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讀書體會之唐詩宋詞鑑賞

讀書體會之唐詩宋詞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讀了一個寒假趙清華老師主編的《唐詩宋詞鑑賞》一書,對於我這類經歷了高考中所謂的“鑑賞”題目的人羣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小的震撼。首先,我們在課上了解到了與“標準答案”不同的見解,一些已經成爲思維定勢的理解也受到了全方位的挑戰。這不得不使我陷入了思考:唐詩宋詞鑑賞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該如何“鑑賞”呢?

讀書體會之唐詩宋詞鑑賞

唐詩宋詞鑑賞也是一種文學鑑賞。文學鑑賞作爲文藝學的理論組成部分,顧名思義,它是以文學欣賞活動作爲自己研究對象的。它是讀者閱讀文學作品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語言的媒介,獲得對文學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得到審美享受,從而領會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換句話說,我們鑑賞唐詩宋詞的目的,是理解唐詩宋詞中所包含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放眼望去,唐詩和宋詞加起來千千萬萬,但是詩人寫詩,詞人填詞的目的無非就是一句話:詩言志,詞緣情。而我們鑑賞的就是詩詞字裏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情志。而這些情志,很有可能是我們現代人所不曾擁有的,也有可能是我們這個年紀所無法體會的,也有可能是我們從來沒有感觸過的。此時,我覺得,想象對於詩詞鑑賞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能力。詩人和詞人與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與我們的心境也可能截然不同,而我們要設法通過詩詞瞭解他們的內心。沒有想象,沒有通過想象之後的代入感,我相信很多人是不會了解詩人和詞人在何種情況下,寫下如此的詞句。比如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對於生長在南方的我來說,肯定沒有什麼寒雪獨釣的經歷。但是如果把自己想象成那個蓑笠翁,總有一股隱隱的寒氣從身體中透出的感覺。這樣,也稍稍能理解了什麼叫做“千萬孤獨”。但是,現在有很多的鑑賞,並不是站在古人的立場上出發的。鑑賞之人並沒有把自己代入詩詞中,代入作者的思緒中,而是單方面的通過自己腦補,從自己立場出發的理解。這樣便違背了唐詩宋詞鑑賞的目的,你理解的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自己的思想感情。

唐詩宋詞的鑑賞是一件十分困難,複雜,繁瑣的作業。因爲我們所要做的是“鑑賞”唐詩宋詞。何謂鑑賞?周汝昌說過“從這個“鑑”字說起,俗話古玩文物有鑑定家,人家一看知真假好壞,也鑑定那可不得了,那權威,人家學識淵博,眼也厲害,一看這不行,有的那個化伸開一點,轉起來轉起來,人家這個鑑定家有如此權威性,我們對古人的唐詩宋詞,能夠這樣對待嗎,太狂妄了,我們能懂幾分呢。”的確,鑑賞是一個分量很重的詞,並不是幾句輕飄飄的感想就能完成。最近的確在書市上流傳着一些帶着明顯快餐文化的唐詩宋詞鑑賞集。不管其裝訂如何華麗,紙張質感如何順滑,插圖如何多彩,其文化含量和其實質內容一樣顯得空洞,蒼白而又無力。我也一直在想,無論我們如何想象,如何代入,畢竟我還是我,我不是,也絕對不可能是作者,又沒有可能我的想法其實和作者完全背道而馳,又沒有可能作者有什麼隱晦的感情我沒有察覺,或者我畫蛇添足一般的想得太多了?這就要依靠眼力了。那種從層層文字中剝絲抽繭一般的'能力,那種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能力,那種手術刀一般的,能夠明確的剖開條理的能力。很顯然,這種能力是和積累成正比的。蘇軾有云:“厚積而簿發,博學而約取”。看得多了,自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提高了。不過轉念一下,像我們這種理工科學生,天天打交道的是各種公式,定理。這是有客觀的正確與否可以衡量的。而文學,特別是詩詞,完全是一個主觀的世界,就算是同一篇文章,同一首詩詞,不同人看到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也在所難免,或者說這纔是文學鑑賞的樂趣所在。在這個世界沒有絕度的正確存在,有的只是誰的理解更能體現出作者的感情,誰的眼力夠好能夠看到他人所不能看到的東西。顯然,這也能激發出辯論,激發出思想的碰撞。文學鑑賞不需要一家之言,要的是百家爭鳴。眼力也能在與他人的對立,交鋒,理解,融合中得到提高。

就像剛剛說到的,文學鑑賞需要交鋒,需要辯論,需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唐詩宋詞的鑑賞也一樣,不,應該說是更需要。表達對於鑑賞來說不可或缺。如何讓他人理解你的鑑賞,如何讓他人相信你的理解,這些對錶達能力的要求更上了一層樓。好的鑑賞本身對於要鑑賞的詩詞也是一種加成。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便是一個不錯的例子。我覺得唐詩宋詞的鑑賞很大程度上,與翻譯的工作很接近。這裏的翻譯並不是指將詩詞翻譯成短文這種打破原文韻律和節奏的不合時宜的事情。而是指將詩詞中出現的意象,所展現的意境,所表達的感情通過自己的文字,復顯給讀者。鑑賞的作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橋樑,彌補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代溝。所以,良好的表達能讓人明白你所主張的理論,而優美的表達則可以使你所要鑑賞的詩增光添彩,與你的鑑賞相得益彰。好詩配上美文,這簡直就是絕配啊。

以上,就是我這個寒假讀《唐詩宋詞鑑賞》這本書後,對鑑賞的感想。這些都是我感性爲之,並沒有進行過細緻的推論和研究。只是對這本書上所學到的內容的一點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