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合集十篇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合集十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裏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

識字和寫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六、說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

二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應選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出現文本,讓他們樂於接受。師描述: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筆,他用神筆畫了一頭大黃牛,幫助農民耕地,畫了一架大水車,幫助鄉親們灌溉農田,還用神筆懲罰了那個貪官。“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穿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故事導入新課,這既爲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1、過渡:“有了神筆多好啊,能爲鄉親們做那麼多的事情,有個小女孩也想像馬良一樣,有一枝神筆,並把她的美好心願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假如》。”(出示課題的課件)師順勢而引,將文本自然呈現於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2、齊讀課題(帶着深情的祝願讀)。

二、聽讀課文,訓練說話

1、師配樂朗誦全詩新課標註重培養孩子聽的能力,而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經典,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粹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將學生帶入文本,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反饋。“你聽到了什麼?”(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三、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詞

過渡:“你也想學着老師的樣子和着音樂動情地朗誦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好這首詩歌。要想讀好這首詩,首先要把它讀通順,讀正確,現在就請你翻到108頁,開始讀吧!”

2.檢查生字詞。

(1)出示詞組“紅紅的太陽、好吃的穀粒、健康的身體,這三個詞語爲一組,語調都較高昂。

(2)寒冷的北風、遙遠的地方、不幸的朋友,這三個詞語爲第二組。

(3)先發現,指出這些都是帶”的“的詞組;指導朗讀(引:陳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把這類詞讀好的小祕密,就是把前兩個字和後兩個字都讀重一點,的字讀輕一點,這樣就好聽了)。

3.出示詞組”縮着身子、輕輕嘆息、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指導朗讀。過渡:”讀得真不錯,相信你們也能把這些詞語讀好。“指名讀,(縮用動作加以理解,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指導朗讀)指導好詞語的朗讀,將奠定後來課文朗讀的基調。

四、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一)教學第一段

過渡:”我用馬良的神筆讓窗前的小樹不再……縮……我還用馬良的神筆讓樹上的小鳥不再……苦……

2.師:“多美好的心願啊,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個願望,(一邊說一邊出示第一節),自己試着讀一讀,請一個小朋友讀,(相機出現分隔線)

3.生讀,師相機指導,請生學習老師吸氣的方法,並不是很誇張的吸氣,而是稍作停頓。

4.過渡:”就這麼一個紅紅的太陽,能給小樹帶來什麼呢?“生交流。

5.師生配合讀。過渡:”是的,紅紅的太陽就像一件溫暖的衣服,讓小樹不會在……生:寒冷的北風裏縮着身子,輕輕嘆息,點紅重讀的詞,如果我們不只注意有節奏的朗讀,還注意這些詞,你一定讀得更動聽,齊讀

6.指導有表情地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因此,在本環節設計中,我力求體現這一理念,通過創設情境讀、展示讀、評讀、激讀、賽讀的方式,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讀書過程也是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的過程。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1、有節奏地讀

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

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

  (二)教學第二段

1.過渡:“學會了這一段的朗讀,你一定也能讀好第二個願望,拿出筆,邊讀邊學着老師的樣兒,在停頓的地方劃上斜線,在一些能更好的幫助你朗讀的詞語下面加上小點。

2.檢查:找一個做範本,展示臺展示,現在請你根據你做的讀書記號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學會了這種朗讀詩歌的方法,生範讀3.生練讀,課件出示分隔線及重點詞語。當學生在第一段學習中,看了老師的方法後,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學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讓學生將方法遷移,去自讀自悟。

  (三)教學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請生讀。

2.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評委,聽完後幫他點評,讀完第一句,請生評價: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或哪些地方還能怎樣讀的更好,評完後接着讀第二句,讀完後,再評。在這一段的教學中,教師已放手,而採取合作探究這一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啓發,共同探究,學生不僅有所發現,而且,合作精神、協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孩子有事可做,纔不會讓他出現走神的機會,在聽的過程中讓每個孩子都擔任評委的角色,既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也是對他的檢測,檢測他對上面所學的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四)連讀全文

五、拓展,說話

師:”故事還沒完呢,那麼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還想幹些什麼呢?“練習說話。

2.師巡視,找出說的較好的幾位,請上講臺,把他們說的連成一首新的《假如》。將朗讀與寫話相結合,讓感悟的情感及時留於筆端,在美妙的音樂中,學生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自然流淌,此時,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課中,我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就此一節適時點撥引導,而後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小組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輕鬆、愉快中體會情感,發展語言。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盤古開天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專題是“燦爛的中華文化”,這個專題與第六單元的專題“壯麗的祖國山河”共同構成了本冊教材豐厚的文化底蘊。《盤古開天地》正是從神話這個角度初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次嘗試。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圍繞“燦爛的中華文化”這個專題,使學生第一次認識神話這種文學形式,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神話豐富想象力,激發其熱愛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的情感。《盤古開天地》想象豐富,脈絡清晰,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圍繞“創造”這個中心,講述了一個叫盤古的巨人,用斧頭開天闢地,用身體頂天蹬地,最後化作萬物,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教材處理

(一)教學目標

針對這樣的教材,我該怎麼處理呢?細細思量後,我決定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重點的確立、教學難點的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這四個方面處理本教材。

首先,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新課程總目標和三年級階段目標——語文教學要注意字詞教學,要注意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激發想象力;依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受“燦爛的中華文化”;依據本課教材的特點——神話形式;依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想象力豐富、喜歡讀故事等,特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確定本課目標如下: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書寫“宇宙、黑暗”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能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

4、初步感知神話的特點,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二)重點、難點

確定了本課目標,本課的重點難點自然也就出爐了。本課重點是: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複述課文。

爲什麼把這些確定爲本課重點呢?首先是依據本單元和本課教學目標,其次是因爲本課是故事性很強的敘事作品,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內涵,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了更多的閱讀,才能讓學生走進“中華燦爛的傳統文化”。在實際教學中,爲了突出重點,我將採用緊扣中心詞句,用“以讀爲本”的方法來達到突出重點。

難點:初步感知神話的特點。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字形式的神話故事,神話故事的生動形象和豐富的想象力將給他們學習帶來不小的困難,因爲神話與現實畢竟差異太大。因此,本課將……作爲本課教學的難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將在學生熟悉“哪吒鬧海、孫悟空大鬧天宮”等神話故事這個已有的生活經驗上,告知他們什麼叫神話及其基本特點。接着,在第二課時,我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深切體會神話富有豐富的想象力這個特點。最後,讓他們當一回小小神話家,展開想象真切體會神話想象豐富的特點,以期突破難點。

(三)課時安排

依據本課教學目標,遵循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決定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書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遼闊、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造”等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分清層次。

第二課時:

1、讀懂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

2、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身邊的萬物與老祖宗盤古的化身聯繫起來。

3、積累並運用本課好詞佳句,練習複述課文。

三、教法、學法

以上這四個方面是我對教材的處理。正確的教材處理是教學成功的基礎,科學的教法和學法的選擇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一)教法的選擇

本課我將主要採用“以讀爲本”的教學方法,同時輔以“情景教學法、指導發現法”等。爲什麼把“以讀爲本”定位爲本課主要的教學方法呢?這是因爲“閱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課是一篇想象豐富的神話故事,故事中優美的神話語言需要讀、高大的神話形象需要讀、深刻的神話內涵需要讀。只有通過層次讀、體驗讀、引讀、導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再創設一定的音響和畫面情景,給予一定的學法指導,才能達到實現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效果。

(二)學法的思考

陶行知曾經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因爲學生纔是課堂真正的主體。所以,真正的好老師不只是確定正確的教學方法,學法的選擇一樣重視。

教無定法,學無成法。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學法也一樣。爲了突出學生在學習發展中的主體地位,爲了讓學生真真正正學語文,通過學會達到會學。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將在老師的主導下以“朗讀感悟、角色體驗、自主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法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有了正確的教材解讀及處理,有了科學的教法和學法,再加上新穎而合理的課堂設計,一堂真正的語文課離成功已經近在咫尺了。接下來,我就詳細說說本課精讀環節即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本課時分爲“解讀課題、提煉中心;讀中感悟、走進文本;嘗試複述、迴歸神話;激情說話、拓展昇華;分層作業、放飛個性”五個大塊。首先,解讀課題、提煉中心。

(一)解讀課題提煉中心

1、上課伊始,開門見山,解讀課題。讓學生用朗讀分別強調“盤古、開、天地”這三個詞。這樣,三種朗讀出現了:“盤古開天地、盤古開天地、盤古開天地”。朗朗書聲中,學生自然而然領會了誰幹什麼這個句式,體會到了漢語音節的音樂美,感受到了祖國語言輕重緩急的神奇。《新課標》要求“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其實,這種情感的培養是無處不在的,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我這個解讀課題的設計就是一個小小的嘗試吧。

2、接下來,抓住題目中的“開”字,提煉出全文的中心句“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再提煉出中心詞“創造”,並板書。在這個提煉的過程中,學生初步感受到了文章的主旨。這是一種高效的讀書方法,對日益忙碌的現代人也十分受用。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這種方法,學生將受益終生。

(二)讀中感悟、走進文本

提煉中心後,就應該圍繞中心“讀中感悟、走進文本”了。現在,讓我們一起先走進“開天劈地”的神奇。

1、領略“開天闢地”的神奇:

(1)情景渲染、走近神奇。

首先出示課件,在爆裂等音響聲的渲染中,學生閉眼聽老師激情解說盤古開天闢地的情景。一聲巨響,學生如臨其境。用多種手段輔助學生學習,這是《新課標》所提倡的。此環節中的情境創設簡潔自然,把學生一下子帶進了文本,爲朗讀好這一段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2)層次朗讀、感悟神奇

接下來,在連續的情感中,出示文字課件,層次朗讀。特級教師於永正說過:“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盲目的讀,要讀得有層次、讀得有目的。”遵循這個指導思想,在這個部分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朗讀,學生通過“自由朗讀、感悟神奇;個性閱讀、體會神奇;體驗閱讀、內化神奇”,從字詞讀到內容讀到情感再讀到思想,層層遞進、環環緊扣、渾然一體。讀後我會順勢引導:“同學們,領略盤古開天劈地的神奇,讓我們再一起去感受盤古頂天蹬地的頑強吧!”並板書“頂天蹬地”。

2、感受“頂天蹬地”的頑強

(1)角色體驗、感受頑強。

在這個環節,首先,讓學生角色體驗,學生變身盤古,邊讀課文邊做“頂天蹬地”的動作。在角色體驗中,他們走進了文本,讀懂了“頂、蹬”的`意思,讀懂了盤古的高大,讀懂了盤古的頑強,這時,可能會有同學在親身體會後說:“好累喲。”如果有這個資源生成的話,就立即抓住,沒有的話就引導,讓學生體會,我們頂天蹬地一會就累了,那盤古呢,做了多久?

(2)激情導讀、頌揚頑強。

順時我激情導讀“一百年過去了、一萬年過去了、十萬年過去了……”學生一次又一次接“盤古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在一次又一次朗讀中,學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強烈,盤古頂天立地的形象也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時,無須太多的分析與講解,師生都已經和文本進行了高度的對話。

3、體會“化作萬物”的無私

朗讀結束後,我會抑制不住激情地引:“同學們,頑強的盤古最終還是倒了下去,他怎麼樣了?”順勢就板書:化作萬物,進入“體會化作萬物的無私”這個環節的學習。

(1)自由朗讀、發現無私。

在這個環節,首先“爲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自由朗讀、發現“無私”,然後彙報。在彙報的過程中,我除了適時指導語言積累外,還會通過我的評價與提醒,培養學生尊重別人、認真傾聽、真誠評價的好習慣。

(2)深情引讀、感悟無私。

在學生彙報後,出示課件,我會深情引讀課件紅色的部分。排比的句式,讀來琅琅上口,氣勢磅礴。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對話,通過讀,淋漓盡致的凸顯出來了。讀中,學生的語感得到了培養;讀中,盤古的無私得到了感悟;讀中,神話的特色得到了彰顯。朗朗的書聲中,還愁盤古的形象豐滿不了嗎?還愁初步感知不了神話的特點嗎?

(3)小組合作、讚美無私。

深情引讀後,我就開始抓住“省略號”這個教材資源,開始小組合作,讚美無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葉聖陶也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語文學習的目的就在於通過一定數量的範例語言讓學生獲得一種語言遷移能力,達到“自能讀書、自能作文。”因此,在這裏,我設計了“我當小小的神話家”的寫話練習。讓學生模仿課文句式展開想象,先個別寫話,再小組內合作交流修改,連句成段。這樣設計,要求明確,步步落實,一一到位。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和想象力。通過創作,神話在學生那裏,已經是零的距離。

到這裏,本課時第二個環節“讀中感悟、走進文本”已經全部結束,這時,學生的激情還在流淌,順承這份情感,馬上進入“嘗試複述、迴歸神話”。

(三)嘗試複述、迴歸神話

首先我帶領學生看着板書一起小結本課層次,接着在畫面的帶領下示範複述。然後讓學生看着畫面和板書,嘗試自己複述。畫面、板書、我的示範複述,就象一條鋪好的路,能讓學生沿着它去摘下“複述課文”這朵美麗的成功之花。

(四)激情說話、拓展昇華

在學生複述完成的差不多的時候,再次迴歸中心詞“創造”,這樣和前面的開題前後呼應,使整堂課渾然一體。此時,學生的感情已經到位,盤古的形象已經豐滿,順勢讓他們根據課件提示“我想說……”說一句自己最想說的話已經是水到渠成,是給他們一個傾瀉情感的渠道。相信此時,對盤古的敬佩感激,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讚美自豪,都會從他們口中情不自禁的脫口而出。

到這裏,本堂課已接近尾聲,接着迴歸課題,呼喚升發:“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頂天立地的形象——開天闢地的盤古!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美麗的神話——盤古開天地!”師生共同的呼喚,將爲本課情感做一個總體迴歸與昇華。

(五)層次作業、放飛個性

最後,遵循“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應該讓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這個教育指導思想,佈置層次作業,放飛個性。

必做作業:

讀更多的神話故事,爲開故事會做好準備。

選做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或朋友聽。

2、積累本課好詞佳句,抄一抄,記一記。

3、演一演這個故事。

至此,《盤古開天地》精讀環節已全部結束,預期目標也基本達到。接下來,我就本課教學過程中體現出的訓練作一小結。

五、訓練設計

本課訓練本着“還課堂給學生、顯語文之本色”的指導思想,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設計了不同的訓練。充分到位的朗讀是本課最基本的訓練,它貫穿整個課堂,提升了整堂課的靈氣。小組合作寫話、“我想說……”和課堂中無處不在的認真傾聽的訓練是本課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後的層次作業更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根本體現。特別是必做作業“讀更多的神話故事,爲開故事會做好準備”的設計,它可以引領學生從《盤古開天地》走向古老的神話,進而從古老的神話走向“燦爛的中華文化”……正如崔巒所指出的那樣,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輕輕鬆鬆學語文、真真切切愛語文”。本課訓練設計,正是沿着這條道路探索後留下的痕跡吧!

六、板書設計:

最後,談一談本課板書設計,以期爲本次說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靳家彥曾說過:板書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是濃縮的教學思路,是凝鍊的文章中心,板書設計在於精而準。根據這個理念,我設計了這個板書,這個板書設計緊緊圍繞中心詞“創造”而展開,把握了文章的梗概,突出了文章中心,也突出了題目中的中心詞“開”,精煉簡潔,一目瞭然。

盤古開天地

創造

開天闢地——頂天蹬地——化作萬物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下人家》。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

一、說教材:今天我要說的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課。《中彩那天》這是一篇外國小故事,寫了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鬥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作者讚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

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通過人物的神態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情感。

技能目標 體會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式,能複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懂得誠實守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珍貴的道理,並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體會。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課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我把教學重點定爲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理解誠實與守信的珍貴。難點是對“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的理解。

 二說教法

1.以讀代講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把讀的訓練貫徹於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啓發誘導法。“思起於疑”,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重點及學生勇於探索的特點設計了一些啓發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3. 情境創設法。“入境始於親”,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親”入課文當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扮演着一個組織者和引導着的角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以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 合作學習法。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學生互學互鑑,在小組的討論交流中不斷得到啓發,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爲今後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㈠創設情境,促情激趣。

1.組織“幸運大抽獎”的遊戲活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遊戲後,詢問“中獎者”:你的心情任何?讓中獎者發表“中獎感言”。

2. 板書課題“中彩那天”,誘導:今天老師要帶着同學們一起走進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與中獎有關的故事。

3.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資本主義社會普通農民的生活狀況。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本環節中我以遊戲開頭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體會中獎者的心情,爲感受父親形象打下基礎。)

㈡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說說對父親的印象。

3.學習生字詞。

(“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遵循認識規律——“感知——重現——理解”)

㈢梳理經過,複述課文

1.讓學生再讀課文,掌握事情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準備複述課文。

2.指名複述課文,進行評價。

(本文的故事性較強,適宜進行復述訓練。學生在複述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爲進一步領會人物的品質作鋪墊。)

㈣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體會人物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組織探究:在故事發展的整個過程當中,母親、我、父親的情感有什麼變化?從哪看出來?請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3.組織探究:“你父親正面臨着一個道德難題。”這個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說這是一個道德難題?小組合作學習,深入探究。

4.組織探究:父親有沒有理由留下這輛車?爲什麼又沒有留下?你覺得父親這樣做值得嗎?爲什麼?(小組討論,各組代表彙報)

5.組織討論:母親的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爲什麼說“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6.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人一旦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

7.總結,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設計問題,並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交流理解了什麼是“道德難題”,並感受父親解決道德難題的不從而充分認識父親的高貴品質,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㈤迴歸整體,領悟寫法

1.讓學生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2.提問:這三段之間有什麼聯繫?

(通過讓學生比較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領悟作者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旨,爲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脈絡,好的板書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我的板書以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展開,層次清晰,主題明確,既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又能幫助學生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板書: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神情嚴肅

還車 誠實守信

打電話→高興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日月明》,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一年級上冊識字(二)的一篇課文,它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因爲字意的理解基本上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我把識字教學的重點放在字音以及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漢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13個漢字。

難點:初步瞭解會意字的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一個雙邊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本節課我採用了“激、促、查、教”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以達到“生成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整篇課文我貫徹了一個闖關的情景,而在這個情景中我引入了學生非常熟悉和喜歡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等人物,這樣讓學生在一次次的闖關中完成一個個學習任務,從而也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穫快樂。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片(多媒體展示圖片),這是一座識字城堡,裏面住着識字大王和小王,看到這樣美麗的城堡,同學們想不想進去呢?(想)好,那你必須先通過老師的第一關:說出城堡的名字(日月明)(課件出示)。

2、齊讀課題《日月明》。

過渡:很快城堡的門就打開了,我們就隨之進去了,可是奇怪的是我們發現城堡裏沒有任何人,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因爲我們還沒過第二關:讀生字。(課件出示)

(二)多種形式,讀準字音。

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彙報: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讀。(老師隨即貼出相應的生字)。

3、學生齊讀。

4、小老師帶讀。

5、開火車認讀。

6、卡片遊戲

7、去音讀生字。

過渡:過了第二關我們就認識了這個城堡裏的識字小王,那你還想認識誰呢?(拼音大王)下面就讓我們來過第三關:記字形(課件出示)

(三)牢記字形,理解會意字

1、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這些字的(一部分生字)。

2、猜一猜:通過圖片猜是什麼字 ( 另外一部分生字)。

3、你覺得我們今天所學的字和以前有什麼不同呢(爲什麼有趣呢?),引出會意字。

4、你能給這些字組詞麼,能用其中的詞語說一句話嗎?

6、指名三名學生上臺完成老師的板書。

過渡: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成爲比識字小王更厲害的識字大王呢?那就用你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吧!

(四)朗讀課文、感悟會意字

1、學生齊讀詞語。

2、學生齊讀課文。

3、師生對讀。

4、學生拍手讀。

(五)課外拓展,加深理解

1、你還知道和認識哪些會意字呢,和大家一起說一說吧!

2、生活中搜集更多的會意字,並把它講給爸爸媽 媽聽。

(六)板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以“益智”爲主題,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有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文中插圖形象鮮豔,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我將這篇課文分爲2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1、幫助學生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認識偏旁“夕”“母”;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其中教學重點是認識12個生字,認識這些生字,學生能夠正確的朗讀課文,爲第二課時的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對課文的講解,讓學生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教學生寫會3個字。

二、說學生情況

(一)一年級孩子對花生這種植物的生長過程都不是很瞭解,因此,小松鼠的疑問也就是孩子們很想解決的問題。

(二)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朗讀能力都很弱,閱讀後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通過向學生展示花生實物,引出這篇課文,這可以吸引學生探知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通過問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自主讀課文,並標出生字及不會讀的字。然後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這可以節約教學時間,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三)字音教學

1.出示課件(有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讀這些詞語(點名讀、齊讀、小老師帶領讀),並引導學生回憶識字方法;

2.在讀會詞語的基礎上,將生字獨立出來,做成生字卡片,粘貼到黑板上,要求學生會讀,提出重點字音,並請小老師帶領讀生字;

3.讓學生對生字進行正確的分類(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並討論記住這些生字的辦法,老師給予補充;

4.複習生字,並用生字組詞,主要通過開火車、蘋果樂園兩個遊戲來進行。

(四)全班朗讀課文,使學生再一遍熟悉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通過複習學習過的生字,進入第二課時。

(二)整體感知,朗讀感悟

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思考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內容?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第二幅圖的內容?

1—2自然段

讓學生自讀1自然段,並起來說讀到了些什麼;通過展示花生的花的圖片,讓學生理解“鮮豔”(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符合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並通過提問“還有哪些東西很鮮豔?”拓展學生的思維。

小松鼠看見花生的花,它是怎麼問鼴鼠的?鼴鼠又是怎麼說的?(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老師從旁指導,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切身的感受小松鼠與鼴鼠當時的對話場景,增加對課文的理解)

3—5自然段 小松鼠聽了鼴鼠的話,它是怎麼做的呢?結果怎樣呢?沒見到花生,小松鼠心裏覺得怎麼樣?(承上啓下,讓學生理解小松鼠的奇怪和失望,並要求學生能用這樣的語氣讀該句子) 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時你有什麼疑問?(換位思考,引出句子“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並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自言自語”。

出示花生生長於地裏的圖片或動畫,讓學生觀察,知道花生是生長在土裏的,並進行思維拓展:你還知道我們吃的食物中有哪些是長在土裏的嗎?

(三)書寫指導

事先在小黑板上寫好“生”“裏”“果”三個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師範寫,並提出每個字需要注意的地方,學生描紅;叫三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練習,其他學生在下面練習寫這三個字,老師最後進行評析。

(四)佈置作業

1.將三個生字寫在作業本上,每個字抄寫5遍,要求整潔、規範。(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生字,)

2.通過續編故事《花生找到了》,拓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教具準備

事先準備好上課要用的課件、花生、生字卡片和小黑板。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組18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五個環節說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課文的段落以空行爲標誌,共分五段。課文先寫伯父去世後,“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愛戴。接着觸景生情地轉入對伯父生前的點滴回憶,分別敘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談《水滸傳》啓發教育“我”認真讀書;伯父在笑談“碰壁”中抨擊舊社會;伯父熱情地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伕;伯父關心女傭阿三。最後總結伯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呼應開頭,點明主題。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上冊後半學段,學生已基本適應高年級閱讀教學,已能夠初步養成獨立或合作學習課文的閱讀能力,對人物描寫已有了初步的瞭解,但,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許多陌生的詞語,加之一些語句的表達形式與現在的表達習慣不同,所以,需要老師提前安排學生查資料。

三、學習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愛撫、團聚、情節、記性、保存、陰暗、深奧、囫圇吞棗、張冠李戴、恍然大悟、飽經風霜”等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魯迅先生爲別人想得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

2.能結合上下文並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與段之間內容上的聯繫;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五、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設計思路是根據六年級學生已積累一定的自學能力,《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的教學設計,我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加強默讀、自瀆自悟和加強朗讀,培養語感,並在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魯迅畫像,揭示一半題目,簡介魯迅。瞭解魯迅生平,再揭示題目的另一半“我的伯父”明確作者與魯迅的關係。我們爲作者有這樣偉大的伯父而自豪,讓我們爲他自豪的高喊一聲——學生讀題。

【設計意圖是“以題統文”說的是讀文如能以題意提挈則事半功倍。因此教師應當以審題解題爲契機,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過程中探究強化初讀的目標意識。】

(二)字詞處理

檢查學習情況

1、開火車式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字音。

2、小黑板出示要求會讀,會寫的生字詞語。教師及時點撥正音。

3、與生字有關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組詞,鞏固生字的音形義。

【設計意圖:可以瞭解學生對文章的預習情況,並進行整理,對後文的學習作一個很好的鋪墊。

(三)整體感知

1、概括主要內容

默讀課文,按照課文寫了幾件事的方法來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指導

2、歸納小標題

周曄在伯父逝世九週年之際回憶寫下的紀念性文章,文中字裏行間均飽含她對伯父的無限懷念與敬佩。周曄於文中主要回憶了伯父生前的幾件事情,分別段?師生共同提煉小標題並板書;

【設計意圖是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有利於幫助學生理清文本脈絡,以順利且輕鬆進入文本重點內容學習。】

(四)提出問題,設計方法

1、在這個環節,教師提出統領全篇的大問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怎麼樣一個人?伯父爲什麼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學生帶着問題自學,同時可以提出不懂得問題,

2、解決方法:

對於敘事寫人的文章,我們閱讀時首先就要抓住文章寫了哪些人的哪些階段的哪些事,再就是抓住文章是如何寫人和如何敘事的。一句話,就是要通過閱讀篩選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設計意圖:都說“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已至高段,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加之教師的任務驅動,相信學生能讀好、學好,這樣課堂上就可節省許多時間,爲研讀重點部分留有時間與空間】

(五)品析文本,落實目標

學習2、3兩段

接下來將重點學習伯父與我相處的兩件事,學生讀文思考: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怎麼樣一個人?

學生相機彙報,我適時追問。

1、說說我哪兒張冠李戴了?什麼原因造成張冠李戴?伯父有跟我說“看書不能否囫圇吞棗嗎”那是怎麼說的,爲什麼這樣說?從而體會魯迅幽默風趣,對下一代的愛護。

2、說說我恍然大悟悟到了什麼?(出示伯父的話)伯父的鼻子真是碰扁嗎?那你是怎樣理解伯父的話?在學生交流過程中出示魯迅碰壁的資料幫助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鬥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纔會產生旺盛的探究欲。因此教師要適當創設一些情境並進行巧妙誘導促使學生產生興趣。】

3、總結學習方法:

學習4、5段

用學習談“水滸“和趣談”碰壁“的方法學習救助車伕和關心女傭兩件事。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情來體會人物的形象。

【“學以致用”,教學本課,於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同時,我更注重學生學習作者寫作方法:通過幾件生動的事例展現人物形象,表達內心情感。爲今後寫好寫人的文章做好鋪墊。】

預設學生的回答1、受傷的車伕,引:車伕傷得重嗎?特別從——讀出?待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後,引導學生給“捧”換詞,品味;2、飽經風霜的車伕,調侃:飽經風霜是說車伕風裏來,日裏去,吃飽了風和霜嗎?那這個“飽經風霜”我們可以怎麼理解?待學生交流到一定階段,教師作小結:是的,生活的艱辛、困苦,無形中寫在了車伕的臉上,加上她此時的痛,致使車伕心力交瘁!再讀,感受車伕的痛與苦。

【設計意圖: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式與重要方式,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讀讀悟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能幫助學生很好地感悟魯迅高大形象。】

(六)歸納概括

1、人文性:通過回憶魯迅先生的幾件事(笑談《水滸傳》、趣談“碰壁”,救助車伕、關心女傭)來反映伯父魯迅先生“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優秀品質。

2:工具性: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設計意圖對培養學生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由特殊到普遍的學習能力,落實“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理念的進一步強化】

(七)、拓展應用,生成創新

1、認真讀課文,質疑,寫下來;

2、收集魯迅的名言:1、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 2、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即生活”,語文學習要向開放的生活要內容】

(八)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笑談《水滸》

愛戴 趣談“碰壁” 爲自己想得少

救護車伕 爲別人想得多

關心女傭

【計意圖 :爲一體,簡潔形象,脈絡清晰,能幫助學生學習文本,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我將從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法學法的預設,教學資源的準備,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效果的預設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着樸素而深刻的道理。當三個兒子看到自己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前兩個兒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長,只有第三個兒子接過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水桶。

本課以《兒童思維發展新論》和《語文課程標準》爲指導思想,以語言運用爲中心,在教學中,通過角色互換,設置情境,換位思考,移情體驗,讓學生融入角色,體會情感,從而產生心靈的共鳴。理解老爺爺的話中包含的深刻含義,讓學生對孝順父母的美德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二、學情分析

1、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喜歡閱讀,思維活躍,大部分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他們喜歡朗讀,有一定的朗讀速度,喜歡錶達,有強烈的表現慾望,喜歡創編,有豐富的想象力。

2、二年級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受到關注,願意得到表揚,有互相幫助的願望,自信心不斷加強,具有初步合作學習的能力。

3、課文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對文本深層面的涵義挖掘不是很透徹,需要老師在課上及時關注,表揚,給少部分膽怯學生以鼓勵。

  三、教學目標的預設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給學生方法,引導學生說、寫自己爲把爸爸媽媽做的事情,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大量閱讀,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使文章主題得以深化,激發學生用實際行動孝敬父母的願望。

2、通過情景創設,爲學生搭建思維平臺,培養創編能力,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熱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理解老爺爺說的話,懂得我們要孝敬父母的道理,並且把孝敬父母落實到行動上來。

教學難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教學重點;而理解老爺爺話的含義,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資源準備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教師:1製作相關課件;2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閱讀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

  五、教法學法的預設

1、以讀爲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讀寫結合: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創編,讓學生在結合課文的學習中去創造,去延伸,去書寫自己的感受。

3、體驗教學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合作探究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活動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將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5、多元評價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六、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在複習時利用"摘蘋果"遊戲,檢查孩子們對生字掌握情況,要求孩子們讀準音,記住字形。孩子們喜歡遊戲,紛紛發言,爭奪果子,可能會說出利用編字謎,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識字方法記住生字。這時我真誠地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孩子們馬上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同時,也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的1—6自然段,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落實語言訓練,體悟人物情感。

1、抓住三位媽媽對話,朗讀感悟

本環節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自讀完畢後,讓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爲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

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交流平臺:一位學生讀後: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纔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麼樣啊!

生:我爲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爲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爲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擡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爲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以上預設注重讀書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爲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第一個媽媽的話,孩子們會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爲他們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將"授之以魚"轉換成"授之以漁場"。

朗讀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來朗讀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隨即我課用課件出示這樣的填空:

一個媽媽()地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又一個媽媽()地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第三媽媽()地說:"有什麼可說的,他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並輕鬆完成填空,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2、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提水的辛苦。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我在這裏提出"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三位媽媽提水很辛苦?"讓學生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是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是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正在這時候三個兒子來了,他們是怎麼做的呢?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進行朗讀體會。隨即進入下一環節。

3、體會三位兒子不同,拓展練習

我先用課件出示: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通過對比引讀,激發學生比較,從而更準確的理解文本,體會到第三個兒子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再用其中的"一個一個另一個"造句,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評價時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更換量詞來說句子(比如假山的猴子,一隻做什麼,一隻做什麼,另一隻做什麼等),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4、模擬文本情境,體會孝敬父母的美德

爲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錶現,樂於表演的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又有動地朗讀出來。然後小組討論: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老爺爺爲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他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通過交流彙報,最終突破了難點。此時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爲了深化文章主題我再次創設情景:如果那兩個兒子看見第三個兒子的表現,又聽了老爺爺的話會做些什麼?(學生可能會說他們一起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三、學生自主創編,促進情感昇華

教師利用課件,通過出示圖片,爲學生搭建思維平臺,讓學生腦中有一個總體形象,拓寬學生思維面,讓學生有的可寫。同時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營造情感氛圍。

孝敬父母就是在媽媽生病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滿頭大汗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當媽媽買回你愛吃的水果時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媽媽熟睡的時候

七、板書設計

23三個兒子

一個一個另一個

翻跟頭唱歌提水(懂事孝順)

八、教學效果的預設

課文中有多處人物的對話,不同的語言語氣不同,表達出的意思也不同,說話者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將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此環節以讀爲主,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原則。通過自己嘗試讀,指名讀,同桌互相讀,分角色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掀起了本節課的一個小高潮。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課上我將引導學生觀察插圖,體會文字,展開想象,多種感官參與課堂,尤其是以補充句子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以敘述圖片的形式搭建思維平臺,從而完成說話、寫話訓練。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以走進科技世界爲專題,精心選編了四篇課文,圖文結合,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引發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本課以科學探究爲魂,以科學家們關於“滅絕”的說法爲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

依據編排意圖、教材特點以及學情,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這裏我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策略與理念,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能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龐大、突然、枯萎”等詞語。

2、過程和方法:自主讀書、在合作交往中互相啓發對科學詞語的理解,對課文有深刻感悟。

3、情感態度價值觀: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有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重點:能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讀懂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

教學難點:讀中理解、感悟恐龍滅絕的原因,對恐龍滅絕等自然現象有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願望。

二、教法學法

1、情境法:運用農遠資源,結合學生實際,對資源進行二次開發,使之更加適合我們的課堂,調動學生的內在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2、以讀代講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開展小組間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新知識,從而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一)媒體展示,創設情境,激活思維。

導入中,我先播放恐龍動畫。播放動畫視頻,創設活生生的恐龍世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我以問啓思:“你們認識這些動物嗎?你們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你們瞭解它們嗎?”畫面展示,縮小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空間距離,貼近學生的心理認知狀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恐龍。)再活用圖片,讓學生看圖想詞形容恐龍,比如龐大的恐龍,兇猛的恐龍等,聯繫恐龍圖片及“龐”字的構字特點理解“龐大”。這美好的恐龍世界是科學家們根據化石構想出來的,現在還能看到一隻恐龍嗎?啓發理解“滅絕”。完善課題(板書:恐龍的),讀課題質疑,誘導思考,直奔教學重點。

(二)以讀促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朗讀時,播放錄音朗讀,以聲音、畫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聽中思考:恐龍生活了大約兩億年,爲什麼消失了呢?聽完後,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說法,小組合作,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感悟,進一步研讀,在交流討論中整體感知,歸納恐龍滅絕的幾中說法,學會用詞語概括,並板書這幾種說法。“閱讀是個性化行爲”。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三)品詞析句,欣賞語言,深入領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瞭解恐龍悠久的歷史。

2、對比研讀,理解語言的精妙。

老師範讀第二自然段,讀中故意漏掉“突然”、“慢慢地”,引發學生的注意,理解“突然”。接着齊讀去掉“突然”“慢慢地”的對比句,感受到從句子中刪去“突然”“慢慢地”,就會與實際相悖。

“地球上突然變得十分寒冷。”究竟有多冷?造成恐龍的死亡,播放寒冷景象的視頻,啓發想象:如果在那樣的處境下你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會怎麼做?帶着這種感受讀好課文。啓發理解“躲避”“嚴寒”,聯繫上下文,運用句子補寫空白:“假如恐龍有冬眠的習慣,它們就能;假如恐龍身上有厚厚的皮毛,它們就能。”對比再讀一讀,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驗。

(這個環節我藉助農遠資源,幫助學生從直觀上理解了課文的重點詞句,讀思結合,通過對語言的比較和揣摩,感知語言的精妙

和用詞的準確性。長期以往,加強了學生語感,提升了學生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3、自主感悟,領會語句。

默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標一標共有幾句話,想一想每一句話說的是什麼。播放星球相撞的視頻,隨機理解“塵埃”;是呀,塵埃籠罩了大地,太陽不見了,啓發學生聯繫身處黑暗的感受來體會恐龍的處境,帶着這種感受讀好句子。推想沒有太陽的地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理解“枯萎、死亡”,再次體會在黑暗中面臨飢餓的恐龍的感受,帶着這種感受師生對讀,深層次地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接着排一排五個句子的順序,最後用上“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理清其因果關係。

(本環節我藉助農遠資源,創設星球相撞引起恐龍滅絕的情境,啓發想象,聯繫生活經驗,讀中品悟,再精心設計語言訓練,突破課文難點,學生讀懂了句子的意思,理清了事物間的因果關係,再教給學生如何讀懂一段話的方法,授他們以“漁”。)

4、連詞說句,整體感悟。

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交流恐龍滅絕的其他原因,並板書。然後啓問:孩子們,恐龍的滅絕還可能有哪些原因呢?組織學生交流後,以“一種說法是……另一種說法是……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爲開頭,師生合作練說恐龍滅絕的說法,加深體會。

(閱讀教學應該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內化語言的感悟程度,本環節構建了發展的語文課堂,語文生活化,學以致用,促進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齊讀第五自然段後,出示拓展資料,再給學生一些網址,培養學生學會蒐集相關信息和圖文資料,自辦小報,張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裏。佈置寫一()寫作業,把想到的關於恐龍滅絕的說法寫下來,展示並互相交流。

(從課堂向課外延伸,拓展語文學習空間;多媒體資源的利用,重視課外知識的補充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是大語文教育的體現。)

最後總結:同學們,恐龍爲什麼滅絕?至今仍是一個謎!還能復活嗎?有待我們去探究!留給我們的思考是什麼——生命與環境有着密切聯繫,我們要愛護環境,珍惜生命!

四、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突出了教學重點,非常簡單,但留有空白,啓思拓展,引發學生再學習,是訓練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再用資源。

五、教學效果預測。

應用農遠資源,把學生帶進恐龍世界,縮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空間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中理解感悟重點段,突破教學難點,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爲推動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機會,我們學校教師抓住這一良好的機遇,合理利用使其發揮最大的潛能,全面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附板書設計:

一種說法寒冷說

31恐龍的滅絕另一種說法星球相撞說

偷吃恐龍蛋

其他種種說法傳染疾病

氣溫下降

還有…….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爲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在充分的閱讀中,領略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課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句,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羣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思路清晰,詞句精確而具體。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參”,理解“威武”“交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瞭解我國的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字詞;描寫海域物產的段落。

難點:學習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 爲了讓學生快速地走進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環節 ]

師:同學們,“十一”長假時你們和爸爸媽媽去了哪些地方遊玩?

生自由說 。

師:這節課老師帶你們一起去遊覽一個地方。(出示西沙羣島風光圖片)

師:知道是什麼地方嗎?(板書:富饒的西沙羣島)

生:齊讀課題,指生說說“富饒”的意思。

師:簡介西沙羣島:它是祖國南海上的一羣島嶼。它由許多小島組成,是我國海防的前沿哨所,位置非常重要。(屏幕出示地圖)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預習能力是小學生應具備的自學能力,我課前佈置預習,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養成讀書動腦的好習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字詞:

a、出示生字詞

b、指名讀詞並說說哪些字容易讀錯,重點強調“饒”、“棲”、“漁”“嶼”幾個字的讀音,再齊讀詞語。

c、讓學生說說“威武”和“交錯”什麼意思,

d、去熟字留生字,採用開火車讀的方式鞏固讀音。並讓學生選字組詞說話

3、指名接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課標要求中年級開始,要初步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這學期讓學生預習時要想主要內容。但學生概括起來還是會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學習課文時逐步引導他們概括好。]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一)、學習第1自然段。

讓學生結合預習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有了以往的經驗,學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然後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二)、學習 2~6自然段。

1、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呢?請同學們找到有關的內容讀一讀,並結合重點詞句體會。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這時不必強調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進行,但教師應該在學生彙報某段內容時,引導學生集中彙報本段以後,再進行別的自然段。)

[這樣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2~6自然段的內容我是這樣處理的:

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處理細緻一些

第3自然段:通過圖片認識珊瑚;用舉例子和做動作的方法理解“蠕動”和“威武”;認識多音字“參”;指導朗讀出珊瑚的美麗,海蔘的懶洋洋和龍蝦的威武。

第4自然段:

1、當學生談到第二句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時,屏幕出示圖片,教師指圖讓學生說出文中相對應的描寫魚的語句,理解魚奇特的樣子和優美的姿態。

2、“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a、從哪裏可以看出魚多?(引導學生聯繫上文回答,找到“成羣結隊”、“數不清”理解魚的數量多;找到“各種各樣”、“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理解魚的種類多;)b、看畫面。(進一步感受魚多)

3、進行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

4、領悟表達方法:這一自然段是什麼結構?(因爲在趙州橋一課已經學習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一部分學生應該能發現本段也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然後分別找到總起、分述和總結的句子。

2、5、6自然段處理簡單一些

第2自然段:教師說明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指名讀出海水的美。

第5自然段:結合圖片理解“顏色不一”和“千奇百怪”;通過讀感受貝殼的美和海龜的有趣。

第6自然段:引導明確本段是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並找到關鍵詞“各種”“遍地”“厚厚的”。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始終注意以讀爲主,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和課件演示讓學生體會感情,突破難點。在不脫離文本的前提下,將積累詞語和理解課文內容有機聯繫在一起,並通過多種形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熱情,使學生在讀議中悟出情理。]

(三)、學習第7自然段。

師:西沙羣島是如此的美麗和富饒,那麼島上的英雄兒女們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我沒做重點處理,以讀代講既節省時間又使教學環節輕重有致。]

(四)、總結

讓學生看板書再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板書:熱愛]

[這樣做是爲了訓練學生更完整地表達,進一步培養概括能力。]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加深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板書設計: 22、富饒的西沙羣島

風景優美 海水

海底 熱愛

物產豐富 海灘

海島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目標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過程和方法:以讀爲本,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和認真精神。

教學重,難點:

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學會字詞、讀通課文已經不是最大的難題,但五年級的孩子真正要通過學習課文去學習和理解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和認真精神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如何使學生知道課文爲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爲題”,並學習竺可楨先生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爲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想,教學目標的達到和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光靠老師用語言來描述是不能很好地展現出來的,網絡教育資源以它獨有的優勢和特點,爲這一類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幫助,使學生在老師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的文本情境中進行自然有序、輕鬆愉快地學習。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 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啓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這些方法的運用有利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首先我讓同學們齊讀整篇課文,從整體上去了解這篇課文的大致內容,讓學生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同學們整體,全面的去了解了課文之後,提出問題,“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一天,小孩匆匆跑來,邊跑邊喊,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在提出問題之後,同學們會更積極的思考問題,引導同學們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逐層分析,在分析問題的同時,鍛鍊並提高自己的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以後閱讀和理解課文的同時,去學會積極的思考問題和先從整體去把握而後逐層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二)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疑,思之始,學之端。”從整體上去了解課文之後,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在初步瞭解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問題: “作者爲什麼要以第一朵杏花爲題?”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接下來再提出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孩子發現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是清明節)。這樣,同學們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時間,並且使同學們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想去了解爲什麼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爲題。並且引導同學們帶着興趣去學習接下來的課文。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後針對問題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思考,並回答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討論中讓同學們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瞭解,並且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同學們積極思考問題的同時,提出全文的重點句:“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讓同學們分析,爲什麼竺可楨爺爺是快步,又爲什麼是興沖沖。在詞語的分析中去體會和了解一個科學家對待學術問題的嚴謹的態度和認真的精神,以及在學術問題研究中所得到的快樂。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所表達的主題的同時,啓發學生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在研究中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和態度。

接下來讓同學們自己找出喜歡的句子,並討論

1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用了排比、擬人手法,形象生動)

2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擬人,形象生動,同時也襯托出竺可楨爺爺發現第一朵杏花開放時間的喜悅心情)

這段話中,作者運用了很多的修辭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會了解適當的運用修辭方法使文章增強表現力,也更真切而細膩的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在閱讀和分析的過程中學會恰如其分的運用適當的修辭方法去表達情感,並學會運用修辭方法增強文章的表現力的方法。

(四) 細緻分析, 品讀主題

在整體上把握了課文之後,從細小處對課文進行更細緻的分析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切的認識和體會。

1 “大概”“也許”是什麼意思?

2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3 你認爲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像他學習什麼?

以上三個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在對整篇課文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把握的基礎上,讓學生激發內心的情感去思考問題,並 深刻理解科學家在對待科學的問題上的嚴謹的態度和認真精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同時,瞭解這篇課文的主旨和作者想要同學們學到的道理和精神。使文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得到充分的體現。

(五)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在對這篇課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採用了細讀悟理 精讀悟情的學習方法,向學生們提供自學材料,並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進行小組交流反饋。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深刻的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主題。使學生有着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在讀中解惑悟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並在輕鬆氛圍中去體會到深刻的道理。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爲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爲自己這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小學是一個人一生當中致關重要的階段。從小學到的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和一種快樂的學習方式,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對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培養。努力讓學生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很輕鬆的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大道理。培養學生快樂的學習,並在學習中不斷的得到更多的快樂。

五。作業設計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只有課後不斷的思考和鞏固,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回報。因此,我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後的溫習和鞏固。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閱讀竺可楨所寫的科學文章。讓學生在瞭解一個科學家在學術鑽研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學生學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並在以後學習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塌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