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1

《蘇東坡傳》是二十世紀中國四大人物傳記之一。(其它三部分別是:《朱元璋傳》吳晗著、《張居正傳》朱東潤著、《李鴻章傳》梁啓超著)這是國學大師林語堂用英文寫成的,流行的有兩種譯作:宋碧雲譯和張振玉譯。我讀的是張振玉版。

正如林語堂在序言中所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蘇東坡是我最喜歡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偶像!

林語堂先生飽含喜愛敬佩之情給了蘇東坡多個名號:秉性難改的樂天派、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假道學的反對派、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的祕書、酒仙、厚道的法官、在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月夜徘徊者、詩人、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貌……

最令我欽佩折服的不是他的出衆的詩詞,不是他詩書畫、儒釋道的通才,而是他性格中的通透達觀——

他少負才名,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慘遭貶謫,入獄一百多天幾欲喪命。難得的是,無論在何種境遇,他都能夠用強大的內心去克服去超脫,在苦中作樂,去發現並享受困苦之中的人生真趣!被貶黃州,爲一家老小生計,不惜淪爲農夫,開墾別人棄置的荒田,自此世間誕生了“東坡居士”;只能買些別人不要的肥肉,他就研製出了“東坡肉”,至今仍爲名菜;後來,流放嶺南,當年尚爲蠻荒之地,他卻能“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甚至道中遇雨,他也有“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這就是東坡的通達!

蘇東坡一生娶了三位夫人,每一位都至情至性、情深意重。聰慧穩重的結髮夫人王弗二十六歲早逝,儘管“不思量,自難忘”,但蘇軾並沒有像癡情的納蘭容若一樣,走不出對亡妻的思念。他又有了相濡以沫溫柔敦厚的王閏之、知心可人的“天女維摩”朝雲。情真情深,但不癡不迷,這就是東坡的通達!

蘇軾與弟弟蘇轍手足情深,非比尋常。“嗟餘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弟兄倆聚少離多,蘇東坡卻能夠把對弟弟的思念託於明月、化作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就是東坡的通達!

有人說:什麼叫見過大世面?那就是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人!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蘇東坡就是真正的英雄!

餘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到: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林語堂、餘秋雨都是東坡的知音!我願做東坡的學生,永遠的學生!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2

最近在讀這本書,閒暇時間放下手機,給自己充充電,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既然沒辦法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就拿起書看看別人的大千世界。

蘇軾,其名“軾”原意爲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我們耳熟能詳的東坡肉,亦由此來,一說爲其小妾王朝雲創制(蘇被貶黃州之際王爲改善其飲食所創),黃州時,豬肉極賤,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於是乎才研究的食用方法。

被貶黃州——東坡居士

神宗元豐三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幽居黃州,一變而爲農夫。遠去黃州的路上,蘇軾只是攜長子蘇邁一同前往,家眷則有其弟子由照看。蘇軾於二月初一到達,貧窮的子由一路帶着家眷十數人在五月底方到,一路的坎坷艱辛可想而知。

黃州是長江邊上的一個小鎮,即現在的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僻陋多雨,氣象昏昏。魚稻薪炭頗賤,甚與窮者相宜。蘇軾自覺卻是“寓居去江無十步,風濤煙雨,曉夕百變”。此時,他的大兒子蘇邁21歲,兩小兒一個12歲,一個10歲。初到黃,廩入即絕,人口不少,斯甚憂之。此種境地,蘇軾也僱一小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種地、遊江,他亦自得其樂,“自喜漸不爲人識”。

他一直致力於建築學、農學,至此他已成爲真正的“東坡居士”,“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

這裏不得不說一個人——朝雲,是蘇軾的妻子在杭州時買的,那是朝雲才12歲。也就是在黃州時,蘇軾納其爲妾。元豐六年生一兒,名遁兒,蘇軾曾自嘲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3

在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前,我對於東坡先生的瞭解僅限於他的詩詞,他遭遇的烏臺詩案和他對弟弟子由深厚的情感。

儘管瞭解不多,但並不妨礙蘇東坡在古代熠熠生輝的詩詞大家中,成爲我心目中最喜歡,最佩服的那一位。一直以來,我都很想多角度地瞭解這位在我認爲是最具成就的大文豪的人生際遇,就這樣,林語堂先生撰寫的《蘇東坡傳》在一次很偶然的經歷中進入了我的視線。

那是一個突如其來的雨天。我沒有帶傘,猝不及防的暴雨讓很多像我一樣沒有帶傘的人躲進了附近的商業城。進去後我發現裏面有一家高大上的實體書店,內心歡喜。想着既然暫時走不了,又不趕時間,索性就進去隨便看看。沒想到我和《蘇東坡傳》的緣分就這樣到來了。當時的我徑直走向它,看到書籍乾淨而典雅的封面,我有些驚喜。於是小心翼翼地捧起這本書,翻開它的目錄,就那麼隨便瀏覽了一個小片段,便欲罷不能了。

書中有兩句話讓我印象極爲深刻。

一句是蘇東坡對弟弟子由說的那番自我評價,可以說極具特色——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經歷了烏臺詩案,經歷了官場中的起起落落,經歷了人生中太多的不如意事的東坡先生,竟然還能輕鬆快意地說出這樣一番話,似乎所有苦難的經歷與己無關一般,不能不令人驚歎!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還能如此笑對人生,對生活充滿了信心,這是一種怎樣豁達的心胸?我想,從開篇中林語堂先生對蘇東坡先生的評價就可找到答案。

這就是第二句話。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蘇東坡一生三起三落,閱遍世間人情冷暖,無論是順境逆境,他始終都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人們都說,一個人最不瞭解的恰恰是他自己,但這話用在蘇東坡的身上,似乎完全不合適。

每一次人生變故,對東坡先生來說,都會站在人生新的高度。詩詞的造詣不需多說,令人讚歎的是他在詩詞之外給人帶來的驚喜。被貶黃州,他發明出香飄千年的名菜——東坡肉;流放海南,又創制出流傳至今的“東坡笠”;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淤泥構築並修建了後來的“蘇堤”,後成爲西湖十景之一……詩詞大家、美食家、時尚設計師、工程師,各種頭銜放在蘇東坡一人的身上,毫不誇張。人生的起起落落,造就了不同身份,不同成就的蘇東坡,我也才真正明白了《定風波》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真正含義。短短几個字,詞人就將自己的人生際遇像包餃子一樣,所有的花紅柳綠、風雨雷電包含在裏面,蘸點醬油,蘸點醋,笑着將一切吃下肚去。

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別說人生數次起起落落,哪怕只有一次,可能早就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甚至活下去的勇氣。僅憑這一點來說,東坡先生早已令我仰望。

如今正處在人生低谷的我,每當心緒煩亂,或者夜不能寐時,就會翻出這本書,細細品味其中的某些章節,頭腦中所有的雜音便都不存在了,猶如我第一次偶遇《蘇東坡傳》這本書那一天的情形一樣。任憑外面疾風驟雨,但手捧《蘇東坡傳》,整個世界都春暖花開,風和日麗了。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4

拜四處奔波所賜,在機場、機上以及高鐵上,最近讀了不少,慢慢記錄如下吧。

說實話,林語堂這本書讀來大失所望,想象中東坡居士的傳記也當風流瀟灑、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才適宜,但此書中規中矩,乏善可陳,還夾帶着翻譯腔,治政以及與臨川先生的篇幅又太多,讀完跟讀了一本《王安石傳》似的。還別說,如果是王安石這種彆扭的個性,倒挺適合這麼書信訓詁的寫法。

哦,對了,也有可能我的胃口已經被各種東坡的軼事帶偏了,我寧願看東坡先生嘴炮全集,跟蘇小妹(嗚嗚,貌似是虛構的人物、也沒嫁給秦觀)、跟佛印,甚至跟王安石都有好多有趣的調侃和插科打諢,茶餘飯後一樂,倒是比綜藝節目更有營養。

比如蘇小妹三難新郎,簡直是民間故事智慧的結晶,就拿蘇小妹新婚夜給秦觀出的對子來說吧,簡直一絕。小妹存心刁難,寫的是“閉門推出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斷然不雨”,不雨既指不行雲雨之事,又諧音不語,而秦少游也才思敏捷,作答道“投石擊破水底天,天高氣爽,明朝一定成霜”,霜諧音雙,即是成雙。多麼有趣,我寧願這是真的。

又比如東坡與小妹互相嘲笑相貌,居士笑妹紙凸額凹眼,作詩道“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小妹聽完反脣相譏,“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到耳腮邊”,亦笑話其兄眼距寬臉頰長,詩畢兩人哈哈大笑,不以爲忤。因爲是民間故事,記憶中貌似兩首詩作者也有可能反過來,但也不重要了。

當然不能忘了佛印。大部分故事都是居士調侃和尚的,但偶有和尚也欺負居士。話說,蘇軾作詩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覺得寫得特別好,於是傳信給佛印鑑賞。和尚讀畢,寫了兩個字“放屁”還給了他。得信後居士大怒,時值瓜州任職,特意親自坐船過江到金山寺找佛印理論。佛印哈哈大笑,說“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好吧,居士也有吃癟的時候呀。

哦,宿敵王安石也不能少。小時候去泰山玩,買了本泰山神話傳說,大部分都是講碧霞元君娘娘跟兄長黃飛虎之間的軼事,沒想到中間還有段講蘇東坡和王安石的小故事。傳說,蘇東坡與王安石一同去泰山遊玩,看到一塊奇石朝東面傾斜,東坡有意吟道“恨當年安石不正”,安石知道東坡在暗諷其貶謫之事,便也回道“到如今仍向東坡”,衆人大笑。然而我覺得這回復還是略遜一籌,比不得居士牙尖嘴利。

以上,該書一概沒有。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5

今年讀完的第一本書,是去年遺留了一半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一定不是因爲小時候背了很多他的詩詞,所以對他一直抱有好感。是因爲愛慕他骨子裏的豪放豁達,灑脫不羈。

過去對蘇東坡的印象,停留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細膩情感,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在“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邁。

通讀全書後,他的形象更立體了一些。

天縱奇才,這點毋庸置疑,在我心中,蘇東坡是繼李白之後中國第二位天賦卓絕的詩人。早上刷帖子看到一篇問爲什麼寫詩很多人學杜甫不學李白,這簡直無需提問,因爲形制好模仿,才氣難以複製。但是才華不僅僅是老天爺給的靈光一閃,更是博古通今後智慧的貫通。書中有兩處讓我震撼於蘇東坡的厚重積累。一爲蘇東坡起復之後一度負責草擬聖旨,由他手中所出聖旨不少於七八百道,他用典嫺熟,辭藻優美,一時爲人稱道。後又一官員任此職,自負也是才華橫溢,便詢問草擬處伺候過蘇東坡的老僕人,我比之蘇軾如何?老僕答曰,內容可能相去不大,但是蘇軾從不用翻書。高下立判。

二爲蘇東坡已被貶謫到海南儋州,此時蘇東坡已約6旬,是個老人家了,陪在他左右侍奉的是他的三子過,三子在父親的教導下,也是學問大家,書法繪畫五一不精,常在父親身側背《唐書》《漢書》,蘇東坡在一旁聽,他讀過的每一行史書都記得。且不說人到晚年記憶力會衰退,又有幾個人能將這許多書倒背如流呢?

讀到此處不經慚愧,不論自己是否有才氣,但是確實還沒努力到,需要去比拼才氣的地步吧。

雖然一直從蘇東坡的詩詞裏感受到他是個灑脫的人,可更深入瞭解他一點點,就更爲他這份樂觀豁達感到可愛。貶謫到黃州就做老農種地,和周圍的鄉里鄉親做好朋友。貶謫到廣東惠州,這時他也老了,自覺北迴無望,卻沒有沉浸在鬱郁不得的不快樂中,還在給友人的信中寫,我已經決定做個惠州人啦,我沒離開過惠州,出生在西蜀不過是夢一場。讀到這裏,雖然心酸他的際遇,但是又實在感嘆他的可愛。可此時的宰相章淳讀到蘇東坡在惠州所作的詩,說看來他在惠州過得很好?遂又把蘇東坡貶謫至海南儋州去了。豁達灑脫的他永遠不是他的敵人想看到的,他們希望蘇東坡鬱郁不得志而苦悶,但是一個人可以被拿走所有身外之物。地位,金錢,被迫與家人分離,充實豐滿的內在卻永遠不會被奪走,偉大的詩人會着眼於民生,沉浸於自然風光,追尋這萬事萬物的哲理。

浪漫灑脫是他的天性,可是他也有極高的人道主義的精神。不論他在何處爲官,擔任多小的官職,他都在盡力改善民生,想方設法幫助在青苗法的壓迫下貧窮的百姓減免債務,設置古來第一所公立醫院,預防饑荒。任京官時候,他又想盡辦法讓皇上太后廣開言路,力陳王安石排他的弊端。在黃州做老農時,他發現當地很多窮苦人家有殺嬰的做法,特別是女嬰,他看到此心甚痛,雖然此時無圈職在身,他還是想盡辦法組建了一個慈善會,去救濟當地窮苦人家,只要不殺嬰,就可以得到一些撫卹金,幫助他們一起撫養孩子。很多傳奇話本子裏都有蘇東坡爲官時候的小故事。如在杭州任上,一書生家中做摺扇生意,卻因故積累債務,求得蘇東坡幫助,蘇東坡在他摺扇上作畫題詞,讓他拿去變賣,蘇東坡是當時備受追捧的詩人,一下子就賣完了,還清了債務。

談到做官,他絕對是一個有能力有責任心的能吏,談到藝術,他又是才思敏捷,書畫均佳,談到哲學,他又參研儒釋道三家,胸中自有丘壑。

越是回顧這本書,回顧他的一生,發現越是喜愛欽佩這個人。看這本書的過程中也在聽曾國藩的家訓,也曾暗暗的比較過二人,其實是沒什麼可比的。可也會忍不住想,如果他有一些曾國藩做人的隱忍智慧,會不會有更好的一生呢?可我想我是多慮了,正因爲他的鋒利,他纔是他,也許他的際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着他。他便中國的大江南北,看遍自然風光,體會世情冷暖,卻還是那個他。

想到他那篇小品文章,長大後再讀卻覺得充滿着大智慧。“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6

蘇東坡在擔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期間,共草擬了八百道聖旨,無不鏗鏘有聲,妥帖工巧,簡練明確。往往引經據史,富有例證譬喻,寫來輕巧易舉。東坡去世後,一個姓洪的接替他的位職,對自己的文采頗自期許,問當年侍候東坡的老僕,他比東坡如何?老僕答曰:東坡寫得並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蘇東坡非常敬重的朋友範鎮死了,先生這樣評價自己的朋友:“範景仁平生不好佛,晚年清慎,減節嗜慾,一物不芥蒂於心,真是學佛作家,然至死常不取佛法,某謂景仁雖不學佛而達佛理,雖毀佛罵祖,亦不害也。”比起那些“阿彌陀佛”不離口、驕奢淫逸掛在心之人,哪一個離佛心更近。

蘇東坡曾上朝廷奏章反映百姓疾苦:“臣自潁移揚,過濠、壽、楚、泗等州,所至麻麥如雲。臣每屏去吏卒,親入村落。訪問父老,皆有憂色,雲:‘豐年不如凶年。天災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口,猶可以生。若豐年舉催積欠,胥徒在門,枷棒在身,則人戶求死不得。’言訖淚下,臣亦不覺流涕。”苛政猛於虎啊。

蘇東坡是被貶謫到廣東大庾嶺以南的第一人,被罷黜的理由竟然是當年罷黜改革派王安石時,他奉太后之命代擬了罷免聖旨。太后死後,東坡失去了保護傘,宋哲宗小皇帝就在一幫反蘇派的唆使下給東坡安了個罪名:“乃代予言,誣詆聖考。乖父子之恩,絕君臣之義,在於行路,猶不戴天,顧視士民,復何面目?”

蘇東坡終於被貶謫到海南島去了。過着“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日子。環視無邊的大海,先生也曾發出“何時得出此島”的慨嘆,但轉瞬就樂觀如初,“天地在積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他可以與身份高低的各色人交往,席地而坐,閒談爲樂。

蘇東坡對事不對人,他曾對弟弟子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宿敵章惇在哲宗死後被流放,他的兒子章援怕蘇軾像他父親那樣反過來報復,蘇軾則說:過去的事情,沒什麼必要再提了。……我自己也命不久,準備歸隱田園,等死呢。蘇軾心中化去了恨,放下了心牆,所以快樂、無所畏懼的,像清風一樣度過了一生。

蘇東坡被貶謫海南島時,海南還是蠻荒之地,哪象現在令人趨之若鶩,找個談心的朋友都很難。無聊時先生帶着一條大狗四處遊蕩,硬拉住路邊幹活的農民在檳榔樹下閒談,莊稼漢說:我們不知道說什麼。東坡說:那就談鬼,給我講幾個鬼故事。人家說:俺們不知道有什麼有趣的鬼故事。他就說:隨便說點什麼也行。

蘇東坡死前突然想開了很多,第一,他認爲自己生平未嘗作惡,所以不會下地獄;第二,不去祈禱了,因爲他知道祈禱也於事無補;第三,不去勉強自己,他覺得無論做什麼,勉強就錯了。解脫之道在於自然,在不知善而善。死前未留遺教。他有個好友吳復古,在他之前死。死的也很簡單:蘇軾在復古死前問他有何囑託,復古笑了下,就閉上了眼睛。

蘇東坡的船偶爾駛過一個孤立的茅屋,只見那茅屋高高在上側身而立,揹負青天,有時看見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裏,足可證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貧無疑,小屋頂僅僅蓋着木板,並無瓦片覆蓋。蘇東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勞苦,忽然瞥見一隻蒼鷹在天空盤旋得那麼悠然自在,似乎絲毫不爲明天費一些心思,於是自己盤算,爲了功名利祿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銬鐐的夾鎖,是否值得?在高空飄逸飛翔的蒼鷹正好是人類精神解脫後的象徵。

蘇堤和西湖之與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雙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沒有蘇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島,一畫龍點睛增其神韻,那西湖該望之如何?幾百年來的中國遊客,春季到來之時,向西湖蜂擁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釣,或在垂楊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時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東岸上的柳浪聞鶯;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島上,由蘇東坡興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確是,湖的四周沒一個角落不使遊客覺得美麗出奇而感到蕩氣迴腸的,晴天也好,在與衆也好。

晚輩高聲朗讀經典,老輩倚牀而聽,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聲音,老輩認爲是人生的一大樂事。這樣,父親可以校正兒子讀音的錯誤,因初學者讀經典,自然有好多困難。就好像歐陽修和後來蘇東坡都那樣倚牀聽兒子讀書,現在蘇洵也同樣倚牀聽他兩個兒子的悅耳讀書聲,他的兩眼注視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個獵人射了最後一箭而未能將鹿射中,彷彿搭上新箭,令兒子再射一樣。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聲使父親相信他們獵取功名必然成功,父親因而恢復了希望。

蘇東坡在潮洲韓文公廟碑中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爲星辰,在地爲河獄,幽則爲鬼神,而明則復爲人。”蘇東坡一生坎坷多舛,浩然之氣用盡。他的偉大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世間偶然呈形,曇花一現而已。他那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纔是萬古不朽的。

經過無數個的案頭燈下,《蘇東坡傳》終於讀完了,彷彿完成了一次穿越,隨先生度過漫長又短暫的坎坷歲月。先生的吟哦聲於耳邊久久不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7

認不認識一個人其實並不在於是否與他同時代,而是站在當時理解的角度上,藉着他注入作品的情感瞭解他的內心。讀傳記,就好似看一場別人的人生之戲,我們身處戲外,所有的激烈鬥爭或是寂寥悲愴都變得平淡而娓娓道來,最後不免要與自身聯繫起來。

蘇東坡的偉大人格十分鮮明突出,這得歸功於他的作品數目之多,資料的詳細,因爲在那個時代,他就受人追捧,知名度不亞於今天的當紅明星,即使是金人,在攻下京城後也特別愛搜掠蘇東坡的作品。蘇東坡的詩詞和散文散發着獨特的魅力,這源於他對寫作和文體的看法,他動筆,收筆都“行雲流水”,沒有特定規矩,他認爲用筆表達出一切情思脈絡是他生平最快樂的時刻。他如此熱愛寫作,即使知道他大部分麻煩都是文章帶來的,可是仍然覺得文章如金玉珠貝,不易鄙棄。熱愛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許是因爲自由創作給作者帶來滿足,給讀者帶去快樂,這也是文學價值所在之處吧。

現今,作爲高中生的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在規定的命題下寫作,自然,這僅僅是作的文,很難有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大部分人認爲我們閱讀太少,生活經驗不多,看待社會的角度狹隘,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很少去關注自己思想的成長,不曾收集那寶貴的靈感,我們在生活的洪流中,習慣地忙於身外的事,忘了給自己的心留一段時間審視思考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想法是無價的,是真誠的,是意義非凡的。因爲真正意義上人的一生不是學識的增加,財富的積累,權力的攫取,而是我們過完人的一生,經歷過所有,感悟到所有,去熱愛我們的熱愛,去追求我們的追求。所以說,當你翻開自己的記事本,沒有任何功利性去描繪生活中的自己,這文章的價值纔是“非人所能以口舌論貴賤”的。

蘇東坡先生的命運如海燕,仕途生涯驚心動魄,而且他的福禍基本上與王安石緊密相連。林語堂先生說:“許多事情由於外在環境和內在性格的必然性,而有了往後無可避免的發展。”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期間,用詩歌來表達民間的疾苦,最要命的是他愛用自由一發不可收拾的文風來寫,即使知道這詩篇會達京師,也毫不在乎。那時候反對王安石新政的人都避開這敏感的話題,蘇東坡卻不顧後果,他嫉惡如仇,遇到邪惡,就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在被逮捕審訊後,折騰了好久,終於出獄了,當晚卻又不可救藥的寫了兩首可以被抓到把柄的詩,我想這就是無法改變的本性吧。不失本性,其實有時候是非常寶貴的事情,一切都是在變,只有自身沒變,在自己的小天地裏品嚐人生百味。正如楊絳先生說:“人能夠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的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古人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條件不如現代,只有思想是人類永恆的財富,它是暗含智慧的寶庫,等着我們這些未涉世的少年領略它的雋永睿智的內涵。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8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讀了《蘇東坡傳》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我很愛讀書,但是由於功課繁多,平時很少讀書,唯獨這本《蘇東坡傳》可以讓我過目不忘。我讀這本書一共花了一個月每天晚上我會爲了這本書熬至深夜。

蘇東坡天縱才已,不必多說,書中妙手的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蘇詩不少見,擔書中引用的詩文都結合了詩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種特定的場景下借詩人只口自然,吟詠而出。嘻笑罵接成文章,讀起更絕鮮活可敢。蘇東坡先生性格豁達,喜好郊遊。常人也有機會和他舉杯共飲,尋幽探勝,當他在月夜孤舟上發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聲。”的感慨時,孰能不神往?這是和蘇東坡同一代人的幸運但他們也是不幸的蘇東坡所在的時代也正是宋朝由剩轉衰的時候蘇東坡雖文章文明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破害。但中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的宋朝登峯造級;他比中國的其他詩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幽默感、豐富感、變化感,他的人格精神體現的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是歷史的星空。

自始至終,蘇東坡都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其獨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與人士的鋼絲上行走的得遊刃餘。他又是至情之人,對親人、愛人、友人的厚重敢情浩浩蕩蕩,充盈在胸,隨意噴涌即是錦繡文章,一曲“十年生死,兩茫茫”更成千古絕唱。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弊端,蘇東坡馬上反抗,拿起了他的武器筆,把王安石的惡端自己的政治思想全都寫了上去。但他反抗失敗了被貶至杭州,隨後蘇東坡遠離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更加俊逸撒脫。他不怕困難,被貶了許多次。但他都沒死心,反而反抗心裏更強。誠如林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詞一樣永留千古。”蘇東坡不會說空洞的官話,不會討好朋友,也不會趨炎附勢隨波逐流,他只知道堅持他認爲正確的,並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然而對於這些,他是絲毫不在乎的。也正因爲蘇東坡身上的人道主義光輝,他深受百姓的愛戴,成了百姓之友。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們親切敬佩的微笑,恐怕是這個原因吧!

讀一本好書就像於一個高尚一人交流,讀《蘇東坡傳》使我從蘇東坡坎坷的人生經歷中感悟到了人生的豪放和壯美,從中吸取不盡的力量源泉。讀書吧,書能淨化陶冶人心靈讓人永保精神上一愉悅。同學們,讓我們量身書上的海洋巾吧,讓我們的人生於書豐富多彩。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9

我是懷着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閱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於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於學術,讀起來如同應對戴着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餘,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啓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於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於盡的衝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纔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麼點英雄惜英雄的心境爲子瞻作傳吧。託了老外的福,這書裏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着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齊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爲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職責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後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應對他自我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着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爲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於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雲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模板10篇10

今天,當提到蘇東坡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僅詩作得好,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但相比之下,蘇詩更爲著名。

蘇東坡生於宋仁宗景佑三年,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當政期間長大,在一個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爲期間做官,在一個十八歲的呆子榮登王位之時遭受貶謫。所以讀《蘇東坡傳》同時也是在瞭解關於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詩。提到蘇東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和他有很大關係的人——王安石。衆所周知,王安石是當時很著名的詩人,而且還是蘇東坡政治上的對頭。在當時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爲了實施自己那套社會改革新法而不擇手段,將倡異議之人全予罷黜。然而廣事宣傳新政的結果卻是:在五穀豐登的年月,農民的生活卻苦不堪言,他們爲了躲避官兵的追殺不得不逃離鄉里。然而蘇東坡只能爲他們呼天求救,但是卻無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見,當時淳儒賢臣遭到迫害、小人當政的朝廷是多麼可怕啊!

蘇東坡之所以在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由於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他詩文書畫上的卓絕之美。蘇東坡很巧妙地描寫了他自己的爲文之道,其行止如“行雲流水”。也許,用“能使讀者快樂”六字來評價蘇東坡的作品最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