。

3、窮人不見得可憐,富人也不一——→它絕不是一種光榮,也絕不是一種定高貴。恥辱。

師:母親的話不僅教育了女兒,也教育了我們,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讀母女倆的話。老師讀母親的話,同學們讀女兒的話。

師生配合朗讀。

4、母親說:(投影片9出示)

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那可就真窮了。

師: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雖然下崗,卻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想方設法,改變貧窮的現狀。她的言傳身教深深的教育了女兒。

(投影出示:如果……多姿的未來)

師:這段話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三個它指什麼?把什麼比作什麼)

(1)從消極方面看:(投影片)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醜陋的衣衫,那麼它就可能遮擋住心靈的光芒。

師:還可能遮住什麼?

(自信、勇氣、積極、進取、嚮往、夢想……)

自信失去了,勇氣沒了,目標模糊了,一切都做不成了,那就是心窮了,心窮了,可就真窮了。

(2)從積極方面看:(投影片)

1、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塊寬大的.布料,那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溫暖的新衣。

師:想象:布料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衣服,說明什麼?貧窮是可以改變的。

換了一種心態,有了信心,有了勇氣,有了目標,那就能夠奮發進取,促使自己改變生活的現狀。

2、心態再積極一些!可以把它當作是魔術師手中的那種魔布,可以用它變幻出絢麗多姿的未來。(投影片)想象魔布可以變出什麼呢?怎樣才能創造精彩的人生呢?把貧窮當成一種催人奮進的動力,不怕困難,努力拼搏。

師:未來在自己手中。

自己再讀讀這段話,齊讀。

3、女兒正是牢記母親的話,正確認識改變窮,後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出示句子:她可以隨心所欲地喝各種飲料,但她卻認爲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母親的“純淨水”。這是爲什麼?說說理解。

(對母親深愛與感激。母親的精神激勵她實現了自己美麗的夢想,並繼續爲更絢麗的未來和夢想而奮鬥。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母親的“純淨水”,在她看來,沒有什麼東西比母親給與她的這筆財富更寶貴。)

三、評價人物

1、寫出你對文中“她”或者“母親”的評價;

小女孩和她的母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怎樣評價她們呢?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寫下來。

小女孩:很懂事(隱隱不安、母親是對的);聽從教導(想明白);從母親的純淨水事後,她能正確地認識“窮”與“富”;心中永遠銘記着媽媽的教導……

母親:一向節儉;善於理解人(體育課拿純淨水,與女兒的對話);言傳身教;心不窮……

2、展示學生的評價……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述了“我們”乘車從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出發,趕往南端菲律普島看企鵝歸巢的路上看到的景象。讚頌了人們自覺遵守行車規則的美德。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中,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也是學生必具的語文能力。教學中,從讀入手,以讀,貫穿本文教學的始終,體現讀中悟、讀中想、讀中感的設計理念,同時藉助相關的課外資源,體會作者行文中運用的表達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課後鼓勵閱讀,及時組織練筆。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美麗的規則”的含義,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2、幫助學生認識1個生字“澳”,讀讀記記“憂心忡忡、成千上萬、炫耀、耀武揚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詞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體會“美麗規則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嚴格遵守規則的意義,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預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美麗的規則”的含義,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2、幫助學生認識1個生字“澳”,讀讀記記“憂心忡忡、成千上萬、炫耀、耀武揚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詞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體會“美麗規則的含義”。

教學難點:

一、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馬路上堵車嗎?說說你們看到的情景。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找找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以小組的形式,學習交流生字和新詞。

3、教師檢測生字和詞語。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並組詞。

●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並藉助工具書理解。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

1、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注意讓學生傾聽,讀後有評價)。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組織交流。

四、置留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寫詞語。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美麗的規則”的含義,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2、幫助學生認識1個生字“澳”,讀讀記記“憂心忡忡、成千上萬、炫耀、耀武揚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詞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體會“美麗規則的含義”。

教學難點:

一、 導入

1.直接導入,板書課題。

2.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自主學習,交流感悟

1、自主讀課文,邊讀邊想:

(1)“我們”在趕往澳大利亞南端的菲律普島看企鵝歸巢的美景的路上爲什麼擔心會堵車?

(2)在離企鵝島還有六十多公里的時候,對面出現了什麼情況?後來“我們”看到了什麼場景?

(3)爲什麼說“它留給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後來我們看到的可愛的小企鵝還要深刻?”

(4)讀完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2、彙報交流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老師指導學生交流,體會人物的情感與認識,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1)瞭解“我們”乘車去菲律普島看企鵝歸巢的美景,首先介紹了時間、地點,又點明瞭事件。

(2)理解“失衡”的美麗的.圖畫,“我”受到的一種美的感動。

(3)體會作者“我”的感受,“規則之美、人性之美”。既點明瞭文章的主題,也照應了文章題目,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3、學生談感想

【以學生自學爲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和體驗,不要求統一的說法,只要學生有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點撥引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美麗的規則的含義”。找一找我們身邊的“美麗的規則”。

2、請同學們從《海瑞罵殿》、《秉公執法報私恩》、《魏徵直諫》中任選一篇閱讀,並說說讀後的體會。

板書設計:

  9、美麗的規則

  美景--失衡--規則之美 人性之美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3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3.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交流讀書名言揭示課題,由課題質疑導入新課。

2.指導學生讀準本文的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出情,讀出味。

3.調動學生質疑解疑的讀書體驗,以朗讀促思考,理解全文,體會精思與熟讀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快樂地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知識,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出味,讀出情。

2.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突破

1.瞭解學生朗讀本文的情況,再對學生朗讀的字音和節奏進行指導。

2.在指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大意後,再對課文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

學生:

1.預習課文,讀通課文。

2.蒐集古人關於治學的名言警句。

教師:

1.準備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蒐集有關朱熹的音像資料、掛圖等。

2.推薦適合學生課外閱讀的中華傳統文化名著名篇。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名言,導入新課。

1.引言:同學們都很喜歡讀書,有的已經與書成了朋友,那麼怎樣才能讀好書呢?大家把蒐集的讀書名言交流一下,看看我們是否能從這些名言中獲得啓迪!

2.學生交流古人讀書名言。

3.課件出示部分讀書名言。學生齊讀名言,體會名言中包含的讀書觀點。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如。--蘇軾

(4)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5)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

(6)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7)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8)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4.學生交流對名言的理解。

後四句老師沒有註上作者,同學們知道是誰說的嗎?

對,是朱熹所言。從這幾句話我們可以總結其讀書方法。(循序漸進、多讀熟讀、質疑精思)

5.引出新課。今天,我們就運用朱熹總結的學習方法來學他的文章《熟讀精思》,看看他是怎樣具體介紹這一讀書方法的。

板書:熟讀精思(節選)

(設計意圖:結合預習基礎,運用名言導入新課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領其積極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對朱熹的言行初步接觸可引發他們的探究欲,鼓勵他們利用名言所指點的方法學習下文。)

二、瞭解作者,簡釋課題。

1.大家瞭解朱熹這個人嗎?,誰來介紹一下朱熹的生平事蹟?

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課件出示朱熹簡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代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一生剛正不阿,無意仕途,平生致力於著書立說,創辦學院,講學傳道,是我國繼孔子、孟子之後的一代宗師。他還是南宋著名理學家,世稱“朱子”。其著作有《四書章句集註》《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註》《朱子大全》《童蒙須知》等多種。本文選自宋人張洪等選編的《朱子讀書法》。

2.齊讀題目,理解“熟讀精思”的意思。

(熟,熟練。精,精心、細緻。反覆讀課文,把課文讀熟練,同時要精心思考課文的意思。)

3.預習時看到題目,你想到了什麼問題?通過預習課文你解決了嗎?

(學生提出問題,對沒有解決的簡單問題可相互幫助解決,對重點問題如熟讀的好處,怎樣做到精思等教師引導學生一會兒放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解決。)

三、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學生自讀課文,質疑解疑。(解決從課題產生的一些疑問,記錄讀書過程中的困難和疑問。)

2.交流疑難及解決辦法。

(學習古文與現代文不同,教師適時交給學生學習方法:結合註釋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根據意思讀好停頓;藉助工具書幫助理解難詞難句;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等……)

3.生再讀課文,結合註釋或借用工具書初步理解文意,試着讀好停頓。

4.指名朗讀,教師根據讀的情況指導讀好停頓。

(1)確定文中多音字及通假字的讀音。

“須整頓幾(jī)案”“不可倒(dào)讀一字”“讀書百遍,其義自見(xiàn)”

(2)難讀之句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反覆讀讀才能讀好停頓。

(3)第一段停頓示例。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

5.教師範讀或教讀。

6.教師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讀,達到讀通、讀順。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古文學習上也不例外。本環節旨在喚起學生主人公的意識,讓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教師只在疑難處點撥,困惑之時引領。朱熹言“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學會思考,同時把古文朗讀放在第一位,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爲下面理解和分析課文打下基礎。)

四、再讀課文,深化理解。

1.學生再次藉助註釋等理解字詞句的意思,試着說說全文大意。

2.指名說說文章大意。

3.師生交流重點詞語及句子的理解。課件出示重點語句。

(1)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

(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乾淨平穩,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仔細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

(2)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麼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

(3)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

(4)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5)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讀書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作者這裏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要讓學生通過讀感知文言文反問句的'表達特點。

4.齊讀課文,讀出味,讀出情。

(設計意圖:深入理解課文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這樣學生易於掌握和接受。這也是在實踐朱熹的“熟讀精思”的讀書法。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從有疑到釋疑再到無疑的這一學習過程也是熟讀精思的過程。)

五、熟讀精思,分析課文。(引導學生解決重點疑問。)

1.學生靜心默讀,思考:

圍繞題目,三個段落分別側重講了什麼?

(習慣,熟讀,精思)

或問文章先寫什麼,又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先寫讀書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然後寫“熟讀”的要求和意義;最後寫“精思”的要求和意義。)

2.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並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1)讀書的準備是什麼?

(整頓几案、書冊。正身體,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

(2)熟讀有什麼要求?有什麼好處?

(要求: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無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好處:“久遠不忘”,“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不帶解說,自曉其義”。)

(3)精思的前提和關鍵分別是什麼?

(精思的前提:“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精思的關鍵:“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3.學生交流並體會熟讀與精思的關係,可以用一句名言概括此觀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盧梭……)

4.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自己學了課文後的感想。

5.教師小結。我們通過對本文“熟讀精思”理解了“熟讀”與“精思”的關係。要熟讀書更要多思考、善思考。讀與思是讀書學習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只讀不思,必是死讀,光思不讀,純系空想,毫無意義。“心到,眼到,口到”6個字高度概括了熟讀與精思的關係,二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同學們都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讀書方法,讓書真正成爲我們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6.練習背誦。再讀課文,讀出情,悟出理,然後自由背誦第二、三段。

(設計意圖:本環節要求在學生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目的是進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熟讀精思的具體內容,體會“熟讀”與“精思”的關係,領悟文章給人的深刻啓示。在學習分析過程中,仍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教師只點撥疏導。通過再學習、再思考、再交流及教師的引導總結,學生的理解和認識會得到昇華和提高,朗讀時更能讀出情,讀出味,悟出理,從而達到本文的學習目的。)

六、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拓展:

1.課件出示《熟讀精思》全文和《“朱子讀書法”六條》。(見附頁)

學生讀讀只做初步瞭解。也可放到課下仔細讀一讀。

2.推薦讀物:韓愈的《進學解》和荀況的《勸學篇》

作業:

1.把課後第四題的治學名言讀一讀,背一背。

2.繼續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設計意圖:拓展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把課堂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進一步加深對古文的瞭解,增強對古文的興趣,感悟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作業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多積累優秀語言。)

板書設計

讀書前的準備 整頓几案,正身體,仔細讀之。

  21 熟讀精思  熟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節選)  精思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附:

  “朱子讀書法”六條

1.循序漸進

所謂“循序”,就是必須遵循所讀之書內容的客觀順序和讀者的主觀能力、條件,按此而規定讀書的進程。“漸進”指的則是像流水盈河而後進、音樂成章而後達一樣,量力而逐步成就。

2.熟讀精思(略)

3.虛心涵泳

其含義是:第一,讀書不先帶框框,不先下結論,不固執己見,要尊重原著,探明願意。第二,讀書不先帶偏見,不執著舊見,要持公正態度,要獨立思考,堅持新的見解。第三,不穿鑿附會,不遇難退縮,要接受簡明平正的道理,還要反覆詳玩,勤苦奮進。第四,虛心涵泳的反面正是驕傲。

4.切己體察

所謂切己體察,首先,讀書必須與自己的思想實際、生活經驗等結合起來。其次,還要以所讀之書的道理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或使之在實踐中受到檢驗。

5.着緊用力

其含義有這樣兩個方面:一是讀書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窮究到底,永不放鬆。二是“爲學要剛毅果決,悠悠不濟事”。

6.居敬持志

所謂“居敬”就是思想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謂“持志”,就是樹立遠大的目標,明確讀書的目的。朱熹把它視作“爲學”的最根本性的問題。

《熟讀精思》全文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至於文義有疑,衆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捨於其間。先使一說自爲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於他說而先自屈矣。復以衆說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於公論而無以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後其節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此觀書之法也。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4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人帶六年級一個班,共有學生人,其中男人,女生人。通過五年多的的學習與訓練,孩子們學習的自覺性大都比較高,學習意識較強,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但有個別的學生學習意識比較差,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欠培養,書寫馬虎,學習懶惰,怕吃苦,依賴思想嚴重,學習方法不夠科學,特別是習作能力有待提高。從整體來說,動筆前的構思還不夠,作文缺少創意。行文中,出現不具體、不生動,沒有個性的張揚,公式化較嚴重。個別文章空洞無味,後進生的習作語句不通、不連貫,作文水平還停留在一、二年級。因此,本學期將繼續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學習目標教育、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等,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複習,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學習的能力。力求讓全班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各方面水平上一個新臺階,尤其在寫作方面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習作求真、求實、求新。

爲了更好地、有針對性地、有的放矢地培養教育好每一個孩子,要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注重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有每個人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再加上生活背景、學習環境、成長經歷、世界觀等的不同,造就了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我們一定要注意並重視這些不同,因人而異,個性發展。因此,要改革教法,注重學法。教師加強學法指導,給學生學習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艱辛與喜悅。教師適時加以點撥,根據學生不同的類型,設計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重視差異,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二、教材分析

新統編本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於20xx年春期正式試行。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六組,依次是:民風民俗、外國名篇名著、人間真情、體會人物品質、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小學生活”。這個專題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共有課文17篇,精讀課文12篇,略讀課文5篇。這六組教材,每組基本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五部分組成。課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不定,有的單元沒有略讀課文,有的單元有1——2篇略讀課文。其中,第三單元安排了習作例文,所以沒安排語文園地。第六單元是綜合性學習單元,也未安排語文園地。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閱讀鏈接”。

全冊安排“閱讀鏈接”四次,未安排“資料袋”。“口語交際和習作”依然作爲一個獨立的欄目。整冊共安排口語交際三次,分別是同讀一本書、即興發言、辯論。

全冊6個單元便安排了5次習作,除第六單元外,其他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一次習作,另外還安排了兩次小練筆。一次是學習了《臘八粥》一課後,讓學生照樣子寫一種最喜歡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學習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以後,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用幾個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全冊共安排“語文園地”四次,“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書寫提示”“快樂讀書吧”穿插安排,其中,“書寫提示”在第一、五單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單元語文園地後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主要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

另外,與本套的其他各冊教材不同,古詩詞並沒有根據內容安排在相應的專題中,而是在六個單元之後,集中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這10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中沒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艱深,適合小學生讀讀背背。這樣的編排也體現了向初中教材過渡的編寫意圖,在初中教材中,古詩詞背誦也是作爲一個獨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後部的。

三、學期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艱難的環節。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後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

總之,在深知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原則下,奉行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冊課文共有六個單元,全冊包括“導讀”“課文”“讀寫例話”“積累運用”(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實踐活動)等內容,書後還附有10篇古詩詞誦讀內容。本冊要求學會120個字,每課要求學會的字,排在方格里。

1、知識方面

(1)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會寫120個,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

(2)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文段。

(3)背誦20篇以上的優秀詩文,課外閱讀不少於15萬字(完成課文配套課外閱讀30篇)。

(4)學習瀏覽,能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根據需要蒐集相關的信息,並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5)學習用鋼筆和毛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

(6)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於自己的事。

(7)在閱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

(8)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2、技能方面

(1)會使用字典、詞典進行識字,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

(2)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並體會漢字的優美。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6)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7)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閱讀方法,瞭解詩歌的語言特點。

(8)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9)能寫簡單的記事作文、作品梗概、想象作文、讀後感等習作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範、整潔。

四、教材重點難點

1、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精讀課文的學習中積累語文學習的方法。

2、針對教材中的習作訓練,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提供寫作的素材。

3、注重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力爭使課內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五、主要教學措施

1、加強訓練,方法多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2、持之以恆,不斷地加強積累。

3、注重實踐,培養能力。

4、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理解能力。

5、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內容,並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備註

12.24—2.28《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

23.2—3.6《藏戲》、《習作》、《語文園地》

33.9—3.12《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口語交際》(1)

43.16—3.20《習作》、《語文園地》、《快樂閱讀吧》

53.23—3.27《匆匆》、《那個星期天》、《習作例文》

63.30—4.3《習作》、《古詩三首》

74.6—4.10《十六年前的回憶》、《爲人民服務》《金色的魚鉤》

84.13—4.17《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

94.20—4.24《文言文二則》、《表裏的生物》

104.27—5.1《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口語交際》

115.4—5.8《習作》、《語文園地》、《難忘小學生活》

125.11—5.15古詩詞閱讀:《采薇》、《春夜喜雨》、

《江畔獨步尋花》、《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江上漁者》

135.18—5.22古詩詞閱讀:《泊船瓜洲》、《遊園不值》《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浣溪沙》、《清平樂》

145.25—5.29複習

156.1—6.5複習

166.8—6.12複習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交流及表達能力,瞭解開頭和結尾的聯繫,體會它們的作用。

教學重點:

1.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吟誦詠梅的有關詩句。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遙知不是雪,爲幽暗想來。(宋,王安石)

已是懸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澤東)

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陳毅)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生齊讀。

3.讀了課題之後,你有什麼疑問呢?(引導學生緊扣“魂”自由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小組夥伴之間互相讀課文,交流自讀生字新詞的效果,教師重點指導“縷、葬、腮、甚、眷、颼、衰”的讀音,指導“幽、衰、葬”的字形。指導易錯字“抹”和“眷”。

3.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外祖父的那些事?生討論交流,理清條理,出示小標題。(吟詩落淚、珍愛梅圖、思國傷懷、贈墨梅圖、送梅花絹)

三、精讀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那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畫出有關句子,多讀幾遍,想想爲什麼。

2.全班交流,重點談出。

(1)讀到“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對策

①外祖父爲何讀到這些詩句就會落淚呢?(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想的感情)

②這幾句詩是那幾位詩人寫的,請簡要說說你對這些詩句的理解。

你從這些詩句中體會到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思念祖國)

③你能試着讀出外祖父這種思鄉之情嗎?生練讀,指名讀

(2)“我五歲那年,……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

對策

①生自由讀本小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

②你從那些語句體會到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呢?畫出有關詩句。

(生圈畫並交流:拉下臉、訓斥、輕輕颳去、慢慢抹淨)

③指導朗讀“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的嗎?”讀出反問的語氣。“輕輕”、“慢慢”這兩個詞應該怎麼讀,爲什麼?

(3)“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對策

①生自由輕聲讀這段話,你覺得梅花有怎樣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②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涌現出哪些有氣節的人物?生舉例。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愛國志士的資料,生讀。

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愛梅花,說明了什麼?生討論交流。(外祖父把梅花當成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即“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珍愛梅花,是爲了讓自己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國人氣節。)

④指導朗讀: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無數有氣節人物的靈魂,漫漫五千年的中華史,有氣節的人物怎能說清呢?讓我們飽含深情的再讀着一段。

(4)想不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繡着血色的梅花。

對策

①指名讀

②外祖父爲什麼送梅花手絹給我?(讓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因爲讓我把他對祖國的眷戀之心帶回祖國。)

3.討論:此時你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什麼更深的瞭解?是引導學生理解,“梅花”不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徵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生齊讀課題。

四、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1.學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爲什麼以《梅花魂》爲題嗎?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

2.古往今來,由於歷史的原因,許多想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但他們血管裏流動着中國人的血,胸中跳動着一顆中國心。

板書設計:

梅花魂

吟詩落淚

珍愛梅圖

思國傷懷

贈墨梅圖

送梅花絹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簡明扼要地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注意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正確聽寫“螳螂捕蟬”故事中的關鍵詞語,能借助這些關鍵詞語複述寓言的主要內容,感悟句子的特點;理解寓言藉助故事來說明事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聯繫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知道吳王爲什麼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閱讀課文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體會少年巧勸吳王的決心、勇氣和智謀。

5、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也進一步滲透“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大語文學習觀。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1、2、3點。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4點。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正確朗讀課文,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

1、上課鈴響之前播放動畫片《螳螂捕蟬》。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10、螳螂捕蟬》,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注意要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後,播放中國水墨畫動畫片《螳螂捕蟬》,優美的音樂、意境深遠的.水墨畫、想象豐富的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複習時要求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說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但是要語言連貫,這樣既爲後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又訓練了“說”的能力。]

 二、複述“螳螂捕蟬”

1、過渡:《螳螂捕蟬》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就是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大道理,這則寓言又講了什麼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大道理呢?先聽寫四組詞語。

2、一組一組地聽寫:

蟬 悠閒 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 舉起前爪

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着彈弓 瞄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着禍患

3、課件出示以上詞語

⑴覈對聽寫情況

⑵朗讀這些詞語

⑶教師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生聽

⑷學生藉助詞語和插圖,複述“螳螂捕蟬”這個小故事。(一遍)

⑸學生複述,交流評價。

4、總結:小故事——大道理

[設計意圖:《螳螂捕蟬》這則是課文的重點,我就把它調整到第一步來完成。爲了完成複述的學習目標,我設計了先聽寫關鍵詞,在聽老師複述,最後學生複述的方法,這樣做學生能經歷聽、說、讀、寫、看圖、思的學習活動,我希望能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檢查字詞、瞭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複述、感知寓言特點和閱讀寓言的方法。]

 三、理解“恍然大悟”

1、過渡:吳王聽了這個故事後,又是怎樣呢?(恍然大悟)

2、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⑴理解 “恍然大悟”。

“悟”是什麼意思?“大悟”呢?吳王明白了什麼?

“恍然”什麼意思?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吳王的話?試試看。

⑵這一段與前面的那些語句相照應,找出來讀一讀。

相機理解“處死”、“死命令”、“固執”……體會的吳王的固執,大臣的着急,吳國危險的處境。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恍然大悟”組織教學,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個詞語的具體所指,並聯繫有感情地朗讀吳王的話。然後,聯繫全篇,很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

 四、品味少年之“智”

1、過渡:大臣勸阻無用,吳國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站了出來,成功地勸阻了,挽救了吳國。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吳王改變了主意呢?

2、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少年的語句,說一說你的體會。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⑴“拿着彈弓、轉來轉去” “三個早晨” 說明了什麼?“毫不介意”什麼呢?少年在意的是什麼呢?

⑵“終於”能表現少年怎樣的心情?

⑶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心理,練習感情朗讀。尤其是吳王的心理變化。(關心——好奇——大悟)

⑷探究小結:“螳螂捕蟬”的確是少年三天中看見的趣事嗎?(聯繫時間、地點、彈弓等體會少年的智慧)

[設計意圖:理解少年的智慧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在來品悟,自然會輕鬆一些。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三個詞來交流,並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方法體會,深入吳王和少年的內心,感悟少年規勸的巧妙。]

 五、積累中華成語

1、總結寓言“螳螂捕蟬”。

2、聯繫“圍魏救趙”從反面理解“螳螂捕蟬”。(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軍只好回軍救援,解了邯鄲之圍。)

3、激發談話: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成語就是其中最耀眼的精華!成語大多隻有四個字,或記載着一段歷史,或蘊含着深刻道理……你知道那些成語呢?說說看。

學生交流後出示成語先說說你聽說過那些,是通過什麼途徑知道的?再齊聲朗讀。

4、結課,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成語“螳螂捕蟬”,也認識了這麼多的中華成語。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只是滄海一粟。同學們,你想學習更多的成語嗎?建議大家閱讀課外書籍——(出示書籍封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屬於總結和拓展部分。我有“螳螂捕蟬”講到“圍魏救趙”,再到更多的成語,學生對成語這樣的傳統文化會越來越嚮往。此時,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作業,自然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理解並積累嚴守規則,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對句。

2、運用已有的閱讀文章的方法,獨立閱讀理解並交流自己對“人間天平”這一主題真切的感受和體會。

3、能圍繞一個主題條理清楚地說出見過或經歷過維權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4、能把自己經歷或看到的有關規則事情如實而有條理的寫下來,學會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別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教學重點:

1、積累成語和對句。

2、能圍繞一個主題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學難點:

能夠有順序的、語言具體的圍繞主題寫一件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5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積累成語和對句。

2、能圍繞一個主題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學難點:

能夠有順序的、語言具體的圍繞主題寫一件事。教學內容:“溫故而知新中”的“成語運用、積少成多”。

一、成語運用

1、師講笑話導入課題:同學們,這是亮亮給爸爸的信(投影出示)。

我最親密無間的爸爸:

你好!

最近身體是否健壯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現在正在奮不顧身的學習。前天,老師表揚了我的豐功偉績,我聽了以後沾沾自喜。您批評我濫用成語,我以後一定前功盡棄,捲土重來。祝爸爸萬古長存!你獨一無二的兒子小明。

你們是不是也能準確地運用成語呢?我就來考考大家對成語的運用能力。

2、恢復成語原貌。

(1)投影:讀一讀劃線部分,你能把句中畫線的部分改成成語嗎?

◆ 於是,他在新的法令頒佈之前,費盡心機,苦苦思索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辦法。( )

◆ 唐高宗突然間因憤怒變了臉色,準備嚴懲權善才。( )

◆ 到了豫州,他看到到處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難民,無辜而受牽連的人極多,內心非常不安。( )

◆ 我高興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連忙對這位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爲己有的黑大哥表示謝意。( )

【學生自主讀題,先弄清題目的要求,再讀句子中畫線部分的意思,理解後改寫成相應的成語。】

(2)你能運用“冥思苦想”、“勃然大怒”、“哀鴻遍野”、“拾金不昧”說話嗎?

【強調不僅能夠理解成語,還要重視成語的準確應用。】

3、選擇恰當的成語,填入句子裏。

五光十色 五顏六色

◆ 走進花園,鬱金香開得正盛,( )的花朵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豔麗

◆ 大廳裏擺放着各種各樣的工藝品,( ),琳琅滿目。

滔滔不絕 誇誇其談

◆ 爸爸是個足球迷,一談起他喜愛的球隊,總是( )。

◆ 新來的同學維克多喜歡( )。他說自己一個人曾經撲滅過一場大火,肚子一人去過很多大城市遊玩,一天看完過三本小說……,可是他說的並不真實。

【先要引導學生弄懂出示的兩組成語的意思,找出每組裏兩個成語區別之處。比如:“五光十色” 是形容色彩鮮豔,式樣繁多。而“五顏六色”是指各種顏色。誇誇其談形容說話、寫文章浮誇不切實際;滔滔不絕是褒義詞,形容口才很好,說話不間斷。在理解詞的基礎上,根據句子的.意思、感情色彩、語言環境,再在提供的成語中選擇恰當的一個,填入句子裏。意在讓學生感悟成語的特點,激發學生積累和運用詞語的興趣。】

二、積少成多

1、引入:同學們,通過剛纔的練習我們能靈活的運用所學的成語,並能把握成語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感受到成語的精煉和含義深刻。下面讓我們學習一些對句,這更會讓我們感受到中國語言的精煉和含義深刻。

2、出示對句,讓學生朗讀。

☆ 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 道德行爲憑自律 文明規範貴堅持

☆ 須養成處處好風正氣 方配做泱泱大國公民

☆ 修身治國生死無懼 敬業奉公寵辱不驚

☆ 車走直馬走斜必依規矩 綠燈行紅燈止才成方圓

☆ 崇尚文明充實精神生活,昇華公德薰陶思想感情

3、讓學生合作交流,理解對句的意思。

通過誦讀你讀懂了什麼?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理解嗎?

【引導學生通過對嚴守規則,遵紀守法,講正氣,講公德,崇尚文明,修身治國,敬業奉獻等方面對句的交流。目的是增加語言積累,樹立講正氣,講公德,講敬業奉公的精神,作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4、引導學生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