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九年級試題 > 《孤獨之旅》課文評點練習題

《孤獨之旅》課文評點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孤獨之旅》課文評點練習題
孤獨之旅
曹文軒
  [第一部分:寫杜小康父子倆到達目的地前的所見、所聞、所感。作者通過鴨們的表現來映襯人物的心理活動──好奇、孤寂、恐懼。]
  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裏,杜家的獨生子杜小康失學了,只好跟着父親去放鴨。

  [交代杜小康隨父放鴨的原因──家道中落,父親無力供他上學。這段是這篇小說的背景。]

  小木船趕着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後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麼也沒有了。

  杜雍和沉着臉,絕不回頭去看一眼。[“絕”,一字表明父親讓兒子放棄不放鴨的決心。]他對杜小康帶着哭腔的請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撐着船,將鴨子一個勁兒趕向前方。

  [杜小康初次背井離鄉非常想家,父親對他的請求置之不理,這是一種無聲的無奈。]

  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同時,造成了一個扇面形水流。每隻鴨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體分開的小扇面形水流。它們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織成了似乎很有規律性的花紋。[“織”,一個動詞,擬人手法的運用,生動。]無論是小扇面形水流,還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勻的、永恆的水聲。

  [大小扇形水流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流動的錯落有致的花紋。而船首均勻的、永恆的水聲又襯托出父子倆的孤寂、單調。]

  杜雍和現在只是要求它們向前游去,不停頓地游去,不肯給他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父親只有不停地向前划船才能平衡他茫然而恐懼的心理。這種矛盾的心理揭示得非常巧妙。]

  前行是純粹的。

  熟悉的樹木、村莊、橋樑……都在不停地後退,成爲杜小康眼中的遙遠之物。

  終於已經不可能再有回頭的念頭了。杜雍和這纔將船慢慢停下。

  已經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過去一隻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從未見過的面孔了。

  [行出“萬里”路,失魂落魄的心情被無法返回的念頭所取代。到達陌生地,一切都是新的,可以重新起家,從中流露出父親堅毅果斷的性格。]

  鴨們不管,它們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們永遠的故鄉。它們開始覓食。覓食之後,忽然有了興致,就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因此,這叫聲既顯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奮。[用鴨們的無憂無慮反映父子兩的茫然擔心。]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獵奇的心理使杜小康茫然而好奇。]

  四周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一戶人家。

  [四周無一戶人家,與人隔絕;離家千里,眼前一切陌生,與物不熟。孤獨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黃昏,船艙裏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裏的惟一的炊煙。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後又貼着水面,慢慢飄去。當鍋中的飯已經煮熟時,河水因曬了一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一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情景交融,心緒茫然。]

  月亮從河的東頭升上空中時,杜雍和父子倆已經開始吃飯。

  [這是父子倆背井離鄉一天裏的第一頓飯,雖然縷縷炊煙給荒無人煙的陌生地帶來點春意般的生機,但是這炊煙被水汽所吞沒,孤寂的心緒仍佔據他們的心靈。]

  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惟恐自己與這隻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裏,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裏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放回翅膀裏。[擬人的手法,寫出鴨們的乖巧。]

  [表面上寫鴨們“覺得無家”,“惟恐與小船分開”,不時“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實際是寫杜小康在夜幕下的心理活動。]
  父子倆都不想很快地去睡覺。

  杜小康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杜小康終於有了倦意,躺到船艙裏的席子上。

  [第二部分:寫杜小康父子倆到達目的地後,在蘆葦灘上安了新家。]

  這一天,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這纔是真正的蘆蕩。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蕩。到達這裏時,已是傍晚。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的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對孤寂的前途失去信心。]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他望着父親,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通過對目的地──新家周圍環境的描寫,烘托出杜小康害怕的心理。]

  父親顯然也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此句中的“鎮靜”與上句中的“慌張”是一對反義詞,寫出父親的矛盾心理。]他告訴杜小康,蘆葦叢裏有蘆雁的窩,明天,他可以去撿蘆雁的蛋;有兔子,這裏的兔子,毛色與蘆葦相似,即使它就在你眼前蹲着,你也未必能一眼發現它……

  [對兒子杜小康的恐懼,父親首先以鎮靜掩蓋慌張,然後用蘆蕩裏的樂趣來安慰兒子,表現了父對子的呵護。]

  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安靜下來。

  這裏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萬頃蘆葦,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時,空氣裏滿是清香。蘆葦叢中還有一種不知名的香草,一縷一縷地摻雜在蘆葉的清香裏,使杜小康不時地去用勁嗅着。

  水邊的蘆葉裏,飛着無數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只幾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一隻水鳥正浮在水面上。

  [作者從視覺(如“青森森”、“螢火蟲”等)和嗅覺(如“清香”)兩個方面寫出了蘆蕩晚間的美好,烘托出杜小康平靜的心情。]

  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裏睡覺時,他緊緊地挨着父親,並且遲遲不能入睡。

  [面對邈遠無聲漆黑的夜晚,杜小康的恐慌又戰勝了他暫時的平靜,他緊挨父親,不能入睡。]

  第二天,父子倆登上蘆葦灘,找了一個合適的地方,用鐮刀割倒一大片蘆葦,然後將它們紮成把。忙了整整一天,給鴨們圍了一個鴨欄,也爲他們自己搭了一個小窩棚。從此,他們將以這裏爲家,在這一帶蘆蕩放鴨,直到明年春天。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最大的敵人是孤獨,點清題目。]

  與這種孤獨相比,杜小康退學後將自己關在紅門裏面產生的那點孤獨,簡直就算不得是孤獨了。他們能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杜小康只能與父親說說話。奇怪的是,他和父親之間的對話,變得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對話,他們幾乎不知道再說些其他什麼話,而且,原先看來是必要的對話,現在也可以通過眼神或者乾脆連眼神都不必給予.雙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通過寫“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父子間的“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進一步強調父子倆的世界是一個孤寂的世界。]

  杜小康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裏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孤寂單調錘鍊着杜小康的心。]

  “我要回冢……”

  杜雍和不再亂髮脾氣。他覺得自己將這麼小小年紀的一個孩子,拉進他這樣一個計劃裏,未免有點殘酷了。他覺得對不住兒子。但他現在除了用大手去安撫兒子的頭,也別無他法。[父親無奈的心態躍然紙上。]他對杜小康說:“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樹還沒有發芽時就回家……”他甚至向兒子保證:“我要讓你讀書,無憂無慮地讀書……”[既是安慰的話.也是心裏話。]

  後來,父子倆都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的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標誌着“長大”了。]

  [在無法迴避孤獨的情況下,父子倆隨遇而安,適應了孤獨環境,標誌着“長大”了。]
  鴨子在這裏長得飛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鴨子的樣子。當它們全部浮在水面上時,居然已經是一大片了。

  [人“長大”了,鴨子也長大了,兩相映襯,相輔相成,標誌着人、鴨告別了恐懼、幼稚的時期。]

  杜小康註定了要在這裏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此句中的“磨難”是動詞,上句中的“磨難”是個名詞。]

  [總領下文,預示着杜小康要經受一場嚴峻的考驗,接受一次艱苦的磨難。]

  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裏,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這是一段成功的環境描寫,按事物發展順序寫出“天明一變黑一雷滾一雨下一葦斷”。把暴風雨之勢渲染到極點,爲下文“鴨逃人找”作鋪墊。]

  鴨欄忽然被風吹開了,等父子倆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它時,一陣旋風,幾乎將鴨子捲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聲“我的鴨子”,幾乎暈倒在地上。因爲,他看到,鴨羣被分成了無數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側面寫風大。]

  [風捲鴨欄,鴨羣消失,爲下文找鴨交代原因。]

  杜小康忘記了父親,朝一股鴨子追去。這股鴨子大概有六七十隻。它們在轟隆隆的雷聲中,倉皇逃竄着。他緊緊地跟着它們。他不停地用手撥着眼前的蘆葦。即使這樣,臉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蘆葦葉割破了。他感到腳鑽心地疼痛,他顧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這是頭年的蘆葦舊茬兒戳破了他的腳。他一邊追,一邊呼喚着他的鴨子。[從行動中看出杜小康“長大”。]然而這羣平時很溫順的小東西,今天卻都瘋了一樣,只顧沒頭沒腦地亂竄。

  到暴風雨將歇時,依然還有十幾只鴨沒被找回來。[爲下文埋下伏筆。]

  杜雍和望着兒子一臉的傷痕和烏得發紫的雙脣,[“一臉傷痕”、“鳥得發紫的雙昏”,從受傷後的平靜寫杜小康“長大”。]說:“你進窩棚裏歇一會兒,我去找。”

  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從語言上寫杜小康“長大”。]

  [從找鴨的行動、語言、神情,正面寫杜小康“長大”。]
  天黑了。空手回到窩棚的杜雍和沒有見到杜小康,他就大聲叫起來。但除了雨後的寂靜之外,沒有任何迴應。他就朝着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尋找過去。

  [父親找不到杜小康,給讀者造成懸念。]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幾只鴨,但在蘆蕩裏迷路了。一樣的蘆葦,一樣重重疊疊無邊無際。鴨們東鑽西鑽,不一會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見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聲呼喊着父親。就像父親聽不到他的迴應一樣,他也不能聽到父親的迴應。[父子聽不到迴應,推動情節發展。]

  杜小康突然感覺到他已累極了,將一些蘆葦踩倒,躺了下來。[是“累極了”,不是怕極了,可見他的“長大”。]

  那十幾只受了驚的鴨,居然一步不離地挨着主人蹲了下來。[從鴨子對他的依賴,可見杜小康“長大”。]

  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裏。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

  [這“哭”裏滲透着對鴨子的愛憐之情,對找到鴨子的激動之情,對自己受傷而沒有白費力氣的欣喜之情,對自己能幫父親找鴨的欣慰之情。]  

  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的明亮。[在孤獨之旅中,一位“被拋”的少年經歷了無助、懷念、孤獨、寂寞、絕望等各種滋味。由此,在一個暴風雨之夜發生了神奇的轉變。他變得明亮又堅強。]

  [通過對雨後天晴的環境描寫,烘托出杜小康找到鴨後的歡愉心情。]

  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着,望着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他之所以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因爲在孤獨之中學會了忍耐,在困難面前學會了克服,在危難之時學會了堅強,在思親念鄉中懂得了人生。]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當時杜小康正在蘆葦上靜靜地躺着。不知是因爲太困了,還是因爲他又餓又累堅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沒有能夠將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軟的兒子,朝窩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隻腳板底,還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親的腳印裏,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的那羣鴨的羽毛上……[腳底流血渾然不知,可見杜小康能忍耐痛苦,毅力頑強;血滴在父親的腳印裏,象徵着子承父業,長大成人:滴在身後鴨的羽毛上,影射着他爲了“長大”所付出的代價。]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寫公鴨們更加漂亮,是用公鴨寫杜小康。讚美他羽翼豐滿、長大成人、光彩照人。]

  [用鴨寓人,移情於物,相輔相成,兩相映襯,渾然一體。]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開鴨欄,讓鴨們走到水中時,他突然在草裏看到了一顆白色的東西。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後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杜雍和從兒子手中接過還有點溫熱的蛋,嘴裏不住地說:“下蛋了,下蛋了……”

  [杜小康的驚喜大叫,杜雍和的不住地說,既表現了父子倆欣喜若狂的心情,又標誌着父子倆的勞動有了回報,行文至此,戛然而止,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預示着父子倆來年春天一定能回家,杜小康一定能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