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一年級課件 >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通用10篇)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怎麼設計?許多人並不是很清楚瞭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歡迎閱讀。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通用10篇)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觀察情境圖,初步認識10以內的數,瞭解學生數數的情況。

3.在數數的活動中,體會有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數數時手口一致,熟練數數。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教具:

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圖片(大象、小兔子、蘑菇、小松鼠、白雲、小熊、鮮花、綠樹、小鳥、蝴蝶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起大家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老師向你們表示祝賀!歡迎大家的到來,這麼多的小夥伴在一起學習新知識,多高興啊!今後大家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比一比誰做得最好。

同學們,今天跟大家一起開學的還有許多可愛的動物朋友呢!我們現在就去動物學校看看它們的“可愛的校園”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首先告訴學生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把學生引進課堂。本節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第一節課,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導入課題,使學生帶着愉悅的心情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告訴學生今後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比一比誰做得好,是藉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自主探究

1.創設情境。

跟小朋友們一樣,許多小動物也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它們也高高興興地揹着書包來到了大象老師開辦的“動物學校”。你瞧,小松鼠一邊蹦跳着一邊嚷着“開學了!”

2.看圖數數。

出示課件(教材第2~3頁情境圖),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

(1)師:這就是建在大森林裏的“動物學校”,圖中都有誰?它們在幹什麼?把你看到的跟同桌說一說。

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

組織交流,學生可能會說

圖中有2只小兔子揹着書包去上學;有2只小熊在玩球。

圖中有9只小鳥在空中飛;天空中飄着5朵白雲。

圖中有大象老師,有3座漂亮的蘑菇房子,還有一羣蝴蝶在飛舞。

圖中還有2個小朋友在認真地想問題。……

小結:我們看到情境圖中有太陽、白雲、小鳥、綠樹、大象、蘑菇、蝴蝶、小熊、小兔子、小松鼠,還有盛開的鮮花。

設計意圖:呈現的內容是一幅新學期開學的景象,這與學生的經歷是一致的,進而藉助生動活潑的卡通形象吸引學生關注圖中的情境,讓他們潛移默化地進入學習狀態;通過組織學生交流,瞭解學生觀察到的信息,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爲抽象地數數做好了準備。因此,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彙報自己的發現。在學生彙報交流的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儘量不要重複別人的答案,同時把語句說完整。

(2)師:同學們觀察得很認真,你能數出圖中有幾頭大象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並在旁邊貼上1頭大象的圖片。

師:誰能數出圖中有幾隻小兔子?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並在旁邊貼上2只小兔子的圖片。

師:你能數出圖中有幾座蘑菇房子嗎?說說你是怎麼數出來的。

學生可能回答圖中有3座蘑菇房子,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要給予學生表揚鼓勵。

如果學生不能說出自己數的方法,教師就要演示一遍,指着蘑菇房子、領着學生一個一個數,告訴學生我們今後可以用這種一個一個數的方法數出物體的個數。(板書“3”並在旁邊貼3座蘑菇房子的圖片)

師:誰能很快地用這樣的方法數出圖中一種事物的個數?到前面來指着圖畫、領着大家數一數好嗎?看誰最勇敢。

指名學生到前面指着圖畫、領着大家一起一個一個數出一種事物的個數,教師根據回答貼相應的圖片並板書數字。

依此類推,完成數數的教學:1頭大象,2只小兔子,3座蘑菇房子,4只小松鼠,5朵白雲,6只小熊,7朵鮮花,8棵綠樹,9只小鳥,10只蝴蝶。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數字,並貼上相應的圖片。)

如果有的學生說出1個太陽、2個小朋友、5個木樁、校園門口有5個大字等,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師:通過剛纔的觀察和數數,哪位同學有自己的小竅門?怎樣數才能又快又對呢?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都是數數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情境圖中包含的數學信息,通過觀察和數數,認識10以內的數,既瞭解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還能使學生體會到數是從實際中抽象出來的,從而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讓學生自己敘述小竅門,其實就是引導學生自我總結,提煉規律性的東西,培養學生善於總結的意識。

3.觀察方法指導。

師:同學們,雖然剛纔大家從情境圖中瞭解到了不少的數學信息,但還是有所遺漏。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這主要是因爲大家在觀察的時候沒有注意觀察的順序,我們可以從上往下看或從下往上看,也可以從左往右看或從右往左看,總之就是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收穫。

出示課件(球、木樁):你瞧,圖中的小朋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後發現了這兩個物體的形狀特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球:圓圓的。

木樁(長方體):長長的、方方的。

你還發現了圖中哪些類似的物體嗎?(太陽是圓圓的,教室門口的牌子和小熊手裏的書都是長長的、方方的。)

設計意圖:在此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達到了本課時的隱性目標。引導學生觀察幾何體,爲今後學習“認識圖形”打下良好的基礎。

4.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的身體上就有許多,現在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說一說。

(1)同桌之間互相觀察,互相交流。

(2)集體反饋交流。

(學生可能會說:有1個腦袋,2只耳朵,10個手指頭……只要說得對,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學習數學,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組織學生尋找“身體上的數”,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培養學生自主探索、集體交流的意識。

三、總結提升

學完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呢?跟大家說說吧!

學生髮言後,教師總結:同學們,你們學得真好,能數出10以內的數了;知道了數數的方法,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兩個兩個地數,還可以五個五個地數;經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更喜歡數學了……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今後要細心觀察,相信你們會更棒!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這節課的收穫,既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

板書設計:

可愛的校園(數數)

教學反思:

1.本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感到數學不是枯燥的,是有趣的,繼而激發學習興趣,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爲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2.在觀察情境圖時,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開展數數活動。本課時顯性的教學目標是數數,而隱性的教學目標是在數數的過程中掌握觀察的方法。情境圖中的信息較爲豐富,學生數數時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

3.探究活動結束時,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觀察、數數的“小竅門”,培養學生善於反思和總結的意識,是學生今後不斷提高的有效措施,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2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對“百數表”的整理,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含義和排列規律,鞏固數的讀寫。

2、運用操作活動,結合現實背景,瞭解“單數”、“雙數”並進行簡單應用。

3、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培養自主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並進一步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對100以內的數按順序進行整理,並尋找規律。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規律和運用規律。

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

2、教師準備三張透明的“魔力框”(每個學習小組也準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數表

1、激趣導入:數學王國開運動會啦!數娃娃們排成了整齊的方隊(出示百數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娃娃是怎麼排隊的?

要求同桌學生相互說一說。

追問:咦,方隊裏還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數娃娃還沒來嗎?

2、小組活動:邊數數邊填寫,在書上完成百數表。

二、小組合作,探索規律

1、各小組展示百數表。

2、談話:這張百數表裏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奧祕呢!先請小朋友橫着選幾排數讀一讀,在小組內說說數娃娃的排列有什麼規律。(如:41、42、43……50,左邊九個數的十位上的數是相同的,個位上的數依次是1、2、3、……9,最右邊是整十數等。)

再讓學生指着不同橫排說一說。

進一步啓發:豎着看又有什麼規律?斜着看呢?轉彎看呢?請小朋友積極開動腦筋,把你發現的規律告訴小組裏的小朋友!

3、談話:小朋友真了不起,在這張百數表裏發現了這麼多奧祕!老師還做了幾個“魔力框上”,大家仔細觀察,在“魔力框”裏你還會有新的發現的!

①投影出示:用三種不同形狀的圖形分別在百數表裏框出幾個數。要求讀一讀,並找一找這幾個數之間有什麼聯繫。

②在小組裏照樣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發現。

4、提問引導:(出示帶一個數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裏另外的幾個數嗎?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出示分類標準:

(1)個位是5的數;

(2)個位是0的數;

(3)十位是5的數。

要求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個標準,把符合該標準的數稱作“我們的朋友”。然後分小組活動,找出自己的好朋友,並把它們按順序排一排,讀一讀。

2、“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弄清題目的要求後,獨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體會。

3、“想想做做”第3題

先填一填,再討論。

4、“想想做做”第4題出示掛圖後,着重引導學生理解:現在要看35號,說明35號還沒有看,已經看了34人。

四、總結

提問:這節課小朋友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哪些本領?發現了哪些奧祕?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3

一、 教學內容

數學樂園(人教版一年級上冊82頁、83頁)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及計算,區分它們的基數、序數的含義。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

3、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三、活動內容

1、走數學迷宮。

2、對口令、拍拍手。

3、小郵遞員。

4、 排排坐比反應。

5、採花蜜練判斷。

6、看圖列式。

7、思維拓展。

四、教學準備

CAI課件、水彩筆、、口算卡片。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實踐活動課

老師:同學們,數學樂園開園了,你們想和老師一起去做遊戲嗎?

(板書課題:數學樂園)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設置懸念,帶入一種情境,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

2、活動流程

(一)走數學迷宮

複習0—10各數的認識

A、說數。老師:遠處走來一羣數字寶寶,認識它們就請大聲讀出來!

B、用數。老師:你能用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說一句話嗎?

C、找數。啓發學生: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這些數字呢?

小 結:是呀,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在遊戲中去發現數學,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吧!

D、排數。(課件出示:迷宮圖)

老師:到數學樂園去的路很多,讓我們跟着小白兔由入口進入迷宮,按1、2、3……9的順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鴨會分別在兩個出口處迎接我們呢!

學生四人爲一學習小組討論,然後用不同色的水彩筆在答題紙上畫出不同路線。比一比看哪組想的最多,展示設計路線最多的作業紙,進行獎勵。

E、找規律。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

老師:同學們,不管按照哪種路線走,怎樣才能確保不迷路順利走出迷宮呢?

【設計意圖:通過讀數、用數、找數、排數幾個環節,讓學生了解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好數學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從而願意並且想學數學。】

(二)對口令、拍拍手

老師:我們終於來到了數學樂園,這裏有很多小動物想與我們一起玩呢!讓我們跟着小猴淘淘一起來玩第一個遊戲。

A、對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張卡片問:我出幾?你對幾?幾和幾組成幾?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張卡片,然後拍手,其餘的人也拍手對出卡片上的數。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熟練掌握數的組成,對於計算加減法很有幫助。通過對口令、拍手遊戲起到了強化作用。】

(三)採花蜜(課件出示動畫圖)

老師:草地上有很多鮮花,蜜蜂正忙着採蜜呢!如果算式沒有問題,蜜蜂就能採到花蜜飛走了。它們都能順利採走花蜜嗎?

5+3+2=10 8+2—1=5 5—4—1=0 5—3+2=10

【設計意圖: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題型的練習,引導學生看清符號,明確運算步驟,重視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看圖列式(課件出示動畫圖)

先引導全班學生說圖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體訂正。

A、白兔圖(加法:6+2=8)

B、天鵝圖(減法:7—3=4)

C、松鼠圖(一圖四式:5+3=8 3+5=8 8—5=3 8—3=5)

【設計意圖: 讓學生完整的描述一個數學問題,重視培養學生正確描述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爲今後學習應用題打基礎。】

(五)思維拓展

老師:同學們,聰明屋的小博士在等着我們呢?他出了一個思考題來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嗎?

提示學生從最下面的空思考,從較小的數思考。

3、 活動小結

老師:今天我們在“數學樂園”玩得開不開心?在我們玩的遊戲中運用了前面所學的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知識。等以後我們學會更多的知識,老師再帶大家到“數學樂園”裏來玩,好嗎?!

【設計意圖:常見的數學遊戲是用於調節課堂氣氛,而我設計的整堂課的遊戲活動融知識性、思維性和創造性於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學得也輕鬆自然、興趣盎然。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和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掌握自己認爲適用的好的比較方法。

教學準備:

師:數字卡片一套(1―――10),小豬、小免卡片各一張,錄音機

生:學具盒一個,數字卡片一套(1-10)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請小朋友看一看,在我們班中,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還是一樣多?你是怎麼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比較多少。

板書課題:比多少

二、主動探討,獲得新知

1、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出示小免、小豬的卡片各一張並板書在黑板上,

問:瞧,這是誰?他們倆準備去幹什麼?誰來猜一猜?

師:那麼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豬怎麼說?(放錄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準備去參加義務勞動呢!)小朋友,你們想一起去看看嗎?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A:出示書中第6面的圖畫:

問: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有多少呢?

(學生數一數)

B:問:小免去搬磚,有幾隻小免,有幾塊磚,小免和磚誰多?你是怎麼知道的?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

師:這樣一個對着一個,都沒有多餘的,我們就說小免和磚的塊數怎麼樣?(一樣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

板書: 4=4 學生書空並齊讀

老師介紹等號

3、動手操作,理解新知

A:問:小免和小豬比,誰多,誰少呢?

B:學生操作:用圓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豬在桌子上擺一擺。

C:學生彙報結果老師演示

師:小免比小豬多。也就是幾比幾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板書:4>3 老師介紹大於號,學生書空

問:你能讀這個算式嗎?

師:小免比小豬多還可以怎麼說?

板書:3<5 介紹小於號 4、小於號與大於號有什麼不同?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

5、現在,你能用大於號、小於號、等號說一個算式嗎?

三、鞏固

1、說一說

問:請你再仔細看一看圖,你還能用多或少說一句話嗎?(4人小組討論後彙報,可以不舉手,誰先站起來誰就先說)

2、猜一猜

A:老師從1―――10的卡片中任選一張,請學生猜卡片上的數是幾,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對爲止。

B:指名一學生拿卡片,老師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誰猜得對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5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比、怎樣想的,把生活經驗上升爲數學認識。

教學難點: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瞭解家人的年齡,誰來彙報一下?(指名說)

2、剛纔×××小朋友說他爸爸是36歲,爺爺是63歲,那麼你們知道誰的年齡大嗎?

3、要比較年齡的大小也就是比較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出示掛圖,教師講述故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後,沙灘上露出了美麗的貝殼。一會兒,小松鼠、大白兔都撿了一籃貝殼。小松鼠數了數說:“我撿了38個貝殼。”大白兔數了數說:“我撿了46個。”小松鼠說:“我撿得多。”大白兔說:“我撿得多。”到底誰撿得多呢?你能給他們當一下裁判嗎?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誰撿得多呢?爲什麼?請你把想法告訴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揚說得對的小朋友。

4、指出:比較兩個小動物誰撿得多,也就是比較38與46的大小。(板書:46○38)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多種方法。兩個數的大小關係可以用學過的數學符號表示,誰來寫一寫?

5、指名板書後讀一讀。

6、試一試(出示計數器)

(1)看着計數器把數寫出來。(53、56;100、98)

(2)這兩組數我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學生在書上完成)

(3)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小結學生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1)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比一比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去掉重複的,排一排。說說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一共有幾個?是哪幾個?

(2)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比比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題

(1)看圖,兔媽媽給小兔照了3張照片,猜猜各是什麼季節?各個季節的溫度也不同,看了計溫的溫度計,老師寫出了3個表示氣溫的數: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號表示3個數的大小關係嗎?

4、“想想做做”第6題: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5、寫數遊戲:學生隨意寫一個數。

(1)以小組爲單位從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數站起來排隊。

(3)個位是7的數站起來排隊。

(4)大於60的數站起來排隊。

四、全課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34、35頁,做一做,練習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及初步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徵。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 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若干袋各種形狀的物體,圖形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情 :

同學們,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誰嗎?請聽他說了些什麼?你們能幫上貝貝這個忙嗎?

【設計意圖】以學生喜愛結交好友爲開頭引入本課,喚起學生的懸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一個良好輕鬆的學習氛圍。)

二、操作感知 :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爲什麼這樣分? 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設計意圖】學生對各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使學生經歷認識各類物品特點的過程。)

(3)出示課件,揭示概念。 課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圖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並隨機板書名稱。

(4)齊讀圖形名稱。

(5)板題:認識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從實物到圖形名稱到立體圖形的認知,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多媒體形象化教學的功能,展示出抽象過程,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生成,解決本課重點。)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分別出示實物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讓學生辯認。

2、學生按教師要求拿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3、親身體驗,感知特點。

(1)學生選一個喜歡的物體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說出: 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圓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球:是圓圓的。 (如果學生說出長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等,教師應給予肯定,但不要求學生必須說出來。)

4、 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5、課件展示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又調動起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四、遊戲“看誰摸得準”。

1、老師與一生做遊戲(示範)。

2、小組遊戲。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

【設計意圖】遊戲是大家都喜歡的活動,易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多種感官加深對各種形狀形狀物體的體驗。

五、鞏固練習(第37頁1、2題)。

【設計意圖】給每個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在數數的過程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

六、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參與運球遊戲。使學生髮現圓柱會“軲轆”,球能任意滾動。

2、小組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分小組進行合作完成,既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逐步體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調動起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七、小結:

1、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好朋友?他們的樣子你都記下了嗎?

2、猜一猜。

板書: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和輕重的含義,體會比較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2、經歷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長短、高矮和輕重的概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與事實,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輕重。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情

多媒體出示情境,小朋友們,這是我們美麗校園的一角,圖上都有些什麼呢?

學生交流,預設說出:校園的一角,有一張石桌,兩張石登,邊上還有一盞路燈,兩棵樹,一棵蘋果樹,一棵梨樹 有兩個小朋友在跳繩,兩個小朋友在滑滑梯。

小朋友在這美麗校園的一角,還蘊藏着數學知識呢 !

二、自主探究,體會方法

1、比長短

出示小朋友跳繩圖,仔細觀察,哪根繩子長?長的畫鉤。

交流,你認爲哪根繩子長?你是怎麼比的?

引導學生說出:把繩子的一端對齊(出示畫面)

總結:原來比較物體的長短時可以把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在比。

2、比高矮

出示滑滑梯圖,提問,哪個人比較高?

交流:預設:前面的小朋友高

後面的小朋友高

一樣高

怎麼會有這麼多答案?這樣比公平嗎?怎樣比才公平?

讓他們站在地面上比(出示畫面)

這樣一下子就看出誰高誰矮了。

總結:比較物體的高矮,要讓人站在同一地面上比。

3、比輕重

出示石榴和柿子,讓一位學生用手掂一掂,提問:石榴和柿子哪個重?

怎樣一下子知道誰重誰輕呢?我們可以把他們放到天平上比。

出示天平比較圖,介紹天平。比較誰重誰輕?你是怎樣比的?(天平的托盤沉下去說明重)

總結:比較物體的輕重可以用用手掂一掂的方法,也可以用天平來稱,沉下去的一端的物體重。

4、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學生同桌交流後,全班交流。

比較蘋果樹和梨樹的高矮

三、鞏固昇華,學會比較

1、想想做做1

出示情境,明確要求,4人小組合作,每人拿一枝鉛筆,先每兩個兩個比一比誰的鉛筆長?再四個人比一比哪枝最長?

小組活動

選擇幾組交流比較結果,說說比較方法。

2、想想做做2

出示情景,學生嘗試

交流結果,提問:男孩和女孩誰高?怎樣比的?

男孩和女孩看上去差不多高,他如果站起來就比女孩高。

教育學生幫助病人、殘疾人。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8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瞭解數在不同的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義。

2、對生活中的數有一定的認識。

3、能用數來表達,交流。

4、對數的多少能有一定的估計能力。

教學準備:

1、糖,花生米,黃豆,棗子若干,盆三個,表格一張。

2、相關信息。

3、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

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猜一猜、數一數,我們認識的數和數做做遊戲。

1、學生說數。

(1)示範: (課件)

(2)讓學生彙報收集到的數據。

小結:用數可以說清楚許多事情。

(3)在小朋友說數的過程中,我發現有許多同學都說到了* 這個數,請說到 *的同學再說一遍。

小結:同樣的一個數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

2、老師說數

(1)鞋子:從鞋號中你們知道誰的鞋最大,誰的鞋最小嗎?

(2)門票:這是宜興三洞的票價,看了這三個不同的價格你想到了什麼?

小結:從不同的數中我們看到了同一類事物之間的差別!

3、說年齡,填表。

(1)請五個小朋友彙報自己和家人的年齡。

(2)仔細觀察這五個小朋友的年齡。你能來說一說,我們自己的年齡大概是幾歲嗎?

(3)說說我們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的年齡大概是多少歲?

(4)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爺爺奶奶年齡。

(5)小明要考考大家了,先讓我們找到小明家白雲路84號。

小明的家人中,今年64歲的,可能是誰?

(6)猜一猜楊老師的年齡,怎麼樣?

小結過渡:小朋友,通過剛剛的說數,我們對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讓我們和數做個遊戲。

二、猜一猜

1、明確規則。

2、活動開始。

(1)抓糖:請幾組彙報。

怎麼會抓得有多有少?(手有大小,抓得有鬆緊。)

(2)抓花生:猜猜看同樣是1號小朋友緊緊地抓一把花生米大約會有多少粒?

猜得對不對?想一想你有什麼辦法知道?

按剛纔的分工來完成抓花生的活動。 (指導填表)。

(3)抓黃豆:猜一猜抓一把黃豆大約有多少粒?然後再數一數。

黃豆比較多。怎樣數可以又對又快?

繼續按分工完成,填好表格。

3、彙總5組的數據,看着表格中的數據討論。

(1)這種類型的糖小朋友緊緊地抓一把大約可以抓多少?花生米呢?黃豆呢?

(2)看看上面的圖再看看錶格中的數對照一下你有什麼發現?

4、展示一顆紅棗,估計可能會抓多少顆?

爲什麼?

5、引導學生一起小結:看來同樣的手去抓不同的東西,東西越大,抓的個數就越少,東西越小,抓的個數就越大。要使猜得與實際比較接近,得仔細觀察,多多思考。

6、其實剛纔同學們的猜也可以說是估計,這是一項本領,不光抓花生、抓黃豆的時候要用到估計,平時學習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計。(舉例)

三、數一數

(1)快下課了,美麗的校園在召喚我們,你看已經有小朋友走向了校園數數了!(看課件)

(2)小朋友,你覺得還有什麼可以數的呢?

就讓我們奔向校園的懷抱,出去數一數吧!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9

一、說教材

《分類與整理》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較少的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根據事物的特徵把事物進行分類。

教材是以遊樂場的情境圖導入,一年級小朋友他們的年齡小,比較喜歡買玩具,教材中的情境圖很適合孩子們的心理,所以我創設情境導入,並在這個情境主線的貫穿之下,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後發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力求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認知主動性,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基於以上的設計思路,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2、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收集的數據。

3、在分類的過程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本課教學的重點就在於孩子們能按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是在分類的過程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二、說教法、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少,但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法上突出了以下特點:

1、聯繫實際,從生活中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着數學。本節課我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爲實施創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參與合作,在交流中學

交流與合作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本節課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操作與討論交流來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分數。

我出示了兩個書架,讓孩子觀察兩個書架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接着我問了一個問題: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願意從哪個書架上找?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環節可以在孩子們心裏爲分類和整理做下鋪墊,整理過的書架是更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的書籍的。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類方法

1、在剛纔的討論交流中體驗到生活中需要整理,我適時出示課件。孩子們手中拿着各種各樣的氣球,這時候我問孩子們“這麼多的氣球,可以怎樣分類呢?”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接着我又讓孩子們親自動手把手中的氣球來進行分類整理。隨着學生的操作,氣球都被孩子們一一整理好,緊接着我讓孩子們在臺前來展示一下自己分類的結果。相機我介紹了象形統計圖。

(三)鞏固練習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讓學生整理書包,分撲克以及教材上練習的第二題。

本節課,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按單一標準、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體驗到分類與整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我們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共同提高,共同成長!謝謝大家!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來完成。對於這一類型的課,尤其是低年級,我一直都很矛盾。如果放手,感覺課堂紀律會混亂,而不放手又覺得沒有讓學生親自去體驗這個過程。對於本節課,我覺得很不理想。不是學生的表現,而是我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在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時顧此失彼。擔心時間不夠,完成不了任務,所以很多地方都講得不細膩。練習中把整理書包放在了前面,這個也很不合理。總之這節課問題多多,希望各位老師把這節課看成是一節問題示範課,一起來幫助我解決問題,解決我教學中的困惑。

一年級上數學課件 篇10

教學內容:

第1---2頁。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況裏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準確算出十幾減9的減法算式

2、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實踐中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重視算法

多樣化,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求異精神。

3、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應的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共同合作,探究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相應的CAI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建議教學過程修改意見

由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生活實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可以讓學生用小圓片代替桃,按情景擺出13個一堆10個,另一堆3個。

讓學生多說、多想自己是怎樣操作的,加強操作的印象,讓操作印象支持十幾減9的計算。

也許有的學生還有另外不同的算法,但不管學生用什麼方法,只要能準確計算出13-9就可以了,不必強求學生用同一種計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樣化。

讓學生大膽嘗試,積極自主地探索算法,給學生探索的空間,充分展示個性,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培養了學生互動、互助的合作學習精神。從而培養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促進學生對算法的進一步理解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猴子賣桃(小猴子有13個桃,小兔買走9個。)

問:小兔買走9個以後還剩幾個?

你是怎樣知道還剩4個?

引導學生說出:小猴原來有13個桃,賣了9個後,還剩下4個。

問:你能根據猴子賣桃的情景列出算式來嗎?

板書:13-9

二、自主探究,領悟算法。

1、問:怎樣才能準確地算出13-9=?

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可以藉助你手中的學具擺一擺,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想一想。

2、各小組彙報活動結果。

每個組先派代表上講臺演示,發表意見解釋自己的想法。隨後允許同一小組的其他同學對自己組中發言的同學作補充,指導學生有條理的表達。

有的學生會從13個小圓片了一個一個地減連續減去9個剩下4個;

有的學生從10個一堆裏減去9個,再把剩下的1個和3個一堆的合在一起,的出剩下4個;

有的學生先減去3個一堆的再從10個一堆了拿走6個剩下4個;

有的學生這樣想:因爲9加4等於13,所以13減9等於4;

3、教師對學生想出的正確算法給予肯定與表揚。

問:在那麼多種算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算法?並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這種算法。

4、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12-9=

16-9=

三、鞏固練習,深化運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看圖,理解圖意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算法準確計算15-9= 17-9=

2、對比練習;

以小組合作爲單位填寫,然後說說上下兩題有什麼聯繫?

例如:當你看到9+2=11時,你會想到什麼?初步讓學生認識加、減互逆關係。

3、口算競賽(完成書本2頁第5題);

讓知道答案的學生馬上站起來回答。

4、歸類整理;

把第5題的算式按規律排列整理如下: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5、引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十幾減幾的技巧。

學生從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知識與生活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