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心得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學生在原來對長、正方形粗淺認識基礎上的一個提升,要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並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繫與區別。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心得

一、成功之處:

1、滲透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但這樣的認識是感性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性認識並提出疑問:你看到的一定是這樣嗎?指出觀察到的其實只是自己的猜想,需要驗證。這一環節既培養孩子的質疑精神,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接着放手讓學生操作驗證,交流得出結論。在整個過程中體現了探索知識一個基本方法:觀察——猜想——驗證——結論,這種方法的滲透有助於學生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2、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發現特徵。

整節課我創設了大量的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實踐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因此,每項活動的過程,我把活動要求交待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索,這樣就爲學生創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動餘地,使學生能盡情地展現自己。學生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這些活動,自主探索驗證了猜想,得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這個過程讓學生不僅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繫,更體現了數學學習以學生爲主體的課程理念。

3、注重培養學生有條理表達的能力和發散思維、邏輯思維。

在學生交流驗證猜想過程中,我要求學生邊說邊演示自己是怎樣驗證的,猜想對不對,以此來培養學生有條理表達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概括能力。當學生思路停滯時,通過問題促使其再前進一步,如在驗證長方形的四個角是不是直角時,並不止步於比四個角,我提出問題:“能不能減少比的次數?”學生思維一下子開闊了,想到通過對摺只要比兩次。我再追問:“能不能再減少比的次數?”立刻就有學生想到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就發散開來,爲正方形邊的特徵的探索奠定思維基礎。通過這樣步步深入的操作引導,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4、練習重基礎,階梯式提升。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練習,能將所獲知識逐步內化,形成技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日積月累就能逐步穩定、轉化,形成智能。所以,安排好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本節課我設計了“認一認”、“畫一畫”、“變一變”、“猜一猜”、“比一比”的分層練習,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成功的樂趣。

二、不足之處:

1、教學設計與生活聯繫還不夠緊密。

數學學習的價值很大程度體現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上,文林小學的徐老師這方面做得很好,將面紙的規格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聯繫起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2、練習的深度還不夠

練習不是爲了練而練,要最大限度的體現它的價值,追求高效課堂,練習也是重要一部分,設計練習時可以考慮這個知識點的後續教學,將後續教學的難點分散一部分到本節課。

3、溝通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聯繫比較粗糙

在指名學生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相同之處後,應該讓學生一起再說一說。動畫演示將長方形的長越變越短,當和寬一樣長時就變成正方形,將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知識點一帶而過,其實在練習的“變一變”中可以再提一提,強化一下認識。

4、教學智慧有待提升

本節課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多,所以不確定因素也很多,不同的班級操作過程不盡相同,但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不變的,如何有序組織、合理評價學生確實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有隨機應變的本領。通過這次上課活動,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要多向名師學習,注重在平時教學中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