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合集15篇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合集15篇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

2、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積累詞彙。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重點:瞭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爲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有關松鼠的資料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這裏有一個謎語: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把傘?(學生回答:松鼠)

二、學生交流資料:

你喜歡松鼠嗎?爲什麼?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松鼠》。(板書課題)

三、自讀課文,說說松鼠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學生們談感受:

美麗的小動物討人喜歡。四肢靈活、行動敏捷、閃閃發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談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強調統一)

從哪幾方面體會到小松鼠美麗和可愛?

當學生談到小松鼠的特點時讓孩子從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學習課文。

學生談到小松鼠美麗,就讓學生到文去找,你從哪看出小動物美麗的?引導學生學習描寫小動物外形特點的部分。

學生談到小動物談到靈活或機靈時,引導學生到文中去找:你從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機靈的.。

喜歡吃的東西、如何做窩……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學習,並指導學生在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學生通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全文共4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外形上介紹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

松鼠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

學生總結:並板書:

1、活動: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的機靈。

2、住的: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松樹上,窩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慄、鳥蛋。

四、交流:學文後你有什麼想法?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生在體會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小作者描寫小動物的方法。

一、繼續學習課文:喜歡小松鼠嗎?

把你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學生朗讀課文。

二、看看小作者爲什麼能把小松鼠寫的讓我們都非常喜歡呢?

學生談並學習寫好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先要從外形特徵去觀察小動物,再要觀察小動物的生活悄習性,如:小動物吃食時的樣子,睡覺時的樣子,遊戲時的樣子,喜歡做什麼……並學會把小動物寫活。(生動、形象)

結合語文天地的讀一讀,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語。讓學生學習用表示順序的詞語來練習說話。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對於小松鼠的喜愛之情。

回顧課文內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雙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過油。一條的大尾總是,顯得格外。

讓我們再來看看一篇寫小動物的文章《帶刺的朋友》語文天地中的開卷有益。

三、指導本課的字:

捷 遮 蔽

四、習作:認真觀察動物:

1、外形特徵

2、吃食物時的樣子、神態動作。

3、睡覺時的習慣和樣子。

4、做遊戲時的特點。

五、開卷有益:《帶刺的朋友》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鋪墊這一寫法在本課的運用及作用。

四、嘗試運用鋪墊的手法寫一段話。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猜猜老師現在是什麼樣的心情?

同學們,看到這麼多領導、老師坐在這裏聽課,你們有什麼感受?(緊張)你們猜猜老師現在是什麼感受?(也緊張)對了,老師也緊張。老師提出這些問題就是爲了突出老師現在激動、緊張的心情,這種手法在寫作上就叫作鋪墊。

板書:鋪墊

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學習“鋪墊”。

板書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二、課前質疑:

本課標題是“圓明園的毀滅”,爲什麼作者卻用那麼多筆墨來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在解決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

三、小組合作學習第五自然段。

(一)要求:1、自讀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你從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麼感受?

3、組長組織,注意順序,每人都要發言。

(二)小組彙報學習結果。

教師適時點撥:出示原文,採用去詞法(把“凡是、統統”去掉),原文好在哪裏?體會用詞的準確,同時體會英法聯軍的可恥!有感情地朗讀朗讀。

四、毀滅前的圓明園什麼樣子?學習2—4自然段,採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習輝煌。

先把“有……有……有……”標紅,讓學生介紹圓明園裏有什麼。

然後讓學生聯想和想象。如,說說在“山鄉村野”裏你看到了什麼?在“熱鬧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麼?學生就會充分感受到圓明園的壯美。在此基礎上,對於“雷峯夕照”等學生不易想象的,難以理解的,可放圖片,增強感受。

最後指導學生讀出輝煌。

五、體會鋪墊的作用。

既然寫毀滅,爲何大篇幅寫輝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爲什麼?(體會“對比”表達的作用:進一步襯托……)

說一說,議一議:

描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就是運用了鋪墊的手法,引起讀者共鳴,激發讀者情感。

六、自讀文段,看一看外國人(雨果)眼中的圓明園是什麼樣子,找出屬於“鋪墊”的段落,讀一讀。

課堂交流。

七、口語交際

我心愛的物品丟了。

要求:運用鋪墊的手法描繪出物品之珍貴,從而襯托心情。

小組內交流,然後課堂交流。

七、作業

將口語交際的內容整理,寫一篇習作。

板書設計:

損失巨大

圓明園的毀滅建築風格———富有特色

價值讚歎讚美

歷史文化———價值龐大

毀滅————惋惜痛心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古詩,背誦課文。

2.在課文中隨文識字,滲透拼音的認識。

3.學寫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隨文識字。

2.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你會背哪些詩,給大家展示一下。

二、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會背這麼多詩了,真好,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小詩好嗎?

板書:山村

2.誰認識,讀一讀。

三、新授

1.打開書翻到P12頁,請你讀一讀小詩,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不認識的字。

2.有的同學已經都能流暢地讀下來,誰願意展示一下?(請一生讀)其他同學要想把自己不認識的字解決,你該怎麼做?(讓學生總結,通過認真聽別人讀來解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進行聽讀識字)

3.誰來說說,通過聽別人讀,你認識了哪些字?(學生可以自由地說說自己認識的字,無論是不是生字表中的,如果說到了二、六、七、八、九、十、花這幾個字,就隨手把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及時引導學生自評,既達到了鞏固的目的,又使學生樹立起責任的意識。)自己讀;老師讀;一起讀(這時課件中這些生字變成紅色的)

4.這首詩是一幅很美的風景畫。老師很想畫一畫。(準備一張宣紙,隨手點綴畫出詩中描繪的景象,邊畫邊說)描繪詩中的大意。

5.美嗎?現在你想怎麼讀?(引導生儘量讀出自己的感受)

6.現在字寶寶要跳出來了,看你還認識它嗎?(出示:二、六、七、八、九、十、花等字。)先一生帶讀拼音,再搶讀。

7.這些字寶寶看見你能讀出它的名字,特別高興。它們又回到課文中去了,快互相指讀課文,看你能準確讀出它們嗎?再互相背一背,看誰最棒。(生試着背)(會的齊背。)

四、寫字

咱們的字寶寶還想讓你把它請到田字格里去呢!

1.出示帶田字格的一、二、三、十,讓學生觀察。

2.這些字有哪些筆畫?(橫、豎)

伸出你的手指來寫一寫,

師說:從左到右,橫。從上到下,豎。

請你拿出鉛筆,在生字本上準備。先出示在田字格中寫好的字。

3.看看老師怎樣寫的,(師範寫,生認真看)

誰來評一評老師寫得怎樣。(學生自己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包括覺得哪裏好,哪裏不好。)你們看把“一”的家放在哪裏比較好。

4.請你們自己寫一寫,寫完了同桌的朋友互相看一看、評一評。

誰願意讓大家看一看你寫的字。(在實物投影展示)

(師生間平等的交流,學生間相互的賞識,爲交流情感、分享收穫、體驗成功提供了空間。)

5.小“一”在對你說:“你把我寫得真漂亮,謝謝你們”呢!

6.小“二”跑過來了。快看。(師在田格里書寫)

你來寫一寫。師指導,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的作業。(在實物投影上看)如“二”寫在橫虛線上邊。

(學生評)

小二說:“你把我寫在上邊,太擠了,下邊不是還有地方嗎?

7.用同樣的方式寫“三”“十”

8.哪個認真的孩子發現了我們在寫的時候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引導孩子注意到書寫順序:先上後下,先橫後豎。

9.現在利用我們會寫的字去幹活了。

請你打開書第14頁,數一數,填一填。(同桌對一對)

圖中有:

條船兩隻貓

個水桶條小魚。

五、小結

孩子們你們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啊?

(孩子們可以各抒己見,學會一首詩、會寫了幾個字等都可以)

(評價的適時適度,使學生享受到了收穫的快樂。)

六、作業

你可以把我們今天學的詩配上畫,並試着在上邊寫寫你會寫的數字,好嗎?

教案點評:

《山村》是一首古詩,意思非常淺顯,而且不求領會意境。可以通過聽讀識字、隨文識字來認讀生字。重點應放在詩中認字和指導書寫上。考慮到這一課是學生正式學寫生字、動筆寫的開始,所以不要着急,應爲學生的開筆打好堅實的基礎。應帶領學生去感悟寫字的筆順、用筆的感覺。由於前邊已經帶領學生認識了田字格及一些基本筆畫,爲寫做好了鋪墊。所以這節課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寫字不要多,而要精,儘量不安排回家的寫字作業,保留充分的時間在課上指導。在這一課,拼音只想安排做滲透性的學習。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4

一、快板引入,梳理文路

1、師:當哩個當,當哩個當,當哩個當哩個當哩個當!

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山東好漢武二郎。

那武松學拳到過少林寺,膀大腰圓賽金剛。

這一天,思念哥哥回家鄉,中途路過景陽岡。

那山上,斑斕猛虎把人傷,英雄挺身上山崗。

這纔有,赤手空拳打老虎,爲民除害美名揚!

2、師生交流:這段快板說的是誰?(武松)

什麼事(打虎)

打虎之前還幹什麼(喝酒、上山)

【板書:武松、喝酒、上山、打虎】

3、這篇課文和以前的文章有什麼不同?

4、【文白夾雜,是古代的白話小說,例如:老虎——大蟲,喝酒——吃酒】

二、學習“喝酒”(第二段)——研讀語言,體會“倔強”

1、體會喝酒——酒量大,動作爽

師:武松怎麼喝酒?

(1)酒量——一般人三碗酒,武松喝十八碗,頂六個人酒量。

【出示:十八碗酒】

(2)豪爽——一般人小口喝(比劃),武松一飲而盡

【出示:一飲而盡】

2、體會語言——豪爽、倔強的性格

師:武松不光喝酒還喜歡講話!那麼武松講些什麼?我們來研究研究!

出示:

武松(敲着桌子)∶“主人家,怎麼不來篩酒?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

店家∶“客官,你應該看見,我門前旗上明明寫着‘三碗不過岡’。”

武松(奇怪地)∶“怎麼叫做‘三碗不過岡’?”

店家(得意地)∶“我家的酒雖然是村裏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叫做‘三碗不過岡’。過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問。”

武松(笑)∶“原來這樣。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門倒’,初入口時只覺得好吃,一會兒就醉倒了。”

武松(從身邊拿出些銀子來)∶“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

【學生練讀——學生對讀(指導讀出人物神態,體會性格)——師(店家)和衆生(武松)對讀——師:讀得不錯!不聽勸告,要酒喝,你讀出一個怎樣的武松?(執拗、驕傲、倔強、豪爽)——【師:對!這就是倔強的武松!(板書:倔強)】

三、學習“上山”——研讀心理,體會“猶豫”

1、師:武松喝完了酒,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陽岡來。大約走了四五里路,看見一棵大樹,樹幹上颳去了皮,上面竟寫着這樣兩行字——

【出示: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趁午間結夥過岡,請勿自誤。】

這官府的公文要說什麼?誰來解釋一下?(解釋請勿自誤)

這正是——【出示(逐漸變大):山上有虎,單身莫行!】

2、師:原來真的有虎,原來真是錯怪了店家,原來我真的錯了!怎麼辦?武松卻有了這樣的想法——

【出示:

(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害怕了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死要面子,猶豫)

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硬着頭皮上山,碰碰運氣)

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麼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給自己打氣,還不相信有虎?自欺欺人)】

師:用心的讀讀,你讀出來武松的什麼?(害怕、猶豫、要面子、僥倖心理)

知道有虎,他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回去—害怕了吧?)

後來又想——(不能回去,怕人恥笑—死要面子)

再後來想——(上去看看—硬着頭皮上山,碰碰運氣)

最後他想——(哪有大蟲—給自己打氣,還不相信有虎?自欺欺人)

師:哈哈!原來武松也害怕,也猶豫?這——好像不是英雄所爲吧?英雄應該沒有缺點啊!我要寫,就寫“武松一看有虎,說,上山去,我打死他!”怎麼樣?【學生:武松以前從沒打過虎,怎麼可能主動去打老虎?寫他猶豫,這才真實,纔是對人的描寫,英雄也有凡人的.一面。)對,武松也是人,也有人的害怕和猶豫【板書:猶豫】但他還是提着哨棒上了山,說明他還是有凡人沒有的——【板書:膽量】這就是人的—猶豫,神的—膽量!】

四、學習“打虎”——研讀動作,體會“智勇”

1、讀——理過程,品動作

師:我們來看最精彩的打虎描寫——

【出示:那隻大蟲把兩隻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往上一撲,從半空裏躥下來。武松吃那一驚,酒都變做冷汗出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後。大蟲背後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着,吼一聲,就像半天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着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1)指名讀第一段——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戰,誰先進攻?(老虎進攻(撲、掀、剪—學生演示),武松(閃——a和躲對比b三閃不同)——師生對讀,讀出緊張場面;

【出示: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哨棒,使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只聽見一聲響,簌地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下來。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蟲,原來打急了,卻打在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着一半在手裏。】

(2)齊讀第二段——武松進攻(掄起劈折)

【出示:那隻大蟲咆哮着,發起性來,翻身又撲過來。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遠。那隻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隻大蟲想要掙扎,武松使盡氣力按定,哪裏肯放半點兒鬆!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裏只顧亂踢。那隻大蟲咆哮起來,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兩堆黃泥,成了一個土坑。武松把那隻大蟲一直按下黃泥坑裏去。那隻大蟲叫武松弄得沒有一些氣力了。武松用左手緊緊地揪住大蟲的頂花皮,空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氣力只顧打。打了五六十拳,那隻大蟲眼裏,口裏,鼻子裏,耳朵裏,都迸出鮮血來,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只剩下口裏喘氣。】

(3)師讀第三段——中間注意關鍵動作(按住、腳踢、拳打—做出簡單動作演示)

2、看——看錄像,品驚險

師:瞭解了打虎場面,你們想不想看看?我們來看一段精彩的錄像!

3、說——講感悟,品寫法

(1)師:多麼精彩的打虎場面!在這場生死搏鬥中,你看出一個怎樣的武松?(驚慌、機智、勇敢,力大)

【1、力大——按住

2、慌亂(板書)——抓住兩處

a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身下來,把哨棒拿在手裏,閃在青石旁邊。

b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哨棒,使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只聽見一聲響,簌地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下來。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蟲,原來打急了,卻打在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着一半在手裏。】

(2)體會一波三折——

酒後上山(揪心)——店家勸阻(放心)——不聽上山(揪心)——看見公文(放心)——執意上山(揪心)——老虎進攻(揪心)——武松棒打(放心)——急打棒折(揪心)——按住打死(放心)就這樣多次一上一下(手勢),這就叫一波三折。

你看,經典文章就是這麼折磨人啊!這正是——武松打虎真過癮,我們閱讀真揪心!3、智慧——先閃後攻】但他還是憑藉機智勇敢戰勝了老虎,而且他還是有凡人沒有的——【板書:力量】這就是人的—慌亂,神的—力量!【板書:智打、力打】

五、總結拓展

師:過人的酒量,過人的膽量,過人的力量——這就是武松!倔強、猶豫、慌亂——這正是武松作爲普通人的一方面。但是他的酒量、膽量、力量——是凡人所能有的嗎?所以,清代偉大的評論家金聖嘆說,武松是人也是神。【板書:人,神】這就是人的—倔強,神的—酒量;人的猶豫,神的膽量;人的慌亂,神的力量!後文書還有他的精彩故事——《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5

一、填空題

1、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

2、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3、《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小學1~2年級爲“寫話”,3~6年級爲“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5、漢語拼音能幫助學生識字,幫助學生說好普通話,幫助學生閱讀。

6、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

7、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不僅要重視口語交際課的教學,而且要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訓練。

8、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9、《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0、語文綜合性學習應以活動爲主要開展形式,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

11、“交融式目標”在敘寫時不會出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幾個明顯的提示語,但它的每一點目標卻極好地把二維乃至三維的目標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優點就是敘寫方便。清晰明確,乃是教學目標敘寫的靈魂。

12、《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13、語文素養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主要分爲六個層次:一是必要的語文知識,二是豐富的語言積累,三是熟練的言語技能,四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五是深厚的文化素養,六是高雅的言談舉止。

14、課程資源從獲取途徑看,可以劃分爲校內資源、校外資源、網絡化資源三大類。

二、基本概念題

1、語文素養P1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爲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2、探究學習P5

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和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態度,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培養主動探究的意識,獲取探究樂趣。

3、課堂即時評價P41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真實情境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質性評價,稱爲“課堂即時評價”,亦稱“情境性評價”。

4、人本語文課程資源P50

以人爲載體的語文課程資源。包括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相關人士等。

5、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P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三、簡答題

1、 新課程教師角色應如何定位?

答:新課程強調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把教師的角色定位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課程認爲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角色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新課程提出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教師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轉變爲語文課程的開發者。

2、《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哪些要求?《語文課程標準》P14

答:《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是: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3、什麼是閱讀教學?閱讀與閱讀教學有什麼區別?P15

答:《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理解;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能力,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4、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習作教學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

答:①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②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③應爲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④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實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5、“分解式目標”與“交融式目標”的異同是什麼?P29

答:(1)區別:分解式目標: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每個維度根據實際情況羅列若干小標題。這種敘寫方式,思路清晰,具體明確,便於操作。

交融式目標:在敘寫時不出現 “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幾個明顯詞語,但它的每一點目標都把二維或三維的目標交融在一起。優點是敘寫方便。

(2)相同點:無論是“分解式目標”還是“交融式目標”,他們都將目標的“三維”進行有機整合。無論是由目標導向的學習過程還是由目標指向的學習結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觀察性和可測量性。

6、新課程倡導怎樣的學習方式?P5

答: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與接受學習相對而言的,是指學生自己有目的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有自覺意識和自我控制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的關鍵在於引導,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讀書、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以後再去“合作”。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不斷豐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獲取深刻的體驗。

探究學習,即“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的本身。要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要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

7、你認爲,當前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存在哪些問題?P55

答:當前新課程起始階段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作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之間根本沒有產生與合作。第二,合作學習沒有明確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學習的時間沒有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被大量剝奪。第四,採用合作學習過於隨便,不考慮合作的時機,信手拈來。第五,團團圍坐成擺設,小組學習有名無實。第六,角色輪換週期長,“優生”“獨舞”唱主角。第七,離開課文講遷移,捨本逐末,漫無邊際,學生預習失去依託,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課。第八,座位設置老一套,不運用小組學習的學習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動。

四、觀點論述題

1、談談你是如何理解“語文素養”的?P1

答: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爲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分爲6個層次: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爲一種能力。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爲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可見,《課程標準》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

2、在當前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中,有許多老師認爲新課程特別強調三維目標中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那就是意味着“知識和能力”不重要了。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P29

答: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在教學目標中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並非簡單的並列關係,而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統一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實現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關兩個目標維度的載體。過程與方法是鏈接知識與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維度的橋樑,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昇華。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

3、你覺得怎麼做才能使各種學習方式更加有效呢?請選擇一種學習方式具體闡述。

答: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成了一種整體的學習方式,相互作用。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正確理解,合理利用。(2)注重方法的指導。(3)加強過程的引導。(4)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合作學習:

(1)把握“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教師定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要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前就要做認真的準備,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有所選擇,從而避免一些形式主義的做法,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課中,當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更不是幹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學生合作的進程,討論的焦點等等,爲下一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作好充分的準備,擔負着更大的管理和調控的職責。

(2)規範“小組合作學習”的行爲,營造合作的良好氛圍。

課堂氛圍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合理分組是前提,規範合作行爲是保證。(簡答題7)

(3)形成“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課堂上的小組合作不僅僅只是完成學習任務,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踊躍發言與虛心聽取的關係。其次是讓學生學會思考,處理好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關係。第三是要讓所有的人積極參與,特別關注小組學習中保持沉默的學生。

4、有人說語文課程建設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專家的事,我們只要按教科書教完該教的書就是了,何況我們基層(農村)也沒什麼語文課程資源。你認爲這種觀點對嗎?爲什麼?P50—54

答: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因爲,我們一線的許多老師對於“課程資源”的認識比較模糊,總認爲語文課程資源建設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專家的事,我們只要按教科書教完該教的書就行了。其實這也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誤區。語文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礎,是語文實踐的必要。語文課程資源是爲語文教學服務的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校內、校外一切課程資源。對於小學語文課程,其可以開發與利用的資源很多,可以開發的素材豐富多彩。如:語文教材、學校圖書室、實踐基地、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相關人士,語文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師生的生活經驗,校園課間文化等。因此,作爲一線的語文老師,進行語文課程建設和語文資源的開發是必要的,也是有條件的。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樹立課程資源觀,積極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以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

5、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對學生有利無弊。請談談你的觀點。

答: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運用多媒體,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也使課堂教學目的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省時,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時我們片面誇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過多過濫的使用,只會適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閱讀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學生的思維定格在畫面上,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五、教學設計題

1、請設計教學片斷,讓學生學會“左”、“右”二字。(音、形、義三者結合)P10

答題要點:音、形、義三部分綜合考慮,左的字音難點、左右字形的比較、左右方位的辨析、詞語的積累等。

2、北京將在 舉辦奧運會,請你以〈〈奧運——北京〉〉爲主題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片段。P22

答題要點:教學過程的展開要強調實踐性,教學方式的選擇要強調自由性,學習的組織要強調合作性,學習活動要發揮創造性;重實踐、重過程、重參與、重體驗;

基本流程:(1)談話導入,明確目標;(2)圍繞目標,收集資料;(3)學生分組,交流資料(相關奧運的知識、圖片等);(3)確定主題,分組準備(小組討論彙報的形式、選用的內容,分工完成設計、圖片處理、文字編輯等工作);(4)小組彙報,師生評議;(5)全班展示,暢談感想。

3、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擬一份教學設計。P25

答題要點:以閱讀理解爲基礎,以日常生活和語言積累爲素材,將課文的學習和學生習作有機結合起來。讀寫結合的形式:續寫(《凡卡》:凡卡把信寄出後,會發生什麼?)、仿寫(《四季》、《春雨的色彩》)、擴寫(《燕子專列》:“於是,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呼籲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炎車站”,假如你是瑞士政府的發言人,你會怎樣呼籲大家?)、改寫(古詩比較多,《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補寫(《紙船和風箏》:小熊和松鼠吵架後,在等待和好的日子裏,會發生什麼事?)等方法。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6

一、教材依據

《頂碗少年》是人教課標版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在一次表演中,連續兩次失誤,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終於獲得了成功,博得了觀衆暴風雨般的掌聲。本篇略讀課文情節簡單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學生;文章表述層次清楚,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而作者從“少年、觀衆、碗”三個角度抓動作、神態、語言具體描寫,生動而細膩,很有特色。

二、設計思想

對於略讀課文,葉聖陶先生說過這樣的話:“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精讀課文,是例子,是出發點,目的是指向學會自主閱讀。”因而,本課教學,我嘗試隱去教師“明目張膽”地教,轉而讓學生“粉墨登場”去學。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師只是適時點撥。“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這是六年級閱讀教學重點強化的內容,也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重點訓練內容。因而,在學生自讀自悟及交流的過程中,我重點在“主要內容”、“思想感情”、“表達方法”方面作點撥。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主要內容,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4、學習作者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重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從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2、感知作者多角度細膩描寫的表達方式,並學以致用。

五、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我國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寫的《頂碗少年》,一起讀課題:(《頂碗少年》)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大家翻開語文書第十一頁,認真地把課文讀一遍,包括閱讀提示也要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把握全文

1、大家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肯定有不少收穫吧。比如主要內容、文章的結構等。誰先來說一說。

2、學生自主交流。

預設:

當學生說到主要內容時,讓學生說說是用什麼方法概括的。教師點出:像這樣寫人寫事的文章,“段意連接法”和“誰做什麼”的句式來概括主要內容都是相當不錯的方法。以此達到強化目的。

當學生說到課文首尾呼應時,注意引導學生說說具體從哪些句子來體會的'。畢竟,學生對文章的表達方式的體會一直比較弱。以此達到對教學重點的鞏固,實現學法的延伸。

(三)研讀感悟,咀嚼文字

1、作者帶我們欣賞了20多年前的一場雜技表演,請同學們細讀2——7自然段,特別要留心少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表演,勾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語句,從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場怎樣的表演?在品讀的時候,還要思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出示問題:1、勾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2、從中體會到這是一場怎樣的表演?3、作者是怎樣表達的?可以批註你的感受)

2、學生自主學習,作批註,教師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整理答案。

4、課堂交流,教師點撥。

每個小組選擇體會得最好的一處全班交流,小組成員相互補充。教師相機點出作者的表達方式,畢竟這是文章的重難點所在。

預設:

這是一場充滿關愛的表演

一位矮小結實的白髮老人從後臺走到燈光下,他走到少年面前,臉上微笑着,並無責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摩着少年的肩,輕輕搖了搖,嘴裏低聲說了一句什麼。少年鎮靜下來,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觀衆們鞠了一躬。

(衆目睽睽之下、接連兩次失敗,觀衆起鬨,一向鎮定的少年也不知所措了,是白髮老人的關愛與寬容讓他重振旗鼓。從“微笑”、“撫摸”、“輕輕搖了搖”“低聲說”等動作神態,體現關愛。 板書:動作、神態)

這是一場挑戰自我的表演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風度地向觀衆鞠了一躬。音樂又響起來,碗又高高地頂在了少年頭上。少年沉着地重複着剛纔的動作,依然是那麼輕鬆優美,緊張不安的觀衆終於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微笑”“鞠了一躬”這樣的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地寫出了少年在失敗面前的鎮定自若,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 板書:少年、動作、神態)

這是一場精彩的表演

在輕鬆優雅的樂曲聲裏,只見他頭上頂着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自然地舒展着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搖搖晃晃,卻總是掉不下來。

(從少年、碗的的動作體現難度高,表演精彩。 板書:碗)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

到最後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又是一個接一個艱難的轉身,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觀衆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着他頭上的碗……眼看身體已經轉過來了,幾個性急的外國觀衆忍不住拍響了巴掌。那一摞碗卻彷彿故意搗蛋,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少年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碗,又掉了下來。

(抓“厲害地搖晃”“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忍不住拍、跳起搖擺舞、急忙晃動”等觀衆的動作、神態,少年的動作、碗的動態體會驚心動魄。 板書:修辭)

(四)學以致用,課堂練筆

師小結:

本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作者從碗、觀衆、少年三個角度來描寫,而我們也正是從這三個角度抓住動作、神態等關鍵詞語以及修辭來體會到了表演的驚心動魄,同時作者也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表演的扣人心絃。

(五)點化主題,拓展延伸

1、齊讀最後一段,作者從頂碗少年身上認識到了什麼?或者說作者要讚美什麼?他沒有說,但是他又分明說了,作者想說的話都藏在哪兒了?(省略號)我們都來寫一寫:我從頂碗少年身上感受到,或者說我想對頂碗少年說什麼?

2、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師:老師也有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那就是人的一生就像頂碗少年表演雜技一樣,可能會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挫折,但是,我們要記住面對失敗,要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堅持不懈,永不言棄。同時,當別人處於失敗中時,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安慰與鼓勵。

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於拼搏的人,纔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裏,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天——這就是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啓迪。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7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下午由楊老師陪伴大家一起來度過,見到大家楊老師很高興,所以楊老師想先跟大家做個遊戲,好不好?什麼遊戲呢?吹雞毛,規則很簡單,本次吹雞毛比賽爲兩組對抗形式,每組三人,雙方盡力將雞毛吹向對方場地雞毛落地時落在哪一方的場地上,哪一方爲輸,採用三局兩勝制,每局結束雙方交換場地,發“毛”權由雙方“包剪錘”決定。請一個小組派兩位同學上來!一人扔雞毛,一人吹,其他同學給你們小組的同學吶喊助威!(2分鐘)

二:新授

1. 剛剛的遊戲好玩嗎?這麼精彩的場面可不是每天都有,不管什麼時候回味起來都覺得很有趣,我想請大家用筆把它記錄下來,比一比看誰描述的最精彩!(3分鐘

2. 誰願意把你的作品給大家讀讀?

3. 師投影出示一個反面範例,他寫的怎樣?怎樣把文章寫得生動呢?今天楊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人物的描寫方法。板書:人物描寫方法

4. 出示範例:武松打虎

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呢?咱們先向名師請教請教。

同學們,知道這是選自哪部著作嗎?《水滸傳》22回,景陽岡武松打虎 ,我們一起來讀讀好嗎?

文段主要是通過什麼描寫來刻畫武松的?

寫得好不好?好在哪裏?

師小結:作者之所以能將人物寫得更豐滿、活靈活現的,是因爲作者用形象生動、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賦予人物鮮活的生命力,將人物塑造成了經典,讓我們的文學天空中羣星閃耀。

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作文的描寫方法之一——動作描寫。板書

5. 同學們,你們認爲什麼是動作描寫呢?

(指名生回答)

師小結:人物的動作可以分爲表情動作、形體動作和其他各種動作。行動能把人的個性特點具體化、形象化。可以這麼說,描寫一個人物,有時沒有外貌描寫,但僅通過動作描寫就能夠體現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板書:表情動作 形體動作 其他具體形象

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因此,具體細緻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三、如何進行動作描寫

1.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彷彿看到了武松神勇無比的那一幕。同學們想想,作者是怎樣把武松打虎的經過寫得那麼扣人心絃呢?我們習作時怎樣才能寫出精彩的動作描寫呢?(小組合作討論,3分鐘)

2.小組派代表彙報:

3.好,請你告訴我,你從施耐庵老先生這裏學到了什麼好方法?(3個組)

4.師總結: 板書:

A、認真觀察,抓住特點。

B、按動作的先後順序有層次地寫清楚、寫具體。

C、抓住人物最有特徵的動作,準確而恰當的運用動詞,千萬不能籠統。(比如:“看”這個動作,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用不同的詞,如:“盯”“瞅”“瞪”“瞟”“瞥”“瞻”……)你還能舉什麼例子?

D、把動作和表情結合起來寫。與修辭手法相結合。

E、加上心理活動

人物的動作描寫是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要想寫得描寫的準確生動,就是要寫出人物在具體事件或事情片段中“怎麼做”。板書

四、重新遊戲,仔細觀察

1.假如時間重新回到剛上課我們做遊戲時,你這次會怎樣做呢?想不想再體驗一次?再派一個同學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觀察。

2.開始習作,不僅要寫出動作還要把自己的'心理活動寫出來。(5分鐘習作)

五、講評

(1)說說他寫的怎樣?好在哪?

(2)不好在哪?還能怎樣改進?

六、師總結:作家老舍曾說,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當代心理學家認爲,人的內心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只有動作纔是真實可靠的。從這一意義上說,動作的確是透視人物心理的多棱鏡。很高興大家能把動作描寫的要點都滲透到我們的文字中,你們讓文字的力量顯得如此強大。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美妙的瞬間無處不在,就讓我們做一個有心人,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精彩,並將它們栽種在我們燦爛的文學土地上。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取勝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2、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幾步寫清大戰經過的方法並複述這些內容。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能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1、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取勝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2、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幾步寫清大戰經過的方法並複述這些內容。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能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幾步寫清大戰經過的方法並複述這些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走近名著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問:“這是哪部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

2、交流:你對《三國演義》知多少?

(三國的名稱、三國的主要人物、三國所處的位置等等)

3、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國的曹操打敗了蜀國的劉備,企圖一鼓作氣消滅東吳,一統天下。面對強兵壓境,孫權與劉備 聯合起來,於是在赤壁爆發了一場有名的“赤壁之戰”。(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設疑:“赤壁之戰”發生在遙遠的一千七八百多年前,可爲什麼歷史要記錄下它?人們又爲什麼直到現在還津津樂道?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邊讀邊思考。注意讀準字音,並理解文中的詞語。

2、交流——“步步爲贏”

(1)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調兵( )將 自不( )力 波浪( ) ( )不防備

迎風( )望 丟( )棄( ) 無心( )戰 不( )其數

(2)你理解了其中的哪個詞語?

(3)選擇1個或幾個補充完整的詞語,說一句或幾句和《赤壁之戰》有關的話。

三、突破重點,精思研讀

(一)理清“火攻”的步驟

1、師生合作讀文章第3段。

對呀,3萬對50萬,如此懸殊的兵力,黃蓋也深知寡不敵衆,所以他對周瑜說:“( ),但因爲他看到曹軍的( ),於是他信心十足地提出:“如用( )。”

2、正如周瑜所說火攻是個好主意,關鍵是怎麼打?

指名朗讀課文5——11小節,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敗曹軍分哪幾步?試着用簡短語言概括,同座位交流後回答。

3、多媒體逐步展示:寫信詐降、乘風行船、火燒曹船、曹軍大敗。

(二)精讀每一步,學習複述,體會東吳取勝的根本原因所在。

1、火攻這一戰是分好幾步來實施的,你認爲最精彩的是哪一招?爲什麼?

A——黃蓋詐降

1)展示黃蓋給曹操寫信的內容(個人讀)

2)引導學生分析

a 曹操接到黃蓋的信爲什麼會歡喜得不得了?從信中找出原因。

b 周瑜既然準備用火攻攻打曹軍爲什麼還要寫信詐降呢?

c 從曹操接信後的舉動看,你覺得曹操的弱點是什麼?

B——趁風駛船

1)展示兩軍對陣圖,指名劃出風向。

2)思考討論:

a 課文中哪幾處寫到東南風?(用直線在文中標出)它與火攻有什麼關係?請找到其中的關鍵詞說說理由。

b 東吳乘風而來的船有哪幾種?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

C——火燒曹營

1)從課文9、10小節中找出描寫火勢旺盛的句子,你覺得哪幾個詞用得特別好?爲什麼?(重點體會“都”、“封”、“竄”)

2)齊讀三句話,再次體會“火攻”的妙處——揚長避短

(三)分步複述

1、聽了同學們的發言,知道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這麼好的計策真讓人讚歎不已,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招,試着說一說。

2、學生精彩片段複述交流。

3、根據提綱,試着複述全文。

4、小結:看着提綱,大家不難發現,作者就是這樣一步步將這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全過程描述下來,使得文章條理清楚,扣人心絃。那麼讀到這裏,你從這場戰役中收穫了什麼呢?(指名交流)

四、總結歸納,課外拓展

1、齊讀最後一節,展開想象:

堂堂一代梟雄曹操從華容道倉皇逃命後,當他回到北方,回首這次大戰,他會對着部下黯然長嘆:“ 。”

2、學生想象發言。

3、激發豪情,出示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

同學們,歷史的腳步匆匆,而長江的水依然滔滔,那遠去的硝煙,那逝去的火花,已隨風而飄,但在這場著名的戰役過去900多年後,有一位大文豪來到長江邊,深深地懷念、深深的讚歎,寫下了《念奴嬌 赤壁懷古》。

4、用你喜歡的方式誦讀。

5、總結:正是有無數像赤壁之戰這樣的戰爭、事件串起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輝煌的歷史,也正是有無數像蘇軾這樣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的筆用他們的激情創造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遊歷其中,沒有一個炎黃子孫會不爲之自豪的!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深有同感。

6、佈置作業

記一記: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

講一講:《赤壁之戰》的故事。

讀一讀: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故事,如《官渡之戰》、《淝水之戰》。

[板書]

29赤壁之戰

知己知彼

天時地利

揚長避短

[教案說明]

本篇是一個故事情節很強、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同樣很強的課文,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之一。在反覆研讀了教材和本單元訓練重點後,同時又結合民族精神教育,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爲:1、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取勝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2、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幾步寫清大戰經過的方法並複述這些內容。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能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積累語言。其中,複述又成爲本節課的難點。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整個教學環節分爲:

一、走進名著。

通過電視劇主題歌,通過交流自己蒐集的關於《三國演義》的相關資料,包括到最後出示的蘇軾的《赤壁懷古》和佈置的課後作業,目的就是擴大閱讀教學的容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豪情,引導學生更多的關注名著和古詩文,接受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薰陶。同時誘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課內課外相溝通,現代與古代相融合,養成他們多方面收集、處理相關信息的好習慣,幫助他們學得深、學得透、學得全,從而引發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

二、精讀“火攻”片段,學會複述。

“火攻”是3萬東吳兵士打敗80萬曹軍的關鍵所在,也是文章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於是我通過製作形象生動的課件輔助於整個教學,根據學生的自主選擇依次出現,隨後再對“火攻”的四個環節逐一進行研讀,找句子、朗讀、思考問題。在對這些環節熟知後,我又指導學生進行復述“火攻”的每一個環節,最後請學生複述整篇課文,從而保證文章的完整性。

三、全民參與,一起進步。

“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人都有進步”,這始終是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的方向。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步步爲贏”的知識技能的小練習,既體現了練習由易到難的變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引發全體學生閱讀的強烈興趣,給他們自己學習的空間;同時又讓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讓學生對文章的基本內容的特點有一個完整、粗略的感知;最後也是迎合了課文的主題。

[教後反思]

正如文章中記載的那一場扣人心絃的戰爭一樣,我也在激動的情緒和緊張的氛圍中上完了35分鐘,回顧一下,整堂課中,我自認爲完成得比較滿意的是:

1、直觀生動的課件讓我的課如虎添翼。整整花了一天精心製作的課件,無論是3萬東吳大軍和80萬曹軍對峙的示意圖,還是火燒曹營的錄像,都讓學生們非常輕鬆地瞭解了“火燒赤壁”的全過程,記清每一個步驟,身臨其境,瞠目結舌,爲我的課增色不少。

2、“步步爲贏”吸引所有的眼球。這個環節的.設計還是完成,我的初衷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進來。果然,一步一步的完成,我試圖讓一些學困生參與,結果很不錯。於是,小小的勝利激起了他們隨後的學習興趣,整堂課都是全情投入,相信他們學有所獲,品嚐了勝利,這讓我如願以償,更是意外的驚喜。

有成功自然也有遺憾,整堂課我的教學步履總顯得那麼匆匆,因爲時間實在匆忙,於是複述只是“火攻”的四個步驟,少了課文的完整複述,顯得不夠完整;因爲時間匆忙,課文的拓展部分——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朗讀蘇軾的《赤壁懷古》只成了草草的齊讀一遍,學生無法理解其中的意境,讓我的初衷——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民族精神教育自然顯得單薄很多。於是我在想,也是一直的困惑:隨着年級的升高,課文篇幅的加長,課堂容量的不斷加大,如何提高我們的35分鐘課堂效率?如何在這有限的35分鐘裏將文章最精彩的、最需要學生領悟的內涵和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傳授於他們?這的確太需要我們具有大刀闊斧的魄力和去粗留精的本領。

同時,我的教學設計中,還是缺少一點二期課改的精神體現,比如培養學生的一種質疑問難的求異思維。像這堂課,我就可以讓學生評價一下“黃蓋寫信詐降”這一做法你贊成嗎?爲什麼?或者評價一下曹操這個人。雖然事後我都想到了,在後來的課堂上讓學生展開討論,但這節課上卻隻字未提。我想,也許時間太緊,無法單獨有環節來展開,我可以設計爲課後作業呀!

這堂課從備課到製作課件,花去了我不少的時間,但我覺得很充實,通過這樣的實戰,我也感覺到自己的教學經驗日益成熟起來,思考的問題也多起來,反思後的收穫也更加豐富了。“教學相長”,這話一點都沒錯!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9

教學過程:

以歌曲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1.播放《水滸傳》主題曲,同學們,咱們先來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跟着一起唱。你知道剛纔我們唱的是哪部連續劇的主題曲嗎?(《水滸傳》)

2.《水滸傳》塑造了多少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形象?(108位)真不錯,同學們知道得真多。

一、談話引入,激趣讀文

今天咱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武松,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陽岡上打虎而出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景陽岡》。

板書課題:景陽岡

二、學習提示,初讀感知

1.明確課型,學習提示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在讀課文之前我們來看看學習這篇課文有什麼務?

指名讀學習提示。

2.讀通課文,初知文意

(1)根據學習提示任務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小黑板出示)

A、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B、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描寫武松打虎?

C、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D、武松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自學反饋

課文篇幅很長,誰能用簡要的話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着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品讀“打虎”,體驗精彩

1.通過剛纔的讀書,你認爲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具體描寫武松打虎?

2.請同學們默讀8——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有關句子畫出來。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中相應內容,點撥引領,指導朗讀。

(1)預設一[出示第9自然段]

①朗讀感受武松打虎精彩片段

我們把武松打虎的精彩部分讀出來,老師讀寫武松的句子,請個同讀寫猛虎的句子。同桌合作讀。分組讀。

②感受老虎的兇猛。

通過讀句子,這大蟲給你什麼感覺?(虎很兇猛,)作者爲什麼寫虎?(寫虎是爲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麼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

③通過剛纔的讀,我們發現大蟲的動作是什麼?(“一撲”、“一揪”、“一剪”,)面對大蟲的舉動,此時的武松只有一招,誰能發現?(閃)可以給“閃”換個詞嗎?(躲),那作者爲什麼不用“躲”而用“閃”呢?(閃是突然襲擊的動作,更能表現人物機智靈敏,而躲卻顯的很被動)

④再讀句子(齊讀)。

(2)預設二[出示第11自然段]

①自由讀句子,讀出武松打虎的精彩。

②這時候的武松轉守爲攻,你能圈出武松打虎的動作詞嗎?這些動作的詞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 “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從這些詞語中你能體會出什麼?(武松的勇敢機智)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多種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第9自然段反覆用一個“閃”字,寫出了武松的機智敏捷,第11自然段運用了多種不同的動作凸現武松勇武機智。

③有感情地朗讀。師生合作讀(感受武松的勇武過人、無畏、勇中有謀的性格特點。)四、回顧全文,體會寫法1.“打虎”部分通過對人物動作的描寫,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認爲前面的內容與“打虎”內容有關嗎?又是通過什麼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

通過對武松的語言描寫,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點。

“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體會出武松倔強、豪爽。

“就有大蟲,我也不怕”體會到武松很勇敢。

“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裏去歇。我怕什麼!”能夠體會出武松的勇敢。

通過對武松心裏的描寫,感受武松的內心變化,感受他的英雄氣概。如“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這裏雖有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當天將黑時,他見沒有老虎,便“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麼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這是他在爲自己壯膽,也很真實可信。所以這些內容看似與打虎無關,實際上與打虎的內容有着密切的關係。

4.武松在這些段落裏,又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小結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藝高強、江湖閱歷豐富……(板書)

5.如此無所畏懼的傳神人物,最後卻一步步挨下岡來,你認爲這麼寫是不是會有損於武松這個英雄的形象呢?

(要打死老虎並非易事,武松雖然力大過人,但已筋疲力盡。這樣寫,更突出了人物的真實可信。)五、課外延伸,鼓勵閱讀

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中,作者還刻畫了許許多多人物,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熟悉的人物讀讀,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書設計:

景陽岡

喝酒(語言)

武松上岡(心理)機智勇敢

打虎(動作)武藝高強

下岡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瞭解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習性,培養對事物特徵的仔細觀察。

2、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先……再……然後”說一段話。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單元的內容,第四單元的主題是什麼?

1、你喜歡什麼小動物?同學們看(課件出示松鼠視頻),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誰能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導入新課,指導寫鼠。

(反思:看完視頻後,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既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又自然而然地導入課文。)

二、檢查預習

課前,我們預習了課文,文中的生字詞你都認識了嗎?下面我們先來讀讀課文,看看誰能正確流利地朗讀。

三、整體感知

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松鼠?師板書:外形生活習性(活動、住、吃)

(反思:學生第一遍讀時,我提的要求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是讀完後,我卻讓學生說出作者從哪方面描寫松鼠,問題提的有點唐突。如果再上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快速瀏覽一遍課文,這樣他們會很容易找到問題答案。)

四、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品讀外形部分

1、你覺得松鼠外形有什麼特點?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嗎?

2、指讀,思考:你從哪幾方面體會出松鼠的美麗?

3、理解敏捷(誰能把“敏捷”換一個詞語,使句子的意思不變呢?)

理解嵌(聯繫生活)體會毛的光滑

4、誰能再來美美地讀一遍?體會修飾詞語。

5、再讀,體會作者的寫作順序。

6、這麼美麗的小松鼠,你記住它的樣子了嗎?考考你。

7、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完成課件中第一段的填空。)

8、照着圖片背。

(反思:我覺得教學外形部分是本節課最成功之處,我先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松鼠外形的美麗,再讓他們瞭解作者按一定順序描寫松鼠的`寫作方法,指導他們按照順序來背誦課文,又讓學生填空,照着圖片背誦等,每讀一遍,對學生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遍遍誦讀課文,要求層層遞進,使學生在短時間就能夠順利背誦這一段話。)

(二)作者還從活動、住、吃幾個方面寫了它的生活習性。你覺得哪一段寫得最有趣?

1、讀松鼠活動這一段,體會:在寫法上和第一段有哪些相似之處?指導朗讀。

(反思:這一段在寫法上和第一段有很多相似之處,很適合指導學生利用學到的學習方法自學本段。但是遺憾的是自己在處理本段時,仍像第一段一樣句句指導學生讀,教法上有些重複。)

2、怎樣搭窩這一段。體會搭窩順序,用先……然後……再……說一句話。

(反思: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本意是重點理解搭窩順序,但是我提問:“你覺得它搭窩的什麼特點。”由於問題提得不恰當,誤導了學生,教學過程有些拖泥帶水。)

3、讀寫吃的一段,體會三個“它們”指什麼?

五、拓展

閱讀鏈接另一篇寫松鼠的文章,體會觀察角度不同,表達方法不同,語言也各有特色。鼓勵學生多角度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達。

(反思:原來設計一節課的目標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瞭解寫作方法,再加上閱讀鏈接,感覺內容有些多,想刪去最後的拓展閱讀部分,但是覺得這部分內容,既可以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動物,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內容,又可以和開頭呼應,想來想去捨不得丟棄,所以一節課下來,內容太多,個別環節處理得過於粗糙。現在想想,不應該讓學生服務教案,而是應該讓教案服務學生.下次再上這節課,我會把閱讀鏈接部分放在第二課時,第一課時紮紮實實地品讀課文。)

板書設計:

松鼠

外形美麗

習性活動住吃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懂得將學到的民間故事和家人、同學進行分享,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2、體會兩組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練習將情節說得更具體。

3、學習《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是怎樣用簡練的語言將節日寫具體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難點:

1.學習怎樣把一個情節寫具體;

2、學習《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是怎樣用簡練的語言將節日寫具體的。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本單元我們讀了特別有意思的民間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生答:《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

2、讀到好的故事,同學們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別人分享,講給別人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語文園地三。板書:語文園地三

二、交流平臺

1、民間故事流傳很廣,你想講的故事別人可能聽過了,爲了讓故事更有新鮮感,同學們可以來點兒小創作。那麼有哪些好方法呢?請大家齊讀p45交流平臺中的句子,再來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通過交流,學生明白有三種方法:

(1)可用第一人稱來講;

(2)可對故事情節進行“添油加醋”;

(3)也可進行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3、分小組討論,先確定要用哪種方法來講,在小組內說一說,互相提意見,教師巡視。

4、小組派代表上講臺複述自己喜歡的民間故事,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後評議。

三、詞句段運用

1、先出示課本中相關部分左邊的詞語,讓學生讀一讀。再出示右邊的詞語讀一讀。你有什麼發現?(左右兩邊的兩組詞語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2、思考:左右兩邊的詞語表達的意思一樣,但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學生交流。(左邊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語,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右邊的是四字成語,意思簡練。)

3、教師出示七字成語,讓學生猜四字成語。

打破沙鍋問到底(刨根問底)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

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心非)

四、小結

同學們要想創造性講好民間故事,就要動腦筋多思考、多想象,把情節說得更具體。本節課學習的成語,讓我們領略到中國文字的豐富內涵,請大家課後多多積累這樣的成語吧!它會讓你的表達更精彩、生動哦!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創造性講述民間故事的幾種方法,也瞭解了意思相同的幾組成語,體會到中國文字的豐富內涵。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另一個新的內容——如何把一個情節說得更具體。(板書:把情節說具體)

二、詞句段運用

1、教師先出示P46的第一個片段,學生先讀一讀,再說說這個片段講了一件什麼事。

2、教師再出示課本中的第二個片段,全班齊讀後思考:這個片段講了一件什麼事?對比這兩個片段,你有什麼發現?生舉手交流回答。

(兩個片段都是寫狼把小羊吃了。第二個片段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把事情的經過寫得更加生動、具體。)

3、師小結:是的,我們要把一個故事情節寫得具體,就要充分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等,就能把事情的經過寫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

4、練習:把牛郎和織女初次見面的情節說得更具體。四人一小組進行練說,互相補充。教師巡視、指導。

5、小組派代表講述,評出優勝者。教師及時表揚、小結。

三、日積月累

1、學生齊讀《乞巧》(板書:乞巧),師正音,指導朗讀(注意讀音:乞、霄、盡;區分“氣”和“乞”,“霄”和“宵”)

2、瞭解作者

林傑(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詩人。福建人,自幼聰慧過人,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死時年僅十六歲。《全唐詩》存其詩兩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板書作者)

3、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日嗎?(七夕)

4、師: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

5、大家知道題目“乞巧”是什麼意思嗎?

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6、請同學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對即可。

7、齊讀全詩,感受詩人豐富的想象,想想這首詩要表達什麼情感?

8、師小結:《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9、再次齊讀並練習背誦。

四、小結

民間故事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故事情節曲折動人,而且大多都是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同學們課後可蒐集更多的民間故事,並且把故事和家人、朋友分享,儘量講得生動、具體、傳神。

五、佈置作業

1.練習如何把情節說得更具體;

2.朗讀並背誦《乞巧》。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三

創造性地複述故事:第一人稱添油加醋續編故事

乞巧

看碧霄渡河橋追求幸福

穿紅絲乞巧學習巧手

教學反思

1、學生通過創造性複述故事、將情節說得更具體的練習,初步掌握通過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等,來把事情的經過說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積累了民間故事和寫節日的古詩,明白祖國文化的豐富多彩,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年級語文教學方法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啓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紮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儘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魄、抑”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龜”,會寫“辭、抑”等15個字,會寫“連續、廣播”等20個詞語。

2、默讀課文,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體會“慈母情深”,體會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

3、能聯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慈母情深”。

(二)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舐犢情深”爲主題,本單元我們主要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

ppt1:

出示第六單元語文要素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十八課《慈母情深》。

ppt2:

出示課文題目

通過題目我們就能感受到一位慈祥的母親對子女深深的愛,也能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愛和感激之情。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讀課題:《慈母情深》。

我們先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

ppt3:

出示作者簡介

樑曉聲,原名樑紹生,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父親》、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長篇小說《雪城》《年輪》等。

文中作者是通過哪些場景、細節來表現慈母情深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一下。

(二)默讀課文,瞭解內容

ppt4:

出示

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慈母情深”寫了哪些內容?(停留5秒鐘)

閱讀之後,你一定了解了課文寫了三部分內容。

ppt5:

出示三部分內容

梳理課文內容

起因

(第1—5自然段)

“我”想買一本一元多錢的書,但家境貧寒,願望難以實現。可是對於書的強烈渴望還是讓“我”走進了母親工作的小工廠。

經過

(第6—34自然段)

在小工廠裏,“我”看到了母親勞苦的工作狀態,但是當“我”提出要買一本書的時候,母親卻毫不猶豫地把錢給了“我”。

結果

(第35—38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結果。“我”拿到錢沒有買書,卻給母親買了水果罐頭。但是母親又給“我”湊足錢買了書。

瞭解了課文每一部分的內容,我們按照事情發展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把這三部分內容合併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請你試着說一說。(停留3秒鐘)

(三)學習生字

課前同學們預習了本課的生字詞,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的學習情況。

1、認讀詞語

ppt6:

出示本課詞語

跟老師一起讀一讀這些詞語:

忙碌

酷暑

噪聲

壓抑

辭退

權利

連續

廣播

機械

脊背

數落

龜裂

最後一組詞語注意:“機械”的“械”字讀“xiè”,“脊背”的“脊”讀三聲,“數落”的“落”讀輕聲。

ppt7:出示多音字

“龜”字有兩個讀音:

當形容裂開許多縫子,呈現出許多裂紋時,這個字讀jūn,組詞:龜裂

當指爬行動物龜類時,這個字讀ɡuī,組詞:烏龜

ppt8:

出示本課詞語

請同學們把這組詞再讀一遍。

2、學寫生字

ppt9:

出示生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15個(出示生字表),其中有三個字難寫易錯。老師特別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問題:

“抑”字的中間部分是兩筆:撇—豎提。

“酷”和“酸”字是“酉”字旁,不要寫成“西”。

請同學們在作業本上每個字寫兩個,注意做到書寫正確、美觀。

研讀課文,體會場景、細節描寫蘊含的感情

1、體會一元錢的重要

學完字詞,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感受慈母情深。

ppt10:

出示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直想買一本長篇小說。書價一元多錢。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買一本書價只有一元多錢的書很容易做到。但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卻是相當困難的。

ppt11:

出示資料

六十年代初期,老百姓家庭都不富裕。有些勞動者工資收入很低,辛辛苦苦從早幹到晚,一天的工資只有幾角錢。一元五角,相當於有的家庭幾天的生活費。

(師讀資料)結合資料,我們知道了在60年代初期,有些勞動者家庭收入很低,生活非常貧窮。一元多錢,也許今天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但在當時對於作者一家人來說卻非常重要。

ppt12:

出示相關語句

母親那一年被鐵路工廠辭退了,爲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個加工棉膠鞋幫的街道小廠上班。

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了肚子裏。

(師讀句子)一元多錢相當於母親兩天的工資了。買一本小說意味着我們一家人兩天的口糧就沒有了。在這個連收音機都被賣了換生活費的家庭裏,“一元多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呢。

這一元多錢母親是怎樣辛苦掙來的呢?她又是怎樣給我的?讓我們結合課文中“進工廠找母親”和“母親給錢買書”這兩個場景尋找答案吧。

3、體會一元錢的“得”

ppt13:出示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當時的場景,思考:哪些地方體現了“慈母情深”?

同學們可以在書上圈畫重點詞句,標註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停留5秒鐘)

大家是不是找到了這幾處場景的描寫:

ppt

14:梳理場景

初到廠房——尋找母親——向母親要錢——母親塞錢給我

聽老師讀這段話,邊聽邊想象畫面。(師範讀)

ppt

15:場景一(初到廠房)

空間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壓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廠房,四壁潮溼頹敗。七八十臺破縫紉機行行排列着,七八十個都不算年輕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縫紉機旁。因爲光線陰暗,每個女人頭上方都吊着一隻燈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開,七八十個女人的身體和七八十隻燈泡所散發的熱量,使我感到猶如身在蒸籠。

七八十臺破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通過這一處場景描寫,你體會到了什麼?

認真閱讀的你一定感受到了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那個地方不足二百平米,如此“低矮”、“潮溼頹敗”,在這麼狹小的空間裏擠着“七八十臺”破縫紉機、七八十個女人,熱得像“蒸籠”,噪聲“震耳欲聾”。想不到母親竟然是在這樣的環境裏工作的,作者內心充滿了震驚,又無比地心疼母親。

帶着自己的感受再讀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內心的震驚和對母親的心疼。

ppt

16:場景二(尋找母親)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湊到縫紉機板上。周圍幾隻燈泡烤着我的臉。

在一個角落裏,我看到了母親,看見她“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湊到縫紉機板上”艱難工作的身影。簡短的幾句話,寥寥幾筆細節勾勒出一個瘦弱的母親,一個爲了養家餬口,在惡劣環境中辛勤勞作的母親。

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話。

ppt

17:場景三(尋找母親)

聽到了我的呼喚,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同學們有什麼發現?

細心的你一定發現了,句中“我的母親”反覆出現(批註強調),作者看到了母親直起了彎曲的脊背,看到了母親吃驚而又疲憊的眼神,作者的心情隨之而變化:震驚—心疼—感恩,一句句“我的母親”,是作者的內心一次次被觸動,是作者在內心深處一次次對母親的呼喚,“我的母親”反覆出現,讓感情表達得越來越強烈。

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感受讀一讀這段話,想象母親的樣子,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

課文中還有反覆出現的語句,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來讀一讀,體會表達效果。(停留3秒鐘)

對照小夥伴找到的語句,看和你找的一樣嗎?

ppt

18:出示(圈畫反覆出現的語句)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並用的機械忙碌狀態……

“立刻”一詞反覆出現四次,讓作者和我們看到了爭分奪秒拼命工作的母親形象,母親的辛勞不言而喻。由此,作者對母親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感受再讀一讀這段話。

ppt19:出示語句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一個大人了。

大家再看這個語句,“那一天我第一次”反覆出現,強調了作者感受到這一天的特殊意義,在濃濃母愛中意識到了自己的成長和責任。

ppt20:梳理總結

作者通過反覆出現的詞語,在不斷強調中強烈表達出對母親的感情。

4、體會一元錢的`“給”

爲了這個家,爲了孩子們的生活,母親每日辛苦工作。她默默地表達着對兒女的愛意。

ppt21:出示我和母親的對話部分

仔細聽小夥伴的朗讀,從這段內容你體會到什麼?(播放學生朗讀音頻)

這是母子間樸素簡短的對話,你是不是聽出了作者的吞吞吐吐,母親的慷慨慈愛。

ppt22:出示語句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皺皺的毛票”、“龜裂的手指”,這兩個細節寫出了母親的貧寒,賺錢的不易。“掏”和“數”這兩個動作讓我們感受到母親掙得的錢格外珍貴。

細節的描繪使場景更加清晰形象,好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衝擊着我們的視覺,震撼着我們的心靈。

貧寒的家境,艱辛的工作,母親爲什麼給錢卻這樣慷慨?

ppt23:出示語句1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裏了,大聲回答那個女人:“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呀!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一個“塞”字,把母親的內心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母親寧可勞苦、寧願貧窮,也要讓孩子讀書,多麼了不起的胸襟和遠見啊。

ppt23:出示語句2

“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捨不得給你這麼多錢呢!”

那一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買《青年近衛軍》的錢。

一個“數落”,一個“湊足”的細節,更讓我們看到母親對自己是吝嗇的,對孩子卻是無私的。多麼深沉偉大的母愛啊!

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話,體會母親的心甘情願,體會母親的偉大無私。

體會作者的感情

當我再次拿到母親給的錢,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

ppt24:出示: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

簡短的一句話寫出了作者複雜的心情。對母親的愧疚,對母親的心疼讓“我”鼻子一酸,“攥”字更寫出了母親給的錢在“我”心中的份量。就這樣,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請同學們讀文章的結尾,作者交代了故事的結果“我有了一本長篇小說”爲什麼不用句號而用省略號呢?是的,一個省略號意味深長,蘊含了作者對母親難以言盡的感情,母子真摯的情感在作者人生的時間長河中緩緩流淌。

ppt25:出示語句

我一直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書價一元多錢。

就這樣,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文章開頭寫到“我”一直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對書的渴望是後文向母親要錢買書的原因。結尾交代了故事的結局,母親的愛讓“我”如願以償買到了這本書。首尾照應,結構嚴謹。

(七)總結全文

一本一元多錢的書,承載着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

ppt26:梳理總結

這篇課文作者通過對場景、細節的描寫,生動刻畫了一位辛勞、無私的母親形象。運用反覆出現的詞語,強烈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敬重、感激之情。

(八)佈置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完成以下作業:

ppt27:出示作業

1、

抄寫本課的生詞和喜歡的語段。

2、

預習第19課《父愛之舟》。

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牢記流淌在血液裏的愛和溫暖,感恩母親,感恩生活。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裏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作者曾稱它爲自己的後花園),就像作者說的一樣,“花園裏邊明晃晃的”,“新鮮漂亮”。這裏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滿了生命的氣息。這裏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鳥是自由的,蟲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麼都是自由的,空氣裏瀰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這自由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纔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爲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裏,一切纔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應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的理念,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收益,得到語言文化的薰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尋求閱讀視界的敞亮:以文本爲基點,進行情感閱讀、情境閱讀、想象閱讀、引導閱讀等方法讓閱讀豐富起來。進而理解從而使閱讀多元化。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捕捉重點信息;運用摘錄法、圈劃法,歸納、提煉文本重點信息,學會長文短讀。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初步體味蕭紅文字獨特的“陽光味道”,激發進一步閱讀蕭紅文字的興趣與熱情。

3、通過“眼中園——心中園——夢中園”的全新解讀,建構自由明亮的兒童精神家園。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教法學法】誦讀法、想象法、品味法

【教學準備】

*教師:《祖父的園子》多媒體

*學生:預習本課,蒐集作者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由《呼蘭河傳》中蕭紅的話“童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導入的學習。

二、步入園中

(一)整體感知, 鳥瞰園子

1.板書課題,交代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通過速讀、默讀進行學習。

2.速讀課文,尋找文中對園子直接描寫的段落,並從這些段落中,找出關鍵詞語,概括這是怎樣的園子。

(出示學習建議)

1. 帶着任務跳讀、掃讀,一目五行、十行地讀。

2. 找重點段,畫關鍵詞,思考:這是怎樣的園子?

(二)感悟眼中之園,樣樣都有。

1.感悟昆蟲的世界,樣樣都有。

引導學生從種類、顏色、形態、聲音等方面進行理解。

2.感悟園中的樹及其他,樣樣都有。

引導關注“滿身帶着金粉”、“滿身絨毛”、“胖乎乎”、“園滾滾”、“小毛球”,思考作者這樣細緻的描寫,和“花園”有什麼關係?(感受側面描寫的精妙)

(三)感悟心中之園,一切自由。

【植物自由】

1.默讀、瀏覽課文摘錄關鍵詞詞語,圈出自由之物。

2.視像化朗讀,感受園子裏萬事萬物的自由(閱讀策略之二)。

3.引導學生髮現反覆的寫法;通過對比品讀,研究“就”字所傳遞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人自由】

1.瀏覽課文,思考並概括課文寫了蕭紅和祖父在園中的哪些事情。

(出示學習建議)

——跳讀、掃讀,圈畫關鍵詞,捕捉重點信息

(預設:栽花、拔草、種菜、鏟地、摘黃瓜、追蜻蜓、採倭瓜花、綁螞蚱、澆水、睡覺……)

2.拓展閱讀:

《我和祖父的另一個世界》,感受蕭紅童年生命的自由。

一到後園裏,我就沒有對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準了什麼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麼在那兒等着我似的。其實我是什麼目的也沒有。只覺得這園子裏邊無論什麼東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盡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聽話。等到自己實在跑不動了,才坐下來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過隨便在秧子上摘下一個黃瓜來,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

後園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開花的,一直開到六月。花朵和醬油碟那麼大。開得很茂盛,滿樹都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着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我幾乎沒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安然的不曉得。他還照樣地拔草。我跑得很遠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藉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麼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着滾笑。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並不是因爲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祖父剛有點忘記了,我就在旁邊提着說:“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來了。於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滾來。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祖父,後園,我,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

四、感悟夢中之園:光芒四射

1.同學們,玩着玩着啊,我們就累了。讓我們在蕭紅的園子裏靜靜地閉上眼睛睡一會兒吧。

師配樂朗誦範讀:

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白雲來了,一大團一大團的,從祖父頭上飄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2、總結昇華

3.拓展閱讀: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園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黃昏時候的紅霞是不是還會一會工夫會變出來一匹馬來,一會工夫會變出來一匹狗來,那麼變着。

這一些不能想象了。

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

1940年12月20日香港完稿。

五、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

眼中園 樣樣都有

心中園 一切自由

夢中園 光芒四射

六、佈置作業,延伸課外

課外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

七、教學反思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理解“拮据、沾手、適度、搗亂、破天荒、稀罕、花招、大吉大利、頭頭是道”等詞語,讀準兒化音。正確認讀多音字“和、調、系”。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抓關鍵詞句進行朗讀,感悟“我”與母親之間深沉的親情,懂得回報親情,學會感恩。

4、學習作者用對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的具體描寫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蘊涵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題質疑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重視民俗風情的民族,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並且每個節日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食物。你能說說你知道的節日和這天有什麼代表的食物嗎?

對,剛纔提到的餃子是中華美食的代表,現在已成爲一種不可缺少的佳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餃子的文章。(板書:餃子)這麼多形形色色,品種繁多的餃子,誰能說說餃子有何象徵意義呢?

餃子本是平常物,但是文中的餃子加上了花邊(板書:花邊)以後,便不再平常了,這個花邊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趕緊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注意文中的多音字,畫出不理解的詞。注意讀準兒化音,如:調餡兒、擀皮兒、糖餡兒、花招兒、腦瓜兒、玩兒、勁兒;認識多音字:看火中的“看”(kān)、和麪中的“和”(huó)、繫上圍裙中的“系”(jì)。

2、分段朗讀課文,分步交流閱讀成果。

(1)花邊餃子是什麼樣的呢?(找出句子讀一讀)

出示課件: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媽媽把餃子邊兒用手指輕輕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狀的花邊,就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煞是好看。

(2)我和媽媽之間圍繞花邊餃子發生了哪些事情?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把課文分成小時候、長大後兩部分。引導學生藉助課題和人物之間的關係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內容。生:小時候媽媽給我包“花邊餃子”和長大後,我給媽媽包“花邊餃子”的故事,表達了“我”與母親之間的親情。

三、走進童年,體會母愛

1、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邊餃子爲何能給小時候的我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出來?

2、交流後出示課件:

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裏,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1)理解“花招”是什麼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騙人的狡猾手段、計策,本課中的“花招”是借用,帶有褒意),媽媽的“花招”是什麼?

(2)媽媽爲什麼要耍這個小花招兒?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結合文中的“挨”“每月幾十元工資”“養活”“破天荒“等詞語,體會當時生活的拮据。課件:拮据:缺少錢,生活境況窘迫。

媽媽的“花招”裏,你感受到了什麼?如果你就是那位媽媽,你能想象一下當時她心裏在想什麼嗎?

指導朗讀。(此刻你對那一個個花邊餃子有了什麼新的感受?帶着這種感受再來讀讀句子。)

(3)引讀課文。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這樣拮据的日子裏,——(生接讀)即使不逢年節破天荒包上一回餃子,媽媽也總是要包上兩種餡兒:一種素的,一種肉的。這時候,圓圓的蓋簾上分兩頭碼上不同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我和弟弟常常搗亂,把餃子弄混。讓媽媽只好混在一塊煮時——(生接讀)媽媽不生氣,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腦瓜兒說:“來,媽教你們包花邊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捏出了漂亮的花邊餃子——(生接讀)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媽媽把餃子邊兒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狀的花邊,就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煞是好看。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生接讀)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裏,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雖然生活艱難,有媽媽的呵護,我們依然是快樂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小的花邊餃子,包的不僅是肉餡兒,還包着母親對孩子的愛。這種親情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蘊藏在字裏行間。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現這一份濃濃的愛。

四、研讀課文,親情回報

小時候,媽媽的花招兒,讓我感受到了那份無聲的濃濃的母愛。長大以後,我也耍了個花招,我們認真讀讀課文4至8自然段。

1、默讀課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麼花招?

2、反饋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用糖餡兒包了一個花邊餃子。

我爲什麼耍這個花招?因爲媽媽對餃子是情有獨鍾。(媽媽一輩子最愛吃的是餃子。每逢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最爲得意,而且這種花邊餃子是媽媽教會我包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媽媽對餃子的特殊感情。)

(2)“每逢見我拎回肉餡兒,媽媽就立刻繫上圍裙,先去和麪,再來調餡兒,絕不讓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勁兒,那精神勁兒,又像回到了她年輕的時候。”(她年輕的時候是什麼樣?聯繫第2自然段體會。)

軟硬 綿香 盆手

1、餡兒調的又(香)又(綿),面活的不僅(軟)(硬)適度,而且(盆)(手)兩淨。

擀皮兒送皮兒看火

2、只有到包的時候,媽媽才叫上我們,讓爸爸(看火),我(擀皮兒),弟弟(送皮兒),指揮得頭頭是道。

以上兩句話,表現了母親幹活不但——,而且——。

文章2處寫到母親包餃子不重複嗎?(小結文章的表達方式:前後呼應。)

(3)“我明白了,媽媽只喜歡吃餃子,那是她幾十年來的食品。”餃子對媽媽來說意味着什麼? (對母親來說,包餃子是她在艱苦的生活中帶回給她和孩子們的是無限的快樂的,他永遠都難以忘懷這種困苦的快樂,所以日子好了母親對山珍海味不感興趣,而對餃子情有獨鍾。)

媽媽花招給我的童年帶來了樂趣,那我的花招給媽媽帶來的是什麼?(快樂、驚喜)你能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領學生從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來體會感受花邊餃子給母親帶來的無比驚喜,如:媽媽連連搖頭笑着說:“這麼一堆餃子,哪兒能那麼巧就讓我吃着這個餃子呢?”等句子。)

從這個糖餡兒的花邊餃子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兒子對母親濃濃的愛)

分角色朗讀生日這天的對話,我們一起來感受“我”對母親的愛。

五、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默讀全文,然後出示句子:

(1)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裏,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把糖餡兒包到了花邊餃子裏。

思考:這花邊餃子裏到底包的是什麼?這花邊餃子裏包的不僅僅是素餡、肉餡、糖餡,更是濃的化不開的親情和默默的、深沉的母愛。

(小結文章的表達方式:託物寄情。)

2、通過比較,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

是呀,媽媽教會了我包花邊餃子,讓我在艱難的年代裏感到幸福和快樂,同時也讓我學會了如何用心去回報別人去愛別人,讓我們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動情地讀一遍最後一句話

生:齊讀最後一句話

出示課件:

這種花邊餃子是媽媽教會我包的。

媽媽教給我的僅僅是花邊餃子的做法嗎?

教給我了做人的道理教給我懂得回報使我懂得了餃子裏有濃濃的母愛我學會了如何用心去愛別人我知道了如何感恩

師:披衣細數來時路,歲歲年年脈脈香,現在讓我們用心地對媽媽說一句心裏話吧!(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

師:你從這節課中學到了什麼?

謝謝作者也謝謝同學們,這節課讓我收穫,讓我感動,花邊餃子濃縮了母親一生一世的滄桑,鐫刻着母親撫育兒女的滿腹辛酸,雖然時代在變,包餃子吃餃子的人和心情有在變,但唯有母親對我們的情與愛不變,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大聲向媽媽說句:媽媽,我愛您!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方法與能力】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情感與思想】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重、難點突破】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題目,你們知道課文寫的`是一篇什麼的文章嗎?

提示:由於學生已經預習,可能或者認爲是狀物的課文,或者認爲是寫人的文章,向學生說明這是一篇“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然後引導學生從“物與人”和“物與志”兩個方面來學習課文。

二、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寫“白楊”的?白楊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段落,注意從環境、外形特點抓住相關語句來加以理解。

三、課文的哪些內容是“言志”與“喻人”的?你體會到了作者是在用“白楊”比喻什麼樣的人?用白楊的特點寄託什麼樣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