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優]論語讀後感

[優]論語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論語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1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於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複雜社會下處於“心靈衝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爲于丹教授關於《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想起以前讀中學的'時候,什麼《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裏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許,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聖賢爲什麼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後,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爲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並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後,心裏很爲于丹教授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後給予的精闢闡釋表示喝彩!對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於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裏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爲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啓示和幫助吧!

論語讀後感2

一代聖賢萬代師表智者仁愛師傳典範;國學《論語》儒家精論名句箴言昭示求者。實可謂:"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

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感悟經典的平凡智慧;之前求學之初片語淺識而今處世之時虔誠拜讀;雖不能明晰其博大精深卻也歎服其中受益匪淺。

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特別在教育方面成就卓著。他一生中有一大半時間致力於"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弟子三千七十二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創造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樹立了良好的師傳典範。

現代的人大多是從《論語》對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細緻的瞭解,其間發現他的教育思想與當前的教育有許多相通之處,很值得我們研究學習和借鑑。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無以例外,寒假期間潛心拜讀先師大智略有心得愚見貽笑大方。

欲教人德爲先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教會做人",不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標,也是當代衆教育家所提倡的德育目標。"務本"就是學會做人學會作一個有仁愛之心能"泛愛衆"和"博施於民而能濟衆"的人。孔子特別重視道德的`作用,甚至存在着把知識納入道德範疇的傾向,他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沒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知識也不可能持續發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使達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質加以保持,知識水平也會下降倒退以至完全喪失。孔子這種主張在揭示德與智的關係方面,指明瞭德對智的統率作用。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個教育的基礎地位首要地位來抓。

論語讀後感3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一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

兩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

這些以課堂筆記爲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之後記成了《論語》。

我們會覺得,《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裏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

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我們都說孔子是聖人,聖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潛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

孔聖人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裏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與西方不一樣,中國哲學系崇尚的是一種莊嚴、理性和敦厚之美。

《論語》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這樣一種審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內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

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

這是一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

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度十分平和,而他的內心卻十分莊嚴。

因爲其中有一種力量――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個個性講信念的人。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以前說過自我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4時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4季在輪轉,萬物滋生,天而要說話嗎?《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

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

大家明白,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就是仁。

孔子的學生樊遲以前問過孔子什麼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

愛別人就叫仁。

樊遲又問什麼叫智?孔子說:知人。

瞭解別人,就是智。

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

論語讀後感4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論語。別說裏面的內容了,就單單簡介就把我嚇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諾貝爾獎獲得主在法國巴黎說:”假如人類想在21世紀生存下往的話,必需歸到2500年前往汲取孔子的聰明。”的確,我讀了大半部論語,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學習的道理。

論語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說的話。背論語,真是受益匪淺。

8月8日,是奧運會的開幕式。有一個環節,是有2008個人在擊缶,他們一邊擊缶一邊誦論語:有朋自遙方來,不亦樂乎……;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當時,我大聲地隨着背,我弟弟則在一旁隨着小小聲的背。

論語蘊含的道理其實太多了,而且都是精髓。我的理解固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索,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髓;光思索而不往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騁+西一樣,假如我們不往細細品味,就不會嚐到它的精髓所在。若光往品味,而不往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鳴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暖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暖衷於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候,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考了95分,自我感覺不錯,由於還有好多同學排在我後面呢。實在這樣想是分歧錯誤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是不會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聰明,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了那麼多道理的精髓,在我們現在那麼發達的社會都那麼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其實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外來的。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華。

論語讀後感5

《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學文集。它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更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的弟子編撰並轉發給弟子。這本書由20篇文章和492章組成,是同類書中的第一部。詞源學。南宋時,朱將其與孟子、大學、中庸思想相結合;四本書。

在新學期,我們學習了它的十二章。通過老師的'解釋,我明白了他們的意思。當我閱讀時它就這樣過去了,不分晝夜!”那時,我想起了我寫作業的場景:當我度假時,老師總是會留下一些作業。開始時,我還在認真地寫作。十多分鐘後,我到處都感覺到了。當我拿起課外書籍閱讀時,我仍然在心裏對自己說:只看十分鐘。但是十分鐘後,我還是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鐘!不管怎樣,作業不多。我能在半天內完成它。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半小時後,我仍然沒有放下我的書。這本書的最後一頁被我翻過已經兩個小時了。我擡頭看牆上的鐘,意識到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我只是忙於寫作,但我仍然沒有在一天內完成作業。第二天早上,我又坐在辦公桌前,下定決心要在早上之前完成作業,但我記得昨晚在晚餐時看的電影。裏面有趣的情節讓我發笑。過了一會兒,我真的忙着做作業。當我完成作業時,已經是晚上了。我今天本來可以過得很愉快,但這個計劃只是“中斷”是的。就這樣,週末過去了。當我從《論語》中學到這句話時,我突然意識到:時間就像流水,它永遠不會回來,我們。浪費”失去的時間永遠不會回來。當我閱讀課外書籍和思考電影情節時,想想我花了多少時間做作業。這每天都在發生,因爲我不知道時間的價值。當我這樣做並思考其他事情時,時間會無意識地流逝。

《論語》其中一部能給我們如此大的啓示,更不用說整部《論語》了!有人說:“《論語》的一半統治着世界。”可見讀《論語》的好處有多大。“它就這樣過去了,不分晝夜!”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

論語讀後感6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

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職責感,都在一聲嘆息中

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東西。

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

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

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能夠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

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

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穫卻不一樣。

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

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

因爲他們明白時間是寶貴的。

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纔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麼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裏,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麼,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能夠幹很多你沒時間乾的事情。

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於事的。

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如果你不想自我以後後悔,那麼此刻你就要珍惜時間。

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着,雨淋溼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

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

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十分有好處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爲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

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

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後只留下一個生鏽的日曆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完美的明天。

論語讀後感7

《論語》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典絕學,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後所做的記錄;有一部分是回答諸侯國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沒有問題,只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因此,《論語》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對我們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例如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中,孔子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已經學過的知識;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中,我們知道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空想而不讀書就必然會產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論語》,除了那些我們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們還會找到一些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嘗無誨焉。”它的意思是:學生主動帶一束肉乾來見我,我是不會不教他的。我認爲,當今社會的師生關係融洽,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這些都不需要物質來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學生要送禮纔可以得到老師的賜教,這足以反映出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

再如:“朝,於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意思是說,孔子上朝的時候,與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從容不迫;與上大夫說話,態度和悅;君子在場時,說話侷促不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級的人說話態度明顯不同,他的做法與當今以人爲本、和諧社會是不相符的,充分說明孔子所處時代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時代。

此外,從“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說朋友送的禮物如果只有車馬,沒有祭肉,孔子也不會行拜禮)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時的人們很重視祭祀祖先,即使別人送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祭肉,主人也不會高興等。

當然,雖然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帶有明顯時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會的氣息的言論,但從整體上看,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治家治國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它仍是一本好書,孔子也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論語讀後感8

《論語》,一篇充滿高尚的文章。今天,我們讀着讀着眼前彷彿出現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開國丞相趙曾說:“半部《論語》知天下。”可見這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翻開第一頁,就看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它的意思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溫習以前的知識,這難道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了,這那難道不是非常高興的事情嗎?如果有人不理解我,我卻並不怨恨,這樣的人難道不算是君子嗎?“孔子說得真對!求知自得其樂,交友衷心喜悅,懷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

我喜歡讀書,讀書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自從我有點閱讀能力起,書就對我有強大的吸引力。要是碰到一本好書,它就能影響人的一生。我們在閱讀時候會將書中的人物的思想行爲和自己的思想行爲作比較,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素質。俗話說得好,“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可想而知,書有多大的作用!知識豐富了,就能擁有寬廣的胸懷。

就如我讀《論語》學而這一部份就使我受益無窮,增長了知識。我們應該多讀書。

一本書上層說過,孔子。一個20xx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的先進,那麼貼切,何以想象《論語》這本書卻通知了中國近二十一個世紀。

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說的話綜合在一起,寫下了這篇文章,他所說的.不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還有學習的好處和如何學習。

我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個創下無數輝煌的學家,現在卻已成了一個歷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論語讀後感9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隻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蘊藏着很多的道理在裏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後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後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爲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爲規範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並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範,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係問題上,所強調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在依然受到肯定.

《爲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爲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於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爲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後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於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後人的啓迪和價值時說不盡的,有空休閒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

論語讀後感10

《論語》乃聖賢之書,初略一閱,理解甚淺,卻已是受益良多。孔夫子乃千古聖賢,教習爲君爲政之道,傳承仁義孝信悌之道德;吾等雖是庶人百姓,即使不爲政爲官,亦當學習禮樂仁義;雖爲女子,亦可君子也!

年少時崇尚力量,追求個性,無知且不受教,狂傲不羈,愚蠢至極;今已漸知己之無知,見賢而思齊,修養是至高的道,亦是君子的根基。天道之大者,生而不息,周而復始;人之渺小矣,六十一甲,短暫且羸弱,如何於區區數十載,做到不愧於己,不負於人,已不枉此生矣;惟胸懷坦蕩,正直賢德者,可無畏無懼!

人者,仁也;仁者,義也!何爲仁?自躬,自省,自謙,自律,自立者爲仁,謹言慎行,寬容敦厚,不損人利己,不怨天尤人,淡泊名利,隨遇而安;何乎義?國乃大義,對同胞應心懷慈悲,窮時獨善其身,達時兼濟天下;家道之義,在於傳承好的家風,親人之間互助,包容;孝長愛幼,奉養父母哺育子女,皆以仁德爲本;朋友之義,向來居首,畢竟無親緣,亦無債權,人情往來,肝膽相照,只爲義字,此義最簡單也最難:只需誠實,坦蕩,正直,將心比心,以忠誠度人,持同理心,以德聚人,無往而不利也!愛情之義,在忠貞,寬容與良心;愛人之義,最難以做到,但最重要,因其乃幸福之根本;它不如家人間有本能血緣之故,血濃於水割之不斷;也不如朋友疏遠,凡事只見其優而不見其劣。愛人之間,因親密而無間,卻常因太過而踐踏底線,因而尊重尤爲重要。

孔夫子之論語,教導世人道德修養,爲人處世,接人待物之道,的確是修習道德的入門之卷;只是時代變遷,舊法已不適今景,我們應該去學習和接納更多的`思想,汲取有利於我們提高才德的方法,堅持不懈學習,使自己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風景,登上更高的平臺;萬物不離其宗,所有的修行都在於修心,堅守中正之道,守法,守禮,守德,運用智慧去創造,總會有成功之時!

論語讀後感11

簡潔而經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而倍受矚目。我認爲,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翻開《論語》這本書,我發現裏面的話語雖然簡短,但是都充滿了哲理,這讓我更加敬佩孔子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開篇三名話,也是《論語》中比較著名的'句子。從小,媽媽就經常用其中的第一句話來教育我。學過的功課一定要時常加以溫習,不要學一點兒忘一點兒,到最後不就是什麼也沒有學到嗎?如果經常回顧複習過去的知識,那麼所學的所有知識都會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腦海裏,這樣不是很快樂嗎?是呀!在複習中掌握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把所有學過的東西都熟記於心,的確是很快樂的事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讀了這句話,我的感觸很深。在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很好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不足。所以,我們要從別人身上學習優點,發現他們的不足,並且借鑑改正自己的不足。這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嗎?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文言文,叫做《兩小兒辯日》。講述的是孔子向東遊學時,遇到兩個小兒在爭辯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爲此,兩個小兒爭論不休,在孔子知道原因後,十分誠實地告訴了兩個小兒,他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讀到這兒時,我想到了《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孔子自己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在兩個小兒爭辯時,孔子沒有賣弄自己的學問,依然實事求是,自己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讀着《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更加美好。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時刻銘記先人們的教誨,努力學習,讓未來更加豐富多彩!

論語讀後感12

今天早晨,我和母親在家一起讀着被世人稱之爲“儒家經典”《論語》開始母親爲我推薦《論語》這本書時,我卻不以爲然。看着這復古的封面醒目的大字——“論語”,一種無趣便油然而生,連忙擺頭說道:“不,我不看。”這時母親並沒有訓斥我而是微笑地說:“這本書可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著作的,他可是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焚書坑儒才倖存下來的一本書。你確定不看?裏面有很多道理要不我和你一起看吧!”看着母親極力的說服我自己,我便硬着頭皮答應了下來。

打開第一篇直接白白的紙頁上印着兩個大字《學而》第一張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易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易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母親看着我似懂非懂的樣子對我說你試着翻譯一下吧我又看了看第一篇自信地說道:“學習按時複習,這不是一件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到這不是一件高興的事嗎?別人不瞭解你你卻不生氣,這不是君子嗎?”母親聽了笑了笑說:“是啊!學習的知識在恰當的時機發揮作用,有知己從遠方到來。這就是一件高興的事。別人不瞭解你你卻不生氣,這正是君子啊!這幾點你做到了嗎?”我聽完母親的.話,低了下了頭。是啊在現實中我們總說自己學會了可真正實現的時候真的學會了嗎別人不瞭解你你總是表面上沒什麼可心裏真的不曾計較過嗎“下一篇是什麼道理”母親的一句話提醒了我於是我又重新投入到下一篇上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是深思熟慮一番說道:“學習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是考不學習就會迷惑不解”“對,就是這樣,我希望你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多思多學。”我看了看母親點了點頭,是啊,只有多思考,多動手學習纔算學習……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只有多讀書纔可以解決疑惑,讓我們一起在書的海洋裏遨遊吧!

論語讀後感13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所編,雖說是兩千多年前所編的,但還是讓世界、讓人民,更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主旨是做人要實事求是,不能似懂非懂。我一直把這句話當做耳旁風,不以爲然,直到六年級危老師講這句話時,才讓我對他產生了興趣。家人總說我學習時候不知道好方法,而我卻總是打斷他們,這才導致我考試吃了大虧。

記得那是桂花褪下她的平凡,開始展露光芒時,我卻在考場上犯了愁。隨着一生聲哨響,數學考試開始了。剛開始答題,有的同學卻犯愁了,眉頭緊鎖,而我卻如魚得水一般。我用輕蔑的目光看了看他們,從心底將他們狠狠嘲笑了一番,才繼續答題,寫着寫着,我的臉色卻陡然一變,死死盯着這道題,一隻手撓了撓頭,用嘴啃着另一隻手,背上不停地冒汗。這時,我彷彿看見同學們對我指指點點,死黨對我豎起的大拇指已緩緩向下,這打斷了我的思路。這道題是老師說了多遍的呀!本是這樣懊悔的我,卻被想象所打斷,氣憤到雙眼幾乎噴出實質的火焰,於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卷子上亂蒙開了。由於這道題導致我後面的思路混亂,大腦已經崩潰。寫完後我也沒有檢查,只是用手有氣無力的,懊悔的',捶了捶腦袋,便在腦海中回想老師講課的細節,可細節全是與同桌玩耍,唯一聽到的一句話是:“誰還有不會的?”我看了看同學們都沒有舉手,也沒好意思舉起手來,這才“一錯造成千古恨。”我垂頭喪氣,像霜打的茄子一樣無精打采地垂在桌子上。卷子發下來後,我倒在了及格線上,這可能對差生來說是豔陽高照,喜上眉梢;可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上語文課時,我像失了神一般,卻猛地聽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一看原來危老師在講這則《論語》呢!這使我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在數學課上的所作所爲,於是我很快把這句話在心裏默唸了幾遍,當成自己的座右銘。

從那以後,我也像桂花樹一樣慢慢展露自己的光芒,不可阻擋。而實事求是的精神更是印刻在我的心中。

論語讀後感14

學德,學禮,學態度;學智,學道,學做人;必以《論語》學先。

——題記

古有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其中《論語》最爲接觸較多,它是儒家經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對後人深有影響。本書從世間多方面概括,講述了人應爲,人應不爲的各種事情。從《論語》中,可以讓我們悟到許多人生中事物的一些道理。

《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明白,無論何時都要向別人虛心學習,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知之爲知,不知爲不知”,讓我明白學習上應該抱有求實的態度,任何時候都必須誠實對待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讓自己處在半壺水響叮噹的.狀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約束別人的想法,應該不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換個角度儘量去接受它,不要固執的讓別人去完成,那樣就打破了和諧;“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讓我明白了,在讀書的過程中不能對自己的衣着過於注重,不要以求知爲藉口而與人攀比,這種行爲完全辱沒了讀書的真正用意,不能做這種人兒讓別人瞧不起。還有許多言語讓我感慨萬千,讓我從中領悟到不少道理,給了我不少的人生啓示。

這幾天,我對《論語》又有了近一步的認識,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看孔子的爲人我學會了品德;看弟子對孔子的行爲,我學會了禮儀;看學生積極向孔子學習,我學會了學習的態度;看孔子出事鎮定自如,我學會了鎮定;看孔子以諸多的行爲和方法來教育學生,我學會了他的智慧;看《論語》記錄的孔子的話,我學習了做人的道理。也許有時一件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當國家與國家發生矛盾的時候,大多主張兵戎相見,而孔子主張以“仁”治理天下。這本書對我們青年的影響力着實不小,我們應該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它,讓它對自己以後的人生產生更大的幫助。

四書之一的《論語》,值得去讀,值得去看,因爲它給你的人生影響非同小可。

論語讀後感15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從一年級開始,媽媽就讓我有空的時候多讀讀《論語》,慢慢地,我自己也愛上《論語》這本書,讀着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領悟着做人做事的許多道理。

《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我熟記於心,這八個字時刻警醒着我,做人做事要以它爲前提,以它爲準則。以前,讀低年級時,我還不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身爲小組長的我,爲了下課能多玩一會兒,而請別的同學幫我收作業,聽背誦,編些小理由讓自己得以偷懶。放學回家後,我還把這件事打趣着講給媽媽聽,媽媽聽後,眉頭一皺,讓我把《論語》找出來,再讀一讀。當我讀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媽媽讓我停下,細細地爲我講解其中含義。我這才理解了媽媽的用心良苦,想想這八個字,再想起我爲了玩而總麻煩同學,想着想着,我的`臉滾燙滾燙的,爲自己偷懶的行爲而羞愧不已。是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怎麼能強加給別人呢?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每每讀到這句話,我總能想象孔子當時站在河邊,感嘆時光如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那種惋惜與無奈。我們既然留不住時間,那就讓我們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需要的事情上,做到惜時如金吧!讀《論語》,也讓我慢慢地改掉了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如果我們對學習缺少興趣,把學習當作無聊、枯燥的事情,那是很難將學業學好的。不妨讀讀這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得到啓示的。而當你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的時候,就會樂此不疲,漸入佳境。

《論語》是一杯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讀着《論語》,我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將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