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一去二三裏》賞析

古詩《一去二三裏》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爲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古詩《一去二三裏》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一去二三裏》賞析

  【原文】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譯】

一個小孩,牽着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裏;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嘴裏唸叨着“八枝,九枝,十枝~”。詩人邵康節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詩人邵康節剛要動手,詩人邵康節的媽媽便喝住詩人邵康節,說:“你折一枝,詩人邵康節折一枝,後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後來,這兒的花越來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賞析】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爲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裏”、“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於句中,“八九十”又迴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着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簡介】

詩人邵康節(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5日)詩人邵康節(康節爲諡號)名雍,字堯夫。宋朝時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於范陽(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隨父邵古遷衡漳(今河南林縣康節村),又遷共城(今河南輝縣),37歲時移居洛陽。

邵康節是中國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數》是詩人邵康節的發明的占卜方法。可是這本書版本很多,估計已經是傳僞了。先天易學是詩人邵康節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詩人邵康節的著作中關於先天易學敘述的並不詳細。朱熹的《周易本義》對於先天易學作了詳細的介紹。

詩人邵康節象數派易學的代表人物。我們直接研究詩人邵康節的思想只有《皇極經世書》一書。這是一本推演朝代興衰的書。詩人邵康節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從《皇》書的觀物篇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