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

1.縱橫篩選,確定重點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後認爲教材重點在於:

A、搜索引擎技巧的進一步提高;

B、下載網頁到指定目錄;

C、分類整理歸類文件。

在備課與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樣設計,課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塊知識都只能是蜻蜓點水,沒落到實處。

因此對重點的把握還需進一步分析、篩選。本冊教材中“文件分類、整理”這部分知識已經多次出現,可以一筆帶過。“保存網頁”雖然是新知識,但對本冊教材後面幾課內容及本課後面環節的學習幫助不大,因此我把這部分內容改爲“將網址添加到收藏夾”,這將對學生後面內容的學習有實際幫助,而且對學生今後養成良好的IE使用習慣也很有意義。

從教材1-9課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較爲豐富的上網查找資料的經驗,但教材中並不曾涉及“關鍵詞”提煉的要求與方法。教材11課已經出現了標點符號如“+”在關鍵詞間的運用。

而關鍵詞的準確提練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關鍵,因此根據教材前後知識及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會準確提練關鍵詞。

2.分步引領,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學設計是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對比,由學生體驗、發現、總結提練關鍵詞的技巧。

結果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除個別自學、總結能力強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的對比操作體驗到關鍵詞的提煉要求。

多次試教後改爲教師分步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這一說法,對學生來說可能曾經有所耳聞,但具體內涵不清楚。

學生如果連什麼是“關鍵詞”都不知道,怎麼能明確掌握有效提煉關鍵詞的方法呢!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中教學過找“重點詞”,而抓“重點”正是我們關鍵詞提煉的關鍵之所在。

由語文課知識“重點詞”引入,舊知順利遷移,解決“關鍵詞”概念問題。

接着讓學生分步體驗關鍵詞數量與準確率間的關係,從而明確提煉關鍵的要求,順利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教學目標:

1.通過提煉關鍵詞技巧的學習提高搜索速度

2.學會將網址添加到收藏夾

3.增加對民族傳統節日的瞭解

教學重點、難點:會準確提練關鍵詞,即關鍵詞的選擇能抓住重點。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以任務驅動爲主;教學過程中教師分步引領、學生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任務導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題:豐富多彩的節日。

通過下例,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例:在20xx年6月25日中國郵政發行《端午節》特種郵票1套3枚,依次名爲( )、 ( )、 ( )。”

二、解決任務

(一)關鍵詞技巧:提練關鍵詞

1.關鍵詞即重點詞

(1)用“郵票”作關鍵詞進行搜索,觀察,體驗查找到的信息準確率高低。

(2)反饋:查找到的信息準確率不高,有很多無關信息。

(3)滲透篩選信息的辦法。

2.增加關鍵詞

(1)怎樣才能提高信息的準確率?(增加關鍵詞)

(2)多個關鍵詞中間用空格隔開。

(3)學生嘗試探索

(4)反饋:關鍵詞的要求:反映信息重點、簡練。

(二)添加網址到收藏夾

1.學生嘗試

2.反饋鞏固

三、競賽鞏固

1.揭題,佈置任務

出示:[競賽評分表]

[競賽規則]

1.第一個大聲答對題,獎一顆星

2.小組每人都找到答案並將答案所在網頁添加到收藏夾的前3個小組,可獲得2顆星。

注:先完成的同學可以教組裏其它同學,要求動嘴不動手。

[競賽題]

1.我國的第一套民俗傳統節日郵票是由國家郵政局20xx年發行的——《 》

2.宋朝詩人王禹寫了一首名爲《清明》的詩,最後一句是什麼?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節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傳統節日,京族三島慶祝哈節的時間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慶祝哈節的場所卻是固定的,在 。

4.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____一書中。

5.打開D:傳統節日文件,將信息卡製作完成。

四、總結

(一)總結競賽經驗。

1.優勝組總結:關鍵詞的選擇,小組互助。

2.失敗同學:遇到困難,大家給建議。

(二)拓展:打開搜索引擎自帶的“幫助系統”;直接在搜索框裏輸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書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繪畫工具》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下)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金山畫王畫圖知識的初步認識,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金山畫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運用,重點是掌握利用金山畫王畫板下的9種工具的基礎操作及利用工具畫圖。新的工具的學習與使用,對學生充滿着挑戰,能夠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與創作的衝動。正是這種衝動,也導致了學生內心理想與實際技能的不平衡。因此,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和創作的慾望極其強烈。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就是學生探究的動力和起點。基於此點,從信息課本身的學科特點出發,結合學科課程整合理念,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於讓學生掌握各種工具的同時,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維能力,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拓展信息技術課,只教電腦操作狹隘的課程局面。爭取把更多的信息納入到我們信息課程體系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使學生髮現美,感覺美,創造美。讓他們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樂。

從內容層面出發,對具備一定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同時結束教師適當個別指導。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畫板下 工具的操作。掌握對工具的綜合運用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並且體驗成功。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悉和掌握畫板下9種工具的操作。

難點:對油漆桶的正確用法。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能力。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40分鐘的戰鬥力與生命力。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接受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情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顏色多彩較爲簡易的作品小胖熊。讓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美麗而不復雜,讓他們感到有成功的希望。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畫一幅同樣的畫。緊接着教師問:畫這樣的一幅圖,你要用金山畫王裏的什麼去畫呢?學生會說:用筆。教師: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們今天探索的內容。

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提出明確的任務,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 選擇畫板下面,多種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顏色去畫小胖熊。

1、同桌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有問題一起討論,或問老師。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着重彙報學生對工具的選擇使用,如鉛筆、噴槍、麥克筆、刷子、橡皮等。針對學生的彙報,教師則加以適當引導,並提出問題。比如:用刷子畫小熊的身體,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麼辦?如何去克服?這樣就順其自然帶出了,對筆頭粗細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難點,在學生彙報到如何畫背景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尤其顯得重要。可讓學生體會到背景很大,一筆一筆地畫,太麻煩。在選用了油漆桶時,則注意讓學生觀察界面的變化,有出現了三個橢圓形按鈕和正方形按鈕。這時,讓同學們再動手試試這四個按鈕的作用。再彙報結果。特別強調,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種圖案作爲背景。

4、查漏補缺。在畫小熊的過程中,哪些工具還沒用到的?同桌合作試試看,會用嗎?

5、彙報這些工具的用法。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找和體驗成功,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爲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學生畫面內容的不協調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美術教育,展開想象。畫出更加美麗可愛的小熊,特別是背景。

2、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爲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採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爲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爲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3、集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三) 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各自選擇幾種自己喜歡的工具說說其中的用途。

(2)教師幫助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爲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啓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網絡學習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4、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很“放”地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對象分別對待)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3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真情告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爲大家說課。

一、教材分析

《真情告白》是新綱要雲南省信息技術教材小學三年級第二冊第二單元11課的內容,其課文是通過在word中插入自選圖形的標註文字,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深刻感情。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完大部分word的相關知識,本節課在學生能正確地輸入文字,並能對字體、字形、字號進行修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三、教學理念

在教育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潛在的個性,教師應該根據他們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他們的智慧和潛能,引導他們思索、質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

四、教學目標

l、學會在word中插入標註框,設置標註框格式。

2、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學會在word中插入標註框和掌握填充效果的設置。

六、教法學法

本課在教法設計上注重四個方面:一、營造氣氛,讓學生樹立興趣;二、挑戰自我,讓學生激發動力;三、自己動手,讓學生參與實踐;四、互幫互學,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七、教學過程

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新課程標準對信息技術課的要求,以及對學生的瞭解,我精心設計了各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導入課題:我首先利用學生都喜歡在課餘時間讀漫畫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後爲學生提供了一組他們感興趣的四格漫畫播放給大家欣賞。隨着一聲高過一聲的歡笑,我知道已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教學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我讓學生觀察漫畫上人物的交流方式,順理成章地引出了課題,學生立即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有那麼有趣的用處,知識聯繫生活,立刻提起了學生學習的想法。

2、鑽研教材,自主探究:緊接着,我讓情緒高漲的學生自己閱讀教材上的知識點,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教材上有完整的操作步驟的講解,在此不妨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並把自學成果和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學到的知識,使本來枯燥的知識點的講述變得自然、生動。避免了老師說、學生聽的老套路,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在動於操作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教材,進行標註框的插入,位置、大小的調整,文字的修飾,標註框填充效果的設置,能讓學生說的,鼓勵學生大膽說;能讓學生做的.,鼓勵學生放手做;讓學生幫助學生,共同成長。

3、動手操作,分層練習:計算機操作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從不同的途徑達到相同的結果,就像數學題中的一題多解,解題方法多種多樣,但結果可謂“殊途同歸”。根據我以往教學經驗及學生的反饋,在教學中做了適度的調整,我注重分層次教學:教學任務設置由淺到深,初級任務先讓學生製作一句話的配注,中級任務再製作一個對話的配注,最後高級任務製作一個故事的配注,讓學生每一步都學得踏實。讓學生從興趣入手,熱情高漲地製作自己的作品。

最後,學生的學習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大部分的同學都能正確、完整地給圖片中的人物配話,特別突出的幾個同學不僅超額完成任務,製作了四格漫畫的語言配注,還充當了老師的小幫手,在幫助同學的同時,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達到了知識理解和動手操作的結合。教師在巡視中能針對有困難的學生,重點地進行了輔導,課堂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

4、統計成果,展示交流:課堂的最後,我採用統計的方法彙總成果,所有學生都能完成初級任務,有一半的學生完成了中級任務,還有四五名學生較好地完成了高級任務,再從各個任務中適當地挑出幾個作品進行全班展示。教學成果一目瞭然,既照顧了全體,又突出了優秀,使所有學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本節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參與者。以“生活爲基礎,體驗爲主線”,整個教學活動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各種活動情景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完成本課的意義建構,很好地體現了德育課程要以學生的生活動爲基礎的基本理念。

這節課給我的啓示是,興趣是學習中最大的助力,再難的知識,只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能夠迎刃而解,因此,作爲一名教師,在備課時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高興,達到最佳得教學效果。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裝飾幻燈片》是閩教版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上冊第九課的內容。課文由三個活動板塊組成:感受“藝術字”,寫成語故事,爲成語配圖。學生學習本課前,已經學會了幻燈片文字效果的處理,學會在Word中使用插入藝術字和圖片的功能。而PoewerPoint與Wotd的插入圖片、藝術字的功能相似。可見,《裝飾幻燈片》這一課是綜合運用已學的這三種知識,並在這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合理安排畫面,凸現幻燈片的主題。通過本課的學習,又將爲後續學習成語故事集的製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對象是六年級學生。這樣的學習對象都具有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和較強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大膽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新知,掌握技能。同時要兼顧學生的能力差異,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個別後進生的指導。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學生情況和新課程理念,確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通過師生互動方式,讓學生學會運用插入藝術字、文本框、圖片的功能裝飾幻燈片,靈活運用操作技能,個性化創作。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情感與價值:通過多元化評價,讓學生感受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陶冶審美情操。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要求我認爲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學會利用插入藝術字、文本框、圖片的功能裝飾幻燈片。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操作方法,個性化裝飾幻燈片。

教學關鍵:裝飾幻燈片要注重整體效果,強調合理安排畫面,使畫面既漂亮又凸顯主題。

五、說教法、學法。

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知識的覆蓋面非常廣。教學時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創新的能力。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這個特點和新課程理念,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法是:

1、說教法。

整個教學過程,努力創設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提高操作技能,培養創新精神,並獲得價值體驗,真正落實以上的教學三維目標。用簡單的三句話概括就是:

導探究,重自主

導方法,重創新

導過程,重體驗

2、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活動形式多樣,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組際交流,並且穿xx行。使學生在濃濃的探究氛圍中深入學習,自我挑戰,充分體驗實踐過程。

六、師生互動說流程

根據以上的教法和學法進行教學活動,接下來是師生互動,說流程。

本節課分五個環節進行教學:導入課題--自主探索--組際交流—個性創作--全課總結

(一)聯繫生活導入課題

課伊始,教師談社會流行的服飾、髮型的實例激趣學生。

接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身邊所看到的一些裝飾現象,比如街上的廣告牌等。

然後,出示課件讓學生對比兩張幻燈片(有裝飾與無裝飾)。請學生談談觀看後的感受。

最後小結並自然地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課伊始,從風趣的社會話題入手,緊密結合學生身邊現象,然後回到課堂對比兩張幻燈片,最後自然地導入課題。這樣做,不僅讓學生認識到裝飾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還體驗到有幻燈片通過裝飾有畫面漂亮、主題突出的效果。這樣切實可行的形式導入課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課題導入後,首先讓學生啓動PowerPoint新建一張空白演示文稿。

接着,讓學生對照書本嘗試操作,自主探究操作的基本方法。有不理解的可以鄰桌互相交流探討,也可以舉手示意請教老師。這時教師進行巡視,特別要留意後進生,並進行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這環節,教師就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操作方法,充分體現自主探究過程。教師扮演組織者、指導者、旁觀者的角色,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主動幫助後進生,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思想。這樣,指導自主學習也更加到位。)

(三)組際交流深化理解

這個環節,我主要組織分兩大塊進行交流,一是分別交流書上三塊內容,二是整體評價。書上三塊內容均不作太細的交流,因爲都曾學過類似的,只是組織學生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演示,回顧一下操作步驟就

。整體評價這一塊要做重點交流,因爲這是裝飾幻燈片的關鍵,要注重整體效果。

現在先分別交流書上三塊的內容。這環節我不準備按照教材的順序組織交流,否則學生會覺得枯燥,容易分心。而是根據學生實踐的體驗靈活重組教材。先讓學生說一說“三種方法中你認爲哪一種最有趣味?”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相機組織學生交流。教材的安排是“藝術字”-“文本框”-“圖片”的順序,而我預設的是把“圖片”提到“文本框”的前面,也說是“藝術字”-“圖片”-“文本框”這樣的順序,當然這只是我的預設,但最後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現在就根據我的預設順序進行說課。

(1)插入藝術字。

1、指名一位學生根據書上插入藝術字“鐵杵磨成針”(大屏幕演示),邊演示邊介紹操作步驟。

2、組織學生評價,並說說還有什麼補充或建議?

3、展示多位學生藝術字不同處理效果的作品。

4、師生共同評價。評價時鼓勵學生靈活使用工具欄上的各種功能。

(設計意圖:PowerPoint中“插入藝術字”的功能其實與第四冊第十一課“藝術字的使用”相類似。所以教師不用太多的`講解和示範,而是大膽放手讓學生演示操作,回顧操作方法。讓學生觀看到更多藝術字不同的處理效果,學會觸類旁通,增加創新意識,爲後面的個性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插入圖片。

“插入圖片”較簡單,沒有太多的處理功能,所以我只是指名兩位學生合作演示,一位說操作步驟,另一個學生演示。找到合適的圖片插入,並進行大小和位置的調整。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請多組學生合作演示。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應該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這個環節,我安排兩位學生合作演示,一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樂趣;二是培養合作意識;三是讓更多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獲得更多的價值體驗過程。)

(3)插入文本框。

1、組織欣賞幾幅學生文本框的作品,並說說作品的優點。

2、指名學生簡介操作過程,教師演示。

3、鄰桌相互欣賞文本框的作品,從中發現不同的文字處理效果。

(設計意圖:因爲上一節課剛學過“文字效果處理”,而且根據書上插入文本框的內容較多,所以這環節“插入文本框”就不作重點講解,也不指名學生演示,只是展示幾幅不同文字處理效果的作品,組織學生觀看、評析,重要的是多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4)整體評價。

這環節主要是評價整體效果,畫面是否漂亮?色彩搭配是否協調?主題是否突出?

1、組織觀看大屏幕,老師回放幾幅學生的作品。

2、請該生自我評價。引導評價主題是否突出?如從字號大小的安排是否合理?位置的安排是否突出?色彩是否協調?

3、學生互相評價。根據學生的評價情況師適時幫助調整看看效果如何?

4、組織學生在網上鄰居中自由瀏覽其它同學的作品。

5、指名說說感受。

6、保存。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多元化評價。這環節主要針對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自信心,並且充分激發創新意識,爲下一環節的個性創作做好鋪墊。)

(四)合作探究個性創意。

1、自由組合小組。

2、小組合作設計。

3、展示交流,主要展示創意點。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個性發展,信息技術重視強調創新能精神。組織學生進行個性化創作,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大膽構思,注重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個性發展。同時提高創新能力。當然,這環節不要太過分追求結果的完美,只要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就達到目的了。)

(五)全課總結延伸課後

首先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穫。然後簡要概括。最後說:“同學們,下節課我們要設計一套漂亮的成語集。喜歡嗎?那就請同學們收集更多的成語做好準備吧!”

(設計意圖:衆所周知,預習是良好的學習方法。本節課即將結束時,不但讓學生回顧這節課的收穫,還做下節課的預告。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有種想學想知的慾望,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自覺預習,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同時把課內與課外緊密相結合起來。)

七、回顧流程說亮點

本節課是依託教材,用全新的課程理念,將“信息技術”與“生活、科學、美術”有機地融爲一體,靈活重組教材。學生經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踐過程學會裝飾幻燈片;學生親身經歷創作過程充分發展學生個性。一句話:收穫盡在過程中。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課。本節課是在學生對畫圖程序和畫圖工具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深入學習電腦繪畫,學會曲線的三種畫法,學會靈活運用曲線來畫圖。本課是三年級教材中的一節實用課。

2、教學目標

本節資料側重於學生的實踐潛力的鍛鍊,爲使學生有效將知識聯繫於實踐,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根據本人對教學資料的理解、分析,並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①通過自主探究,掌握運用曲線工具繪製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和封閉曲線的方法,能根據主題繪製曲線。

②根據實際狀況和需要繪製適宜的曲線,在實踐中觀察、思考,繼而創作。

③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體驗繪畫創作的樂趣,培養積極探索、不斷進取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一些繪圖工具的基本操作(如:直線、多個幾何圖形工具的繪製等),但對如何使用曲線的繪製不甚瞭解。而通過使用曲線工具繪製曲線方法是本課的重點。本課教學中將曲線爲三種形態:一個彎的單弧曲線、兩個彎的雙弧曲線、封閉曲線,用簡潔、易懂的方式,爲學生講述曲線畫法的基本要領。通過本課的學習,我期望能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自我創新潛力,學會曲線的三種畫法,學會靈活運用曲線來畫圖。

重點: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和封閉曲線的繪製方法

難點: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曲線工具繪圖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以“任務驅動法”爲主,“講練結合”、“學生自主探究”爲輔,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節課我主要培養學生“理解任務—探索嘗試—綜合運用—自主創新”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學生的創造潛力、訓練學生的思維潛力。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注意培養學生大膽動手、善於探索新知的潛力,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新知細化成多個任務,讓學生在完成每一個小任務中品嚐到收穫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課堂上教師要把握精講多練的.原則,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實踐和探究,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三、說教學過程

教材中曲線的學習是以畫柳樹爲載體進行學習,但基於我們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生活地域的不同,加上本節課是初學曲線工具,本節課讓學生畫柳樹難度較大,因此,我並沒有採用畫柳樹作爲製作主題。我認爲從認知上思考,要注意傳授知識的科學性;從技能上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畫圖方法;從學生思想上思考,要注意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現設計如下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探索新知,實踐運用——拓展提升,深化知識——歸納小結,知識內化。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老師課前準備一幅繪畫作品,因爲針對的是小學生,所以作品色彩要鮮豔,作品資料包含了本節課要講的主要知識技能,亮麗的圖畫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明確本節課就應學會並掌握的學習資料,從而揭示課題。

(二)探索新知,實踐運用

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把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育理念貫穿於教學中,三種曲線形態繪製方法的學習均採用導學案輔助學生自學,提高學生自學潛力。

1、認識曲線工具圖標及工具樣式

2、學習單弧曲線

先出示兩個表情圖(微笑的表情、難過的表情),提出任務一:運用曲線工具完成表情圖,進而要求學生利用導學案自學單弧曲線,完成表情圖。學生理解任務後,便探索嘗試,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單弧曲線的畫法。

聯繫生活:大家想想還有哪些事物能夠用曲線工具繪製?

在學生單弧曲線繪製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抽象生活中的曲線,爲後繼的創作奠定基礎,也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過渡到雙弧曲線的學習。

3、學習雙弧曲線

事物的外表呈現出彎曲的線條,我們能夠嘗試用曲線工具繪製,除了靜態事物,還有很多事物總是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儘管它本來是直線條的,但是運動起來的時候還會是直線條嗎?

出示《氣球圖》,觀察氣球的拉線和剛纔所畫的單弧曲線有什麼不同?

理解什麼是雙弧曲線,利用導學案二,學生自學雙弧曲線,最後師生共同小結畫法,並完成《氣球圖》。

4、提出問題:比較單弧曲線和雙弧曲線的畫法有什麼異同點?

學習完單弧曲線和雙弧曲線,通過比較形態和畫法,加深對這兩種曲線形態的畫法。

5、學習封閉曲線

教師出示封閉曲線圖,學生觀察封閉曲線,想想像什麼?通過學生的想象,聯繫生活,擴展曲線工具的應用範圍,再利用導學案自學封閉曲線,最後畫水滴來鞏固封閉曲線的畫法。

6、小結曲線工具三種形態的畫法

(三)拓展提升,深化知識

按要求作畫:利用曲線工具創編表情

(四)歸納小結,知識內化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本堂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老師的補充講解完成所學知識的資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遇到困難時能向其他同學求助,相互協作,很好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一學、想一想、畫一畫掌握畫曲線的方法。給予學生親身實踐操作,從實踐中學會調整線段彎曲,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最終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目標。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趣味的繪畫工具》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下)的資料,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金山畫王畫圖知識的初步認識,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構成學生“瞭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金山畫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運用,重點是掌握利用金山畫王畫板下的9種工具的基礎操作及利用工具畫圖。新的工具的學習與使用,對學生充滿着挑戰,能夠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與創作的衝動。正是這種衝動,也導致了學生內心夢想與實際技能的不平衡。所以,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和創作的慾望極其強烈。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就是學生探究的動力和起點。基於此點,從信息課本身的學科特點出發,結合學科課程整合理念,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於讓學生掌握各種工具的同時,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維本事,自我創新本事,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拓展信息技術課,只教電腦操作狹隘的課程局面。爭取把更多的信息納入到我們信息課程體系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本事,從而使學生髮現美,感覺美,創造美。讓他們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成功,感受成功的歡樂。

從資料層面出發,對具備必須抽象思維本事和動手操作本事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並且也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經過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同時結束教師適當個別指導。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畫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對工具的綜合運用的方法。

本事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本事。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本事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本事。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並且體驗成功。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悉和掌握畫板下9種工具的操作。

難點:對油漆桶的正確用法。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所以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經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本事。使教學資料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40分鐘的戰鬥力與生命力。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理解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經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本事,訓練思維。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資料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設疑活力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設疑活力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顏色多彩較爲簡易的作品小胖熊。讓學生經過已有生活體驗發表自我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美麗而不復雜,讓他們感到有成功的期望。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畫一幅同樣的畫。緊之後教師問:畫這樣的一幅圖,你要用金山畫王裏的什麼去畫呢?學生會說:用筆。教師: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們今日探索的資料。

目的是創設完美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提出明確的任務,利用學生對完美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理解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選擇畫板下頭,多種不一樣的工具,不一樣的顏色去畫小胖熊。

1、同桌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有問題一齊討論,或問教師。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着重彙報學生對工具的選擇使用,如鉛筆、噴槍、麥克筆、刷子、橡皮等。針對學生的彙報,教師則加以適當引導,並提出問題。比如:用刷子畫小熊的身體,一不細心刷得太多了,怎樣辦?如何去克服?這樣就順其自然帶出了,對筆頭粗細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難點,在學生彙報到如何畫背景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尤其顯得重要。可讓學生體會到背景很大,一筆一筆地畫,太麻煩。在選用了油漆桶時,則注意讓學生觀察界面的變化,有出現了三個橢圓形按鈕和正方形按鈕。這時,讓同學們再動手試試這四個按鈕的作用。再彙報結果。異常強調,用油漆桶也能夠用各種圖案作爲背景。

4、查漏補缺。在畫小熊的過程中,哪些工具還沒用到的?同桌合作試試看,會用嗎?

5、彙報這些工具的用法。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所以,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經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找和體驗成功,到達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爲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學生畫面資料的不協調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美術教育,展開想象。畫出更加美麗可愛的小熊,異常是背景。

2、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爲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採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爲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爲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3、團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各自選擇幾種自我喜歡的工具說說其中的用途。

(2)教師幫忙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爲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到達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必須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啓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經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網絡學習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理解任務。

4、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很“放”地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一樣對象分別對待)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7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小學信息技術第四冊第四單元第十課創建家園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Word之後接觸到的又一個微軟公司的應用軟件Front Page20xx,因爲有了Word20xx的基礎,學生在入門的時候還是比較容易的,教師可將二者進行比較,注意歸納這些應用軟件的共同特點。

通過本課創建主頁的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Front Page20xx的功能,掌握站點的創建和主頁編輯的基本方法,爲今後網站的美化和發佈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站點的建立和主頁的編輯。

教學難點:站點相關概念的理解。

課時安排:本課共兩課時,說課內容爲第二課時。

2、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成績可能有差距,天才學生和一般學生及後進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考慮適當的分層教學。又由於學生有Word基礎,因此學生對於Front Page20xx的學習不會感到很陌生。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建立網站的一般流程並掌握其操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創建家園、製作班級主頁爲任務,展開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又充分體會到爲班級做貢獻的驕傲與自豪。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一次很好的有關“愛”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採用了任務驅動法和分層教學法。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xx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嘗試的方式,使學生學習鞏固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提問的方式複習了第一課時的重點內容之後,教師展示了自己製作的網站,既複習了在前面學習過的瀏覽網頁的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不可以爲我們的班級製作出一個這樣的網站,展示我們班級的閃光之處,讓更多的人來了解,認識我們的班級呢?於是引入本課教學重點:主頁的編輯。

這一環節的設計依據是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爲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師嘗試爲學生創設一個“家”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去學習和探究。通過創設情景,導入了“爲班級製作主頁”這一主線任務,以實現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情感態度目標。

(二)自主學習,完成主頁製作

在上節課創建好的站點基礎上,請同學們動手製作以“我愛我家”爲主題的班級主頁,教師演示打開並進入到網站首頁,開始文字輸入。這一部分教師可提示學生,在Front Page20xx中輸入編輯文字與在Word20xx中輸入編輯文字大致相同,讓同學們自行去嘗試練習,教師在此處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個任務:在網頁中輸入文字。然後把時間留給學生,由學生去設計這個主頁,並輸入相應的文字。

這個環節的設計依據主要是因爲有Word20xx的基礎,學生在文字輸入方面的基礎還是很好的,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輸入文字的速度差異較大,二是文字輸入的操作界面有變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還是有區別的。所以教師在此處採取了任務驅動和分層教學二種教法,首先引導全班同學開始爲班級設計主頁,同時在巡視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輔導,針對輸入文字速度較快的學生適當的提高他們的輸入難度,增加文字的輸入內容,內容可自選。對速度較慢的學生減少文字的'輸入內容,甚至輸入幾句話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積極去設計這幾句話。因爲這節課的重點是主頁的編輯而不是文字輸入。

這個環節設計理念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滾動的字幕會吸引全部學生的眼球,不用老師再表述什麼,他們最大的興趣就是如何製作出這種滾動的字幕來。教師適度的演示,然後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中間巡視輔導,完成這一環節的教學。

(三)複習鞏固

在最後階段,我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哪就是設置的字幕可以不和書中的一樣,同學們可以爲你創建的家園寫上一句話,你看寫上什麼比較好呢?充分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在完成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又給了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的空間。

最後用5分鐘的時間先進行了成果展示,讓同學們互相看一看作品,別特別介紹了一些設計的比較好的同學,然後簡單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內容,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提升。最後再次提到:這樣的網頁是不是還感覺到不滿意呢?我們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來讓自己的“家”變得更漂亮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和老師一起探索這個問題。爲下一節課裝飾家園打下伏筆。

整節課的特點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採取的是沒有明確的把這兩個重點內容以任務一、任務二的方式列出來,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演示,把結果呈現在了同學們面前,然後引導學生去探索老師是如何實現這樣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學重點、難點展現在學生面前,並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究其中的奧祕。

設計理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最後的成果展示,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又充分體會到爲班級做貢獻的驕傲與自豪。設計過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以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爲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及動手能力,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一次有關愛的教育和集體榮譽感教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老師。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8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小圖片大作用》是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著的小學教科書《信息技術》四年級第7課的課程。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Word這個文字處理的好工具,學會了用Word寫文章及簡單的排版等操作知識;在此之後,學生還將繼續學習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插入表格等其他幾種實用的功能。因此,本課教學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圖片、編輯圖片的方法,能夠編輯圖文並茂的文稿。

過程與方法:通過“古詩配畫”活動,讓學生體會圖、文結合形象直觀,能更清楚的表達主題的信息。

情感與態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培養審美意識、創造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插入圖片的基本方法。

2.教學難點:圖片大小的改變及環繞方式的設置。

二、說教法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古詩配畫”活動貫穿整個教學,並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遷移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三、說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自我探索──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四、說教學環境

1.教學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

2.學習資源:提供聲音、文字、圖像、操作步驟演示。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xx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在課的開始我是這樣設計:我讓學生伴隨着古典音樂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孩子們伴隨着音樂,沉浸在古詩的美好氛圍中。並讓他們把古詩輸入並保存在電腦中。

學生完成後,教師引導說同學們掌握了這麼多首古詩,老師對你們真是刮目相看,但是老師這裏有一位新朋友,它不服氣了,想和你們比一比——(大屏幕展示)電腦小博士。展示完電腦小博士的作品以後很自然的就引出了這節課課題:小圖片大作用。教師還用電腦小博士來激勵學生:小博士在關注着我們,你們對自己有信心嗎?

(這裏運用了逆向教學法,向同學們展示“古詩配畫”作品,形式多樣的“古詩配畫”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教師引導學生廣開思路,大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激起了他們在Word中插入圖片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本環節分三個層次展開:

第一個層次:找工具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沒有把在Word中插入圖片的方法直接教授給學生,而是先讓學生打開書,自己找到插入圖片的方法──“插入-圖片-來自文件”,找到的同學彙報。教師利用網絡教室中的屏幕廣播演示剛纔的方法,讓學生由抽象思維轉變到形象思維。選擇插入的圖片時由學生選擇並讓其說明原因。教師師再強調插入的圖片要適合這首古詩的意境,不是隨隨便便一張圖片就可以的,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注:這裏的圖片是學生利用課上和課下時間蒐集的素材)

教師再介紹Word中的“剪貼畫”功能。Word中有一個“剪輯庫”,提供了豐富的剪貼畫,該庫中的圖片內容包羅萬象,我們可以直接從剪貼畫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圖片,免去了自己查找圖片素材的麻煩。

學生自己操作練習,給自己喜歡的古詩配上圖片。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當學生遇到問題,先讓學生自己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個層次:改變圖片大小

(這個層次和第三層次是根據課堂隨機教授的)學生插入圖片以後,請同學們欣賞並評價自己的作品。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審美說出覺得滿意,或是不滿意。這時教師適時的說出“你最想修改哪兒?”(師根據學生的意見來教授改變圖片大小的方法或是設置圖片環繞方式。)屏幕廣播演示:在所插入的圖片上單擊鼠標左鍵,讓學生觀察圖片的四周有什麼變化?學生觀察到圖片的四周出現了小方點。把光標放在小方點上,光標會變成什麼樣?(雙鍵頭)這時候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拖動雙鍵頭,觀察圖片的變化。(圖片的大小改變了)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不是讓老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而是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由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解決問題。)

第三個層次:設置圖片環繞方式

教授完改變圖片大小的方法以後,根據學生需要再教授“設置圖片環繞方式”的方法。在這裏,“圖片環繞方式”有多種,教師只教授其中的一種,其餘幾種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現、小組交流。並給出另一個任務:在不同環繞方式下拖動圖片,看看有什麼不同的變化?

這裏給學生8-10分鐘的時間。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鼓勵學生遇到問題相互討論、協作解決。學生基本完成後,教師讓學生到前面彙報。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我採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動手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

(三)鞏固新知,作品創作

在上個環節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經過學習,同學們都學會了如何在文檔中插入圖片,並且會改變圖片的大小,改變圖片的環繞方式,下面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完善自己的作品,每個小隊要推出一位選手進行評比,我們要評出這節課的“配畫小能手”!

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及時掌握學生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針對普遍性問題就需要面向全班反饋。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進行想象創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四)彙報成果,評價交流

一堂好課,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也很重要。在此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老師發現同學們‘古詩配畫’都很美,下面我們來展示一下,互相學習、共同分享,在展示時還要解釋所選古詩的.含義,選取該圖畫的原因,以及圖畫在哪些方面表達了古詩的哪些意境。”學生自我展示和自我評價,對創作好的學生進行獎勵,評爲“配畫小能手”。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計算機成果的展示可以促進學生自覺學習,開拓視野,拓寬思路,使他們在友好的氛圍中相互學習、相互啓迪。通過這樣的展評,使學生不斷產生創新的火花,構思出更好的作品。教師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準確的評價和肯定,使學生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和喜悅感。)

(五)交流拓展,教師小結

同學總結這節課的收穫。這樣做能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有所回顧,又讓他們體會到在Word中插入的小圖片有什麼大作用。緊扣課題,又一次突出了這節課的重點;再一次引出小博士,由電腦小博士對學生這節課的表現做出評價。

由電腦小博士給學生布置作業:

拓展空間:

1.選中圖片的時候,Word窗口中會出現“圖片工具欄”,你知道這些按鈕的作用嗎?自己試一試。

2.把校園裏課間同學們活動的場面記錄下來,寫成短文。在短文中插入各種剪貼畫(也可以用“畫圖”程序自己繪製圖片),並進行適當的設置。

教學體會:

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因爲信息技術知識在不斷更新,所以我更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強調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放到首位,提高綜合運用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基本上可以完成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掌握了在Word中插入圖片的基本方法,並且體會到了插入的這些小圖片在文本中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大膽探索、相互協作的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9

大家好: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巧妙走出正方形——多次循環和顯示模塊的使用》

以下四個方面是我說課的主要內容,但我將從教學過程說起,把教法學法等滲透進我的教學過程進行說明。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巧妙走出正方形》是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教研室編制的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課本第二單元第17課。在此之前,學生已能初步靈活運用“直行”、“轉向”模塊編寫程序,並初步瞭解了參數的作用。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

在教學中,我發現顯示模塊與多次循環相關性較弱,因而我對教材做了這樣的處理:在第一課時只講授多次循環這一知識點。

二、教學過程分析

爲了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知識點,我採用了“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拋出問題

一上課,我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國慶節參觀古塔,發現人巡邏正方形基座的古塔浪費人力資源,拋出問題:能不能編一個程序控制機器人來代替人的巡視?

【設計意圖:爲什麼這樣設計呢?情境教學法告訴我們,教師有目的地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所以我創設了來源於生活的有意義的古塔巡邏情境,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促使知識的後續遷移,提高學生具體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能力。】

(2)師生互動,分析問題:

問題拋出後,接下來我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口頭互動、協作與會話中分析問題、分解問題,掌握一般的.問題解決方法。然後,與學生一起完成解決問題第一步,也即是直走、右轉命令的複習。

【設計意圖:爲什麼這樣設計呢?互動教學法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能夠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引導,讓學生用眼觀察、豎耳傾聽、動腦思考、開口討論。生活中的問題是各種各樣的,但解決問題的思路是相似的,只有掌握瞭解決問題的邏輯步驟,面對問題纔不會無從下手。因而這一步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至關重要。】

解決問題第一步:直走、右轉的命令複習

(3)任務驅動,合作探究:

分析完問題後,接下來是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這一環節也是最爲核心的環節,主要服務於教學重點的突出、教學難點的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多次循環模塊的掌握

難點是循環結構及循環體的理解。解決問題三部曲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都讓學生帶着對應的探究問題分組實踐,並提前錄製了微課錦囊,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點擊觀看。微課錦囊中是對重難點的解析。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主要利用了探究學習法,新課程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而,在這一環節,我做了較多的課前準備工作,設計了有意義、能夠突破重難點的探究問題,並在每一個探究結束後進行查漏補缺、小結點睛。】

【任務一】解決問題第二步:機器人巡邏一次——走一次正方形

(知識點:利用直走、右轉組成順序結構走正方形)

探究問題:正方形有哪些不同走法?對應的程序如何?

【小組帶着問題探究任務,自定步調點擊微課錦囊】

【微課錦囊:

1、實物演示:機器人走正方形,引入課題。

2、課件播放:分解機器人走正方形的8個動作。

3、建立數學模型:

4、畫流程圖】

【任務二】解決問題第三步:機器人反覆巡邏——多次走正方形

(知識點:使用多次循環)

交流:數一數,共有幾個模塊?如何要使機器人走2圈,應怎樣編寫程序?

交流:走3圈、 10圈……,甚至是100圈呢?將有多少模塊?

探究問題1:用循環命令爲什麼只保留“前進”和“右轉”?

探究問題2:循環體位置爲什麼只能擺在循環模塊內,擺在上或下有什麼不同?

探究問題3:循環次數怎麼確定?

【小組帶着問題探究任務,自定步調點擊微課錦囊】

【微課錦囊:

1、課件演示重複的部分和次數(用紅色邊框圈出)。

2、課件認識順序結構,引出循環結構。

3、課件出示順序結構和多次循環結構的對比流程圖。

4、循環體位置與循環次數的關係】

(四)師生互動小結,得出結論:

解決問題之後就是規律的提煉、以及知識點和方法的總結。

在轉向時間和循環次數如何確定這一知識點的總結上,我主要利用了啓發提問法,引導學生髮現不同邊數形狀的邊數及其對應的循環次數和轉向時間之間的關係。

循環次數=邊數

轉向角度=360/邊數

轉向時間=轉向角度/360=1/邊數

(五)拓展:小組比賽

規律來源於生活,又再一次迴歸應用於生活。最後,我設置了三個不同層次的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不同場景的問題解決上。

分層探究:循環結構簡化了程序模塊。用循環還可以編寫出很多有意思的程序。本節課我們解決了正方形古塔巡邏問題。生活中,你會發現機器人還可以用於巡邏賽場、廣場、景區、辦公大樓等等地方,而這些場所的形狀多樣,有正六邊形、等邊三角形、菱形等,翻開書本第73頁,我們試着利用多次循環讓機器人走出更漂亮的圖形,爲我們的生活生產服務吧。

三、教學目標的實現效果分析

通過上述教學過程,我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控制模塊庫”中的“多次循環”模塊編寫程序,讓機器人畫圖。

掌握畫正多邊形的規律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在調試程序完成對機器人控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的能力,鼓勵學生創新。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激發學生對機器人知識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自評:本課,教師由學科專家轉變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更注重問題,強調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分層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幫助,另一方面在對學生調控過程中進行不同層次的輔導,讓學生都能完成任務。一節課不足以達成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應該能夠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同時注意,知識技能的生活化,與具體情境結合,讓知識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紙上談兵,而是生活上的可用工具。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剪貼圖形》是安徽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17課,它是用計算機畫畫模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學完畫圖工具後,對菜單工具的深入的學習。其中的複製、粘帖和旋轉命令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資料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省創作繪畫的時間,變換各種圖形的形狀,爲電腦繪畫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掌握圖形的複製、粘貼的技巧,學會翻轉命令的使用方法。

2、潛力目標: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潛力。

3、情感目標:在同學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

修改菜單中“複製”、“粘貼”命令的使用。

四、教學難點:

圖像菜單中的翻轉/旋轉工具的使用。

五、教學方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潛力。使教學資料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互助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六、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理解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互助合作,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潛力,訓練思維。

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室。

八、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以“你明白孫悟空有什麼本領嗎?”學生明白,有七十二變。那麼這天我們在計算機上也來一個七十二變。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將一朵花轉成了許多花。(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

(二)、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務必有必須的知識基礎,否則就只能是盲目嘗試。所以本環節對14課畫出一個月亮進行回顧,演示月亮的“複製”、“粘貼”的過程。指出“旋轉”命令在“圖像”菜單中。以此來爲學生完成任務帶給基礎,使教學難點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教師出示本課的第一個任務是畫一個大風車,在此利用中央電視臺大風車節目爲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因爲這個操作的具體方法在課本中已經有了具體的步驟講解,而且,剛纔在對月亮的回顧當中,老師將幾個主要命令已經做了指導。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主要提示他們通過這樣的渠道來解決:1、閱讀教材;2、同學之間的幫忙;3、舉手請教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爲學習的幫忙者,目的是爲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忙學習慢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的難點也就得以突破。)

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後,教師選取畫出不同效果的同學的作品,讓師生進行評價。這一步主要通過對好的進行表揚,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對存在不足的進行指導,使他的練習能得到進一步完善的機會。

(四)、創作繪畫,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後,已經掌握了必須的技法,他們就有一種創作的慾望。爲了讓學生的創作有坡度的循序漸進,我讓他們先在書後的練習中選取一幅圖形進行練習。這時候書上沒有了具體的指導,靠剛纔學到的方法的積累。接下來再鼓勵學生自己用學到的方法,結合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創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這一個步驟,不僅僅僅是計算機繪畫方法的運用,還有一個就是美術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最後,教師引導同學們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同學進行評價。

(評價本着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上面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者能夠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的結果要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的話語給予肯定性評價。這樣設計,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潛力。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提高信息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是我們信息技術所力求的目標。)

九、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必須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啓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通過“放”,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4、分層教學的實施。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通過互幫互助,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初識“畫圖”窗口》是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四年級(下冊)的資料。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本課主要介紹了啓動、退出“畫圖”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畫圖”窗口的組成及初步認識繪圖工具箱。通過欣賞高年級學生的優秀作品,使他們明白用計算機畫圖,既不用紙和筆,也不用任何顏料。從而激發學生利用計算機畫圖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設計這一課時,除了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外,還要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情趣,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敢於動手操作,自我創新潛力,進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從資料上講,本課的知識點相對不難,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實施“講練法”模式,使學生認識、理解、掌握畫圖軟件的作用。

潛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潛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啓動和退出“畫圖”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窗口特有的組成。

難點:認識工具箱中各類工具的用法。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創設一個電子畫展,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教學資料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爲主動,愉快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搞笑、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配合上述教法。引導學生採用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練一練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以練爲主,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資料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三)實踐操作,體驗成功

(四)歸納總結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秀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展示的是一些色彩較爲簡易的作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發表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是多麼的豐富多彩。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喜歡這些漂亮的圖畫嗎?打開課本,你會明白從哪能夠打開畫圖程序。利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自讀教材。

此環節的目的是創設完美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提出明確的任務,利用學生對完美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理解任務,並帶着問題去學。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在創設了情境,明確了學習任務後,讓學生帶着問題,一步步的在實踐中摸索,來獲取新知。在此我主要設計了三種學習方法:

1、自讀教材

2、同學間互相討論

3、教師巡迴指導。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學生把教材、同學、老師都作爲學習的幫忙者,讓學生明白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各種各樣的。

(三)實踐操作,體驗成功

學生在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後,就有一種躍躍傾欲試的慾望,這時教師應把握時機,讓學生利用所學展開想象,創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迴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四)歸納總結

下課前五分鐘,總結這節課的所學資料,教師能夠用“這一節課,我學會了……”這樣的形式讓學生總結。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在必須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啓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理解任務。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進一步瞭解畫圖軟件工具箱中各處各種工具的名稱及功能。

技能目標:掌握畫圖軟件幾種常用工具的操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意目標:讓學生大膽嘗試,觀察現象,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

教學重點與難點:

認識並使用工具箱中幾種常用工具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撤消、清除圖象”的菜單操作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具準備:

大屏幕或多媒體教學平臺計算機複習用的得意簡單課件

教學程序:

一、複習畫圖軟件

1、我們過去曾經和畫圖軟件交過朋友,你們還記得嗎?哪位同學能把它請出來?

請一位同學示範啓動畫圖軟件

教師對其操作給予肯定,並要全班同學啓動畫圖軟件。

2、教師出示簡單的課件(就是將畫圖軟件窗口的幾個部分用紅邊框閃現,讓學生說出其名稱)

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3、回到畫圖軟件窗口,認識工具箱中各工具的名稱

有誰知道工具箱中各工具的'名稱?你怎麼知道的?

4、你們還記得怎樣設置畫圖顏色嗎?

請同學示範設置紅色、藍色和黃色的鉛筆。

二、自學課文,嘗試操作,學生示範講解,教師適當點撥

1、自學課文試一試中的“試一試矩形工具”。

⑴打開課本,翻到第6頁,默看“1、試一試矩形工具”(教師提示矩形就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總稱)。要求學生對照進行嘗試操作。相鄰同學可討論、交流

(巡視觀察,個別指導)

⑵誰來示範一下自己是怎麼操作的?(適當點撥)

2、按上面的方法,學習“橢圓、刷子、噴槍、直線”工具(略)

三、學畫課本7頁上的圖2—3中的幾種圖形,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或教師設置問題,進行“橡皮擦、撤消、清除圖象”的教學

1、學生仔細觀察圖2—3。

請學生在教師機上示範畫圖2—3中的幾種圖形(白雲、太陽、樹、汽車、“學畫”兩個字。要求學生先說說用什麼工具,再進行操作。

2、學生在畫畫過程中出現問題(如多畫了或工具使用不對畫錯了等等)教師也可故意設置此類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從而掌握“橡皮擦、撤消、清除圖象”的使用方法。教師要注意強調“撤消”的順序及“撤消”幾步。

整個過程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加以引導、點撥。

四、學生練習

課本9頁上的做一做1或2或讓學生自由發揮,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下課前5分鐘,讓學生自由參觀,推薦畫得好的作品在大屏幕或多媒體教學平臺上展示。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3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瀏覽器的打開,網址的輸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礎上而設立的學習任務,是教會學生把Internet上信息下載到本機的方法,以及對下載的壓縮文件進行解壓縮的處理能力。分爲圖片下載、網頁下載、軟件下載三個學習任務。通過任務的完成,來驅動下載方法的學習,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在網上信息下載的意義,瞭解下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圖片、網頁、軟件的保存方法與壓縮軟件的解壓縮方法,培養學生養成分類保存網上下載的資料的好習慣,提高學生信息的綜合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爲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2、分層教學法

3、賞識教育法

【教學過程】

1、任務的啓動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當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時,自然便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首先,老師在老師機的“我的文檔”文件夾裏打開一個網頁文件,該網頁是xxX上當日頭條新聞。然後提問:

師:“老師剛纔有沒有上網?”。生:“沒有”。

師:“那我們怎麼看到了xx上今天的頭條新聞呢?”。生:“老師已經下載了”。

師:“對,老師已經把這條新聞的網頁下載保存到了老師的電腦裏面了。你們也想不想把你們從網上找到的感興趣的東西保存到你們自己的電腦裏呢?”。生:“想”。

師:“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怎樣保存網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個人爲一個學習小組,通過交流討論,互相幫助,以自學的方式學會網上圖片、網頁、軟件的下載與分類保存”。

2、任務一—圖片的下載

通過打開“圖片下載方法”網頁學會網上圖片下載的操作步驟,然後單擊“試一試”網頁,練習從該網頁上下載一張圖片並保存到“我的文檔”的“圖片”文件夾裏。老師巡視指導。

老師根據學生的操作進行點評。

3、任務二—網頁的下載

先指導學生閱讀“網頁的.下載”,瞭解網頁下載保存的步驟,然後進入某一個網站下載一篇童話故事。

學生演示操作:請一個學生演示網頁的下載操作。

老師根據學生的演示操作進行點評,並提問:“網頁的下載與圖片的下載有什麼不同”。

4、軟件的下載

請全體學生練習:點擊“下載一”,並將下載內容保存到“我的文檔”中的“軟件”文件夾裏,然後點擊“下載二”。

請學生根據下載內容思考,“下載一”下載的是什麼軟件?“下載二”呢?

引出壓縮包的解壓縮,老師先示範怎樣解壓縮軟件,然後由學生解壓縮已下載的壓縮軟件。

5、綜合練習

進入某一個資源網頁,按要求完成三個下載任務。

6、總結:

①、請學生說一說,下載了什麼?

②、對於下載和解壓縮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彩色世界》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上冊)第13課中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塗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色彩是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在受到美術教育後最感興趣的,它蘊涵了許多感性和理性的內容,如黃色象徵寧靜,綠色代表生命,藍色象徵高尚等,豐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畫面,還可以讓人感受理性美的薰陶,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了新的一種繪畫方法計算機畫圖的基本操作要領之後,學習興趣更是被大大激發,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表現慾望極其強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於此點,我才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於進一步讓學生掌握畫圖功能的使用,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豐富內涵--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基於網絡環境下整合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畫圖知識教學提高課。

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三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一些頁上的幫助自己研究或通過學習交流中心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操作,瞭解利用IE瀏覽器和學習交流中心獲取幫助,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難點:“彩色世界”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創設一個電子畫展的情境(創設情境法),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環境

製作畫圖站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步步爲營,導學達標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可用FLASH模擬一個場景),接着出示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由於缺乏色彩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學生自己選擇圖畫塗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爲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步步爲營,導學達標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

1、學生選擇圖畫練習塗色,教師巡迴指導色彩搭配。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小結過渡。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畫面內容的不豐富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德育教育,集體討論,引導拓展“彩色世界”的意義——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任務:自我創作一幅體現各種“彩色世界”的圖畫。要求對於畫面設計(如內容、顏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組協作方式來解決。遇到技術問題可通過頁解決。進行比賽,優勝者發獎品:軟盤和書籤。

3、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爲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採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爲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爲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4、集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1)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思想品德和信息技術三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爲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2)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三)歸納總結,

完成建構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互評互助。

(2)教師幫助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爲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八、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網絡學習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對象分別對待)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感受千變萬化》,《感受千變萬化》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單元“電子作文”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改變字體、字號、字型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資料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省今後的學習時間,爲自由創作打下良好基礎。

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爲:

1、(知識和技能)學會用格式工具欄爲文本設置字體、字號和字型。

2、(潛力)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潛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同學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格式工具進行字體、字號、字型的設置

教學難點:怎樣通過文字的設置體現出文章編排的美。

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爲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潛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而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教育,而是學習者在必須情境中,藉助他人的幫忙,利用必要學習資料,能通過自我建構重組的方式獲得知識。因此,爲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的設計時準備以學生“任務驅動”爲主線,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創設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進行對字體、字號、字型的各種設置(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資料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搞笑、高效中進行。

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理解任務——思考討論——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說教學流程

1、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以“你明白孫悟空有什麼本事嗎?學生明白,有七十二變。那麼這天我們也就來在計算機上讓它變一變。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情緒。

2、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務必有必須基礎知識背景,否則就只能盲目嘗試。對文字進行字體、字號、字型的設置並不是新的知識資料,在學生學習漢字輸入時,能夠把這3種設置組合起來,抓住設置時的共同點展開教學。教學中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選中方法,體會不同選字方法的優缺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完成任務帶給基礎。

3、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想能夠通過對範例激趣——個案示範——小組合作——教師指點——展示作品等,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爲學習的幫忙者,目的是爲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忙學習慢的同學。

4、千變萬化,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後,掌握必須技法,就有一種創作慾望。這時教師讓學生自主創作,充分利用本節課學習資料,設置自己喜歡的字體、字號、字體,然後教師引導同學從技法的運用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評。

1、評價本着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有利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上面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教師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

2、結果的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活動給予肯定性評價。

1、這樣設計,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潛力。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說出好在哪裏,,實現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結果多樣化。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提高信息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在我們信息技術所致力求的目標。

(突出說課中的亮點)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覺比較有特色的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被動理解變爲愉快的學習。體此刻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2、合作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師,學生之間互學,

3、創造學習,即鞏固所學的知識,對貼近生活,有利於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