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

江蘇省的數學名師XXX被邀請到仙桃職校爲我們講學,她用多媒體與學生演繹了一堂“1000以內的數”。其中體現了教學新理念,強化了自主探究,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一、激趣尋入

以數同學們熟悉的小木棒作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吳老師要求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數一數,看看多少根?是怎麼數的?同學們開始活動了,一根一根地數,10個一是十(捆成了一小捆),十根十根地數,10個十是一百(捆成了一大捆),同學們舉起了手中的一大捆小棒,齊聲說“100根”。真好。

二、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4個同學的小棒放在一起是多少呢?(400根),7個同學的呢?(700根)9個同學的呢?(900根)……是怎麼數的呢?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大屏幕展示計數器,個、十、百、(三個數位)百位上的珠子滿十應怎麼辦呢?生:應在計數器上添上一個千位(百位上滿十應向千位進一)即1000。在這裏吳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滿十進一的數位間的關係。重點突破1000這個新的計數單位。不是將數法作硬性規定。而是一次次地讓學生進生獨立嘗試,比較,在多樣化的基礎上適時進行優化,感知1000。如:大屏幕上出示了2盒複印紙,每盒有500張的畫面;5箱墨水,每箱200瓶以及由1000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一步一步進行分解演示,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並理解1000裏面有10個一百,100個十,1000個一。引導學生將數與實際背景聯繫起來,大屏幕出示“千字文”,要求同學們掌握快速數數的方法後挑戰電腦,看誰數得快。這時同學們的興趣大增。並且在老師的要求下,很快找到了第231個字的“善”和第284個字“思”。吳老師精心的設計與巧妙的安排,加上“善思”一詞的理解,更有利於同學們從中提出問題,增強了同學們解決問題的信心。“199”後面一個數是_______,“1□9”後面的一個數是_______,“399”後面一個數是______,“□99”後面的一個數是_______,這們進行專項訓練,突破難點,並加以鞏固:接着寫1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在同學們瞭解了1000以內的數和感知了1000後,大屏幕上展示了一輛顏色鮮豔的小自行車,要求同學們對它的價格估一估,(300多元)。同時又展示了一輛叔叔們騎的跑車,吳老師說這輛車的價格比剛纔那輛多得多,估一估是多少呢?(1000元),但又比1000元少一點,同學們齊聲說(999元),正確。大屏幕展示了10個一百元,老師問:如果叔叔付給營業員上面這麼多錢,應找回多少呢?(1元)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學生的思維過程,使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吳老師的這節課不僅關注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而且關注學生從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的意思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沒有一味地開展合作學習,對於學生獨立解決的問題倡導自主探究。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

上週我們全校數學教師去仙桃欣賞和聆聽了江蘇兩位特級教師吳汝萍與許衛兵的課與講座,回來後我又認真仔細地研讀了兩位老師博客裏的一些文章,真是感想萬千,進而又細細地反省自己:我與名師差多遠?於是我把自己的反思題目也定成了這七個字。

一、思想上的差距

名師之所以最終成爲名師,我覺得首先來源於他們的成功欲,也可說來源於他們骨子裏想出人頭地的思想。一個很安於現狀不想有啥突破或者說根本不想改變自己命運的人是永遠成不了名師的。因爲有了出名的思想就表示有了前進的方向,有了明確的方向自己纔會朝着這個方向不懈地努力。而大多數的我們,基本是沒有這種想法,腦子裏沒有一個清晰的奮鬥目標,“目標可以形成動力”。因爲沒給自己定下目標,所以也就沒有遠大志向,所以工作上多數時候只求過得去而根本不會去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

二、毅力上的差距

每個人都有過年輕的歲月,有過青春的夢想,年輕時或許很少有人甘於平庸,甘於默默無聞,年輕的我們也曾有過創一番事業做一個人之驕子的衝動。可要出名並不一件容易與輕鬆的事,它需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百折不撓吃苦耐勞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孤獨與艱辛的精神,還要有較深的文化底蘊作後盾,需要有抵禦外界誘惑的心理與能力,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捕捉積累與昇華運用,而大多數的我們吃不了苦,喜歡安穩與安逸,甘於不變,感情脆弱,沒有韌性,失敗了不會爬起來再戰,容易跟着誘惑跑,所以我們與名師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三、教材鑽研上的差距

這點我只談談與名師在備課上的差距。

名師備一節課,不是單單隻研究那節課所要上的內容而已,他們在備課前會吃透教材,把整本書甚至是前後幾冊的書都要鑽透,找到每冊書的知識結構與內在聯繫,這冊與那冊的知識銜接點與起承關係,這節課與上一節下一節的知識點與各節課所要突破的重難點的異同關係,然後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寫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案。而大多數的我們,常常是把要上的內容作爲一個獨立的單位去研究,也忽視對學生能力的思考,僅爲這個獨立的單位去思考,而忽視象名師那樣對整個知識體系或者說整個知識網絡的一個全方位的整合與分析。

四、應變能力與處理方式上的差距

名師也是從真正的無名之輩走出來的。名師的成長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逐步提升與優化的過程。他們善於學習善於思考與應變。例如,某一天,吳老師剛引入新課,正想帶領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外面的天空忽然下起了雪。一個臨窗的學生忍不住喊了一聲:“下雪了!”

他這麼一叫,教室裏頓時沸騰了起來。大家的注意力都到了窗外的雪花上,這個時候吳老師是怎麼處理的呢?她乾脆也跑到窗戶跟前,拉開一扇窗,朝窗外看去, “真的下雪了!”她也感嘆着,“可惜太小了,但願晚上能下大點,這樣我們明天就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是不是?”“是!”學生開心極了。“雪是純美的象徵,大家這麼喜歡雪,說明大家都擁有一顆純美的心!是不是?”

“是!”學生聽她這麼一誇,都樂開了大嘴巴,注意力也集中在吳老師的嘴巴上了。“美離不開靜!雪還有個特點,就是好靜!她往往喜歡在靜靜的夜晚,將大地厚厚鋪上一層,讓人們一早醒來,看到一個美麗的純白世界!現在,外面的雪花還太小,我們要靜靜地給雪花一點時間,讓她漸漸變大,好不好?”“好!”見大多數同學都坐回到位置上,吳老師接着問:“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喜歡安靜的環境,還是吵鬧的環境?”“安靜的環境!”“看來大家不僅擁有雪花純美的心靈,更具有雪花好靜的秉性!靜――能――生――慧!我們現在能不能靜下心來,繼續上課?”“能!”於是這節課得以繼續並上得難以想象的成功。對突然飄下的雪這一自然情況,吳老師不是去強行地堵而是順向地去疏,學生的心在吳老師的遷引下自然地迴歸到課堂。而大多數的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恐怕就是強迫學生拉上窗簾,堵住他們的眼不讓他們往外看,這樣學生的眼雖然被堵住了,他們的心能被堵住麼?因此課堂上遇到突發情況,我們要冷靜下來想好巧妙處理的策略,這樣學生的心纔會跟你在一起。只有學生的心跟的心在一起了,課堂纔會有生命。而吳老師一段抒情似的語言,對學生的心靈也起到了淨化的作用。

五、對待聽課與學習上的差距

我們聽課,重在“聽”,而忽視“思”,這樣聽與不聽其實並沒多大差異。因爲我們根本沒學到真正的精華。而吳老師他們這些名師,他們在聽課之前先是瞭解執教者所要執教的是什麼內容,然後將課本與參考書也鑽研一番:這節課所要解決與突破的重難點是什麼,然後在心裏打個腹稿自己執教該如何上。最後才走進教室全神貫注地聽,邊聽邊記下閃光的東西與不足的地方,一邊還思考該如何改進。聽完後還要與執教者進行交流,聽聽執教者構思與執教後的體會。然後說出自己的看法。這些都是我們大多數老師所不曾或者說不是能持之以恆的。要想成爲名師,一定得虛心學習別人的經驗,認真體會別人的長處與不足,這樣自己的教學水平纔會更上一層樓。

六、思考問題上的差距

對待學生學習上出現的問題或考試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常常只就表面作下分析,而忽視深度的思考。而名師,他們善於總結善於歸納。他們看到的是學生問題的實質,他們所作的不只是讓學生改正一下錯誤,而是根據他們的錯誤而思考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比如許衛兵老師在批閱學生試卷時,發現有很多不該發生的甚至是荒唐、離奇的答題。比如:

250米+750米=(1000 )千米

一個集裝箱重7(千克)

數學書的封面長2(平方分米 )

看到這些答案後,我們大多數老師都會這樣認爲,這些孩子太粗心了。而許老師的感覺是學生答題太隨意,缺乏一種對數學問題起碼的感覺。於是,整個試卷講評,許老師就圍繞“學好數學要有起碼的數學感覺!”進行。許老師告訴大家三年級學習數學最主要的就是從一步思維向兩步思維過渡,也就是說解決實際問題時通常要經過“先……再……”的思考過程,第二,學習數學,一定要有數學的感覺。什麼是“數學的感覺”?就是對題目中所講述的內容,要能有最起碼的敏感,要能聯繫所學的知識正確地解決問題。第三,數學學習中,經常要解決實際問題。他還舉例進行說明。針對學生常犯的複雜形體面積或周長或經過的時間等計算上的錯誤,許老師還跟他們重點推介了舉例法列舉法畫圖法等一些常用的方法。學生根據老師的策略與方法,大大提高了解答能力與準確度。

我們也是教師,但我們太忽視對學生問題率的思考,一些學法的綜合梳理也被我們所忽視。

七、教法上的差距

名師注重引和放的巧妙結合,而我們在教學中,一是引的太死,生怕學生弄不懂,整堂課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這樣的課堂學生是開不出創新的火花的;二是放的太開,放了收不回來,學生各說各的,老師將他們的解法沒能進行優化與疏理。觀看名師的課,他們把引和放拿捏的很有分寸,運用的也靈活自如,有時他們是先引後放,有時又是先放後引。

八、培養學生的一些細節上的差距

名師在培養學生,我們也在培養學生。但我們培養學生的態度與情感以及細節等等問題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在聽了吳老師的兩節課後,我就覺得吳老師在一些細節上做的非常好。比如,當學生回答問題還沒回答完時,有的學生搶着在說,吳老師只是靜靜地用手勢讓搶着說的學生先傾聽完別人的發言後再說,而平時我們上課,對搶着答題的學生不是瞪一下眼睛就是大吼一聲,嚴重地刺傷孩子的自尊心,挫敗孩子的表現欲與學習積極性。傾聽別人的發言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我們平時上課就要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再比如,當一個小孩回答錯了以後,吳老師不是簡單地說你錯了而是讓他再仔細思考一下,當別的孩子答對後,吳老師沒有忘記先前答錯的孩子,而是和顏悅色地問他現在你懂了麼?那你講給大夥聽聽。很多象這樣的小細節被我們所忽視,我們或許會忘了那位答錯的學生,或許只是簡單地問一下你現在懂了麼?

九、教態上的差距

名師上課,整節課臉上都是帶着甜美的微笑。因爲老師的微笑,學生纔會感覺親切,課堂纔會顯得活潑而有生氣,學生纔會學得輕鬆而快樂。名師總是不吝嗇自己讚美的語言,對每一位學生都給予極大的鼓勵,優秀學生在他們的讚許的目光下會更大膽地進行猜測聯想與創新,差生在他們的幫助和鼓勵下會丟棄自卑樹起自信。而平時的我們,大多板着一張面孔,錯誤地認爲嚴肅纔會給學生以震懾力,纔會在學生面前有威性,殊不知這樣學生看到一張沒有表情沒有溫暖的臉心裏早就有了一份倦意,任憑你再怎麼啓發再怎麼誘導他們也沒有多大興趣。對待差生缺乏持久的耐心與愛心。

十、教學設計上的差距

名師的課爲何精彩?因爲他們的教學設計就象一段精彩的小說,有鋪墊,有情節,有高潮有結尾。而每一個情節都經過他們精心的策化構思與整理。而他們每節課的設計與安排都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就在生活中。例如許老師上的《統計》一課就是很好的一個例證。

我們與名師的差距很大很大,我們學習名師,就是要儘量縮短這樣的差距,只有認真地學習名師,反省自己的不足,纔可能使自己離名師更近一些。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

我有幸參加了“小學數學觀摩課”,通過兩天的學習,收穫頗多。專家們精彩的授課和報告,讓我領略到小學數學課堂的精彩與魅力。

第一天爲我們做課的是來自北京的專家,小學數學教研帶頭人,有着三十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的田老師。田老師用滿懷激情與智慧的語言爲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體積與容積》觀摩課,課堂上田老師和學生在玩中學,通過調動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經驗獲得新的知識,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一上課,田老師就拿着一個杯子,並不斷往杯中倒水,問學生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這一形象的舉動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許多學生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熱烈而開放。接着,田老師又往杯中放了一個芒果,又問“大家這回看到了什麼,又發現了什麼?”帶着田老師精心設置的一個一個的問題,學生很自然的走進了數學的世界,一步一步認識到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就是物體的體積,並通過學生的實踐總結出了體積的特點,接着引出容積的概念。整節課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課堂氣氛活躍而輕鬆,教學效果很好。聽了田老師的課讓我醍醐灌頂,原來數學課應該這樣上,打破常規的沉悶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有所得。

接着田老師爲我們做精彩的報告,講了她從教以來的心得體會。我從她充滿深情的話中體會到,做老師首先要有一顆愛心,不僅是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而且還要愛學生。只有老師是真心的愛學生,是真心的爲學生考慮, 俯下身子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看到學生的難處,並積極爲學生做事,學生纔會真正的信任你,纔會愛學你教的學科,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求知慾與自信心,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學習。“愛”與“情”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古人云:“動之以情,曉知以理”有愛的老師不管對什麼樣的學生都應該滿懷深情,不管你是農民工的孩子,還是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的孩子,都應該在人格上平等對待,在教學上因材施教,一切爲了學生,只有這樣,學生纔會“曉之以理”樹立學習的目標,這樣,讓人盡才,人盡所能,培養成社會有用的人才。

在數學教學上,田老師強調數學應與生活緊密聯繫,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從生活的表象、現象,去觀察,去發現,從而揭示這種現象的本質,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總結,這樣學生纔能有所提高。對此我感受頗深,我覺得學生學習數學就是爲了用,不應讓數學離我們的生活太遠,尤其是小學生,我們的任務就是讓孩子們充分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讓學生對於一些數學概念有清晰地認識。例如:對於數字“1”的認識,1可以理解爲一個物體,一座巍峨的高山是“1”,一條滾滾流淌的大河是“1”,一粒小小的芝麻也是“1”、、、、、、簡單的數字的認識且有這麼深的意義,那麼我們在討論更深的公式,豈不是要讓學生理解的更充分,不僅要會用,還要知道這些公式是怎麼得來的。總之,第一天上午聽了田老師的課,然我如餘音繞樑,不絕於耳。

下午我們又聽濮陽的教研員,特級教師郭志剛老師的課,這一節《組合圖形面積的整理與複習》讓我知道:數學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複習的時候,有列表法,畫圖法等等梳理知識的方法,通過自己對知識的總結,能更深入理解知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讀題,學會思考,學會在學生的討論中改錯,學會總結經驗教訓,減少錯誤機率。我覺得這一方法在我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借鑑和應用。

接着,不辭勞苦的郭老師又爲我們做報告,《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研究》,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做人。並給我們演示了這種方法的成效,讓我們大開眼界,激起了更深入瞭解這種方法的願望,不過,這還要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第二天上午的課更令我受益匪淺。來自浙江的專家範昕林老師沉穩的課堂風格,對數學教學睿智的思考,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爲一個數學老師要不斷的學習專業知識,不斷地探討數學教學的問題,不要讓自己的思想枯竭,不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假思考,要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上下功夫。

範老師爲我們做了一節《平均數》的課。開始範老師以生活清明節植樹情景引入話題,讓學生算第一小組的植樹情況,通過對統計圖的觀察,讓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自己解答,在師生互動中,引入了平均數這一概念,然後學生實踐解決問題。在老師的一步步指引下,對於學生求平均數時遇到的問題都一一解決,讓我對數學課的嚴密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精心備課,在解決問題中遇到的問題考慮周全,然後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學生,儘量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

兩天的觀摩課結束了,但專家老師們幽默機智的教學,深邃睿智的思想仍深深地影響着我,讓剛參加工作的我受益匪淺,專家老師的話語讓我醍醐灌頂。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向這些專家老師學習,都學習,勤思考,不斷地總結提高,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一定會做到最好的,讓學生在我知識的澆灌下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