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百鳥朝鳳》有感1000字

觀《百鳥朝鳳》有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導語:《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上映之路可謂歷經波折,先是排片過少,再又出現“下跪門”。究竟這部電影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呢?我們來看看觀者的感受。

觀《百鳥朝鳳》有感1000字

  觀後感_第1篇:

見過人生如戲,以爲閱過滄桑,卻總有不經意間的感動在某個瞬間。

電影如潮中,本來沒有注意《百鳥朝鳳》,只爲方勵那一跪,知道的,重點關注了;不知道的,趕緊去看簡介。業內的,一個情分;檻外的,一份唏噓。

是的,一個不悲哀卻無法歡笑的故事,一位極有建樹的第五代導演鼻祖的遺作,拍此片的時候,他也許並沒有預知,自己也如同焦三爺,時日無多,會鳳來泣血。而我的感動,卻是不知名的,甚至自己很驚詫,有多久沒有感動到落淚?爲天鳴第一次吸上來的手心兒裏的那捧河水;爲天鳴去而復返時師傅留在桌子上等待他的嗩吶;爲天鳴接過的祖師爺的那一尊三百年傳承的寶貝;爲一個半途而廢的嗩吶手捍衛兒時的未竟事業大打出手;爲混戰中被踐踏碾壓的老一代藝人視若珍寶的斷管殘花;爲師兄弟同仇敵愾的累累傷痕;更爲老班主畢生絕唱“百鳥朝鳳”時從喇叭口傾瀉的拳拳熱血,昭示着恪守忠誠,承載民間絕學的一代藝人,殫精竭慮,油盡燈枯!血花絢爛,血色斑斕。這些並不風姿矍鑠的鏡頭竟然讓我和遊天明一樣淚眼婆娑。我只能解釋爲,這些“傻傻”的淚,觸動了我們天性的純良,和不曾失去,卻一直被壓在心底的精神世界。原來焦家班班主選徒弟時就心明眼亮:只源自天鳴扶起爹爹,撫摸爹爹額頭的傷口時,那一顆晶瑩珍貴的淚滴。

影片沒有宏大的氣勢,包括傳說中《百鳥朝鳳》的曲子也沒有美如天籟,繞樑三日,更沒有真的引來百鳥,也沒有鳳凰的存在,那只是一個行業的至高點,如同圍棋的最高段位,習得此曲,即是下一任班主的象徵。電影表現手法很嫺熟的吳天明特色,主人公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暗喻:遊天鳴,由天命,聽天由命,難不成天明導演預見了自己的無力迴天,亦或預見了快餐時代這部戲的厚重與殘缺?反正《百鳥朝鳳》的情節很現實,結局更現實。專業的影評留給諸多名家,我暫取一瓢飲,除了感動和遺憾,還有愛與哀愁。

我看到了焦師孃很愛很愛愛她的丈夫,以及她丈夫的事業。她沒這樣說,她只做了自己分內之事:鋤地,做飯,安慰小徒弟,照顧小徒弟。但是她風吹日曬的臉,會在丈夫吹起嗩吶時,滿面榮光。哪怕是丈夫醉酒時頑童一樣的表演,她彷彿心領神會,帶着崇敬,認可,愛戀,寵溺。而天鳴愛情的空白,不得不說,也許,他缺少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侶。因爲他把嗩吶愛在骨頭縫裏了,也要有一個接納這份執着的姑娘纔好。

天鳴在師傅暮年做了接班人,卻在他手藝如日中天時,遭遇民間絕學的沒落,就像西安街頭,嗩吶人在沿街乞討;就像文化局的正傅局長確立了嗩吶爲“非物質文化遺產”仍然沒能感召回八臺嗩吶;就像儘管稱之爲遺產,卻不能兌換成金錢賺的金玉滿盆,甚至沒有改變遊家班班主放了妹妹自由,沒有了換親的資本便要打光棍,而他的師兄弟們風餐露宿,拼卻一根手指也不足以養家餬口;就像片尾焦師傅的墓前,天鳴一腔悲憤,雙淚橫流,無語對蒼天,只能鼓足勇氣爲師傅吹一曲杜宇聲聲,師傅卻用一個轉身告訴他,不如歸去,如何來兮?

萬卷歸宗,百鳥朝鳳,可惜,天明時節,鳳隱山林。不知天明導演可曾瞑目,天堂途中,可曾聽到影院增排的消息,可曾看到他的同行們爲他奔走跪求。願愛與憂愁不再,天明與天鳴開懷。

  觀後感_第2篇:

“百鳥朝鳳”沒那麼簡單

《百鳥朝鳳》是嗩吶名曲。然而,它並不僅僅是一支曲子那麼簡單。據影片主演陶澤如介紹,《百鳥朝鳳》原是歡快的曲子,常被用於鄉間結婚喜事。然而在電影《百鳥朝鳳》中,吳天明導演將其改成了哀曲,變得深沉莊重。一般情況下不吹此曲,“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得起爲他吹《百鳥朝鳳》。這首曲子,承載的是對人生的評價。”

正如黃建新導演所評價:“吳天明用‘一個年輕生命的成長’與‘一個生命的消亡’交叉來表現了一種精神世界。這個精神世界是他的,又是全人類的。電影到了這個份兒上,纔是真正的大師。”

輾轉兩年,上映不易

2014年吳天明導演離世後,因爲缺乏宣發費用等原因,《百鳥朝鳳》被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吳天明導演的女兒吳妍妍四處奔波,直到遇見了著名製片人方勵。“我讓方勵老師看了《百鳥朝鳳》,他看完之後背過身去,半天沒有說話,等他轉過身來,滿眼都是淚水。然後他問你缺什麼,我說缺資金,我現在沒有足夠的錢來做這件事。方勵老師說你缺多少錢我給你補多少,一定要把這部電影推出去,哪怕頭破血流,也要爲了這部電影跟市場打一仗。讓觀衆都看到吳天明導演這麼好的一部作品,這樣我們纔對得起這位藝術家。”

對此方勵表示,《百鳥朝鳳》是“電影中的電影”,每次看片都被感動落淚,因此毅然決定親自帶領“志願者”隊伍,集結社會各方力量與業內同仁,爲電影推廣盡其所能。

於是,在《百鳥朝鳳》製作完成的兩年之後,這部影片才終於得以跟觀衆見面。

“大半個中國電影圈”自發力挺

作爲吳天明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百鳥朝鳳》在整個電影圈和業內得到了前所未見的支持。近百位志願者不辭辛勞,爲電影推廣盡其所能。全國九大影業發佈聯合聲明,爲影片發行保駕護航。張藝謀、徐克、黃建新、陳凱歌、賈樟柯、張一白、韓寒、黃健中、謝飛、何平、張揚、管虎等多位著名導演齊聲應援,義氣相挺。

著名導演賈樟柯認爲:“《百鳥朝鳳》表現出對文化本身的‘在意’,這個時代在意這樣事情的人不多了。只要看五分鐘,就會被這部電影打動。”著名導演黃建新看完《百鳥朝鳳》後大力推薦:“這部電影包含着天明導演對生命的體會,對理想的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對靈魂的拷問。影片大情大愛,至情至深……我是含着眼淚看完的。這部電影富有魔力,你看了,會影響你的人生……”

奧斯卡金像獎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傾力推薦

曾執導《憤怒的公牛》、《出租車司機》《無間道風雲》等片的奧斯卡金像獎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對《百鳥朝鳳》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盛讚吳天明是“一位電影界真正的巨人”。

馬丁表示:“吳天明先生是一位非凡卓越,有膽識的人,他一直在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對自由的信念。實際上,我認爲他始終相信這兩者是共通的,而我和他有着相同的信念。吳天明先生給予了所有的人,給予了全世界不尋常的寶貴的東西。如今,在這位藝術家離世的兩年後,《百鳥朝鳳》終於要在中國上映了,我強烈建議大家珍惜這次機會,到電影院觀看這部優秀的電影。”

國外巡展,獲獎無數

《百鳥朝鳳》在國內公映之前,已經參展過許多國際電影節,並獲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大獎”、法國tours電影節“觀衆最喜愛影片獎”、第 13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等多個獎項,在釜山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東京電影節中成爲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處,皆獲極高評價。

匠心傳承,時代風骨

《百鳥朝鳳》講述的是在當下民心浮躁的時代裏,對匠人精神的傳承,不被現實折服的任性,以及追求理想的執着。正如影片主演陶澤如所說:“《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中,傳承的不僅是技藝,更多的是德,是風骨氣質,是堅守信念的精神。”方勵也表示:“這部電影講述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種意境。不管外界多麼喧囂浮華,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堅持,這是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

  觀後感_第3篇:

在上映之初就,就急忙的去看了《百鳥朝鳳》,因爲覺得它在院線一定命短,怕失去了在電影院內觀賞的機會。看完本來並無太多感想,可前幾天突然看到了影片的製片人下跪求排片的新聞,反響很大,票房逆襲,這才努力提起精神,好好思考一下這部電影。先說那天去看電影,因爲在下跪事件之前,所以在買票的時候發現排片率的確非常可憐,大多數影院一天只有兩場,分別排在大早和半夜。因爲本片是有曲江投資,所以西安有兩家曲江旗下影院都給予了全天排片的待遇,這才順利的去看了電影。令人意外的是,與想象的不同,影廳內入座不少觀衆,人數甚至多於之前看《荒野獵人》了。

我之前並不瞭解吳天明,也不瞭解第四代導演,但對於能看到這樣的作品感到很難得,尤其在現在浮躁的大環境中,更覺得難能可貴。不過看完之後,電影給我的感覺,如同片中的嗩吶匠人一樣,顯得過於“老派”,老派的劇本、剪輯、和手法,還有那關於正付局長的笑料,甚至特效都做得很老派。在這個時代,這部電影就像片中的嗩吶一樣,是匠活,但格格不入。

在影片中,每到了吹奏嗩吶的場景,電影就採用背景音樂配合演員表演的形式,對比起《爆裂鼓手》中實拍的演奏場面(雖然有很多替身鏡頭),顯得毫無力度,不過焦三爺醉酒時獨自吹奏的戲,倒顯有些味道,當然這與演員的表演也有很大關係。片中一直在強調的曲子“百鳥朝鳳”,經過前半部分的渲染讓人很是期待,最後終於吹奏“百鳥朝鳳”時,我卻失望的發現演員的動作與背景音樂甚至不能很好的合上節奏,十分出戲,最後也未能聽完全曲。在師徒關係處理的方面,有些地方我也覺得不算合理,雖然焦三爺說他之所以給主角傳授“百鳥朝鳳”是看到主角扶起父親時的眼淚,但在其中我並不能很好的能體會到這種心情,很多地方更會感到“因爲遊天鳴是主角,所以他才能這樣”的心理。總之,導演在這方面的處理就像之前所說的“老派”,現在看來,都顯得有些勉強。

全片的表演最出彩的必然是出演焦三爺的陶澤如了,他把焦三爺嚴厲不失溫情,頑固而又執着守衛着傳統文化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導演也通過了這個角色,訴說了自己的擔憂,這是對未來,對傳統文化甚至對電影的擔憂,並且是很絕望的。影片結尾並沒有給嗩吶人留下任何希望,焦三爺看似德高望重,最後爲他送行的卻只有主角一人,就連尋常的四臺八臺,也沒法湊齊。主角一人苦苦的堅守着嗩吶,焦三爺的確沒有看走眼,但他又能在這洪流中堅持多久,如果順應劇情發展到現在(2016年),主角又會變成怎樣呢。傳統文化的衰退,是悲哀,也是必然。文化是要順應時代的,否則無法在歷史長河中生存下來。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大多都是在漫長的農耕文化中發展而來,儀式感較重,揹負着人們對於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吃飽穿暖這樣的美好期許,而在當代社會,除了外來文化的衝擊,對於擺脫了農耕文化的人們,那些簡單樸素的需求對於我們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失去了儀式感的嗩吶聲,也註定會慢慢被人遺忘,以後也許只能在片中提到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或者民俗演出中才能聽到了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師孃這個角色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第一次見到小時候的主角給他遞水的樣子,半夜送食物的樣子,像主角師弟告別時微微揮手的樣子,的卻是是那種陝西農村女性性淳樸善良的形象,讓我想起了已經去世的姥姥,感覺很親切。其他的角色,相比之下就表現平平,出演童年時期的小演員的有些靈氣,但主角長大之後,卻比較木訥,表演顯得刻意。片中還有一處應該西安人才能發現的穿幫,如果沒記錯的話,主角去西安應該是在1992年,這時在一個拍攝鐘樓的鏡頭出現了鐘樓地下通道的出入口,而鐘樓地下通道應該是在2000年左右建成的。說實話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細節,但我還是認爲在一部導演是陝西人並且又有曲江參與的影片中,這種情況不該出現。

總的來說,《百鳥朝鳳》值得一看,雖然它沒有我之前預期的那麼好,但也談不上失望。昨天看到在下跪事件之後,《百鳥朝鳳》的票房已破千萬。老實說,我很不喜歡這樣的可憐營銷,哪怕這的確是爲了中國電影的未來擔憂而下跪。一身傲骨,就像片中嗩吶班和洋樂隊衝突時一樣,不僅打不過別人,連嗩吶也折掉了,吳天明導演泉下有知的話又會作何感想呢。但從結果來看,這一跪又得到了很好的回報,人們也似乎也開始從無盡的娛樂中清醒過來,紛紛關注起了這讓人無法輕鬆的嚴肅電影。對此,我覺得這也只是衆人一時熱潮擺了,過不了多久,這些擔憂的言論就會從朋友圈、微博裏消失。而真正的情景,則更有可能是最近看的另一側消息:今年北京電影節上,塔科夫斯基的電影票全部售罄,可在觀影時,觀衆紛紛抱怨看不懂,睡着,或是用手機查影評。如果變成這樣,我覺得還不如讓這些電影少些關注,去讓真正熱愛電影的人,有機會看到看到那些優秀的作品,而不是淪爲讓人去裝腔作勢的資本。當然,《百鳥朝鳳》和上述情況也不一樣,首先我不會說它是一部文藝電影,這些年“文藝”承載了太多不屬於它的意義,《百鳥朝鳳》只是一部普通的電影,和同期上映的《美國隊長》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它沒有先鋒的實驗態度,也想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它只是不想逗你笑,也不想讓你爽,想嚴肅地去講一個故事罷了。

如今,《百鳥朝鳳》受到了很多關注,排片率大增,票房也變得很可觀。但這真的是一種慘勝,是由導演的去世以及製片人的下跪換來的,更不提前期還有衆多明星賣力推廣,甚至我覺得《百鳥朝鳳》此時已經承載了超出電影素質本身的讚譽,與之前的無人問津相比,真讓人哭笑不得。如果說一部電影,或是我們的傳統,是通過這種方式讓人銘記,那我想它還是會在時間長河中,慢慢被我們遺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