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通用6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通用6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我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模式、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說得失八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認識。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在前面“圖形與幾何”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並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鞏固應用周長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中發現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大膽嘗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協作互助的意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生活中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是:

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悟和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性。

  二、說學情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的教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以及前一課經歷了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瞭解了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的求法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以前的知識鋪墊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因此對周長的理解要通過熟悉的生活情景來引導,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面向全體,尊重學生,注重發展”。讓學生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參與探索周長計算的過程。

  三、說模式

“3161和諧課堂教學模式”,即“三標準一主線六原則一跟蹤”。

“三標準”是指師生和諧、教學和諧、優差和諧,這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核心。

“一主線”是指教師應整體把握教材,應圍繞一條核心、主線設計課堂教學,即“舉三歸一、以一反三”。

“六原則”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六個習慣爲課堂呈現方式和操作原則,即:積極主動、以終爲始、知己知彼、集思廣益、要事第一、不斷更新。

“一跟蹤”是指對學生知識、方法、能力的課後跟蹤。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2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王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三年級數學上冊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一、溫顧複習,查漏補缺,爲本節課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課堂開始王老師以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質和特點作爲鋪墊,讓學生回顧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這些知識,還有就是知道周長的定義,爲後面計算周長買下伏筆。

  二、情景引入問題導學。

設計了一個十字繡的圖,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計算給十字繡裝邊框需要多長邊框,從而引出問題,開始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三、探究新知,方法多樣,學生爲主,總結概況得出結論。

探究新知時候,給出了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正方形的邊長,讓學生根據剛開始的知識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並小組合作用擺小棒的方法解釋方法,讓學生明白每種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在推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時,通過擺小棒重複解釋了公式的含義,學生一目瞭然。後面用同樣的方法推出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整個過程教師一直在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最後總結概況周長公式。

  四、教師的鼓勵性語言和提示性語言非常豐富,發人深省。

課堂一開始教師就給學生提出了兩條課堂的建議,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堂也不是的鼓勵和反饋學生的回答,聆聽別人的建議等等。提示長方形周長公式中的小括號時,也沒有直接說明,而是間接引起學生的關注,印象深刻。

建議:

1、長方形周長公式中還有一種2個長和2個寬的計算方法也需要給學生滲透一下,爲後面的學習提供幫助。

2、練習題的設計跳躍性較大,最後一個題難度較大,建議可以拆分成幾個題逐步滲透思想和方法,層層遞進,讓學生更容易掌握。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3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馮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三年級數學上冊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一、情境創設引入比較新穎,吸引學生的興趣。

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教材且又有自己的創新,將龜兔賽跑引入本節課中,讓學生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問題“誰跑的路程長?”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做到了問題導學,引起學生的思考。

  二、探究新知簡潔明瞭,以學生探究爲主體,對比概括計算公式。

設計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通過測量出每個邊的長度,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周長的方法。通過學生列出的不同計算方法,引導每個算式中不同的數代表不同的含義,最後得出最簡單的一個作爲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練習題設計有始有終,層次清晰,由易到難。

概括出本節課的新知後,首先解決了本節課一開始的龜兔賽跑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並練習用公式計算。又採取了不同形式鞏固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判斷中有易錯點和難點,突出了本節課中的重點內容。最後又以計算拼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的周長提高訓練,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周長的本質和計算周長的方法,並且強調了重合的邊。

  四、教師的講解清晰,重難點強調比較突出。

長方形周長公式中小括號的作用,正方形周長和邊長的倍數關係,單位的統一,拼接方法和周長不能相加的原因等等,幾個突出的重點都做到詳細講解和強調,提高學生的認識意識。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對長方形的周長公式解釋不夠透徹,它是兩組領邊的和或者是兩組長和寬,這一點王老師做到了很好強調和擺圖。

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比較可以舉一些實際的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周長的大小和不確定性,增強學生生活感受意識。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4

  (一)巧設情境設疑激趣

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燈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賽場上賽跑,跑道分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幻燈片演示)大家快看,喜羊羊獲勝了,灰太狼氣急敗壞地跳起來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長!”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長呢!”看來沒有人幫忙他們倆可能會無休止的爭吵下去了。同學們來猜一猜,誰的跑道長呢?(學生爭論)灰太狼可不是光憑我們的猜想就能說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才能讓它心服口服。那麼你覺得他們賽跑的路線和我們所學的什麼知識有關呢?(複習周長的含義)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板書課題)

(反思:《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非常喜歡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來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題材,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培養喜歡數學的.思想感情。激趣促欲地導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激起主動參與探索學習有關知識的慾望,唱響了“數學自主探索”樂曲的“前奏”,引出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問題。)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教師提問:同學們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決周長問題嗎?(學生各抒己見,可以用繩子繞跑道一週,然後量出繩子的長度;可以量出每一步的長度,然後看跑了多少步再算;可以直接用尺子量)教師順勢引導: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幾條邊呢?(學生爭論後得出長方形只要量一條長和一條寬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條邊即可。)

2、(教師幻燈片出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6米和4米,正方形邊長是5米。)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給出的數據,小組合作動手實踐,幫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決周長問題。(學生合作探究)

3、交流個性化方法。

師:同學們是用什麼方法求出了長方形的周長呢?(學生交流各種算法,並說明各自的理由,教師分別用幻燈片動畫演示各種算法,幫助學生理解。)

(1)6+4+6+4=20(米)即:周長=長+寬+長+寬

(2)6×2+4×2=20(米)即:周長=長×2+寬×2

(3)(6+4)×2=20(米)即:周長=(長+寬)×2

師:那麼,我們又怎樣來求正方形的周長呢?

生1:就是把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即:5+5+5+5=20(米)

生2:正方形的周長只要用邊長乘4就行了,因爲正方形的邊長都一樣長。即:5×4=12(米)

(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已使學生感悟到學習方法,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就由學生主動去探索,展現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師: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你覺得哪種算法簡便一些呢?說說你的想法。

(反思: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讓學生尋求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並不強求一致,同時又注意引導學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學。教師大膽放手,把學習主動權交還學生,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談感受中優化算法。體現出學生的思維方式,認識上的差異,培養善於發現問題,敢於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裏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交流等學習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師:通過剛纔的探究,我們已經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相等,也就是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樣長,看來比賽是公平的。

師:今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生:求長方形的周長,一定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只要知道邊長就能求出周長。

  (三)應用生活解決問題

師:賽跑中灰太狼輸的是心服口服,灰太狼頓時對周長產生了興趣,他要求和喜羊羊進行求周長比賽,讓我們和他們一起進入求周長闖關賽。

1、(幻燈片出示一張相片長5分米,寬3分米)要給相片做一個相框,至少用多長的木條?

2、(幻燈片出示一塊正方形檯布邊長8分米)要在臺布四周縫上花邊,花邊至少長多少分米?

3、找一件表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辦法求出這個圖形的周長。

4、(幻燈片出示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沿着其餘三邊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5、同學們用周長的知識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掌握的很不錯,老師決定獎勵大家一張賀卡,(出示正方形賀卡)這個正方形邊長1分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呢?(學生回答)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把這張對摺的賀卡打開,它變成了一個長方形,誰能求出這個長方形周長呢?(學生各抒己見,老師把賀卡獎勵給最愛動腦的學生。)

(反思: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本節課讓學生能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周長的實際問題。)

  (四)巧設總結爭談收穫

師:在闖關賽中灰太狼和喜羊羊不分勝負,灰太狼高興地回家去了。他寫了一篇日記,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幻燈片出示)灰太狼日記:在運動會上和喜羊羊賽跑,我輸了,但我學會了求周長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歡的方法是: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今天通過各種比賽我可是大開眼界,長了不少見識。原來周長在生活中應用是這麼廣泛!不過求周長可得好好動動腦筋。還有,我得好好鍛鍊身體,要不然就追不上喜羊羊了。(學生髮現小括號的問題,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再次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灰太狼的收穫可真不少,同學們能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穫嗎?(學生爭先恐後的談收穫。)

師:請同學們課後設計周長是16釐米的不同的長方形賀卡。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上海試用本)小學數學第五冊第110~112頁的例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內容是在前幾冊直觀認識角、線段以及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並會進行周長的計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興趣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爲後一節課學習周長公式的變式運用及拓展打基礎,同時又爲後繼四五年級的長、正方形的面積及長、正方體的學習作鋪墊,是一個承上啓下的內容。本課內容基於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還是以直觀爲主,通過討論交流,圍圍描描等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3、本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二期課改教學大綱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課可確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

②會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過程能力與方法:①通過圍一圍、描一描等操作活動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周長的概念;

②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討論,配以媒體的直觀演示,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歸納出常用的周長計算公式,使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喜好的實際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並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4、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周長的含義,會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難點是:建立周長的概念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難點的教學關鍵就是:通過多種學生喜好的實踐操作活動,調動學生各種感觀,來協調感性認識,並通過合作學習將得到的直觀感受加以內化,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課內容,並形成一定的探究學習的方式。

  二、說教法

愛迪生曾說過:“我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深思熟慮實驗的結果。”教學也是一樣,學生的動作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讓他們親手去描一描,圍一圍,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爲形象化、具體化,在動手操作中進行認識和理解,在合作討論和交流中進行完善和內化,在練習與運用中進行對比,排除誤區,得以鞏固。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面向全體,人人動手

本課內容概念性較強,又較抽象,如果單純是教師演示或個別學生演示,必然會有部分學生因爲得不到親身的體驗而無法建立正確的概念或建立殘缺的概念。因此,結合教師擺小棒、部分學生上前指一指圖形的周長這兩個示範性的初步感知活動,我又讓每個學生挑選練習紙上2~3個喜歡的圖形描出周長,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親自動手的機會而不再是純粹的一個旁觀者。

2、激發主動,積極參與

三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要通過個人的探究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顯然對很多同學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在小組討論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聆聽別人的方法,這樣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並在討論中相互取長補短,得出比較全面的方法。在這一小組探究的活動中,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主體性和主動性得以體現,一些思維、概括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被帶動起來。

3、師生配合,多邊互動

本課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對學生實踐活動的組織以及幫助學生整理探究學習的成果。特別是在學生交流時,教師配以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媒體的展示,判斷學習的成果是否正確,並在此基礎上,輔導學生優選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計算公式。在第二次討論學習後,安排學生看書,既是利用教材對前面活動成果的一個加強,又留給學生消化與質疑的餘地。

  三、說學法

“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發明,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爲此,在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圍圍,描描,讓學生養成勤動手的學習習慣。學生通過自主的小組學習、討論,經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嘗試去發現和創造自己未知領域中的知識,這就是創新意識的培養,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閱讀教材進行質疑,通過練習中判斷題的解答,讓學生學會用比較的方法排除干擾,鞏固成果。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力求形成的一種學習方法和能力,爲此本節課在這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一)、周長的含義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同時又是一個難點,如何來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是這樣安排的:

1、出示一個(小棒搭成)三角形:

這是一個什麼圖形?由哪幾條線段組成?

(出示周長概念):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周長。

演示:三小棒擺成一直線

2、出示一個(小棒搭成)四邊形:

這是一個什麼圖形?由哪幾條線段組成?

(出示周長概念):四邊形四條邊長度的和,叫做四邊形的周長。

這兩次出示由教師操作,讓學生在觀察中初步體會周長的含義。

3、出示釘板(圍着各種圖形),讓學生上來用手指描一描各個圖形的周長。

由幾個學生上來操作,一是檢測前兩次觀察後對概念的理解程度,二是繼續加強學生對周長的直觀感受和理解。

完成練習紙:選擇你喜歡的2~3個圖形,用彩色筆描出它的周長。

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同學都可以在動手操作中體會、理解周長的含義,同時又讓學生有選擇的餘地。

4、揭示課題:(指釘板上長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們着重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怎麼計算的。

(二)、操作感知,探究方法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本課的關鍵環節。爲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安排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長方形的周長

《大綱》中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由於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經充分地感知了周長的含義,認知結構已有了調整和重組,所以在這一層次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採用分組討論探究,並就本小組討論的結果作好記錄,使討論不流於形式。學生應該很明白接下來的學習任務,在討論探究的時間裏,每個學生都享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同時也擁有批判不同算法的權利,這段時間是真正屬於他們的。對於學生而言,把問題交給他們遠比把結果交給他們有挑戰性,更容易使他們有成功的情緒體驗,學習上的探究能力得以發展,合作意識得以加強,組內成員相互取長補短。

1、出示一個長方形(媒體):

它的長是5釐米,寬是4釐米,周長是多少?

(1)學生討論,並記錄討論結果。

(2)交流彙報。配以媒體演示。

此時應該是學生努力探索的精彩呈現,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時,學生對自己的成果的正確性是十分關注的,利用這一時間,不失時機地配以媒體的演示,一方面讓學生鞏固討論學習已有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辨別學習結果的正確性。

板書:5+5+4+4=18cm

5+4+5+4=18cm

5×2+4×2=18cm

(5+4)×2=18cm

(3)方法比較,得出常用公式。

根據四邊形的周長概念,這四個算式都正確嗎?你覺得哪個最簡便?(5+4)×2

5+4表示什麼?表示一份長與寬),配以媒體演示

乘以2表示什麼?(有這樣的兩份),配以媒體演示

這個算式也就是(以媒體演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梳理,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而得出計算長方形周長較爲簡便的算法,並引導學生概括爲計算公式,此時學生的認識就由感性上升爲理性。

2、如果用字母C表示長方形的周長,a表示長的長度,b表示寬的長度;

長方形周長公式可以寫成:C=(a+b)×2

練習利用公式求長方形的周長。(媒體)

3、出示例1,指導書寫格式

解:C=(a+b)×2先寫公式

=(25+15)×2代入數據

=40×2

=80(米)要寫單位名稱

答:………………………………。

其實解答例1已是水到渠成的事,這裏只需指導學生一個規範的解題格式。

第二層次:正方形的周長

這一層次基於上一層次的認識,學生應該有能力解決,但可能方法的選擇上有一些偏差,因此,這裏採用學生討論的學習方式,主要使學生全體能對正方形的特徵重新喚起,進而應對這種四邊相等的特徵,採用合理優化的解答方法。

1、出示正方形,a=5cm

這個正方形周長怎樣求?爲什麼?

2、學生討論,並交流:(配以媒體演示)

板書:(5+5)×2=20cm5×4=20cm

3、爲什麼這裏可以乘以4?

(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都相等。)

4、可以得出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5、如果用字母怎樣表示正方形的周長,

板書:C=a×4

6、練習利用公式求正方形的周長。(媒體)

第三層次:看書,劃出概念,質疑。

這一層次主要對學生剛剛形成的概念以及計算方法進行重溫和整理,培養學生對教材的閱讀習慣及敢於質疑的學習精神。

(三)、鞏固反饋

1、完成P112練一練

2、A冊34頁第二題。

3、媒體出示判斷題

4、根據要求在釘板上圍長方形或正方形

(1)圍一個長5cm,寬4cm的長方形,口答周長。

(2)圍一個邊長3cm正方形,口答周長。

(3)圍一個周長是12cm的長方形,怎麼圍?(拓展題,視時間)

由於這是第一課時,練習也以實踐操作題居多。目的還是爲了鞏固學生頭腦中周長的概念。在第2個練習之後安排了第3個練習,使學生在比較中排除干擾,強化所學的知識。第4個練習的第(3)小題是一個拓展題,視時間,如果充足,在課堂上討論;如果時間比較緊張,則安排學生課後思考,使學生課堂上已掌握的知識得以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

(四)、總結整理: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佈置:A冊P34;每日精練P68。

附板書: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5+5+4+4=18cm

5+4+5+4=18cm

5×2+4×2=18cm

(5+4)×2=18cm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C=(a+b)×2

(5+5)×2=20cm

5×4=20cm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a×4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本冊教材圖形與幾何中的教學內容之一。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前一課經歷了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瞭解了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求法的基礎上的教學。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驗證猜想,合作交流,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學好這一內容將爲今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其它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認識了周長,能夠先進行度量,再計算圖形周長。學生個性差異大,課堂學習過程中自控力不強,學生排斥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形式、方法,多樣的互動環節,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做出選擇。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

1、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能熟練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活動,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知數學是有趣有用的,初步瞭解數學的價值。

2、對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並有探究的慾望。

3、在創設情景中,培養嚴謹求真、刻苦鑽研的學科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能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於本節課的特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爲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擇法”,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將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情境導入(3分鐘)

我以學生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情境引入,爲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提出學習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探索新知(2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爲了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分析教材的難點,在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過程中,我設計了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總結歸納這三個環節。

1、首先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這一特點,然後利用周長的定義,讓學生獨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在自主探索後,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並進行彙報,學生會得出以下3種算法,6+4+6+4=20,6×2+4×2=20;(6+4)×2=20,結合多媒體演示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形周長的3個計算公式

長方形周長=長+寬+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2+寬×2

長方形周長=(長+寬)×2

3、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第三種計算公式是最簡便的。在此基礎上,反問: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接下來是探索正方形周長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長方形周長的鋪墊,本環節我完全放手給學生。由於正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相等,所以學生很容易得出:

5+5+5+5=20;5×4=20,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種算法簡便,重點讓學生說出5和4分別代表什麼,從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三)實踐應用(15分鐘)

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填一填、選一選、判一判等多種形式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反饋總結(2分鐘)

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穫,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對此我設計瞭如下板書,能夠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