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一去二三裏的古詩

一去二三裏的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裏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去二三裏的古詩

  一去二三裏

作者:邵康節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譯

一個小孩,牽着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裏;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嘴裏唸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剛要動手,他的媽媽便喝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後來,這兒的花越來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古詩《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

在教學古詩《一去二三裏》中,我注重朗讀、背誦的指導。

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琅琅上口,富有音樂美。教學時要多讀。要力避對古詩的詞句做主動的講解。否則,不但會破壞詩中形象的完整性,損害詩的藝術感染力,而且會壓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牢記心中,隨着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逐漸理解。

古詩反覆吟誦,才能讀出韻味來。我讓學生通過小聲讀、齊讀、分組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消化和吸收。通過範讀,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方法。用輕鬆、舒緩的語調朗讀本詩,讓學生體味到一種清新、自然的鄉村氣息,利用朗讀的律動感染學生,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同時根據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輔以手勢、動作,學生跟着老師一邊吟誦一邊做動作,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讀古詩要強調背誦,哪怕學生一時不可能完全理解,但熟讀成誦,時間久了,就會逐步理解。因此,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有助於增強語感、增強記憶,可使兒童在舒緩的讀誦、細細的品味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在教學中我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再現詩中情境。

詩句描寫的情景,通過圖畫再現出來,就會變得具體可見,能幫助學生感受形象,進入情境。教學本詩,可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情境,這樣整首詩的內容變得形象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也調動起來了。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本詩,還可以讓學生各自讀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然後動筆畫簡筆畫。學生作畫,把詩中描繪的景象形象化了,進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樂在其中。音樂往往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使人心馳神往,所以本課教學如能借助音樂來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可在教師、學生誦讀詩歌的同時播放節奏輕快、行雲流水的古箏樂曲來渲染氣氛、創設情境,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