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5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5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講師生之間深厚感情的。細膩淡雅的文字,娓娓講述,在讀者眼前徐徐展開一幅安詳沉寂、樸素自然的山村生活的浪漫畫卷。

課文記敘了有月亮的晚上,爲了滿足孩子們的願望,“我”這個山村教師犧牲了僅有的一點自學時間,陪伴他們讀書的故事。月夜相約——蹋月上學——教室伴學——高歌散學,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

山村教師的生活是單調的。這裏沒有彩燈閃爍,沒有大道通衢,沒有繁華喧囂,這裏有的只是望不盡的連山、靜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也許正基於此,本文在作者的敘述中才得以保留一片純淨的長天和一輪皎潔的圓月,是很純淨,很明朗的月夜,使人倍感美好珍貴,使人細細品味平凡生活中蘊涵的真味。

作者十分珍視這份純淨。將這珍惜撒播到文章的字裏行間,就深深淺淺都是愛了。愛山間美麗的景色,愛頑皮活潑的學生,愛寧靜致遠淡泊名利的生活,愛辛勤勞碌不捨晝夜的工作。愛,使平凡的世界變得絢爛,使原本單調的生活擁有了一種別樣的浪漫情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能夠圍繞中心句“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品讀文中的中的重點句,品味語言的質樸美。

2.認識、理解“嘰嘰喳喳、霏霏、拘謹、波光粼粼、涌動、簇擁、肆意揮灑、”等詞語的意思。

3.熟悉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結構和作者的思路

(二)過程與方法

自學與交流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反覆的品讀中體會感情,感受文字的優美。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靜和師生間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靜和師生間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重點語句,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靜和師生間的真摯感情,品味語言的質樸美。

課前準備:蒐集相關內容及作品(如古詩、故事、歌曲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同學們,這篇課文也是講述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的。山村教師的生活是單調的。這裏沒有彩燈閃爍,沒有大道通衢,沒有繁華喧囂,這裏有的只是望不盡的連山、靜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是在這月夜伴讀故事中,到處都撒播着深深淺淺的愛。你們想知道嗎?那就趕緊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與老師的談話,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課文朗讀(自由讀、指名讀、教師範讀相結合糾正字音)

2.對照實物投影,學生解決疑難字詞。

3.再讀課文感受鄉村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體會他們的樂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梳理作者的思路。

月夜相約——踏月上學——教室伴學——高歌散學,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讀書、讀準字音的習慣。通過自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學會給課文分段落並總結段意,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以便爲寫好作文打好基礎。

三、充分朗讀,感受鄉村月夜的美好,體會師生相互依戀。

出示中心話題:“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體會。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聯繫課文內容說一說你感受到了月夜裏的哪些美。

1.提問:在“有月亮的晚上”發生了哪些事情?你覺得鄉村的孩子快樂嗎?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是誰讓他們如此快樂?爲什麼說“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學生自由朗讀,自主感悟,自由交流,教師進行適當點撥。)

設計意圖:品味文中三次對月夜的描寫,在反覆品讀中體會感情,感受語言美。

(1)踏月上學景色美:圓圓的月亮掛在樹梢,看上去溼漉漉的,彷彿在清水裏剛剛洗過一樣。小河裏波光粼粼,好像涌動着一河月亮。我們沿着長滿柳條的堤岸走着,時而走進樹影裏,時而走在月光下,這恰似走在“晚涼天淨月華開”的意境之中。

老師:月亮、小河、楊柳、長堤,多麼美麗的景色,同學們就美美的讀一讀吧。適時的講解李煜的詞《浪淘沙》。

(2)教室伴學意境美:月光下夜風悄然潛入教室,窗外的大葉楊不時發出沙啦啦的響聲。學生說得不錯,我看書,他們做功課,大家無言地相互守着,這樣的確很好;

老師:月夜寧靜,月光柔和,夜風輕輕。教室裏師生無言的相互守着,無言早已勝過了千言萬語,因爲他們彼此熱愛,相互依戀。我們怎樣體會這讀一讀呢?指導朗讀。

(3)高歌散學情趣美:山村的夜晚很寧靜,那歌聲夾帶着稚氣的童聲,顯得極爲清亮,傳得很遠很遠。清脆的歌聲不時驚起此起彼伏的狗叫,於是,寂靜的夜一下子被攪亂了,喧鬧起來,生動起來。隨着歌聲漸遠漸弱,夜有又歸於寧靜。這是,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莊。老師的愛不正如這默默地月光嗎?

設計意圖:此項練習意在訓練學生能夠根據上下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通過充分朗讀重點句,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文字的美麗,感受景色的美麗,感受濃濃的師生情誼的美麗。

三、拓展練習:課文中很多細節描寫生動,你的生活裏有過類似的情景嗎?請從一個細節入手寫一個片斷,形象的表現師生之間的感情。

(學生可暢所欲言。只要不偏離中心,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即學即練的寫作能力。

教師小結:我們要以一顆純淨的心來面對我們的生活,要處處體驗美、發現美、創造美。

四、佈置作業

1.整理精彩語句並作點評

2.課外閱讀王連明的另一篇散文《開花的課桌》作比較,體會兩文所表達的共同情感。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細小的事情曾引起你的心靈震顫?寫一篇讀後感。

設計意圖:讀後感的創作既能豐富課外知識,又能加深學生對文本主題的理解。

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三中的…

我說課的題目是《行路難》,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首詩,是李白在離開長安時的心情寫懷。他借樂府舊題《行路難》酣暢淋漓地抒發自己的茫然、悲憤以及仍然執着於理想的強烈自信。這首詩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詩人的情感波瀾起伏、跌宕變化。詩人的情懷時而失落苦悶,迷惘不知所措;時而充滿希望,信心倍增;繼爾又彷徨無據感時傷逝;最後又能豪情萬丈,豁達自信。其中適當運用長短句、感嘆詞,使詩感染力倍增。

通過這首詩的教學,我準備達到以下目標:

1抒情誦讀。新課標提出:7-9年級的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節奏的變化。

2品味形象、富於變化的語言。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3”體會詩人哀而不傷、悲而能壯、雖歷經矛盾卻仍昂揚向上的情懷。

“三分詩七分讀”,所以誦讀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囿於時代和年齡的限制,體會詩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幾點:

1)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2)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分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並且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4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誦讀品味法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3)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安排這樣幾個板塊:

1)詩意導入:

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史上,有一個人曾神思遨遊於天地,用詩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間之景,他被人們稱爲“謫仙人、詩仙”他就是李白。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曾學過他的哪些作品。通過這一環節,既聯繫了舊知,又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古典文化氛圍,爲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傾聽作品,創設情境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並茂的朗讀,對於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3)反覆誦讀,走入文本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先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後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樂曲竹林空照,這首樂曲節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爲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4)與文本對話,賞析詩句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拋出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着學生鼻子走。因此,我就問學生“你喜歡哪一句或幾句,喜歡的理由是什麼?”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總結過賞析詩詞應從詞語、句子含義、修辭、展現畫面、思想感情、相關詩句等方面進行。因此,他們可以輕車熟路地進行分析。

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述活動是讓學生們合作探討進行的。

通過這個環節,就理解了詩的藝術特徵和詩人的感情起落。

5)與詩人對話,主題昇華

教師闡述:整首詩中,詩人的感情有起有落。落是因爲懷才不遇,起是因爲又有了希望。教師繼續追問:詩人遭遇如此的挫折,卻仍能揚起希望的風帆,原因是什麼?學生答:是因爲積極樂觀的精神。於是我問學生:你們能從中受到啓示嗎?學生能總結出:在我們人生的路途中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揚起希望的風帆,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抵達勝利的彼岸。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這一環節環環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詩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6)解讀作者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初中古詩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爲主,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作品作家有所瞭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結合他們所瞭解的李白的生平及作品寫一段關於李白的介紹(體裁可詩可文)。這個小練筆的設置,既合乎讀寫結合訓練的要求,又真正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7)網絡大看臺

我在網上摘取了一些網友回覆《行路難》的帖子,(用多媒體出示)同學們可以看出它們是形式內容不同的讀後感。然後,我就要求學生們也試着寫回復帖,等到微機課上發上去,大家共賞。

8)自檢自測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讓學生自己就這首詩出題,題型也由學生自己總結。多媒體出示:難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寫上下句;根據提示默寫上下句;語境默寫。

這項如果課上時間不足,可以留作課下作業。語文應注重基礎知識與素養能力的雙重提高。這幾項練習、作業都符合這個要求。

板書設計:略

語文說課稿 篇3

我所講授的課文《揠苗助長》是蘇教版三年級第二十四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揠苗助長》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裏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根據文本內容以及學生學情沃特確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七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理解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理解課文內容。教學難點爲:理解《揠苗助長》蘊含的道理。這節課中我設計的教法有情感朗讀法、以讀促解法、合作討論法,學法爲:感情朗讀―—理解內容——感悟道理。

教學時,在導入環節中,我先採取講故事、設懸念的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探索新知的環節中,我主要從三方面落實: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我採取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分析、識記字形的方式進行教學。在理解寓言內容的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初步自讀課文,感知內容;然後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揭示寓意的環節中,我出示思考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並讓學生自由發表感悟,我適時引導,幫學生明確寓言所揭示的道理,隨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學習本課後的啓發和感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盡力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主體,我適時地點撥引導,努力體現“以學定教”,幫學生理解文本,感悟道理,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受到啓發。在作業佈置環節中,我設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本課故事一題,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所以產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而教師幫助創設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關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這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隨遇而安”一詞,爲後面感受蟋蟀的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精神和其住宅的“偉大”打下了基礎。[小精靈兒童第二環節:確定問題,學生二度讀文,交流閱讀感受,用時10分鐘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學習生字詞,字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環節注重將字詞學習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幫助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初步感受其住宅的“偉大”,這就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下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關注,真正實現兩者的統一,使學生取得紮實的學習成效。第二件事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爲,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啓發,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雖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但是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爲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每個認識世界的個體來說是共通的,這就爲確定相同的研究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

第三環節:自主學習,學生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偉大”,用時5分鐘

默讀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人的自主思考,使閱讀實現個性化,同時實現新信息與學生背景知識的聯繫和建立。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着確定的問題與文本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第二大環節的“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的概念。

第四環節:協作學習,反饋交流感受,提升“偉大”原因,用時15分鐘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爲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爲,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習夥伴、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因此構建了綠色和諧的課堂。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爲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通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第五環節:效果評價,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閱讀熱情,用時10分鐘

語文學習成效的最好評價內涵是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該環節通過“你看,它的住宅是多麼科學、多麼精緻、多麼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簡單的工具建造瞭如此浩大壯觀的工程。此時,你想對蟋蟀說點什麼?請你把它寫下來”的“我手寫我心”形式,表達自己對蟋蟀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對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用“的作者法布爾是怎樣寫出這篇的?他爲什麼要用擬人的方法來寫?”的“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爲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因此,該課文的學習,我積極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的理念,遵循建構主義理論,運用“拋錨式教學法”,實現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的共同提高,並激發了學生更強烈的學習願望,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蟋蟀的住宅

熱愛生活:科學 精緻 舒服

偉大的工程

不辭辛勞:柔弱簡單——浩大壯觀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珍珠鳥》一課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與動物”爲內容專題編選課文。這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都各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係,閱讀這五篇課文,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

《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爲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從對“人與鳥”的關係的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2、教學目標:

①積累生動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欣賞和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進行描寫的手法。

②引導學生學習抓住的關鍵詞或句子來把握全文感情基調,分析作者和珍珠鳥建立相互信賴關係的過程和原因。

③進一步強化學生朗讀、默讀、速讀、精讀等能力,在讀中品味,逐步培養學生對詞語句子細緻入微的體味能力。

3、教學重點: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的內涵。

4、教學難點:領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和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

5、學情分析:①從德育角度講,現代學生並不缺少“被人愛”,相反地,恰恰是因爲擁有太多的“被人愛”,反而使他們缺少了一種“愛別人”的胸懷,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孩子們對善的嚮往提升起來,把人的良知煥發出來,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獨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愛和自由,樂於創造,熱愛自然,學會生活和懷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②從語文角度講,初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往往還只停留在以情節判斷作品好壞這一淺層面上。因此,幫助學生品味文學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長期任務。

二、說教法

朗讀型美讀鑑賞法:(此法由葉聖陶先生提出)。

設置原因:

1、本文描寫人鳥相親的畫面,語言優美精緻,有着濃郁的詩意,適合朗讀。

2、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對於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裏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教師表情化的朗讀可以把作者感情的流程直接訴諸於學生的聽覺,加之伴隨着語意的理解,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逐漸被打動,從而使他們逐漸展開全面的鑑賞活動。這樣以讀導講,以講導讀,更能使學生明晰而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意蘊。

三、說學法

1、朗讀鑑賞法

設置原因:A、初中學生由於閱歷淺,生活積累少,以及思維能力的限制,他們不可能如高中生一樣,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而只能通過對語言的感受體味來切入文本,對作品獲得感性的認識。

B、學生的朗讀可以讓學生調集各種審美心理因素,去親歷再造作者言語表達生動性的過程,在情感上與產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獲得再創造的興趣和喜悅。

2、小組合作學習

設置原因:A、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合作的精神。

四、說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蒐集帶有“鳥”字的成語

(二)導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展示“鳥語花香”的境界,以便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速讀課文,要求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由此引導學生走進,通過精讀研討,看看人與鳥的信賴是如何營造出來的。

(四)精讀研討:

這一階段,讓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舉手搶答;或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或發揮想象,嘗試着扮演鳥爸爸、鳥媽媽、雛鳥的角色,進行精彩的家庭對話。雛鳥活動的那一部分還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多媒體展示文字和畫面),學習細膩的描寫手法。這些教學形式,會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起來,每個人都想參與,都想表現自己,我們的課堂教學便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問題設計:

1、我初見朋友送的珍珠鳥時心情如何?從文中哪句話讀出了這種喜悅之情?

2、可是緊接着,作者爲什麼單獨用一段強調“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想象:這對怕人的鳥被送到新的主人家,心裏會想些什麼?以小組爲單位討論,試着扮演鳥爸爸、鳥媽媽的角色,說說他們將進行一段怎樣的家庭對話?

3、我在關愛珍珠鳥的過程中,首先爲它做了什麼事?怎樣做的?我這一溫存的舉動換來了什麼?你從這一叫聲中讀出了什麼?

4、我還爲它做了哪些事?我的付出又換來了鳥怎樣的反應?

過渡:是誰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

5、雛鳥長得怎樣?

想象:雛鳥誕生後,它的爸爸、媽媽將對它進行怎樣的教育?雛鳥會心悅誠服地接受嗎?請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展開一家三口的對話。

6、雛鳥對我有什麼反應?我又是怎樣關 愛它的呢?請一位同學朗讀雛鳥活動的段落,大家思考剛纔的問題。(大屏幕出示與文字有關的畫面)

7、雛鳥的變化和我的關愛是分不開的,我在雛鳥活動的時候是如何對待它的?請同學們根據大屏幕提示的問題回答。

8、在我的關愛下,鳥不但親近我,信任我,還對我產生了一種依戀,你能從文找出雛鳥對我依戀的句子嗎?作者在表現這種依戀的情感時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9、讀到這裏,你感覺作者筆下的鳥和你以往見到的有什麼不同?

10、這種表達效果和作者細膩的描寫是分不開的,你認爲作者對雛鳥主要進行了什麼描寫?能找出相關詞語嗎?請帶着對鳥的喜愛之情朗讀這段文字。

過渡:我們再來看這鳥,親暱的趴在作者肩頭睡着了,還呷呷嘴,似乎在做夢。

想象:此時的鳥做了一個什麼夢?

11、作者也被鳥的這種親暱、依戀的深情所打動,靈感涌上心頭,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想象:作者在這裏想對我們人類發出怎樣的呼喚?你以後會怎樣做?

(五)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想讓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喚起情感上的共鳴,走進大自然,留心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親近它,欣賞它,關愛它,並象作者一樣及時捕捉靈感,拿起筆細膩的描寫出自己喜愛的動物。

(六)課堂結束

多媒體展示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畫面,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結束今天的課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