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五篇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五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美麗的小路》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它位於第三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保護環境,在學習本組課文時,環保意識將逐漸在學生心中萌生,進而養成從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這篇課文共有12個自然段,配有兩幅精美的插圖。課文講了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故事,它告訴我們要保護環境,人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知道不美的行爲會破壞美麗的環境。課文中有大量生動的對話,適合分角色朗讀,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分角色朗讀來理解課文。

二、說學情

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學生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大部分學生思維較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但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極容易分散,對形式單調的課堂教學很難產生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要點,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我制定瞭如下幾條教學目標:(1)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朗讀中,能讀好每個角色的語氣。

2、藉助動作、實物,理解字詞意思,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反饋資料的能力。

3、激發學生環保意識,讓學生有參加衛生掃除的願望,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着重體會第8自然段。

課前準備:教師:幻燈片、投影儀、生字卡片。學生:課前考查:1、我們身邊的垃圾是從哪裏來的?2、這些垃圾都到哪裏去了?

四、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我要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理解課文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2、朗讀感悟法。結合課文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語感。

五、說學法

我採用以讀爲載體感悟文本的方法。採用自讀、齊讀、引讀、邊演邊讀等形式,在反覆朗讀中讀通課文,理解內容。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設計得精心、恰當,能使學生迅速隨教師進入課文優美的情境中。我是這樣導入的:

這是條美麗的小路,這是條清潔的小路,啊我們來歌唱,我們歌唱,歌唱美麗的小路。在小路上散散步,在小路上說說話,我們來到小路上,一起跳舞又歌唱。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美麗的小路不見了,啊我們來尋找,我們尋找,尋找美麗的小路。給花兒來澆澆水,給小路來洗洗澡,我們大家齊勞動,找回美麗的小路。

什麼是教育?教育便是用一顆心去碰撞另一顆心,用一顆心去感動另一顆心,用一顆心去啓迪另一顆心。愛是教育的前提,可以說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我的激情把學生自讀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來,以歌曲的形式,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心理距離,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

等我唱完,就親切地問:小朋友們,剛纔老師唱到的是哪一課呀?學生就會回答:美麗的小路。我一邊誇學生會聽講,學習積極性高,一邊板書課題,使學生情緒飽滿地投入新課的學習。

2、初讀課文,複習生字。道是無情卻有情

導入環節過後,我就興致盎然地問:小朋友們,你們想到美麗的小路上去走走嗎?老師帶你們通過這一關就可以到小路上了。首先,我出示生字卡片,通過看拼音自己讀、指名讀、同桌互聽互讀、賽讀、去掉拼音領着老師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與生字反覆見面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記住了生字,爲學生掃清了閱讀障礙。然後請小朋友把課文自讀幾遍,要求讀準生字,不丟字、不添字。一邊讀,一邊把生字用鉛筆圈出來,在課文中出現的小動物的名字下面畫橫線。學生的自主地位充分發揮,每個孩子都積極通過自身努力把課文讀好。這樣,初讀課文的過程就成了複習拼音、自主識字的過程,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打下基礎。

3、朗讀感悟,再現情境萬水千山總是情

這篇課文按“美——不美——美”的順序,圍繞美麗的小路,向我們展現了“讚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幾個情境,課文的語言極具表現力,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個性,特別適宜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我按照課文的情感脈絡,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

春色滿園,蜂飛蝶舞。第1自然段介紹了小路的美麗。我通過引導學生看文中的插圖,抓住文中“長長、花花綠綠、五顏六色”這幾個關鍵詞,結合學生的理解、想象,指導學生圖文結合,感受課文語言美,積累句式,豐?語言。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使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我用板畫結合貼畫的方式,將美麗的小路在黑板上再現出來。(板書:美麗)學生親身參與表現小路的美,真正分享小路的美麗。

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學生對2、3自然段的閱讀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我重點指導“輕輕地、慢慢地”這兩個詞的讀法,理解小路給人們帶來愉快的心情,表達人們對小路的愛護之情:“啊,多美的小路啊!”。當學生的情感之門悄然打開時,我啓發學生想一想,還有誰會在小路上散步?他們會說什麼?這時,我播放輕鬆優美的音樂,(音樂1)創設賞心悅目的情境,學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成爲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說角色所說,做角色所做,用自己鮮活的語言表述,體驗了小路的美。

第二步:

風雲驟起,痛心疾首。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講朋友們都喜歡在美麗的小路上散散步、說說話,要指導學生用喜愛、讚美的語氣來讀。第二句講美麗的小路不見了。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感受堆滿垃圾的小路的醜、臭、髒。爲了激發學生讀出失去美麗的小路時惋惜、傷心的感情,我又播放了另一首曲子(音樂2),爲讓學生產生和小路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着力渲染。“美麗的小路不見了。”,我要指導學生入情入境,讀出感情的起伏變化。

第5、6自然段。請學生再讀“鹿先生、兔姑娘”的話,要指導讀好“皺、捂”等詞。(板書:不見了)第7、8自然段,鴨先生的話要讀出驚歎的語氣:“天哪!我的美麗的小路呢?”他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腦袋,說:“我明白了!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這幾個自然段是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點段,要鼓勵學生用好臉上的表情,大膽充分地表現自己。你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就會給你多大的驚喜。誰能說經過這一課的全身心投入,學生中不會有朗誦大師、表演大師、文學家誕生?“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爲有效。”學生通過親自理解、表演,獲得的是真正的知識,真正的精神食糧。

第三步:

雨過天晴,風和日麗。第9—12自然段是最後一部分。第9自然段,要結合看圖,組織學生進行情境式表演,再現勞動場面。

最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美麗的小路失而復得。學生由衷讚美小路,更能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時,我再次播放輕鬆優美的音樂,(音樂1)使學生深深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格外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4、小結

我用真切的語言總結:孩子們,美麗的小路終於回來了,讓我們像鴨先生那樣,一起說一句:“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吧!”(板書: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吧)

5、擴展延伸

有兩點:

(1)引導學生展示收集到的資料,小組交流、反饋,全班反饋。引發學生做環保小衛士的渴望。

(2)課後看看我們周圍的小路,哪裏美,哪裏不美,爲什麼?在生活中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

6、板書設計

這則板書脈絡清晰,簡潔明快,與板畫結合,做到了圖文並茂。因爲有學生的參與,更能加深學生對美麗的小路的美好印象。

美麗的小路

美麗——不見了——找回來

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

保護環境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先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篇回憶錄,以倒敘的手法給孩子們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的老華僑也就是“我”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堅強、氣節正是老華僑的化身,也是老華僑眷念故土的寄託。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國人之氣節。透過“我”的記憶,追溯了我、外祖父關於梅花發生的五件事,雖然在敘述上有詳有略,但無論是外祖父贈梅,望梅、還是護梅,其實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蘊涵的魂魄,影響“我”要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細緻的描寫了外祖父愛梅花的每個動作、神情,讓孩子們能在閱讀中從細微處體會出這位老人愛梅花,在梅花身上寄託了這分愛祖國的情誼。

文章結構嚴謹,做到了前後呼應,首位相連。開頭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結尾是看到梅花圖而想到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不僅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而且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們不難發覺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異鄉的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瞭解課前後照應,首相連的特點。

⑵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

念祖國的情感。

⑶ 情感目標:瞭解梅花的品格,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接下來看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反覆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愛祖國的感情。

4、教學難點: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二、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針對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本單元的文本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

圖文結合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中人物神情,勾畫對應文本,來體會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對故土的眷念。

聯想理解法:爲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聯繫學生課外閱讀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詩等名作,舉例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讀中品,品中悟:朗讀是與文本對話的工具,教師利用深情並茂地朗讀,用飽滿的真摯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朗讀的願望。在反覆誦讀品味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用情感驅動學習,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變成自己的,從而產生與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鳴。

2、學生學法有:

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傾聽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避免了教師教學的單一性,同時還不斷豐富了文本的情感內容。

圈點勾畫,談體會:文本中的重點詞句是幫助學生體驗情感的載體,所以學生的體會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從圈點勾畫的地方中產生的。

三、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安排教學。初讀課文,理清思路,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題文結合,寫法呈現,課堂小結,課外拓展。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導入:梅花向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讚頌的對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文中我的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鍾,圍繞梅花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師板書:護圖,送圖,贈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創設是爲幫助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本的主線,同時又有助於把握課文重點,爲進入精讀鋪墊。)

(二)、重點說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我把這一重點分成三不來完成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然以“梅花”爲題,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帶領學生品梅花,爲悟情鋪路。課前學生收集了相關的寫梅花的名句,對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課堂上給他們展示自己積累的機會,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提煉梅花的特質。隨後,我又引導學生尋找勾畫文中描寫梅花的詞句,通過反覆誦讀,讓學生緊扣關鍵詞,從“冷豔、幽芳”,從4個愈和3個最中更深層次的體會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堅強耐磨的氣節。在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讓學生愛花,贊花,懂花。

第二步:品爺孫事,悟華僑情。

因爲有了整體感知環節的鋪墊,學生已經明瞭課文發生在爺孫倆身上的五件事,這一步的“品”就是要學生從這五件事情中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體會當事人的內心活動,從而實現悟情的目的。

教學中,我將引領學生體會事件中主人公老華僑的不同情感變化。將五件事歸爲“落淚、生氣、鄭重其事”三種情緒表現,同時把“品落淚”作爲重點。

讀全文,找找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在什麼情況下流淚?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根據生的交流侍機板書三次落淚。第一次叫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流淚。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麼?由此幫助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的內心世界,同時在教師深情的朗讀感染下指導學生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鬱之情。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回國的消息時,他嗚嗚大聲哭了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聯想此時的我會想些什麼?第三處在送別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裏對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生會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成回國的願望了,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這一環節,緊緊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淚的情景,讓學生透過人物身份和不尋常的舉動感悟到海外遊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幾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每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象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

對於文中其餘兩件事情的品讀和感悟,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通過勾畫重點詞句去獨立領悟,同時提示學生可以把兩件事做一個對比,從差異中體會人物的內心。學生能從“訓斥、玷污、大發雷霆”等舉措和用詞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氣,對比先前的慈愛,不難領會出對“梅花”圖的珍惜,更能感受到老人對花的愛惜之情。後來,老人鄭重地將心愛的珍藏贈與我時,孩子們回憶先前的嚴厲,再讀老人對花的讚賞,那麼自然清晰地理解了花與老人之間的情在何處。

第三步,花魂寓人,品民族氣節。

文本的精髓,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文本的語言、內容、情感成爲學生自己的特徵,“讓學生主動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這是我本堂教學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道理好懂,品質難求,所以這一步“品”一定要是學生自主的“品”,主動的“品”,教師只能無痕的引。

所以,在學生從外祖父愛花的身上悟出了他愛國的情節時,老師用板書中的“花 —— 國”做引子,讓學生結合品花品情的過程去尋找爲什麼梅花能成爲國的象徵?在討論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學生會再次讀祖父贈梅的那番話,會和文中的“我”一起尋找具有和梅花一樣特質的中國人,領會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實就是蘊藏在中華民族身上堅強的民族氣節,梅花的品質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這樣整篇文本的理解又成功濃縮到了文題上。

這一環節以文本爲起點,又從文本中拓展,學生在每一次尋找有梅花魂的中國人的過程中,在每一次被這些人物的感動和欣賞中,把梅花的秉性也漸漸根植在自己的內心裏。

(三)、在給大家簡要說說題文結合,寫法呈現。

從題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樣的民族氣節,學生對於文章爲什麼以《梅花魂》爲題已經心中有數,教師再次將二者結合,通讀全文,讓學生尋找文本的寫作特點,引出“首尾呼應”,再次深化“主題”,明確花魂貫穿全文,承載着老華僑深切的愛國情感,承載着千千萬萬中國人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四)、在教學的結語部分,我給學生一個暢想的空間,給他們一次做英雄的機會,希望他們和我一起愛花、愛國、根植梅花的魂

(五)、在課外拓展的空間裏,我不希望學生的感悟隨着文本教學的結束而消失,所以讓他們去尋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尋找隱含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氣節,學做這樣的人。

四、最後說我的板書:

在板書設計中,所有的內容都在於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論是花還是愛國的老人,他們的身上都蘊藏着屬於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也是我和學生們要去體驗和追尋的目標。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梅花魂

花 堅強不屈 國愛

吟詩(流淚)

護圖(生氣)

傷懷(流淚)

送圖(鄭重)

贈絹 (流淚)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首課,這個單元以“人與動物”的關係爲內容,專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都各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係,閱讀這五篇課文,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

《珍珠鳥》一文主要通過由於我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爲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的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係的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二、說學生

1從德育的角度講,現代學生並不缺少“被人愛”,相反的,恰是因爲擁有太多的“被人愛”,反而使他們缺少了一種“愛別人”的胸懷,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孩子們對善的嚮往提升起來,把人的良知煥發出來,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獨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愛和自由, 樂於創造,熱愛自然,學會生活和懷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從語文角度講,初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往往還只停留在以情節判斷作品好壞這一淺層面上。因此,幫助學生品味文學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的任務。

三、說學習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結合課標對初一學生的要求,我將學習目標確定爲:

知識和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掌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十個詞。

摘抄生動、優美、深刻的語句。欣賞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能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欣賞,養成品味語言的習慣,從而提高鑑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

設置理由:

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培養有愛心的下一代”、課標要求和課文特點。

(三)過程和方法目標:

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四、說學習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提高對課文的感悟能力、鑑賞能力,激發學生愛的情感。

設置理由:

1課後練習一、二。

2本文語言優美,內容充滿愛意,是一曲人與動物之間愛的頌歌。

五、說學習難點:

領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設置理由:

1課後練習三。

2以七年級的學生的能力層次,對課文的理解很可能只會停留在本文是寫“人與鳥的關係上”。但本文絕非如此,而是小中見大,即不僅是人與動物需要信賴,而且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也是如此。

六、說教法

提問法、點撥法、師生互動法。 設置理由:教師是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

七、說學法

1、朗讀法、圈點批註法、提問法、討論法。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3、學習抓住關鍵詞去揣摩、品味。

設置理由:課堂是學堂,學生是學堂的主人。

八、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並簡介作者(5分鐘)

由“人與鳥”的關係導入,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自己與鳥兒之間的難忘的故事。

設置理由:

爲了調動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將閱讀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二)檢查預習(6分鐘)

1質疑(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課堂。可以是字詞方面的,可以是內容方面的,可以是結構方面的。

2學生提出問題後,由其他學生解答,有難度的教師適時點撥、啓發,拓寬學生思路,讓學生養成發散思維的習慣。這樣可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3出示幻燈片一(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馮驥才的簡介。)

設置理由:

促進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帶着問題進課堂的習慣。

  (三)整體感知(10分鐘)

1朗讀課文

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放開聲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調。

2出示幻燈片,默讀課文,圈點批註

幻燈片的內容是:

根據問題快速閱讀課文:(a)歸納我爲珍珠鳥做了哪些事?(我的舉動)(b)珍珠鳥對我有什麼反應?(c)我從和珍珠鳥的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3前後桌交流——合作探究

4引導學生小結並出示幻燈片三

改善鳥居環境信賴膽小

按時添食加水}我——————鳥{漸漸膽大

按捺住好奇心愛親近我

不輕易打擾。信賴我

設置理由:

1促進學生篩選課文中的有關信息。

2三個問題的.設計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逐漸明白人與鳥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種彼此信賴的關係是如何建立起來的。這三個問題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感情基調有個初步的把握。

  (四)閱讀、賞析、研討(14分鐘)

整體把握了文章的內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學習任務,內容需要形式來表達。因此,還要在閱讀過程中分析、欣賞、研討作者在表達技巧方面的精彩之處。讓學生大膽地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在課文中加批註,與作者對話,表達自己對語句的鑑賞評析。欣賞並學習課文的優秀的表達技巧,如:用詞準確生動形象,擬人化手法的運用,融情於動作、融情於景、融情於場面的寫法等。

1跳讀,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用括號括起來。

2朗讀自己括起來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搖頭晃腦,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準語氣。),並體會哪些地方最順口,哪些地方最動情。

3在旁邊批註喜歡的理由(可以就一個詞的妙處,可以就修辭手法的作用,……

4前後桌交流賞析研討

5請同學賞析(小組代表)

6教師小結:

可圍繞“如何批註”、“如何賞析”、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本文的收穫。

設置理由:

1批註的過程實際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過程。

2自主合作探究是學語文的好方式。

3此環節,學生可能有新問題產生,鼓勵他們帶出課堂去探究。

  (五)拓展延伸出示幻燈片四(5分鐘)

聯繫現實,展望未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歷,談論對學習了本文之後的感悟。

1人和動物有沒有不和諧的因素呢?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2怎樣做一個讓同學信賴的人?

設置理由:

1這個設計讓學生在聯繫生活中感悟“人與動物”的關係。

2語文與生活的關係。

  (六)教師小結(5分鐘)

今天,我們在作家馮驥才的書房裏,目睹了一幅人與鳥相親的畫卷,這是用信賴創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實,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你、我、他(她)都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如韋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在欣賞歌聲中結束這一課吧!(在播放歌曲時出示幻燈片五,也就是作業佈置)

  (七)作業佈置出示幻燈片五

1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描寫雛鳥憨態可愛的句子。

2學習本文擬人化的手法,寫片段作文,以某一動物爲對象,字數300字。

3課外閱讀老舍的《小麻雀》。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望廬山瀑布》,它是二年級語文第17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品。課文是精讀課文,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通過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培養語感;瞭解祖國山河的壯麗,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學習了一些古詩,尤其是對唐詩、對李白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初步掌握了古詩的學習方法,積累了一些古詩詞的知識。

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設計教學時儘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我認爲這節課的:

(一)知識與能力是

1、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是

將學習課文與旅行相融合,通過旅途中的各種活動反覆訓練學習課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

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能背誦古詩。是這節課的重點,而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這節課的難點。所以上課時給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幫助他們克服這個難點。

我將這節課設計成在去旅遊地的車上導遊引導遊客做各咱競賽活動的過程。將教學內容與活動相機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本課內容。開展的活動有:談論圖片、我會讀、書法比賽、欣賞歌曲、朗誦比賽、有獎答題、古詩文比賽等。談論圖片通過投影三幅圖片激發學生想要去這個地方旅遊的興趣。然後投影火車及老師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到旅遊車的情景中,教師變成了導遊而學生成和遊客。通過列車廣播員的介紹,讓學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廬山及廬山的相關情況。這實際是本節課的導入部分。

因爲要去廬山旅遊,這時導遊也就是老師就要求學生要了解廬山有關的字詞,通過我會讀,一是檢查學生課前對本課生字的預習情況,二是通過教師範讀,小老師領讀,學生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讓學生學會本節課要認識的字。這是檢查預習部分。

書法比賽,是通過學生讀字/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學生跟教師書空,邊寫邊說筆畫/學生代表到黑板上書寫,其他同學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組長檢查書寫,寫的好的畫笑臉,寫的不好的畫哭臉等形式讓他們學會本節課要會寫的字。

欣賞歌曲,讓學生在車上休息放鬆一下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師適時介紹這首歌的相關情況,然後引出下一個活動朗誦比賽。

朗誦比賽通過錄音的講解及觀看圖片,讓學生大體瞭解這首的意思,然後通過學生試讀/聽錄音讀/跟錄音讀/學生齊讀/分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練習掌握本課,然後小組推選代表參加班內朗誦比賽,教師對優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這實際是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

有獎問答實際是本節課的當堂達標測試,根據本課內容我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學生通過憑門票參加問答贏取獎品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的內容。

我會讀,是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的字,看拼音寫詞語是本課要求學生會寫的字,第3題是背誦本課,第4題是古詩填空,第5題是運用所學。

最後的古詩文比賽是讓學生在課下收集有關的古詩文,然後進行比賽的活動,這實際上是佈置的課後作業。

導入課題和檢查預習是3-4-5教學模式中的課前延伸部分,學寫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學習課文、達標測試是課內探究部分,課後作業就是課後提升部分。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畫》是人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爲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剛入學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我從知識與技能、教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置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具體是:

1、認識文中“遠、色、近、聽”等11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這首謎語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謎底是畫)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說重點、難點。

1、重點是認字,練習朗讀。

2、難點是瞭解詩句和畫的關係,揭開謎底。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識寫分流”的識字教學新理念,我在教學本課生字時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通過反覆讀課文,再讓學生圈出生字。現在的識字不是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課文裏去識記。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識字難度就大大降低,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通過反覆閱讀,不知不覺中就把生字記住了。然後,我把要認識的生字做成卡片,讓學生抽讀卡片,同桌互讀等。再用“找朋友”的遊戲來鞏固已認識的生字,這樣,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通過觀察圖畫,用課件演示等幫助學生理解,再讓孩子們親身體驗等,(例如,把耳朵貼在畫上聽水流的聲音和小鳥打招呼等。)通過多種方法理解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

五、說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我由已學過的兒歌謎語《猜一猜》引出課題《畫》。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多媒體課件放映出山水畫,或直接觀察課文中的圖畫,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內容,由遠到近,說說圖畫上有什麼。(圖畫上有山、水、花、鳥)

2、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學生藉助拼音自讀古詩,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

圈出生字,通過同桌互讀,抽讀卡片等學習生字,教師指導、正音,然後再通過玩“找朋友”的遊戲來鞏固生字。

《三》、再讀古詩,引導質疑,揭開謎底。

1、逐句講解詩句與畫面的關係。(課件)

(1)、出示“遠看山有色”。老師描繪:遠遠看去,一座座山峯連綿起伏,多美呀!那麼山是什麼顏色呢?(青色)

(2)、出示“近聽水無聲”。同學們把耳朵貼在書本上聽聽,能聽到水流的聲音嗎?爲什麼?(不能,因爲是畫中的水,不是生活中流着的水。)

(3)、出示“春去花還在”。春天過去了,可花怎麼還在開放呢?(因爲是畫上的花)

(4)、出示“人來鳥不驚”。請小朋友們和小鳥打招呼吧,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哇!”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麼回事呀?(因爲是畫上的鳥,不是真的小鳥。)

2、請小朋友們想一想,這首詩講的是什麼呢?(畫—一幅山水畫)

3、指導朗讀及背誦。

出示課件:“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六、說板書設計。

1、 畫 有色 無聲 開放 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