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5篇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5篇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送教下鄉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國培送教下鄉活動。

本次活動首先進行了集體研究,自主備課,評課,同課異構。通過對同樣內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爲參與教師提供了一個面對面學習交流的機會,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學到同仁的優勢。

我發現同課異構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很大幫助,它可以促進課堂優勢互補,教師之間互相啓發,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課題便於教師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過同課異構的對比研究開展實質性的討論與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同課異構活動也給我們教師“個人自備,分頭施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和學習範本。

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某一個領域裏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教育機智可以被相互體會。

通過聆聽專家講座,我懂得了,作文教學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入手,讓學生寫真話,訴真情,遠離假話、大話、空話。讓習作成爲學生展示自己的感知才能,與老師進行思想交流、心靈溝通的一種方式,一座橋樑。達到這個境界的前提必須是:把小學生真正當作亟待培育發展的小生命去對待,去負責。

其次,以育人爲本,以培育發展人的真、善、美品格爲導向,鼓勵兒童放飛心靈的感受和想象,自由如實地寫出自己最想表達的見聞、認識、和心聲。只要是吐真言,抒真情,文通句順,表達清楚,寫完後自己也愛讀的習作都應是佳作。

再次,從開發、激活兒童的感覺器官所具有的潛能入手,進而,用規範優美的語言訓練學生的思維繫統,讓兒童在輕鬆的習作實踐中,在師生合作交流,生生合作交流,共同參與習作評價的全過程中,領悟習作規律,遠離假、大、空的虛僞內容,先從心理上走出作文難的誤區,再從質量上走出作文差的困境。

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爲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同時教師要成爲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爲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繼續虛心地學習;兢兢業業的奉獻,踏踏實實的工作;理論結合實際,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2

4月26日,普通鄉村教師的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 縣教育局教研室在縣職業高級中學舉行的送教下鄉活動的學習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活動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專家老師們的課堂風采,也讓我從中發現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作爲一名來參加學習的老師,我的內心充滿了使命感和責任感,短短聽課生活,帶給我的體會卻是很多很多。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之一——感謝。作爲一名來參加學習的鄉村老師,首先我要感謝縣教育局教研室和本人所任教的學校的領導們信任與支持。感謝,他們能給我這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感謝熱心給我們講課的專家老師們,同時還要感謝承辦本次活動縣職業高級中學領導和老師們的熱情招待。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之二——感動。我感動的是我們這些來聽課的老師們,不顧路途遙遠,早早的來到課堂,都很認真、很用心地聽着,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着筆記。作爲在鄉村學校工作了30多年的我更是感受頗深,這就是我們農村學校老師的樸實,對工作的熱情,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即使工作環境那麼艱苦,也堅守着自己的那份責任。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之三——收穫。送教下鄉活動應該說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鄉校教師理念的提升、教學經驗的借鑑,同時也鍛鍊了我們如何用教學技能和機智去調動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具體有以下收穫:

一、在上課前必須要有對教材的充分的理解、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纔能有效的提高課效,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少走彎路。

二、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前包括備學生、備教材。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課堂教學設計中環環相扣做到心中有全景,有大局,不必有精美的課件展示只需簡單的幾個詞語卡片,只要你的點撥到位及時,語言親切能夠貼近孩子的心理,我們的教學課堂一樣會很精彩。

三、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要注意細節。注意學生的學習氣氛、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時昏昏欲睡。我想,今後在自己的課堂也要有幾個獨特的小遊戲能夠及時的緩解學生們的壓力,開動他們的小腦筋讓孩子們上課不會感覺累,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四、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注意通過引導學生品讀精彩的、感人的句段,啓發學生根據問題展開合理的想象,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悟、體會,真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實現發展學生語言及思維能力的目標。

五、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多鼓勵學生,鼓勵學生的每一個發言,鼓勵學生的每一種想法,讓學生樂於表達,樂於鑽研,讓學生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喜歡語文這門學科。

六、 我們教師要有一套獨特的教學理念 。 現代教育提倡自主學習,但不等於讓學生放任自流,而是讓教師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變成靈活有趣師生互動,不僅能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通過這次聽課,我深刻的體會專家老師教學方法的與衆不同,也感受到了老師和學生之間原來可以如此的默契……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

最後聽課結束後,我們聽課教師對專家老師們講的課進行了評課,我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聽課老師們細緻入微的評課,除就課論課之外,我們還做了一些課外教材的聊課,大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這些都是彙集的教學方法、經驗。評課就像照多面鏡,讓我發現了自己平時上課中存在的問題,這爲以後工作中得到及時改正。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3

11月14日,我有幸來到了**中心幼兒園參加了此次的送教下鄉活動,聆聽了**幼兒園的幾位老師和教育辦幾位骨幹老師的公開課以及樑老師的《幼兒園主題教學活動的開展》的培訓,從中學習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中細微環節的處理,受益匪淺。

巧設計,善引導

**老師的繪本《蘿蔔屋》,以“猜測這個精美的大蘿蔔是什麼?”引起了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在不斷的觀察、思考、猜測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較好地培養了孩子的仔細觀察能力,認真思考的能力。老師還通過故事讓孩子知道東西要擺放在該放的位置上,不能亂丟,最後通過小豬和小兔互幫互助教育孩子們好朋友要互相幫助,整節課在輕鬆、愉悅的的氛圍中進行,老師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孩子們活潑可愛,認真思考,踊躍發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幼兒教師不僅要爲幼兒創設豐富的,健康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以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還要給幼兒關愛、溫暖、尊重,教師要成爲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這一點在袁老師和陳老師身上都體現得特別到位,對於那些跟不上的幼兒,他們能耐心的引導,鼓勵,讓他們也獲得一定的發展。整個教學都在看、聽、說中完成,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值得我們去認真研究與學習。

幼兒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最後,我們聆聽了**老師的《幼兒園主題教學活動的開展》。今天“主題教學”也已經成爲中國幼兒園課程體系的主流,我們要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結合生活實際確立一個大主題,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綜合五大領域設計出許多的子主題來開展教學活動。總之,主題教學是一種以幼兒的自主探究爲核心的、以獲取有價值的“學習經驗”爲本位的課程,是一種開放的、生成性的課程,是以活動形態存在,在幼兒與周圍環境、與教師、於其他幼兒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和形成的一種課程。以前的培訓中我對主題教學有些嚮往,但總覺得我們還沒有條件實行,這次的培訓使我對主題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我覺得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使“主題教學”很快在我們這些農村幼兒園生根發芽,結出碩果。

這次送教下鄉活動對於我們的鄉鎮學校的老師是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真正起到了“城鄉交流、資源互享”的作用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4

20xx年12月3日到12月9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作爲一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我的內心充滿了使命感和責任感,短短一週的支教生活,帶給我的感受卻是很多很多。

心得之一:感謝。

作爲一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首先我要感謝市教育局的信任與支持,感謝教育局能給我們這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同時我還要感謝初中的領導、老師和孩子們。

心得之二:感動

一週裏我們很是感動:感動初中的校長和聽課老師們的熱情好客和對我們的歡迎;感動的是鄉鎮的老師們聽課時那專注的眼神,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着筆記;感動的是在進入課堂的一剎那,孩子們的淳樸、熱情、可愛,還有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

心得之三:收穫

讓我感動的還有評課的那種氛圍。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一堂課,聽一節課。課後的說課、評課纔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思索,一種提高。在評《皇帝的新裝》一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許多讓人深思的話語。比如王老師這堂課拖堂將近十分鐘,於是我們便重點討論該怎麼講,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還有我們每次跟隊的點評老師,也讓我十分感動。他們每次聽課記錄都十分詳細。評課一語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笑聲中,我吸取了教訓,在以後的課上,我總會注意不再讓有被遺忘的角落。說是送教下鄉,其實對於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穫者。

如果說教育是一艘船,那麼,課程改革就是揚起的風帆,送教下鄉就是鼓起帆的風。此次送教下鄉活動行程安排較緊湊,再加之家裏無人照應,中午還得

來回奔波,時間顯得很倉促。雖然很累、很辛苦,但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鍛鍊,有一份不小的收穫,收穫到的是鄉鎮老師那種不斷進取、求學上進的精神;收穫到的是個人教學經驗和教學應變能力的提高。

“送教下鄉”是一次難得和難忘的經歷,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記憶。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覺得我過得很充實,只要這些事對他人有用,我就很快樂,這就足夠了。這裏的學生都很實在,和他們相比我感受到城市的孩子能無憂無慮的學習是多麼的幸福。他們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們一樣的可愛,也許更淳樸更像一張白紙,和世界上所有可愛的孩子們一樣,需要優秀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這個隊伍中來。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5

11月29日,星期六,有幸參加了在迎賓路小學舉行的唐山市名師講學團送教下鄉(有關校本課程)活動。

本次活動由xx老師主持,共分三個部分。一首先觀摩了xx市教育局小學教研室xx主任主講的的校本課程《我國的十二生肖》。二聆聽了xx主任的專題講座《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策略》。三xx主任與各位與會的教師進行了現場互動答疑活動。

xx主任的集郵伴我成長《我國的十二生肖》,給我們展示了在課堂上如何實施校本課程的問題。通過具體的課例解決教師們對校本課程課堂實施的困惑,給教師們指了路子。解決了教師究竟應該怎麼講,學生應該怎麼學的問題。xx主任的專題講座《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策略》從國內外校本課程實施背景來分析認識我國的校本課程,幫助大家認識了校本課程實施的價值:有利於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如何定位實施適合本校開展的校本課程。xx主任的有關校本課程的問題答疑解決了一些學校有關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困惑。

通過本次培訓,加深了對校本課程的認識與理解,會後拷貝了xx主任的本次名師講座的有關校本課程的所有資料。回來後,本週利用空閒時間對照講座材料重新進行了消化吸收,研讀與學習。學習瞭解了一些學校撰寫的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以及校本課程的教材,加深了對校本課程的認識:

1校本課程的選取,要集思廣益,徵求廣大師生的愛好,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最好與學校的辦學特色結合。

2校本課程是一個長期的固定課程,需要多年的沉澱積累,不能一個領導一個主題,一年一個主題,變換無窮。

3校本課程需要全校師生共同開發,踏下心來共同研究開發,是長時間、全員性、系統化的工作。

4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想有特色,有成效,一定要有1名或者是有1個有責任心的、善於思考的、有一定興趣愛好的個人或團隊。

5要想校本課程真有實效,一定要不斷的學習。學習有關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知識,要經常走出去參觀學習,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也要請進來,請一些專家來校親自指導,解決開發與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困惑。

6對於資料學習及參觀所得一定要與本校實際相結合,消化吸收,不能照搬照套,拿來即用。

7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推出精品課程。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6

通過這段時間的聽課、評課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現將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教師課堂語言幽默,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着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通過簡單明白的例子,讓學生由淺入深,不知不覺中學握了數學知識。讓學生深切感受數學課其實並不難,只要你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於積累,就能學好數學課。從生動的舉例中掌握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話可說,解決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我深刻感受優秀教師對教育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了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此次學習到了名師的教育理念,學習到名師課堂中教學設計的巧妙。也學習到了他們對一堂課的評價與交流。教師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學,做到“先學後教、師導和學生討論相結合,這是老師所執教的如何學習數學。

此次活動中的研課磨課讓我感觸頗深。我覺得就應該用這樣方式來搞教學研究。通過反覆打磨一堂課,讓每位教師都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從一堂課的設計,到反覆修改,到做到最好。每一個這樣的過程都是很值得學習的。更多是的我們可以相互學習。青年教師可以向年長的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如一堂課該怎麼上好,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加喜歡你的課堂,等等很多教學上的問題。都讓自己有很大提高。

總之,這次送教下鄉的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7

我們有幸觀摩了兩位經驗豐富老師不同風格的課程。收穫頗多,受益匪淺。因爲有隨時記錄工作和生活的習慣,特將觀課新得體會記錄如下:

我校李小樂老師授課內容雖三年級課程,爲了準備好這堂課,認認真真試課修改,李老師的課堂充滿激情,通過遊戲和老師良好的引導,師生互動熱情,上課效果很好。孩子們在愉悅中學習。

王一芳老師上課又是另一種風格,課程全英文授課,我一開始都替王老師捏一把汗,這裏農村的孩子能接受的了嗎,能理解老師的指令嗎?漸漸我的疑慮就被打消了,慢慢地,孩子們就適應了這種授課模式。在王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自我嘗試去表達的機會較多,大量的進行了聽、說的輸入和輸出,個人能力得到極大擴展。

聽完兩節課精彩的課,深刻感覺到:孩子如那海綿,它的吸水性是極大的。關鍵看我們老師怎樣去引導和塑造他們。課後主動跟王老師交流,原來王老師是一位愛看書,愛思考課例,並有外教工作經驗的老師,怪不她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通過王老師的履歷,讓我想起一句話:你如今的氣質裏,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遇到的人。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8

今年,我參加了市教育局和進修校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作爲一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首先我要感謝教育局的信任與支持,感謝教育局能給我們這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同時我還要感謝各個鄉鎮教辦的領導、老師和孩子們。

這次送教下鄉,根據進修校的安排,我到過四個鄉鎮,不同的地方,卻是一樣的感動。每到一處,那整潔的校園,那設計巧妙的標語、版報,總會吸引我的目光。在河西小學,還未走進大門,就聽到悅耳動聽的音樂聲,讓我一下子身感輕鬆心情愉悅。就在那一節課,我改變了原先設計的課前談話內容。我說,孩子們,你們的笑臉真燦爛,老師知道你們爲什麼會笑得這麼燦爛,因爲你們有漂亮的教學樓,整潔的校園,動聽的歌聲,你們還有慈祥的老師。這樣的談話是由衷地,來源於一種感動,是教辦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學氛圍創設的那種細心感動了我。

更讓我感動的是聽課的老師和孩子們。在送教老師到達之前,老師們就早早等候了。在一些比較遠的地方,也許等的時間更長。他們在聽課時,用心地聽着,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着筆記。學生們也讓我收穫了不少。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到永錄小學送教。那次,我帶去一節作文課——搶橡皮。在寫比賽後的心情時,孩子們一個個主動站起來讀自己寫的。一個女孩兒因爲兩次都輸了,可能感覺有些傷心,她說道,我的對手兩次都贏了,看他那得意的樣子,好象得了世界冠軍一樣。這樣的語言多麼生動,多麼真實,多麼富有創造性呀!其實,孩子的語言不是教出來的,只要你創設那種情境,去激活他們內在的表達,他們就會創造出最美的語言。由此,我感悟到教師責任的另一種含義。

讓我感動的還有評課的那種氛圍。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一堂課,聽一節課。課後的說課、評課纔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思索,一種提高。在三甲鎮講《海倫·凱勒》一課,評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許多讓人深思的話語。有個副板書:課前猜字謎,“聰明”的“聰”,在講到海倫·凱勒不幸命運時,把其中的“耳、兩點、口”去掉,在講到海倫成就時再把“聰”補充完整。我的意圖是要讓孩子們明白,海倫雖然聽不到,看不見,說不出,但她用勤奮變得聰明。其中有位老師在評這個細節時說,去掉“耳、眼、口”是說海倫的身殘,老師結尾處又加上,是說海倫志堅。“身殘志堅”,這一語使課文主題又上升了一個高度,使我豁然開朗。

還有我們每次跟隊的點評老師,也讓我十分感動。他們每次聽課記錄都十分詳細。評課一語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在河西小學講《月光啓蒙》,因爲聽課老師多,後排的同學淹沒在了老師中間。課堂上,前面的學生都非常活躍,可我忽略了後排的同學。點評的李文敏老師留意到了這一點,非常幽默地用一句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提出了委婉的批評。笑聲中,我吸取了教訓,在以後的課上,我總會注意不再讓有被遺忘的角落。在評這一課時,申老師提出如果發揮範讀的作用,效果會更好。下午去原村鄉上這一課時,我就改變教法,加上了自己的範讀,效果確實不一樣。這種細緻入微的評課,給老師提出了更具體的做法,更高的要求。說是送教下鄉,其實對於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穫者。

在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結束後,我和我們學校的董麗老師又應邀到永錄教辦送了一節課。這讓我感到老師們對加快教育改革進程的渴望,感到送教下鄉確實是及時的,必要的。講評一節課、數節課,是遠遠不夠的,把送教下鄉作爲契機,創設課程改革氛圍,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實踐,從而推進素質教育,我想,這也正是送教下鄉的意義所在。

如果說教育是一艘船,那麼,課程改革就是揚起的風帆,送教下鄉就是鼓起帆的風。祝願我們高平的教育揚起風帆,越走越寬闊!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9

東方市四更中心幼兒園 符青 我很高興參加“送教下鄉”活動。感謝領導給我們這樣一個學習交流平臺的機會,讓我們有一個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機會。活動課使我學到很多、也感觸頗深,在這裏我談一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我聽了張可欣老師小班語言活動《兩隻小鳥》和中班社會活動的《花兒好看我不摘》翁子芸老師中班語言活動《三隻羊》和中班數學活動《會變魔術的圓》,符慶玲老師小班科學活動同課異構《浮與沉》,丁瑩老師中班數學活動的《我的水果盤》,鍾遠珠的大班科學活動《浮與沉》,讓學到首先在上課前要組織上好一節活動課,首先要尊重孩子,使每個孩子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注意引導孩子、提高學習興趣。 老師在組織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幼兒,表情生動,教態自然,內容豐富。用和藹的目光,溫柔的語言,優美的動作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讓孩子快樂的學。

其次,我們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以發揮在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我們要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孩子,這種魅力來源於生動有趣的語言,誇張豐富的表情,優美動人的動作等等。而這些魅力的展現則需要我們教師個人有過硬的基本功,大膽與自信心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基礎的。這也是我在工作中不斷努力與提高的。

然後材料要準備新穎而貼近孩子生活,以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教學的創新要求我們要勤於動手動腦,多爲孩子們準備充足教具材料,使自己的課有滋有味讓孩子們喜歡並受益。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與良好的行爲習慣。採用賞識教育,多采用積極的鼓勵與表揚。

所以要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要有愛心、有思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善於思考的智慧型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反思自己的教學,虛心學習來自各幼兒園的老師授課藝術和教學方法,取人所長,補已所短。認真鑽研,努力搞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孩子們喜歡的老師。我會把我在這次所學到的用到教學中,努力上好各個活動課,與家長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根據孩子的情況開張各項活動,認真組織好每一次教學活動。

經過這次的“送教下鄉”活動交流與學習,我感到很開心,希望我在經後的教育教學中能過引導到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0

20xx年10月31日至20xx年11月9日,由山西省教育科學院組織實施的“幼師國培(20xx)山西省農村幼兒園送培下鄉培訓項目”在山西省呂梁地區進行了爲期九天的培訓工作。我們太原市育傑幼兒園派出了倫秋風、茅豔芳兩位教師擔任送培專家,承擔此次培訓任務。在這九天時間裏,送培小組先後奔赴呂梁地區的臨縣、方山縣、柳林縣三個縣區組織了大規模的培訓工作。由於培訓前省教科院部署呂梁當地教育局對這次培訓工作做了周密細緻的培訓安排,再加上培訓期間省教科院領導的指導,以及當地幼兒園的積極配合,使每一站的培訓工作進行得緊張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雖然此次培訓時間較短,但結合臨縣、方山縣、柳林縣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採取了分階段實施的方式:先座談,接着聽課評課,最後示範課、講座的方式,面對面與縣內的一線幼兒教師進行交流、分享,在極短的時間內讓參加培訓的老師得到了豐富的理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方法,爲縣內教師學習並落實《綱要》與《指南》,避免小學化傾向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

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圓滿順利地完成了所有的培訓任務!這次培訓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並收到了良好的反響,使大多數教師真正發出“這次培訓讓我們獲得了許多”的內心感慨,更有不少年輕教師在培訓活動過程中主動與培訓教師進行個別交流,對學習內容進行反思與梳理,體現出對於培訓內容的關注與熱情,並提出渴望相關培訓機會的強烈願望。通過承擔這次培訓任務,尤其是得到每一站受培教師的熱情肯定,我們的送培教師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同時對於《指南》精神有了更深層的思考。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1

今天有幸聽了三位優秀教師上的示範課,讓我受益匪淺,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扣課標,注重細節,善於創設各種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過程“簡約而不簡單,樸實而又紮實”。讚歎、稱頌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三位教師爲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爲什麼學生樂此不疲?思來想去,不外乎以下幾點:

1、三位老師語言親切和藹,取消了學生對陌生老師的心理隔閡,它能有效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堂,深入文本,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2、吃透教材是根本。這三位老師有着紮實的教學功底,較高的教學素養,能深入研讀教材、分析教材,較好的將知識融於教學之中。

3、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她們都能根據學生實際出發,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

4、注重課堂氣氛的調動。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學”,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三位教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她們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2

這次送教下鄉培訓活動讓我獲益良多,特別是跟全市的中小學老師在一起探討研究,如何真正的走到學生中間,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如何真正的以人爲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讓我們思考我們教師應該如何去把握這個“愛”的範圍。

我非常欣賞教授說的“要做學生精神成長的關懷者。”其實教育的本質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往往教師卻只注重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缺乏對生命、精神的關懷。我們要知道教師不是學生的生活保姆與知識供應商,而是學生的精神成長的關懷者;他的職能不是提供給學生什麼,而是使學生髮展自我的智慧創造各種機會與學生一起成長。因此我認爲,教師只有關懷學生精神健康成長,纔有可能發生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纔不會產生虛僞的結果。那麼,作爲教師,就應該成爲學生精神成長的關懷者。 所以我認爲: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做個終身學習者。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於自我更新知識的學習者。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教師應向個性化、研究型、創新型教學發展,通過教學實踐—反思—研究—昇華,培養科研意識,對教學問題跟蹤研究,使之課題化,並總結成果,形成個性和特色的理論,爲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理論支撐。

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做個思考的實踐者。

對於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語文工具性的偏失、教學目標階段性不明、字詞教學的忽視等並沒有做深入的思考和變革。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教師,必須是個思考的實踐者,做到學有所思,思有所爲,爲有最優,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我們的教學活動,纔有可能做到“省時高效,整合簡約”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服從於、服務於學生的學,當好課堂活動的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兒童,相信兒童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兒童,俯下身子看兒童的生活,平等參與兒童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兒童,調動兒童的思維參與,兒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

讓我們在工作中充分給予學生關心、理解、尊重與信任,真正地做好學生成長的精神關懷者吧!讓這次培訓能夠真正的體現並運用在我們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吧,學習告一段落,但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思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使學生和自己都得到更大的提高和發展。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3

有人說: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充滿朝氣的歌,它奮發向上、鬥志昂揚。有人說:

青春是一張面龐,一張充滿自信與歡樂的面龐,它笑容燦爛、美麗動人。有人說:

青春是一條路,一條充滿鮮花和掌聲的路,它前途明亮、前程似錦。有人說:

青春是一輪朝陽,一輪充滿陽光與溫暖的朝陽,它激情飛躍、如火蒸蒸日上。我說:

青春是我深藏在心底不變的旋律,悠揚、緩慢而又漫長,托出自我人生,展現自我風采。

水口、昌坑?“where”?

12月11日接到通知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水口、昌坑在哪?這兩個地方好像只在今年的教師大會上聽說過,還有老教師們唸叨過,但好像對他們所在地理位置一概不知啊。但是緊接來的是一種責任感,使命感與榮譽感。從老教師口中得知,水口和昌坑都屬於溫湯轄區內偏遠的山區,人口分佈較廣,山區教育比較缺乏,在遞過來的一張報紙上看到了對水口小學教師張生福的報道。我的心裏面又多了一層好奇。

12月12日,披着晨曦的日光,踏着青春的步伐,迎着初冬的寒風。我們與彭曉明校長等一行八人向今天的目的地那遠處山頂的水口小學前進了。看着沿途的美景,心裏感嘆着祖國的大好山河。走在蜿蜒曲折向上的水泥馬路上,心裏又在感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如此“給力”。然而我們的心並不再這美景裏,也不再感嘆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卻是有點上氣不接下氣了。樂校長在旁說道:“張生福老師每天都在這條路上往返,他看的也不是美景,他所揹負的擔子更重,他是帶着山那邊13位孩子的希望”。聽完樂校長一席話,我們有點無地自容,心中只恨不得立刻飛到水口小學去給學生們上課。同時對張生福老師的敬意也就油然而生了。對於張生福老師我們又多了一份好奇心。當樂校長與我們講起每年送教下鄉的光榮傳統時,我們又多了一分神聖和使命感。這短短的6公里山路,我們足足用了快兩個小時纔到達目的地。

在一所平房前面,我們看到一羣活潑的孩子,也看到了站立在他們中間的一位老教師。

我們主動的和孩子們親切的交流了起來,順便觀察了這所小學,教室是同學們上課的地方又是張老師的辦公室。在這間不足10平方米的教室裏,掛滿了很多優秀學校的光榮獎狀。這無一不向我們歌頌着張生福老師的辛勤耕耘的成果。

接下來的上課時間。張寶琪老師教三年級的音樂,我教一年級同學們的體育,但是沒上課多久,就發現,我之前準備的教案根本派不上用場。只能從最基本的隊列開始學習。然而這又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教學資源和器具的匱乏以及缺少教師的不爭事實。課間與張生福老師的談話以及與同學們交流中知道了。張老師已經在這邊有5年的時間了,在這5年期間,他翻山,過河,風雨無阻,從未缺課。1個老師,13個孩子,1825天,4380公里,張老師的日子和這些數字緊緊相連,是他讓這些平凡的日子變成山區孩子燦爛的明天。

上午的課程結束後,樂校長帶着我們跟隨着張老師走進了一所危房,我們不解爲什麼要到這裏來,原來這是水口小學的原校址,而張老師過來的目的是爲了幫那些來自比較偏遠的孩子們蒸飯,孩子們帶來的飯到中午已經冰涼了。而燒火的柴,大都都是張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去收集來的以及一部分家長送過來的。從心中由衷感嘆:在課堂上他是一位老師,在課堂外,而他又是一位爺爺。等到孩子們吃到熱氣騰騰的飯菜時,他才起身回到學校做自己的午飯,併爲孩子們批改作業。

其實我們與張生福老師的談話並不多,我們都以爲他是一位不善言談的老教師,然而我們發現只有他面對13個孩子時,他的叮囑和談話才滔滔不絕。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不得不離開水口小學了,看着孩子們依依不捨的眼神,收拾好自己複雜的心情,理清好自己的思緒,又沿着蜿蜒曲折的水泥馬路行走,望着漸行漸遠的教室,我們默默的向這一頭投身於邊遠山區教學工作的老黃牛致敬!

5年的堅守、每天12公里的山路,13個學生構成了張老師平凡的每一天,也正是有了張生福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每一天,纔有了山區孩子們燦爛的明天!

像張生福這樣的老黃牛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我們應該在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呢?

我們看到了教育資源的不平均,也看到了現實中殘酷的事實,在人口分佈較廣,生源又比較少的山區。但是我們不應該對這裏有太多的抱怨,即使跌倒了就應該繼續往前走。在這世界上有很多人爲了自己的生命與使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而我們是不是該知足呢?我們更應該去珍惜好眼前的一切。功成名就不是目的,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才叫做意義。我們是不是應該踏實的去學會做好一頭小黃牛呢?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4

10月14日,陽光明媚的一天,漢昌學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來到了我們金塘學校,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課堂享受。

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天,但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這一天,我們一共聽了三節課,二年級胡老師的語文課《歡慶》,四年級劉老師的數學課《三位數乘以兩位數》,三年級宋老師的英語課《Look at me》,聽了她們的課讓我在心裏對自己進行了一個反思與吸收,知道了以後該怎樣駕馭課堂。

 一、應對教學充滿激情

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你怎麼對他,他就會怎樣反饋給你。你在課堂上以孩子爲主體,通過他們的思維思考問題,投入你的熱情、動作、笑容、表揚,那孩子們也會很好的反饋給你。英語課《Look at me》對每個孩子的問好,語文課對孩子的表揚與鼓勵,數學課的一視同仁讓我感受到每個孩子都是快樂的天使,應當把快樂傳遞,在快樂熱情的課堂裏教學。

 二、小學階段應多注重孩子的行爲習慣培養

小學是孩子的啓蒙期,培養期,小學的好習慣、好行爲受益終生。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小細節,仔細認真的對待孩子的一言一行,培養好他們的握筆動作、寫字姿勢、文明、衛生、禮儀等等,要耐心細心的對待每一位的孩子。

  三、應精心準備課堂

聽了三位老師的課,精彩又實在,她們沒有使用多媒體,但就是充足的準備,簡單的卡片,惟妙惟肖的語言和動作就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孩子們跟着她們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吸收知識,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而這種樸實的課堂同時也適用於我們這種山區小學,以後我可以進行遷移模仿,提高教學效率。

“送教下鄉”活動送來的大餐,讓我品味良久,反思許久。作爲一位新教師,一名特崗老師,她們的到來,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讓我知道教好學生應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應加強對新課改理論知識等方面的學習,多聽課,多探討,虛心請教,及時進行反思,與孩子一起努力學習,積極向上!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5

初冬的寒意還不曾驅盡秋收的喜悅,白水的園丁又迎來了豐盛的教育大餐。爲期三天的培訓,我聆聽了來自渭南、澄城和白水的三位老師的精彩展示,充實着我們的生活,充盈着我們思想,給我平時懶散而平淡教學生活,激起別樣的漣漪,衝擊着我的鬥志。收穫很多,但雜亂而又瑣碎,在此做以簡單梳理。

關注教學對象,方能"因材施教"

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操場上》 執教:白水縣東風小學 王娟

第一節是白水縣東風小學王娟老師指教的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操場上》,整個設計從淺入深,由易到難,步步拔高,層層深入,方法靈活多變(看圖片做動作從形象上認讀——逐個拼讀——通過多種活動反覆讀——上黑板貼詞語歸類讀——猜謎語填詞語讀——放在兒歌中讀)、迴環反覆。既學習了新知識,又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對學生識字方法的指導。

爲了讓學生認識含有提手旁的"拍、打、拔"和足字旁的"跳、跑、踢",老師先出示了下課了孩子們在操場活動時的情景圖,在圖上相機出示該活動的詞語,讓學生認讀。在這一環節當中,識字從含有生字的詞語開始,而詞語的學習又從圖片開始,將識字的目標和識字方法放在具體的詞語和語境當中,符合低段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認知特點。認讀詞語時,先讓學生做動作,從動作中感受漢字偏旁的表意功能,瞭解漢字的構字方法,從而能根據偏旁更加輕鬆的歸類識字,提高了識字效率。

巧抓教學內容 借文本教方法

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荷塘舊事》授課:南塘小學 雷亞寧

這篇課文很長,但就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來說,無非就是兩個詞"理解"和"表達".放在這篇課文當中,就是讓學生理解文本所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性美",感受作者優美的語言,瞭解他表達的精妙。所以,授課教師僅僅抓住了文本當中"荷塘美"、和"舊事樂"當中的兩件事進行教學,再簡單一點說,就是抓住了"荷塘美"當中有唯美畫面的個別句子,和"舊事樂"中的"哈哈大笑""鬧得歡"、"鐵鏈般的"、"排成一隊"體會小夥伴們憨直淳樸的人性美。僅此而已,但卻留給了學生許多閱讀的方法和瀰漫心靈的美的享受,抓住教學內容,課堂便會輕鬆而高效!

中國經典 積累爲先

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授課:澄城 李娜

李老師的課堂中,詩一樣的語言和富有感情的語調與那節古色古韻的《伯牙絕弦》的課堂風格和諧統一。整個教學過程,從讀正確、流利、讀出韻味;到從"知音"突破,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先是"找知音",默讀,從哪些句子中看出鍾子期是他的知音?得出"知音乃知心".接着,走進伯牙的內心,體會他如江河般寬廣的胸懷和如高山般的凌雲壯志;再接着,想象伯牙的內心除了高山流水還有什麼?再次感受伯牙豐富的內心世界,而這隻有鍾子期懂得,從而體會鍾子期這一"知己"的難得;最後,昇華情感,知音難覓,知己難求,人生得一知己,足以!伯牙欣喜若狂,帶着這樣的情感昇華再讀;最後,峯迴路轉,鍾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絕,破琴絕弦,引導學生用低沉傷感的語調讀最後一句,從而教育學生要珍視"知己",重視"友誼".

整個過程似乎完美,但翻閱課標,對於優秀詩文和經典的教學,只要求"大體把握意思,想象情景,體會情感,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忽而我們恍然大悟,面對課標,我們漸行漸遠,於生於師,都身心疲憊。反思之餘,只因我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課標常放案頭,它是我們教學中的引航標,其實,對於中國經典,還是積累爲先。

貼近日常生活 激活寫作素材

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作文教學《父母之愛》 指教:澄城 張利寧

從張老師的課堂中,我學到了"一教三激發"的作文輔導方法,作文教學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切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引發他們表達的源頭活水,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以上種種,只是各位老師課堂亮點中的十分之一而不及。俗話說:"聽話聽音",那聽課也是聽心,我們在聽課時,想想教師教學設計背後的教學理念,猜度他的教學思想,定會有比聽課本身更豐碩的收穫,在你華麗轉身換角度聽課的瞬間,也將會帶動你更專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