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唐詩之美》與《宋詞之美》

《唐詩之美》與《宋詞之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用五年的時間,細心品味、體會中國文化之美,並化以優美的文字——簡墨這套《中國文化之美》書系不簡單。

《唐詩之美》與《宋詞之美》

初次閱讀簡墨的書,《唐詩之美》與《宋詞之美》便給了我第一個驚喜。原以爲是唐詩與宋詞賞析,但令人意外的是,作者採用了類似於人物小傳的方式呈現、描畫唐詩、宋詞之美。我想作者採用這種寫作體例是有其理由的,作者所傳達的是對中國文化的無盡熱愛,更是對那些“消失於歷史風塵”中的人們生命的追尋。前者固然十分可貴,但後者更讓人感動。

這裏想着重說說的是,《唐詩之美》、《宋詞之美》所傳達出來的“尚友”精神。在《孟子·萬章下》中有這樣一句話:“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所謂的“尚友”主要是指,與古人爲友,既不對其仰視,也不低看,將古人看成與自己平等的精神主體,與之對話。讀古人的詩書,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與生命體驗。《中國文化之美》中,作者以自己的方式進入古人的世界,達到與古人在心靈與精神上的契合。比如在《唐詩之美》中,談到韋應物時,作者寫道:“須穿過語言的霧障,方可直指詩人興象蔥蘢、天際流轉的心靈,達成與生命和生命的相互感發,和剎那的溫柔交匯。”書中不僅凸顯了唐詩、宋詞之美,更抒寫了詩人、詞人們的生命體驗,使作品成爲有情之作。

在中國文學中延續的是抒情的傳統,唐詩、宋詞更是有情的文學。詩人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轉化爲文字、音節、節奏,以此來完成生命的另一種存在和延續。在漫長的時間過後,依舊會讓他人感受到生命存在的痕跡,留住生命的'吉光片羽。可以說,簡墨在其書中把握住了唐詩、宋詞所傳達出來的美的真諦,唐詩、宋詞之美並不完全在於其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更在於蘊於其中的生命之美。在《宋詞之美》中談到柳永時,簡墨說:“詩歌有情就有了一切,技巧反倒不是必需的。中華文明一個重要的原點,即萬物歸於‘情’。”而在後記《向中國文化的致敬》中,她寫道:“那些藝術和詩歌無不美到讓人窒息。寫作過程中,我無數次因激動而停下筆,站起身來,長長地爲此感嘆。”

朱熹在與弟子論詩時,十分強調涵泳。“須是讀熟了,文義都曉得了,涵泳讀取百來遍,方見得那好處,那好處方出,方見得精怪”。涵泳不是對詩詞文意的單純把握,而是深深沉浸於言辭話語中,體味其中的意蘊與深味,是心靈相通,古今相會時的靈犀一點。於讀詩時要做到涵泳,需下一番功夫。不僅要通曉詩歌的文意,體會詩人的心境,而且要有宏通的眼光,歷史的視角,要能穿透紙背,看到古人所處的境況,體會古人的情感心理,陳寅恪“理解之同情”,即是指此種精神,不然有的詩,有的美,有的情是無法深知的。涵泳之得來不易,也在於人心難以平淡自攝。簡墨難能可貴之處便在於此,她能在這個時代,“用心若鏡”。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唐詩之美》與《宋詞之美》中並非只取爲常人所熟知的詩人論之,在品唐詩時,書中選取了上官婉兒、魚玄機、花蕊夫人,在論宋詞時,朱淑真、魏玩、張玉娘、吳淑姬、嚴蕊、徐君寶妻等是作者的論說對象。這些人的名字與作品要麼被後人一帶而過,要麼湮沒無聞。而作者以“尚友”的態度,平等對待古人,在書中爲她們留有一席之地。細察之,這些人都是古代有才情的女子,簡墨以更爲細膩的感受、悲憫的情懷,訴說着這些女子的人生與文學。這也是本書的精彩之處。

寒冬之日,閱讀簡墨的文字,會有一絲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