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大綱

《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

《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

本課教學由複習簡單的進位加法口算開始,接着複習了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鞏固了豎式計算中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的方法。這樣的複習即鞏固了舊知又爲新知作鋪墊。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嘗試。在新課教學中我創設了圖書館借書的情況統計表這個情境,根據各個年級的借書情況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列出進位加的豎式時,我讓學生嘗試先獨立計算,再交流算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學生算出結果後由教師提出“計算的對不對呢”這個問題引出學生驗算的需要,同樣是讓學生嘗試驗算的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正確率。接下來的試一試需要解決新的問題,在計算中連續進位的難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運算規則,我還是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再交流。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學會了進位加法的計算,同時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在這裏教師還及時引導學生比較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的異同,從而更好的鞏固了豎式計算注意的要點並強調“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二、書本與生活相聯繫,讓練習更豐富。在習題的設計上,我安排了豎式計算、改錯,還有解決問題。豎式計算中學生能注意進位並自覺的驗算,改錯題中學生通過計算很快發現錯誤原因,再進行改正,有利於強化學生對進位加法特點的認識。

解決問題時設計了兩條路線,讓學生選擇近的路線,把估算和計算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先估算再通過計算驗證。開放的練習讓學生得到更多的訓練。在練習的最後安排了填方框裏的數,學生根據進位加計算的方法能較快完成正確的豎式。

同時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遺憾之處,第一,在估算時,學生說估算的方法花了些時間,估算在後面有具體的教學,在這裏學生把估算的方法說對即可,不需過高要求,這樣在後面填方框裏的數就有更多時間讓學生思考在課堂上完成。第二,課堂上的語言還有待進一步錘鍊,比如環節之間的過渡語,對於學生的評價語等,在細節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課更好。第三,雖然是計算課,練習設計應更兒童化,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加與學生的互動。

《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2

最新文章 在學校開展的以級爲單位的達標課推優活動中,我講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過三種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口算、筆算、估算)的基礎上進行了,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基礎,因此本節課適合採用用舊知識遷移的方法來讓學生自主突破新知。現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總結如下:

1、在備課時,我在思考根據教材36頁內容,能夠讓學生感覺到難度的是什麼,從自身認知出發,我發現對於情境圖的理解算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情境圖是學生感興趣的動物圖案,在課本提供的數學信息中還有學生很想知道卻又不知道的幾個詞語“溼地、哺乳類、爬行類、麋鹿”等,當我拿到課本吸引我的也是這些東西,我在想學生會不會也有相似的心理好奇需求呢?於是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決定把時間放置在10分鐘左右,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然後再去完成對知識的求知慾。

2、由於是計算課,所以在定位學習方法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所以各個環節問題的解決,都是以學生的做爲先,然後再在評價環節引領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計算方法和豎式計算中的注意事項。

3、對於課堂學習活動,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安排了三個數學活動,活動一是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提出數學問題。活動二是以“啄木鳥”的角色來尋找大樹(豎式)生病的原因是什麼,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和計算時候的注意事項。活動三是爭當班級“計算小能手”。

本節課的優點是:

1、設計理念中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

2、課堂學習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課堂評價用語不隨意,能夠基於學習目標的達成具體的進行表揚與建議。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由於教師的很多想法是突發奇想的,所以往往是隻有想法卻沒有對這個想法的預設和生成情況的各種可能性的提前預案,因此在處理的時候難免會出現趕環節,走流程的'情況發生。例如:在讓學生根據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來提出數學問題的時候,學生把自己想要提的問題以及可以提的問題書寫在學習卡上,當時郝宇佳同學第一個彙報所提的問題是“鳥類和爬行類的動物一共有多少種?”老師只是肯定了這個學生所提問題很好,卻用了不恰當的語言過渡了一下“好,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下面我們開看看人家所要讓我們解決的問題”,等於把學生所提的問題沒有解決而暫時擱置了,回想起來,覺得如果這樣的處理的話“好,我們就先來解決這個數學問題”,我想這樣會更恰當。

2、因爲對很多預設的處理不到位,沒有關注到細節,所以導致課堂各個環節的銜接處有點脫節,連貫性不夠強。

3、沒有及時的板書課題,對於這一點,我是覺得本節課提出課題《不連續進位加法》學生難以理解掌握,準備在第二課時學習了《連續進位加法》之後經過對比,讓學生了解此類萬以內數加法的特徵。

《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3

本節課我圍繞如何把計算課上“活”進行設計和實施,改變了以往計算教學的模式,在學生自主探索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的基礎上,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較好地處理了算法多樣化和一般方法的關係,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下列兩點思考尤爲深刻:

1、計算教學究竟需要怎樣的情境?

我看過也聽過現在許多教師對計算教學情境的創設,千方百計地尋找生活中的情境,往往不是從“買東西”引入,就是從“分東西”開始。許多情況一旦導入新課,就脫離後面的教學過程。《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這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於生活,也可以來源於教學本身。情境化的出發點主要是爲了讓學生產生興趣,而作爲數學學科能吸引學生的,恐怕不僅僅只有創設情境。本節課沒有刻意追求時尚的外表,沒有開展一些華而不實的活動,但整節課學生的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本節課就以“選取3個數字→組成6個兩位數→列出9道算式→研究算法”這樣一條自然流暢的“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自然的“純數學”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2、計算教學的價值是什麼?

計算教學的目標如果仍然停留在完成“雙基”那是遠遠不夠的,計算教學應該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應將計算教學內容作爲學生思維平臺,讓學生在緊張或輕鬆的環境中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

首先,讓學生通過數字與數字、數也數的搭配活動,訓練學生的有序思維;

其次,在解決例題時,我沒有像教材那樣規定學生用惟一的豎式計算方法,而是讓學生進行多種算法的研究,並有意充分展現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自我欣賞”時加強對比與反思,從而在這些算法的求同比較中獲得對算理本質的認識——那就是把兩個兩位數進行分拆,再按相同計數單位相加,進而讓學生體會到“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道理。這些都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此外,練習設計追求開放性,讓學生在開放的時空中充分發散思維;

第三,通過多層次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對學習內容作出積極的選擇,使每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潛能,進行有效的個性化學習,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最後,教學過程的開放,帶給學生寬鬆、安全和自由的探索氛圍,使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投入整個學習過程。因此,學生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上,就顯得非常有個性化。

《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4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以後學習多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又爲後面的加減法驗算打下基礎,爲此,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是連續進位加法的方法,會正確計算。難點是理解連續進位加法的算理,由於學習例1時學生已知道計算的法則,在教學設計上,我力圖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在上本節課中,我首先用談話的方式複習舊知,導入新課,目的是讓學生新舊知識聯繫起來。爲後面學習新課做準備。

由於,三年級學生年齡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秩序較亂,部分學生在討論時深入不夠,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參與到小組合作製作之中,只認爲討論時組長一個人的事,與自己無關,自己可以不聽。

本節課我堅持以"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先學後教"的課堂模式,但在集體交流反饋的過程中爲突破教學難點,學生估算錯誤等問題的解決用時過長,造成整堂課前鬆後緊,任務沒完成.導致計算課程中以前怎麼錯,現在怎麼錯。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繼續鑽研教材,紮實備課,認真反思上過的每一堂課,尋找每一堂課的得與失,爭取一節課比一節課上得更精彩。

《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掌握連續進位加的計算方法,並靈活地進行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團結合作的意識,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首先,注重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我出示三張數字卡片讓學生用組數的方法寫出6個不同的兩位數,再讓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積極的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並以此爲主線,貫穿整個課堂。這樣的設計,較好的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新課改的理念。進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其次,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大膽實踐、合作交流的機會。在計算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總結出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規律。這個過程,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探索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在自主中去做,歸納結論,概括規律,體驗了發現數學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實踐,思維表達能力。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對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不夠。在讓學生估計兩個數的總和時,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大膽放手讓他們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並說出自己的理由。

《連續進位加法》教學反思6

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是在“萬以內的加法(一)”的基礎上教學的。掌握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重點。以往計算教學總是讓學生感到比較枯燥,爲避免這一點,又順利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一、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

《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應用題與計算有機結合。本課就從學生熟悉的關於中國特有動物的統計表中獲得數學信息,產生數學問題進行計算解答,使學生感到計算與生活的聯繫。

  二、注意運用知識的“遷移”方法來學習新知。

運用遷移,使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是經常採用的有效方法。學生已學過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本課通過對舊知的回顧,激起了學生對加法計算法則的記憶,再引導學生採用嘗試、討論的方法學習新的內容,充分發揮了知識的遷移效力,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針對計算的枯燥,在鞏固的環節中,我設計了形式不同的練習題讓學生練習,激發學生做計算的興趣。

一節下來,我發現雖然進位加法不是新知識,但學生在計算連續進位的加法時容易發生忘記加進位1的情況,造成錯誤率較高。所以除了提高練習的強度外,還要有一些針對性的練習,來強化提示學生容易忽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