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

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要有愛心、有思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善於思考的智慧型教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送教下鄉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

  2017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一:

我很榮幸地在龍津學校參加了“教師送教下鄉”學習活動。本次學習有專家的講座,名師的現場觀摩教學及與教育專家和名師的互動交流。縱觀這幾節課,名師的課如行雲流水,潤物無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對學生的引領能力及操作教學設備的嫺熟能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上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師生激趣互動、知識拓展及學生素質培育貫穿始終,對我的啓發很大。同時,也讓我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和體現

在三維目標的確立上,應該說我沒有問題。和名師比,我覺得自己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只停留在紙面上,不能深入的領會,從而造成在教學的過程中落實不到位;反觀名師,是把三維目標進行內化,抓住重點要落實的教學目標,細化爲幾個小的教學目標,在課堂的各個環節中去落實,在知識的傳授和生成過程中不着痕跡地達成目標。可以說,名師課堂中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是圍繞着確立的目標在展開教學的。

二、教學思路的設計和課堂結構的安排

爲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在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上一步步去落實,各個教師在這方面都有所體現,但我做的卻不能盡如人意,顯得層次凌亂,結構鬆散,教學目標不能得到落實,並且在引導學生時往往會出現老師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名師的課在開課的環節與學生進行對話,意在引起學生對老師的親近,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做既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解除了師生初次見面的陌生感,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外教師在談話間也是在瞭解了學生大概的學習情況,爲下步的教學打下基礎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分析

知識點要靠教師去講,但是怎麼講,講到什麼程度,採用什麼手段,是沒有固定模式的。那種把關鍵詞句羅列出來,讓學生順着老師的牽引,一句一句地學,一段一段去理解的方法,雖然條理清晰,知識點一目瞭然,但它最大的弊端是要點是教師給總結、提煉出來的,學生是被動的接受,學生沒有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沒有體驗知識形成的快樂,作爲學習主體的學生是被動的,是教師給個柺棍然後被牽着走的,主動性發揮不出來,知識的記憶當然不牢固。正因爲這樣,學生思維始終處於封閉狀態,造成學生思維不積極,探究不深入,視野不開闊,知識面狹窄的現狀。

名師在這方面做的和我們大相徑庭,從始至終都沒有給出本課的知識點,而是巧妙地把知識點分散在各個教學環節當中,積極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去探索,去發現,去總結,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在活動中愉快地掌握了知識。一堂課下來,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

四、教學效果上的分析

一堂課的好壞最重要的標準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名師的課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生積極思考,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了進步和提高,教師有效地利用40分鐘,學生學的輕鬆。所以,上課不能只看表面,那種表面上學生參與了學習的過程,課堂上氣氛熱烈的課,,靜下來想想,學生們就像在演一出教師導好的木偶戲,主角是老師,學生是老師手中的木偶,他們不需要去思考,行動是老師提前設計好的,只要跟着做就行了。試想,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能有什麼發展呢?

上一節這樣的課,教師們都說太累。是啊,我們的教師把精力放在了備教材、備教參、查資料、制課件、“背”教案、“背”導語,演練各個環節,付出的辛苦是平時一節課的數倍,課堂上教師不停地講,不斷地指揮學生,能不累嗎?而成效卻是微乎其微的,老師們厭倦是理所當然的。

說實話,每次在參加教學研究活動或觀看教學視頻的時候,我總是對城裏孩子的素質羨慕不已,心裏都想過:如果這樣的孩子放在我手裏,我一樣會教的很好。但現在想來,恐怕不是這樣的。

名師在課堂上風趣機智的語言,親切祥和的教態,及時捕捉課堂中生成的洞察力以及能將生成內化的應變能力,讓我每每想起變心潮盪漾,這將是我今後教學中努力要做到的。

  2017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二:

有幸參加爲期四個月的小學數學國培班的學習,又是收穫滿滿,感動滿滿。從開班典禮到每個月的聽課磨課;從專家指導到返崗實踐;從分班研討到團隊合作……一路艱辛一路歌,雖然快要面臨着結束,但我想這不是結束而是另外一種開始!下面僅談談自己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模式是入格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此我想把這個“法”解釋爲“模式”。無論什麼樣的課都得有個模式,上英語課就有英語味,上數學課就有數學味,雖然學科是相通的,但從細處來講卻又千差萬別。聽曹老師的課讓我領略到了放手也是一種愛,知道了數學課上要給足孩子足夠思考和表達的時間和空間;聽易老師的課讓我明白了上數學課得有猜想、驗證和結論這樣環環相扣;聽歐陽老師的點評讓我欣賞到了數學也是一種美,體會到了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不是隨意地幾句口語表達,也不是自己想怎麼上就怎麼上。也想到了自己的數學課堂,雖然有時也合乎數學課的模式但是有些時候也是“缺斤短兩”要麼就是直接進入新授環節省略了導入,須不知好的導入課就成功了一半。有時候前面環節完成的不錯,可是到了最後的提升總結環節卻是草草收場,沒有了課堂的昇華,這也不是一節完整的課。思考我以後的課堂要做到有頭有尾,數學課要上出數學課該有的模式。

二、磨課是升格

《扇形的面積》這堂課易老師首先在自己學校磨課就有三次,到上公開課再到第二天的磨課再公開,我們在坐的每一位老師都看到了她的成長;我們都深切地體會到了她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我們也感受到了易老師的課堂用語更加簡潔而精確,她的課堂駕馭能力越來越強。與其在下面聽幾十節課倒不如這樣上一堂課,這樣來的更加有價值。突然想起了桃花江小學他們的磨課環節,有的老師爲了參加學校的“桃花杯”競賽,磨課有的有上十次,正是有了這樣的磕磕碰碰,修修改改纔有了桃花江老師的輝煌與成就。對於青年教師來說磨課是必不可少的,是提升自我鍛鍊自我的必經之路。

三、模樣是風格

經歷了模式、磨課的沉澱之後,等待你的就是“有模有樣”。每位老師都得有自己的“範”,也就是形成自己的風格。我們聽別人的課,有時候聽到好的教學手段回去之後運用到自己的課堂那還只能算是模仿,而我們要在自己平常的教學中,結合自身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慢慢的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課堂模式,並讓其不斷精煉和提升就會成爲一種模範課堂,從而使其成爲自己的風格。而這樣的教學風格是別人所不能複製和照搬的,是有教師自我特色的。我想這條道路光明而又艱辛,我們需要不斷地努力摸索和堅持,成爲像歐陽老師那樣的“明師”。

雖然培訓有時佔用的是休息時間,但是我們卻樂此不疲,讓我們在學習中去感悟去成長去超越,或許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2017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三:

伴着綿綿細雨,暖心的送教下鄉活動,來到山路十八彎的漆工鎮告頭小學,一堂堂實效生動的課堂,震撼了年輕教師們的心絃;評課中,一幕幕碰撞出的思維火花,豐富了我們的教學理念,給予了我們啓迪。掩卷梳理後,我學到以下的啓示:

1、要把握好語文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突出語文的本體性知識。

2、 課前必須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不能一把抓,最重要的是學生可以一課一得,以一個大訓練點帶着小目標來指導教學,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一定會有很大提升。

3、教學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並不是只針對一篇課文內容的教學,還培養學生獨當一面解讀文本的能力。馮豔萍老師的《觸摸春天》把“聯繫實際閱讀法”教給了學生,還進行了實踐與鞏固,以後學生遇到難理解的句子,就會想到用這個辦法來幫助理解。

4、教師具有主導地位,教師要善於引導與評價,因學而教,順學而導。用我們的語言把學生引向文本的深處,他們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會有更高遠的看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教學是一門藝術,學生是主體,脈絡得清晰,遊戲要得體,目標要突破,聽說讀寫需俱全。課堂40分鐘的每一個環節的編排都需要反覆斟酌,考驗着執教老師的個人素養,爲了提升自我,我們可以從閱讀,反思,寫作中成長起來。

6、教育界的大師不是一天煉成的,他們有着強烈的成長願景,他們不斷鑽研思考總結,他們把握住了機會……纔可以比我們更懂教育,更懂學生。我們要跟上他們前進的步伐!

很榮幸能聆聽到優秀前輩們的經驗肺腑之言,感恩弋陽教育,感謝這次活動,帶給我許多的知識,學到的理論知識會融入到我的課堂,我的生活中去,努力提升自我,提升課堂,做一名合格的教育人。


1.2016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2.小學教師參加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

3.2016年“送教下鄉”英語培訓心得體會

4.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5.2016年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

6.2016國培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

7.2017教師參加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

8.2017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

9.2016小學數學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