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百鳥朝鳳》觀後感精選

《百鳥朝鳳》觀後感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導語:《白鳥朝鳳》是一部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小編整理了這部影片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啓發。

《百鳥朝鳳》觀後感精選

《百鳥朝鳳》觀後感1:

當衆人爭着學習嗩吶時,他卻嚴格挑選、精心培養人才;當衆人爲他人演奏時,他卻爲自己演奏、讓自己陶醉;當衆人爲錢而奔走時,他卻爲藝術的傳承而呼喚、堅守爲人處世的原則;當衆人追捧西方樂器時,他卻堅持不懈吹嗩吶、用生命捍衛它;當生活的壓力撲向他時,他卻享受精神世界的滿足、獨自撐起一片天……

一個人,一嗩吶,一輩子,將自己的生命與民間藝術——嗩吶融爲一體,用生命演繹匠心精神,用熱愛、情懷、精神感動每一個人。

中西文化在不斷地碰撞、交融,在物質與精神面臨選擇時,我們能否守住心中的那片綠,能否縱使一人也要堅持到底,大旗沒有倒下,終將會有看旗之人。

《百鳥朝鳳》觀後感2:

5月23日晚,東青山西同志們一起學習了電影《百鳥朝鳳》,觀後內心波瀾,久難平靜。當民間藝術遭遇現代科技,珍貴藝術逐漸被遺忘;當傳統文化遭遇信息時代,文化精神不再受重視,身爲炎黃子孫,身爲民族的接班人,該作何思考?又該如何應對?

感中華師承文化

真正的老師,會把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絕對無私地傳授給學生;而真正的學生,則會謙卑受教,不惜一切代價,不計個人得失,繼師之志,將老師所教發揚光大。電影裏,焦老師是這樣的老師,天鳴是這樣的學生。以身作則,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尊師重道,傳承道統,是學生的本分。有好的老師和好的學生,如此一脈相承,纔會有好的教育。電影中,針對天鳴的疑惑,焦老師叮囑他說:別盯着手裏的那幾張票子,得盯着手裏的嗩吶;天鳴在人羣中迷失,焦老師一句話,喚醒夢中人;臨去世時,焦老師依然不忘嗩吶的傳承:我賣牛不是爲了看病,是爲了你把嗩吶傳下去。在焦老師那裏,嗩吶的價值超過了金錢的價值,嗩吶的重量超過了自己生命的重量。唯有這樣的情懷和熱愛,唯有超脫了利益的桎梏,真正的教育才能落實,文化的真正精神方能得以傳承。

另外,對焦老師選擇學生的原則與標準,印象深刻。相比於聰明,更注重德行,因爲德行才能真正讓讓師者放心,讓一個人走得長遠。獨具慧眼,善於識人,才能選對接班人,這也應是一位老師必備的能力。

《百鳥朝鳳》觀後感3:

時代浪潮滾滾而來,浪潮中夾雜着利益的誘惑、信息的爆炸以及科技的“權威”。電影中,面對如此浪潮,師徒二人顯然因勢單力薄,完全招架不住了。人們對於嗩吶匠越發的不重視,相比於嗩吶老套的表演形式,人們更喜歡看美女,聽流行音樂。不是嗩吶落伍了,嗩吶還是那個嗩吶,只不過是世道變了,人心變了。世道變得利益至上,人心變得浮躁不堪。嗩吶是一門藝術,浮躁的時代下浮躁的人們,哪還有心思欣賞這嗩吶?不再像以前那個時候,婚喪嫁娶,首先重視的是嗩吶,人們的眼神中透着敬畏,彷彿嗩吶發出的每一個音符都是那麼神聖,過世的老人,如果能配得上《百鳥朝鳳》,則代表着他德行厚重,功德圓滿。於是,嗩吶不是簡單的樂器,成了老百姓的一種精神寄託,甚至是一種信仰!世代延傳,這種信念便約定俗成,漸漸形成了一種傳統。就是這幾百年的傳統啊,面對現代化浪潮的巨大沖擊,竟然顯得如此“弱不禁風”,時代發展,新舊交替,本是無可厚非,但在這鉅變和聚變中,人們是否丟失了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呢?

傳統,傳承正統。正統代表着正直、正義和正氣,正統不存,便難怪社會有不正之風了。藝術是表現形式、表達手法,是一個民族文化核心和靈魂的'外現。藝術的形式與技藝丟了不可怕,可以通過刻苦學習,重新找回來;但支撐藝術長久流傳的文藝精神、文藝靈魂一旦丟失,便意味着這類藝術正統的丟失。而“民藝論”定文化,古往今來,民間藝術一直離老百姓最近,區別於宮廷或貴族藝術,它們起到了極大的教化大衆百姓、影響社會風氣以及塑造民間文化的作用。以“評書”(又稱“說書”)爲例,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評古論今,演繹人生,在嬉笑中辨清是非,在怒罵中闡釋大道,在中國民間非常喜聞樂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思維方式、行爲習慣和價值觀念。網上有一段關於“陝北說書”的文字,可令我們感受一二:

“每逢說書,村裏男女老少都要圍坐在一孔窯洞裏。說書人搖頭晃腦,指手畫腳,嘻笑怒罵,表情誇張,時而扮男,時而扮女,幽默滑稽,令人目不暇接,啼笑不止。說到高潮時,場內不時爆發出鬨堂大笑,整個窯洞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說到悲苦時,藝人聲音嘶啞,如泣如訴,聲淚俱下,聽衆也往往情不自禁,淚流滿面,再加上弦音低沉,似斷非斷,悲從中來,整個書場無人不悲、無人不慟。小時候,我常常坐在人堆裏,聽那些盲人藝人說書。前面往往加一段“小段子”,然後纔開正本。如《五女興唐傳》、《薛仁貴徵西》、《烏鴉告狀》等,常常聽得我如癡如醉,彷彿身臨其境,久久不願離去。”

而今,民間藝術受時代衝擊,民藝精神受世人冷落,民間技藝找不到接班人。民間藝術傳承之困,如何突圍?

 《百鳥朝鳳》觀後感4: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給每個中國人留下了一個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民間藝術、民族文化如何傳承。這是個很重要的課題,亦是一項大工程。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民藝代表着一個民族的風骨,把根留住,把風骨保存,是每個炎黃子孫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有繼承纔有傳承,有傳承纔有文明。只有深深紮根於中華五千年優秀歷史文化中的創新,纔是真正的創新,才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也就是說,民族的文化、文藝裏的核心永遠不能丟。而若要繼承,則有賴於“師承”,中國的師承文化,老師超脫利益,傳授的是“心法”;學生學到的不僅是技藝,更是老師身上的精神與熱愛。唯有這一份信仰,才能使文化、文藝得以繼承和傳承。

文化在於轉化。時代在變化,民間藝術如果始終保守陳舊,不主動適應時代變化,則必將被淘汰。因此,民間藝術需要應時代特點,主動調整創新,滿足並引領當代人的需求,給民族文藝賦予新內涵。當今世界是開放的,民藝也要主動向世界敞開大門,以更寬廣的視野和胸懷,學習新元素、新理念和新思路,並藉助科學技術的有利工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建造中華民族偉大事業。

民衆意識覺醒。空有民間藝術藝人們的堅守,得不到民衆的響應,也是“一個巴掌拍不響”。人們在信息大爆炸中逐漸被淹沒而迷失方向,亟需心靈的歸宿,精神的寄託。人心浮躁,世風日下是危機,危機背後定有轉機。人們需要民間藝術、民族文化的滋養,這也是民間藝術重新發揚光大的大好時機。民衆意識覺醒了,民間藝術的春天便不再遙遠。

《百鳥朝鳳》觀後感5:

《百鳥朝鳳》,一個很不錯的電影,其中講到了兩代嗩吶匠爲了嗩吶藝術的傳承而進行孜孜不倦的努力。其中,諸多畫面令人難以忘懷。

第一個是,主人公焦班主選拔接班人。他看的不是一個人才的能力和天分如何,而是看他的內心和做事的態度。看到父親摔倒會流淚,練習吸氣時的賣力,割麥子時的腳踏實地,爲了守護嗩吶險些被燒着等細節,這些經歷也爲遊天鳴練就一身好本領打下了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做事情穩紮穩打,才能步步突破。在年輕時,選擇了好老師,就選擇了榜樣和事業。在年老時,選擇了好學生,就選擇了未來與傳承。焦班主用慧眼選擇了好的繼承人。在當今迷亂複雜的社會裏,我們要學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