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 篇1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慶市石化三小舉行了爲期三天的全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究活動。來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參賽選手上了觀摩課。這些參賽選手都是來自全省各地的教學精英,有着紮實的基本功, 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手段。在這次活動中,受益匪淺,老師的課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在教材處理上亦是驚奇不斷。從中讓我體會到:一節課的成敗與否,不在於畫面有多麼的花哨,講解有多麼的委婉,活動有多麼的熱鬧,設計有多麼的豐富……關鍵在於只要學生掌握了知識,該發展的能力發展了,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讓學生的求知慾望不斷增強,就是一節好課。

總體印象:

1、參賽教師穿着得體,落落大方,舉手投足間透出精幹、幹練。

2、參賽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參賽教師都使用視頻展示臺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參賽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遊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參賽教師在教學中都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參賽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通過讓學生擺、折、畫,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7、參賽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豐富、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

8、參賽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的一種方式。

細節印象:

一、對當地學生的印象

本次觀摩,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上課的學生,他們非常優秀:能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能提出老師想要的一切問題,能碰撞出老師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師達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還非常的有禮貌、守紀律。記得那些學生走上舞臺時安靜、有秩序,生怕影響了別人似的。下課時是那樣有秩序地向老師告別,還要整齊地轉過來向聽課的老師敬禮,問聲“老師,您辛苦了!”“老師,再見!”再有秩序地離開會場!學生課堂上活躍的思維更是讓我們驚歎。如第一個給我們做課的劉志強老師在《旅遊中的數學》這節課始,劉老師提到自己承諾了要在“五一”期間帶領原班學生到黃山去旅遊,現要請大家幫幫忙,談一談旅遊前要做哪些準備,旅遊過程中要解決哪些問題時,結果學生回答出了劉老師預設的各種不同的問題,諸如租車,用餐,門票,時間,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師教學《包裝的學問》一課進行到探究將四個長、寬、高分別是15釐米、10釐米、6釐米的茶葉盒進行包裝,怎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的原因時,有一個學生不是去計算,而是想象和比較,他走上展臺,很從容地將一個盒子的大面與兩個中面的大小進行直觀比較,讓人一目瞭然地看出將兩個中面重疊起來最節省包裝紙。吳曉秋老師在教學《平均數》一課進行到鞏固練習時,出了一道題,“小熊冷飲店又該進冰糕了,小熊翻開了商店各月前三週賣出的冰糕情況統計圖,發現第前三週依次爲8箱、7箱、9箱,問本週該進多少箱呢?”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數“8箱”、最多的箱數“9箱”、“比賣出最多的周還要多一些的箱數,防止還會更多”。這些學生太有才了!

學生有這樣活躍的思維,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想他們的任課老師平時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艱辛。

二、感受大師的風采。

1、感受他們的“數學專業素養”。

趙勁鬆老師執教三年級的《平移和旋轉》,由於這兩個概念教材沒有下定義,也沒有用語言描述,只要求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對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轉時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動作表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方式:第一層次是模仿,觀察動畫中的物體運動情況,並用動作表演出來,在分類的基礎上,揭示兩種運動形式及課題;第二個層次是用全體學生在課堂上的運動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運動形式(向左平移兩步、向右平移兩步、原地旋轉兩圈)感受兩種運動的不同感覺,同時暗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第三個層次是再現,根據靜止的畫面,想像它的運動方式,並用手勢將其表示出來。三次動作表演,既滿足了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同時在舉手投足之間加深了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可謂“一切盡在不言中”!爲接下來深入研究圖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準備,接下的一個環節則更加精彩了,由於平移有兩個要素——方向和距離,趙老師設計了一個遮眼活動,讓一個學生到電腦前遮住眼睛只看鍵盤上的方向鍵,聽下面學生的指令操作,讓全體學生用方向語言提示,眼睛看距離,大腦思考平移的兩個要素,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這樣的課怎會不精彩呢?如果說讓學生說出平移情況是一種考驗,那麼再接下來的動手畫則更具有挑戰性。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爲了突破這一難點,趙老師設計了“嘗試——演示——判斷——比較——再畫”五次活動,在嘗試中充分暴露學生思維的“結”再通過判斷和展示打開這個“結”,接着在比較中優化方法,最後通過再畫,使學生初步掌握畫平移圖形的方法,而兩次畫圖所組成的小帆船,既體現了數學的美,又蘊含着教師美好的祝福,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們的“激情”。

在本次活動中,丁雪潔老師應是最有激情的老師。她教學的是《體積與容積》,是本次研討活動的最後一節課,從一開始的課前談話起,就很明顯的看出這個班的學生情緒低落,丁老師以飽滿的激情貫穿課堂始終,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種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始終在激勵學生的求知慾望。

3、他們都是“有心”的老師。

吳曉秋老師是這次做課老師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師,課前交流時,她能記住班裏“在大路上看到老師就向老師問好”的學生的名字;“比猴還要聰明的同學”的模樣,並叫出她的名字……這位老師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個有一定特徵的學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這是我學不到的本領。

4、他們都是“勇於創新”的教師。

我們通常在說誰大誰小的時候,一定用到誰比較大誰比較小的完整名詞,可是程媛媛老師在教學《包裝的學問》一課的伊始,她引導學生給一個長方體的三個面取名字,分別叫做“大面”、“中面”、“小面”,這樣取名爲後面說明哪兩個面重疊起來能節省包裝紙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不僅形象易記,更順口。

三、談談這次活動對我的啓發,與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課。

在一羣各行各業都有的人羣中,我們能很快地看出誰是教師,因爲大多數教師的臉上都寫着:“單純、苦大仇深”這幾個字。我們學校女教師比較多,大家自己比較一下,語數教師同其他學科老師的區別,語數教師明顯更具備滄桑感。這一方面跟勞動量大小和壓力有關,我想同心態及教學觀念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要做到“爭效率、少慪氣”,在課堂上努力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爭取讓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認真聽課;不要因爲個別學生的表現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情緒,因爲我們的情緒是直接決定學生的上課情緒,教師情緒好、心情好,學生也會受到感染,上一節好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因爲有了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啓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爲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反之,教師心情不好、發脾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課堂效率自然低下。課標上說:人人學所需的數學,也就是說數學並不是人人都能學好的,有些學生學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們不要同這樣的學生較勁,你再怎麼逼他也沒用,大不了從60分逼到70分,沒任何意義。

2、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

淮北市實驗小學丁雪潔老師的《體積與容積》,“駱駝與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馬鞍山師範附小雷雁老師《對策問題》,“5、7、9和6、8、10兩組撲克牌比大小”,P19。

3、學習內容生活化。

這點是老生常談,我的感觸是要儘量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 比如黃山市黃山區甘棠小學方敏老師的《平均數》的新課素材就是本班學生體育課上的跳繩比賽,圍繞“如何比較兩組同學跳繩水平”進行教學。

4、提問技巧。方敏老師的《平均數》,師:如何比較哪組同學的跳繩水平高?學生計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師問跳得最多的那個男生:你跳了10下,怎麼平均每人7下呢?你還有的3下呢?通過學生的思考滲透“移多補少”的思想,輕鬆掌握“平均數”真實含義。另一位老師也上了這一課,我感覺到他的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但沒有真正理解它的含義。

5、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啓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六安市裕安區徐集鎮中心學校許海峯老師的《認識分數》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分一分、折一折、塗一塗、畫一畫中認識分數,體驗到分數的產生及意義。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還播放音樂。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爲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例,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爲學習素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11月11、12日我參加了在秦皇島舉辦的的小學數學名師新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時間雖短,但獲益匪淺,幾位老師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向我們呈現了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以下是我在學習中的心得,是值得我學習的。

一、把課堂交給學生,凸顯學生價值。

福建省教研室負責人羅老師尖銳地指出中國學校最缺的一門必修課:講理。在課堂開始,羅老師提出了研究問題:用一副三角板畫角,能畫出哪些度數的角?便放手讓學生們去自行探究,體現了“以學爲主”而不是“以教爲主”的課堂思路。學生們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發現問題,然後試着解決問題。羅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很快對學生們的水平能力進行分層,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發言,不斷深化問題,層層探究,學生們的方法也是越來越簡便高效,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了自信。課後羅老師做了《小學數學教學要清晰的兩件事》的演講。一是不能單純地讓學生記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題的技巧;要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形成和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特別是邏輯推理素養。二是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本質上,不是靠老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悟”出來的:不是依賴記憶與模仿,而是依賴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會活動,形成理解和感悟。

1、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

2、創設情境,以挑戰性問題將兒童思維引向深入

3、提供機會,讓學生在探索與體驗中學習

4、建立關聯,以聯繫的觀念指導教學

5、變革方式,由“單一化”轉向“多樣化”

6、引導反思,促成思維層次的提升

羅老師最後與大家共勉,教了≠學了、學了≠學會、學會≠會學、高效≠難度大、容量大。這些值得我們大家共同思考。

二、好的課堂應是“鼓舞人心的”。

《分數的意義》一課,特級教師徐長青老師通過分實物,分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從而自己總結出分數意義。通過徐老師的課讓我認識到教學不止要教學生學習,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成爲探索者。課後徐老師以《重回起點再看教學》爲題作了演講。他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好的課堂應是“鼓舞人心的”的。

1、清晰的尊嚴感——不管有沒有天賦,學生們都昂首挺胸大膽地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他們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視爲有價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2、流淌着輕鬆的活力——學生們顯得生機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的學生都忙碌着、參與着。

3、自主性——學生們做出恰當的`選擇,主導並約束自己,持之以恆地自願學習,沒有被逼迫學習的現象。

4、集體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賴、親密無間。學生們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師,沒有對抗和拒絕。

5、覺察力——學生是機靈又富有創見的,他們知道自身和周遭正發生的一切,能駕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適應周圍人羣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演講使我更加清晰了好的課堂應具備的基本要素。同時思索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從複雜到簡單,簡單到不拒絕任何一個學生的參與。

三、創新——數學教學的高遠追求

顧志能老師的《九宮的祕密》一課導入可謂引人入勝,他首先放了一段電視劇的片段,從而引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整堂課通過學生探究,在顧老師的一步步引導下,我的思維亦向聽課的學生一樣在思考一個個的數學問題,在解答數學問題的快樂體驗中,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究其原因應該就在於顧老師抓住了數學課堂的內涵,一個有活力,思維活躍的課堂自然不會覺得讓人厭煩。反觀一些課堂,老師上的累,學生聽的累,大致的原因就是老師說的太多,整節課變成了老師將知識灌輸給孩子,那麼累就是必然的。課後顧老師從提升課堂質量、促進教師的成長、推動教研的深入三的方面闡述了創新——數學教學的高遠追求!他講到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深刻經歷學習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的意義。知識,若能創新途徑讓學生自己“悟得”,學生一定是難忘的,課堂一定是精彩的!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12月3—4日,德州學院西校區。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通過聽專家講課和學術報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師課堂的風采和教學藝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鬆老師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和報告《運算律教學的若干思考》。

劉鬆老師現任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團副校長,身爲一個南方人,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課和北方老師的課不同之處。他語言幽默風趣,行爲舉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學生零距離的溝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風一樣的課,細微之處盡顯名師駕馭課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於課前和學生互動費時較多,加之會場狀況不佳,劉鬆老師這節課有些超時(用時大約1小時),但是在下課後學生仍然捨不得離開,這就表明了學生樂學、願意學,而且不感到學習是種負累。劉老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輕鬆自由,學生在不緊張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來。老師在這節課中是一個引領者而不是傳教者,其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眼、手、口、腦、身體並用,課堂參與度很高(幾乎每個學生都有發言),老師對出錯的學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學生並不感到尷尬甚至害怕。劉老師能很好地利用教學中的生成,他的課和教學預案並不完全一致,正應了那句話“所有的好課都是生成的課”。

聽劉鬆老師做報告也是一種享受,他話語幽默風趣,舉止形象生動,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中向老師們呈現出“教什麼”與“怎麼教”的重要性。作爲一個年輕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抓準“教什麼”有多困難。我任教的是一年級數學,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都經歷了一定的學前教育,對於一年級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這就給教師出了不少難題:對於這些知識,有哪些同學已經完全理解並掌握了?有哪些同學還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學,又是哪裏知、哪裏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課中讓未會的學生掌握理解,讓已會的學生有所提高?……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是使課堂有效、優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後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期待自己有長足的進步。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實驗學校選派青年教師鄭莎莎、孫亞靈在西安空軍工程大學體育館參加了“名師之路”20xx年春小學數學教學“未來課堂與問題化教學”觀摩研討會。

會議歷時三天,俞正強、唐彩斌、牛獻禮、劉延革等15名小學數學界專家做了數節精彩紛呈的示範課和報告,他們流暢的課堂教學、愉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強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植樹問題》,抽絲剝繭,把看似抽象難懂的幾個公式歸類到“段”和“點”的關係上,把最本質的東西簡單、實在的教給學生。在學生不能及時舉出例子的情況下,鼓勵他們聯繫生活,讓每位同學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應用環節也能緊靠生活,讓學生親身去體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又印證了不變的規律:佔了幾個“點”,少種幾棵樹。在巧妙的問題設計和恰到好處的引導下,帶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一類”問題。

牛獻禮老師執教的五年級的《打電話》一課,是對“以學定教”的充分體現。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儘快通知到所有人的問題就變得簡單易分析,學生能更快地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學生經歷了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彙報展示和教師引領的過程,自己得出重點知識“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從而進一步驗證猜想、發現規律。整節課始終圍繞着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學,教師的每一次追問都是爲學生的學習體驗做鋪墊,最後的計算部分就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證了體驗式學習是爲學生提供感興趣且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秦瑩老師的《一分有多長》,親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課前的“經典詠流傳”是前奏,引出關於用時的問題;精美的課件展示出的鐘表是漸進,帶領學生一步步體驗秒針的變化規律;孩子們的兩個活動是高潮,讓學生體會到一分鐘是多少秒、以及時間不以人的感受做轉移;深情的話語小結是尾聲,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有了更好的收穫;幾個小練習的設計結束,貼近生活的練習,鞏固了所學,同時結束亦是開始,學無止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整節課渾然一體,堪稱享受。

羅明亮老師的授課教會了我們一句話“人間至味是清歡,課堂至味是道理”。給六年級的同學解決他們五年級就存疑的一個問題,讓學生敢於去自己提出提問、自己通過探尋去明白道理,繼而通過道理去解決問題。教學不應該只知道“是這樣的”,而更要知道“爲什麼是這樣的”,要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知識背後的道理。在不斷地追問中讓問題引向深入,分享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習慣。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嗎?

周衛東老師的《小鴨在哪裏》則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創造力的驚人之處。整節課的風格極具童趣,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鴨的例子,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其自由生長,繼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探尋深化、收穫成功。這樣的學習才能讓人真正看到孩子學習的模樣,體會到他們知識的增長,相機誘導、順勢而爲,做到讓學習真正發生。

這些專家名師們的課各具特色,但同樣的都做到了緊貼教材和生活。同樣關注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生成,培養了孩子們優良的學習品質。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明白所學的本質道理。精彩的專題講座更是一個個先進教育理念的呈現,給我們的靈魂以不同程度的衝擊和洗禮。讓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長。

會議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夢在前方》。“沒有什麼能阻擋,風浪再大又怎樣;只需要一雙手掌,就有徵服的力量。”對於年輕教師來說,這些專家前輩們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爲我們的專業成長提供助力;對於學生來說,我們又何嘗不是他們背後的推手呢?要想傳授給學生知識和能力,作爲教師就應努力提升自己,引領學生體會思維成長的快樂,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走近名師、聆聽名師,這次觀摩學習讓人深切領略到了大師們別樣的人格魅力和課堂風采。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則是用心創造、執着追求,堅持不懈。成功無止境,起點總是零。教師易,名師難。我們堅信,風雨之後必能見彩虹!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參加了安徽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會議由名師授課和專家點評、講座組成。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爲,教小學數學是很簡單很輕鬆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爲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後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銳老師執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遊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麼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爲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爲本。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爲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學習基礎知識的小學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爲起點。作爲一名新教師,總認爲因爲知識“過於”簡單,所以認爲這對於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並不成熟,接受新事物複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爲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臺上的第一節課“秒的認識爲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係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係。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作爲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爲我今後奮鬥的目標。

殷旭升

《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實踐活動課,教材以配菜爲素材,提供了3天菜譜供學生進行一葷一素的配菜活動,作爲主例題,而將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褲子及一件裙子)作爲鞏固練習,試圖讓學生體會搭配中的規律,學會有序思考,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兩位老師根據本地學生的生活經驗,“反客爲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爲主例題進行教學,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回顧兩位老師的課堂,都以探索學習活動做保障,憑藉有效學習支持學生的學習,有探索和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真實和紮實。下面具體回放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再次品味兩們老師的良苦用心。

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繫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兩位老師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繫起來,寓數學知識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爲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用現實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學生的記憶,以學生最常接觸的搭配衣服爲情境,營造氛圍,用“猜一猜”活動,將現實和課堂、生活與數學有機聯繫起來。

“猜一猜”:此環節兩位老師都通過簡單的情境將學生帶到本課的主例題,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褲子有一件裙子,上裝下裝各選一件,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憑藉自己已有的經驗,能夠進行猜測和判斷,但此時更多學生的搭配是零散的、無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由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擺一擺”這一環節,教者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爲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律並提升歸納瞭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

“擺一擺”:之前的猜測和想象,需要具體的操作活動來佐證和擴充。兩位老師在課前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以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全體學生進行動手搭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後兩位老師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課堂的魅力。其中一老師在學生操作完成後,請三個典型的學生上臺演示,一個是以上衣爲主線,一個是以下裝爲主線,另一個而出現了遺漏,通過學生的反饋和總結,得出不遺漏、不重複必須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搭配,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而另一老師在學生上臺搭配後,在反饋時直接拿掉一件上衣(以上衣爲主線)或一件下裝(以下裝爲主線)恰到好處地利用了教學資源,生動、鮮明、直觀地體現了按一定規律進行搭配的重要性。此環節兩位老師以不同的作課方式達到了相同的教學目標,起到了異曲同工之效。 許小美

最近我又在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頻,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在參加了多次關於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後,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麼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佈置也太沉悶了,教室佈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後,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容不得半點猶豫,帶着“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於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着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裏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雲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爲把課改想得過於神祕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並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並不清高,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契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課上,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對我說:“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某某一起做作業。”原先也有很多同學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於是便微笑着點了點頭說:“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後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說都願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個“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怯怯地問我“老師爲什麼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啓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爲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悅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爲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說:“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再上課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後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真不錯,繼續努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願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爲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爲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12月3—4日,xx學院西校區。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通過聽專家講課和學術報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師課堂的風采和教學藝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z老師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和報告《運算律教學的若干思考》。

老師現任杭州市教育集團副校長,身爲一個南方人,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課和北方老師的課不同之處。他語言幽默風趣,行爲舉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學生零距離的溝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風一樣的課,細微之處盡顯名師駕馭課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於課前和學生互動費時較多,加之會場狀況不佳,z老師這節課有些超時(用時大約1小時),但是在下課後學生仍然捨不得離開,這就表明了學生樂學、願意學,而且不感到學習是種負累。劉老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輕鬆自由,學生在不緊張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來。老師在這節課中是一個引領者而不是傳教者,其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眼、手、口、腦、身體並用,課堂參與度很高(幾乎每個學生都有發言),老師對出錯的學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學生並不感到尷尬甚至害怕。劉老師能很好地利用教學中的生成,他的課和教學預案並不完全一致,正應了那句話“所有的好課都是生成的課”。

聽z老師做報告也是一種享受,他話語幽默風趣,舉止形象生動,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中向老師們呈現出“教什麼”與“怎麼教”的重要性。作爲一個年輕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抓準“教什麼”有多困難。我任教的是一年級數學,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都經歷了一定的學前教育,對於一年級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這就給教師出了不少難題:對於這些知識,有哪些同學已經完全理解並掌握了?有哪些同學還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學,又是哪裏知、哪裏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課中讓未會的學生掌握理解,讓已會的學生有所提高?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是使課堂有效、優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後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期待自己有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