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一去二三裏古詩原文是什麼

一去二三裏古詩原文是什麼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去二三裏古詩原文是什麼,歡迎大家分享!

一去二三裏古詩原文是什麼

《一去二三裏》是宋代詩人邵康節所作詩詞之一。

  原文

一去二三裏又名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①去:距離。

②煙村:被煙霧籠罩的村莊。

③亭臺:泛指供人們遊賞、休息的建築物。

白話譯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裏遠,薄霧籠罩着四五戶人家。

村莊旁有六七座涼亭,還有許多鮮花正在綻放。

  創作背景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遊玩時,看到了鄉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村風物,爲了表達詩人的閒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所以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爲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裏”、“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於句中,“八九十”又迴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着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金波《金波論兒童詩》:聲、義、畫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現代語言學家楊春霖《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生動而含蓄,自然而貼切。

現代作家協會會員郭彥全《履痕鄉夢共詩情》:頓覺跌君多姿,妙趣橫生。

  作者簡介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北宋易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餘里處的邵村,幼隨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輝縣)。30歲後遊河南,隱居蘇門山,人稱百源先生,死後諡康節,又稱康節先生。著作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等。他的先天學學說被後人發展爲預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