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老人與海》讀後感(彙總15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老人與海》讀後感(彙總15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

現實是殘酷無情的,在這裏,只有一條法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但,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想要在這殘酷的現實世界中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與勇氣。合上這本《老人與海》,我好似在廣袤無垠的大海上迷離,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寫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在第85天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他殺死了馬林魚綁在小船的一邊,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勇氣和多強的意志啊!而在歸程中又碰到了鯊魚的襲擊,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俗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雖然老漁夫沒有把完整的馬林魚拖回海岸,但他那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絲毫不比真正的英雄遜色。老漁夫在精神世界中已經成爲了歷盡磨難而變得頂天立地,戰無不勝的巨人了。這不就是所謂的英雄嗎?

“愚公移山”,“鐵杵成針”,“冰凍三尺”等等,不都意味着“有志者,事競成”嗎?他們“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可貴品質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碰到困難也不要放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我們不能被生活打敗,更不能被自己打敗!要勇於面對自己,面對自己將要面對的困難。相信自己,堅持不懈,一定能夠,克!服!它!

《老人與海》中有句名言: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句話反襯出了老漁夫的勇敢意志,而這也是老漁夫內心深處的獨白……

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困難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對,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再想想自己,每當碰到一點點困難就不耐煩,不值得好好反思嗎?

當我看到“老漁夫想:這裏離海岸實在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不禁感嘆:雖然老漁夫已經捕到了一些魚,但他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有着更遠大的目標。我們也是一樣,不能安於一隅之地,一定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向自己的遠大目標勇往直前!正所謂:“無目標,怎進步?”這本書給我們的啓示是多方面的,更需要我們認真地去體會。

爲了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定要全力以赴,以全新的面貌去挑戰困難與末知,相信成功不再遙遠。古人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要滿懷信心的去迎接挑戰。因爲我相信成功永遠屬於我們自己!讓我們把老漁夫的精神品和銘記於心,爭當新時代好隊員!

《老人與海》讀後感2

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世界名著《老人與海》是部中篇小說,儘管篇幅不長、人數不多、情節不繁,但是主題不淺、寓意不簡、影響不小。

主角毫無疑問是佔據絕大多數篇幅的老漁夫桑提阿果。除了一個相濡以沫、與之結下忘年交的孩子,文中難覓其他人物的身影,要不只在二人口中順便提及,要不如路人甲般一閃而過。很難想象,這樣的故事搬上熒屏或舞臺,在節省演員的同時,寥寥數人又如何撐起宏大的故事主題?真非一般導演、一般演員所能駕馭。

也正如此,一個已經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的老人,在跟他最親近的孩子因父母反對都未跟船的情況下,孤身一人毅然出海,與各種困難單打獨鬥,纔有了讓人起初驚愕、繼而歎服的閱讀感受。一葉孤舟,駛向一望無際的大海,在大魚上鉤的情形下順魚而行,最終遠離陸地,看不見人影,望不到燈火。不入深海,焉得大魚?

看似蔚藍平靜的大海,此刻危機四伏,這對平日不在海邊生活、卻看過一些海難故事的我們來說,只會充滿畏懼,實在無法展開浪漫的遐想。因爲這注定了是場孤膽老英雄的危險之旅、悲壯之舉。

海面下強大而神祕的大馬林魚,歷經數日的纏鬥終露真容,比漁船還大、只能綁於船側的巨無霸體形印證了這是場"大海相逢勇者勝"的強者對決,老漁夫甚至不禁與其惺惺相惜;隨後接踵而至、哄搶勝利果實的鯊魚,霸道而囂張,老漁夫以一敵多、戰鬥到底,使遍了船上一切能作爲武器的用品,用盡了全身最後一絲力氣,可謂有心殺敵、無力護魚,真是場不對等、不公平、不人道的慘烈戰鬥。

儘管最後無奈拖回的是一副空空的`魚骨架,前功盡棄、遍體鱗傷的老人終於可以癱軟下連日來繃緊的身體,感嘆着"它們打敗了我",但是老人不可戰勝的"硬漢"精神早已讓書內、書外的所有人肅然起敬,那空空的魚骨架不正像勝利者的旗幟一樣高昂着頭顱,向世人着宣示着"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打敗"的生活信念嗎?

海面是故事中對立雙方的分界線。如果只看到海面上的老人的活動,整個故事確實有些索然無味;實際上,海面下暗流涌動,小魚、大魚、惡鯊,甚至那些浮游生物、藻類植物,都是故事中的配角、反角或是跑龍套之類的。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大多是老人的心理描寫,以其所見所想串聯起了完整的故事情節。只有把海面上下結合在一起欣賞,才能慢慢咀嚼出老人是孤單的人,但絕不是孤單的角色,他與海下的各類活物爲我們上演了精彩的好戲。

回味着書名,不禁聯想起了我國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句中,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小船,船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自在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穿越中外、變換空間,一江一海、一動一靜,老漁夫的形象是不是甚爲相似呢?

《老人與海》讀後感3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我認爲這是堅持與奮鬥的最高境界。

《老人與海》真真正正是一部不朽的神話!聖地亞哥老漁夫這個“硬漢子”身上彷彿有着“超人”的毅力。他年邁而孤獨,在他連續84天空手而歸以及受到嘲笑下,他依然不服輸,再次出海。當捕到大馬林魚後,又被迫參與到與鯊魚的搶奪戰中,歷盡千辛萬苦保衛自己的成果,即使最後只剩下一副魚骨頭,他也從未放棄過。平凡的老人,凜冽的海風,古老的漁船,誘人的馬林魚,兇殘的鯊魚,構成了一個令人震撼至今的“悲劇”。

合上這部著作,閉上雙眼,它就像一段久久未息的音樂。一開始緩慢而平靜,可是逐漸低沉而令人緊張和情緒高漲,慢慢地又變得溫柔細膩起來。也許很多人會覺得結局有點悲傷,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一個勝利者,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做法,從某種角度上也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輝。

放眼全世界,屢遭失敗又堅持不懈往前衝的人有幾個?誰又能做到像聖地亞哥般積極樂觀的性子?或是誰又能夠沉着坦然地接受失敗?不需要每個人都擁有那鋼鐵般的意志力,但至少得秉持着永不言棄的原則不是嗎?多一分堅持,少一分頹廢;多一分奮鬥,便少一分懶怠。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有你不想做,沒有你做不到的。

貝多芬承受着疾病和失聰的痛楚,不也完成了不朽名作九部交響曲的創作?我想,是那顆對音樂的狂熱之心吧,如那璀璨耀眼並且堅硬無比的金剛石,天然永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一次又一次地面對自己考試失利也從未喪失信心;每天清晨五點出門“守株待兔”找老外練習英語也從未間斷過;舉步維艱的創業經歷更是令人心生敬意。因爲堅持,所以纔有希望。如文章中所言:絕望是一種罪過。有了它,人生就完了。

還記得我當時學《愚公移山》這篇文言文時,內心是真有幾分認爲愚公是愚的。愚公與智叟的對比,也讓我再次認識了自己,看着聰明,實則不然。到底是多大勇氣,纔有愚公那般堅定不移的信念?到底是多少辛酸,才換得了天帝的憐憫?又到底是什麼,纔有了這般“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性子?

而聖地亞哥精神,就像那經歷了千萬世沉澱不朽的活化石。

一個人生來就不是弱者,是生活讓我們築起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心理防禦牆;但生活總是現實的,給你一顆糖再甩你一巴掌的事並不罕見,就像那老漁夫,從巨大的馬林魚到最後的魚骨頭,心情大概就像過山車一樣吧。

他的.勝利,是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是勝過物質上的滿足欲的。我們也應如此,在人生道路上勇敢拼搏,也許不一定會成功,甚至屢屢碰壁,到達不了自己想要的高度,但請處於懸崖邊緣的你喝杯水冷靜冷靜,態度決定一切,堅持與奮鬥,帶來的定是你想象不到的驚喜。然而,當挫折多於安樂時,人就彷彿只剩下了軀殼,失去了那顆鮮活溫熱的心靈。我想,這是不理智的。無論處於天堂還是地獄,亦或者是走向滅亡,人都應該突破極限,超越自我。

正因爲有了堅持與奮鬥,挫折與磨難,生活纔會有聲有色!

《老人與海》讀後感4

作者是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他是美國小說家。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爲誰而鳴》等,憑藉《老人與海》獲得1953年普利策獎及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被譽爲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着稱。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着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在海上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40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爲他們認爲孩子跟着老頭不會交好運。第85天,老頭兒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老頭兒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蹤,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盡地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頭兒,他認爲聖地亞哥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聖地亞哥在茅棚中睡着了,夢中他見到了獅子。“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我很佩服老人這種永不言敗,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而我正缺少這種精神與挑戰困難的勇氣。這本書的思想感情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聖地亞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與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過聖地亞哥的形象,作者熱情地讚頌了人類面對艱難困苦時所顯示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準備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學會老人的一切“本領”,這象徵着人類這種“打不敗”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當我們讀到在大海中苦苦鏖戰的老人和拼死也要活口的魚類的時候,我們願意相信這就是活着之所以應該活着的價值,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對於年輕人以及中年人來說更應該多從這個角度來理會本書的內涵,奮鬥可能沒有結果,可能一切都會是一場空空的“骨架”,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奮鬥的過程是何其令人讚賞?正像某書評作家解讀《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讀者最喜歡的還是西行中的孫行者,而不是已經修成正果的鬥戰勝佛。

在今後的學習中,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與挫折等着我們,只有像那位老人那樣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難,遇到困難鍥而不捨、永不言敗才能闖過這些暗礁險灘,戰勝困難這隻攔路虎,創造美好的明天。

《老人與海》讀後感5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垮他。

題記

那是一艘船,越過世界盡頭,駛向未知大海,船頭還是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超越極限!”,這是作者海明威對《老人與海》的評價,這本書讓我深信它會使我以後的人生髮生改變,至少,它讓我明白了堅強的意志能征服任何一座高峯。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老漁夫一天獨自一人出門打魚,在經歷了84天一無所獲後發現一條馬林魚,經過兩天兩夜的搏鬥後,終於把大魚刺死。在迴歸途中,老人遭到鯊魚襲擊,他毫不畏懼,與鯊魚進行殊死搏鬥,歷盡千辛萬苦後,終於脫離了危險,但馬林魚只剩下白骨架了,老人回到岸上後,獲得人們的讚賞。

“一個人可以被戰勝,卻不可以被打敗”,面對着兇猛的鯊魚,老人硬是拖着疲憊的身體與之進行整整八十一天的抗爭,他戰勝了!他像一面旗幟,矗立在海岸上,面對浩瀚的大海和洶涌的波濤,挺着胸脯,以撼人的氣魄,迎着獵獵作響的海風。

海是蔚藍色的,它可以平抑如鏡,也可以掀起滔天巨浪。精神是無形的,它可以在人類內心一動不動,也可以用強大的威力與困難挫折作鬥爭。老人什麼也沒得到,但他戰勝了自己,一位老人,在那無邊無際的大海中,是那麼的渺小,微不足道,但他努力去戰勝,並且不屈服於困難,他永遠是勝者,一個勇敢、堅強不屈的勝者。

人生的.道路上,永遠不是一帆風順的,從你出生那一天起,你的人生就註定了是一條泥濘不堪的小路,但路的盡頭,定有一片燦爛的花海。挫折畏懼勇者,喜歡弱者,因爲勇者會勇敢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而弱者只會像縮頭烏龜一樣躲起來。當勇者遇到困難,他會冥思苦想,直到解出題目,而弱者只會低聲嘆氣,依賴別人。

人生的跑道上,不會是鋪滿玫瑰的花徑,而是充滿艱難困苦的沙土之道,我們要忍受腿腳的疼痛,呼吸的困難,還有心靈那放棄的念想,用堅韌不屈的靈魂繼續在生命旅途中奔跑着。

老漁夫用實際行動說明了: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那我們呢?當挫折來臨時,請不要害怕,操起自信的矛和堅強的盾,勇敢迎上去,只有經歷過黑暗,才知道陽光的溫暖,只有經受住可怕,才知道人間的美好,只有把飽嘗過痛苦,才知道幸福的甜美。

也許你還在生活的苦海中苦苦掙扎,期待美好那一天的到來,也許你已經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厭倦瞭如此的生活,但只要我們勇敢迎難而上,一定會迎來光明,相信吧,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老人與海》是一本讓人終身受益的好書,給予我們太多啓示,我們也應該向老漁夫一樣遇到困難堅持不懈,迎難而上,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勝利。

生活如溪流,有平坦,有激進,也有阻礙。

生活如大海,有平靜,有海浪,也有海嘯。

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抵達成功彼岸!

《老人與海》讀後感6

花了幾天的時間讀了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雖然同樣是被海明威穿針引線般的寫作手法震撼,被主人公堅強、睿智的精神折服,但心裏的感悟卻是不一樣的。應該是過了年輕氣盛的年紀,經歷了生活的磕磕絆絆以後,與小說的作者及小說的主人公有了心靈上的共振。下面簡單的說說讀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心裏感悟。

首先在讀小說的開頭部分,身體、心靈都被海明威先生帶入一種田園生活的慢節奏,雖然小說開場就在老人與小孩的對話中交代了老人生活不易——孤苦一人、生活拮据(連喝杯咖啡的錢都沒有)、事業不順(已經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但是我們仍能感受到老人的善良、樂觀、和藹、溫暖、平靜。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少了匆忙疲憊,少了人情世故,少了爾虞我詐,少了形形色色的欺騙虛僞,少了對物質生活的竭盡追求。一杯記在賬上的咖啡,一個少年知己。即使是別的漁夫對老人際遇的同情,年輕人善意的玩笑,都能感受到老人的生活恬靜釋然。

隨着老人第85天的出海,作者把故事的發展、高潮放在了浩瀚的大海上。一個老人駕着一艘小船行駛在一望無際的.海面,憑着對自己技術、勇氣、智慧的信心,相信大海會給予自己公平的回饋。這不正像生活中的我們嗎?我們長大以後駛向了屬於我們的“大海”,在社會這個海洋中捕撈夢想,捕撈自己存在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像老人一樣,有過輝煌的的戰績、有過勢均力敵的對手、有過愛我們的家人、有過受人尊重的時刻。

但這一切總會過去,就像人總會老去一樣。當一切都成爲過往,當我們不再光彩奪目、當我們不再是別人眼中的傳奇、當我們最愛的人離我們而去、當我們在社會面前束手無策、我們能不能向老人一樣忍耐、平靜、堅強、善良的面對呢?

老人與大馬林魚及鯊魚的搏鬥場面寫的驚險刺激,手心始終爲老人捏着一把汗,雖然已經知道了結局,還是想一口氣讀下去,方纔痛快。作者一系列細膩的心裏描寫把在困難面前的老人的堅韌刻畫的淋漓盡致。老人發現目標的喜悅、鬥爭中的疲倦、精疲力竭中的智慧、身體傷痛中與絕望中的樂觀、對希望最後的堅持、對對手的尊敬、無奈中的平靜、甚至是放棄中的淡定,都讓我們看到一個打不敗的英雄老漁夫。

我覺得《老人與海》之所以偉大,是因爲漁夫聖地亞哥對生命的態度:雖然老人時不時的懷念曾經的輝煌,對失去的機會懊悔。但是,從來沒有陷在過往的世界裏。平靜、勇敢、樂觀、善良、智慧的對待每一天、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面對生活,不冒進,不退縮。即使努力以後失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睡一覺喝一杯咖啡又是一個出海的好日子。

《老人與海》讀後感7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不能被打敗。”這句振聾發聵地名言,既是對《老人與海》主人公聖地亞哥最簡明扼要的概括,也成爲了數十年來“硬漢”的座右銘。

已經84天沒有捕到魚的老漁夫聖地亞哥,在第85天出海時,歷經三天三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返航的路上,又遭遇鯊魚的襲擊,已經精疲力竭的老人,仍頑強的用魚叉、用綁在槳上的刀,甚至短棍和舵把與鯊魚搏鬥,最終帶回岸上的卻只有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唯結果論,聖地亞哥老人顯然是失敗者,一番拼搏一無所獲;唯精神論,聖地亞哥老人卻凸顯着“硬漢”的人格光輝,堅毅好勝,絕不服輸。

每個人都有所謂的“命運”,“命運”即指對個人而言,所謂的“天花板”。聖地亞哥老人雖不是無能之輩,但面對“命運”,有着諸多無奈:作爲富有經驗的漁夫,用了84天,卻不能讓一條魚上鉤;歷經三天三夜釣到一條大馬林魚,卻發現在鯊魚面前,無力捍衛自己的辛苦收穫。也許這條大馬林魚本就超出了聖地亞哥老人的“命運”,就算勉強捕到,也無法在一羣鯊魚面前將它完整帶回。所以,失敗彷彿是老人的“宿命”,無論他多英勇,多堅韌,都逃不出這種宿命,但對於“失敗”,也可以有兩種界定:歷經數番搏鬥,帶回的只有大馬林魚的骨架,老人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這是結果上的失敗;老人面對“命運”,從未放下手中的武器,也從未喪失繼續鬥爭的信心,老人勇於向人生的“天花板”挑戰,歷盡磨礪而不曾喪失信心,從這一層面看,老人從不是失敗者,也許更適合老人的稱謂是:落寞的英雄。

有時候,生活是一條大魚。如果你不打敗它,它就會打敗你。當我們的手抽筋,當我們陷入飢餓,當我們失去武器,當我們遇到鯊魚,我們絕不能忘記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讓我們用身邊的一切做最後的.武器,向生命宣戰。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我們生來就是爲了證明自己的意義,證明人永遠不會被生活打敗!

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某一刻,無論能力高下,資源多寡,都會面對類似的“大海”與“鯊魚羣”,正如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樣,很多人每天也走向與他們的“命運”鬥爭的戰場,也許他們也難逃失敗的宿命,但只要不放下手中的武器,不喪失對生活的信心,終有人將衝破“命運”的掣肘,書寫新的篇章。正因如此,伴隨歷史車輪的前進,人類看到了越來越廣闊的“大海”,獵獲了越來越多的“大馬林魚”。而從另一層面,那些“不能被打敗“的強者,就算始終無法衝破失敗的命運,憑藉他們的頑強與不屈,也終會收穫他們內心的坦然。

《老人與海》讀後感8

老人在書中說:“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被打敗的,你儘可消滅一個人,可就是打不垮他。”我敬佩老人堅持不懈、不畏困難、倔強勇敢、堅強果斷的性格。

縱然海上打魚很難,但老人卻孤身一人在海上呆了三天三夜,況且只有一瓶水給他提供能量,其他的補給都需要老人從海中獲取,但他仍度過了三天三夜,這足以證明他的機智,勇敢以及他那堅持不懈的性格。從他對水母的憎惡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他雖然貧困,但他熱愛生活,堅持他的信念。雖然他84天都沒捕到魚,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希望,終於在第85天捕到了一條大馬林,老人的故事好像在告訴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

今天正好是八一建軍節,我發現老人的性格品質,與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許多是相同的地方。他們一樣英勇鬥爭,堅持不懈,不畏艱險與困難。他們心中都有一個目標,都在爲這個目標不停的`奮鬥。中國人民解放軍爲了實現他們的理想和信念,在長征中,他們爬雪山,過草地,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面臨缺衣少食的窘境。憑着“三軍過後盡開顏”的樂觀主義精神戰勝各種自然災害和困難。

在抗日戰爭中,面對日軍的封鎖威脅,面對敵軍慘無人寰的屠殺,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抗戰。例如:東北抗聯的楊靖宇將軍,當地剖開烈士的胸膛後,發現裏面竟然沒有一粒米。由此可以想象當時環境的艱苦,抗日戰士的堅韌不拔。中華民族的這些脊樑們憑着把日寇趕出中國的信念,並運用自己的智慧,整整堅持十四年,終於取得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爲中華民族的復興提供了前提。92年以來,他一直堅守着信念,不是他們的堅守與堅持,那來如今幸福的生活?九十多年以來,他們不知爲這個信念犧牲了多少,他們放棄了嗎?是堅持,是堅守才使他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才取得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還看過一個關於柏拉圖的故事,是柏拉圖的老師叫他們每天都甩手300下,一個月後,老師問,有多少人做到了,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舉起了手。但一年以後,老師再次詢問時,就只有一個人做到了,這人就是柏拉圖。或許,堅持纔是他制勝的法寶。還有個故事說:在一次畢業典禮上,老師要求學生畢業以後,每年讀一本書。當時學生都覺得再簡單不過了。

二十年後,在聚會的時候,老師再提這個話題,沒有一個人做到了。看似簡單的事情,堅持下來就不容易了。再簡單的事情只要堅持下來,往往都會有大的成就。我也聯想到我們自己,記得以前上體育體育課,老師要求我們在羣裏發跳繩的視頻,剛開始還有許多人響應,但後來就寥寥無幾。每個學期開始,我們每個人都會樹立遠大的目標,但不到三天,所有的目標和理想都拋到九霄雲後。因爲缺少堅持,所以大多數人都很平庸。龜兔賽跑的故事,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格言,都是在告訴我們,堅持的重要性。我們如果想要在學習中有大的突破,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牢記堅持二字。

認識到堅持的重要性,或許就是我讀《老人與海》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老人與海》讀後感9

《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古巴老漁夫出海八十四天都一無所獲,但他並未放棄和絕望,最終釣上了一條大魚。他和大魚在海上搏鬥了三天,纔將這條魚殺死,並將其綁在小船的一側。歸程中,大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老漁夫一一將它們殺死,到最後只剩下了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爲武器。但是,大魚仍然難逃被吃光的命運。回到港口時,就只剩下了脊骨和尾巴。

讀完這本書後,可能很多人都覺得老漁夫的運氣很差,很倒黴,好不容易捕到的大魚卻被鯊魚給吃光了。但是,我們可以試着換個角度來看這本書。

老漁夫雖然老了,運氣不好,出海八十四天從未捕到魚,但他仍舊堅持努力,從不放棄,毫不氣餒。老漁夫曾在海上說過:“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從這句話中,我們足以看出老漁夫有一顆永不放棄,永不言棄的心。老漁夫的這種從不輕言放棄、百折不撓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積極奮鬥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老漁夫仍然可以保持精神上的尊嚴。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普通人是如何成爲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的。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或者學習上都是這樣的。即使我們面對的事物有再多困難,我們也應該像老漁夫那樣,敢於去面對困難。誰也不能篤定自己一定會成功或者失敗,或許中途出現了奇蹟或者發生了意外呢?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的一生都有着許許多多的困難和不確定的因素,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人生會一帆風順或倒黴一輩子,只有自己去嘗試過了,去經歷過了,才知道結果是怎樣的,不去親身嘗試或體驗一下,又怎能妄下定論呢?換句話說,當你的人生充滿困難,你自認爲很倒黴時,你能做到不埋怨上帝對你的,而是像老漁夫那樣堅持不懈,不輕言放棄,一直在跟命運作鬥爭,即使對手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即使最後的結局不盡人意,即使自己最後以失敗告終,都一直保持着積極向上的態度,不曾放棄嗎?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都可以有如此強的意念和堅持,又何況我們這些口口聲聲說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的青少年呢?一個老人可以做到的,我們又何嘗不能呢?

或許我們沒有像老漁夫這樣的經歷,但我們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難都要用積極樂觀的精神去面對,都要去奮力拼搏,縱然結果是失敗的,但我們至少曾經努力過,我們不會後悔,我們也在奮鬥的過程中成長了,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都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我相信,只要我們毫不氣餒,百折不撓,仔細分析失敗的原因,總有一天,我們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見識過“富貴”的人,領悟了人對於災難的承受力。即便從家財萬貫、百畝良田到窮困潦倒、食不果腹,也難以令“富貴”在艱難面前停下。到之後,他的親人一個個逝去,最終只剩下他與老黃牛,也不曾對不幸埋怨過什麼。如果說,這樣一個故事能夠我們明白“承受”,那麼《老人與海》則能夠讓我們戰勝!

老人與海,本就是渺小與龐大的比較,然而老人卻從未怕過、怨過、恨過。瞧過“魯濱遜”機智的人,都明白孤獨的可怕,獨自一人應對生存的艱難。而將一切更爲殘忍的遭遇放在一個老人身上的時候,其映射出的感受便不言而喻了。他航海八十多天,一無所獲,看着豐收的同伴,聽聞他們的譏笑,卻毫不在意。沒錯,他是樂觀的,這樂觀不僅僅在於以後可能產生的“收穫”,而是他對蒼天、對浩海、對星空的不懼。是的,“擁有”在他眼裏不那麼重要,他所追求的就是搏鬥,無論對方是大馬林魚還是鯊魚,無論是手抽筋還是幾天幾夜的煎熬,他所需要的就是搏鬥。以此來證明自我,不畏年老、不畏磨難、不畏天地給予的一切創傷。

海明威是個很厲害的人,他將人們對苦難的應對方式描述的淋漓盡致。但人終究有一顆柔軟的內心,在遇到苦難時,人們會想起自我最想見的人,會突然有很多想對對方說的.話。然而,當週圍空無一物的時候,也就無所謂了,想想也罷、說說也好,只要不服老,不認輸,也就沒什麼幹不成的。

老人象徵着柔弱、無力、滄桑。而比他小船還長的大馬林魚自然是天賜的幸運,它一向潛在水裏,老人不明白它有多大,它什麼時候會浮上來,它是否會逃跑而將它抓住又能得到什麼在這一切未知的前提下,他緊緊抓着魚竿,拼命的祈禱,想讓這大魚跳起來,跳起來它就死了,又祈禱它千萬別下潛,下潛它就跑了。更可惡的是,該死的雙手隨時會抽筋,之前堅持了一次,如果抽筋還來,那老人僅有割斷魚線了。

最終,老人經過了幾天的奮戰,拖着疲憊的身軀把它抓住了。那條大馬林魚比他的船還長,老人只得將它跟船綁在一齊,想着回去以後的巨大收穫。“好事兒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不會實現了。”這位暮年老者,攜着疲憊的身軀和隨時會抽筋的雙手,又遭遇到鯊魚。同時也證明了“禍不單行”,鯊魚不是一條,更不是兩條,是一羣!奄奄一息的大馬林魚狂搖着尾巴,它敗給了老人卻不肯敗給鯊魚,直到大馬林魚被啃掉半巨身軀,依舊在殘喘着。老人拼了命地保護他的獵物,先是用魚叉,魚叉斷了換刀子,刀子不好使換棍子,最終換成舵柄,舵柄斷了就舵柄的把手扎鯊魚。直到最終,老人累倒在船上,仍舊帶着那副巨大的魚骨回去了。

老人告訴人們一個事實,沒有不可戰勝的!所有人都曾在困難下退縮,因爲他們不明白“大馬林魚”有多長,不明白“大馬林魚”還可能救他的命,更不明白,僅有“大馬林魚”才能發掘自我的潛力,才能無謂的告訴自我,能戰勝的不僅僅是“大馬林魚”,即使是“鯊魚”甚至是更大的,再大些的都能夠!

雖然老人老了,手容易抽筋,容易感到疲憊,沒有多大的力氣,但他卻總夢到獅子……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他,一個飽經風霜卻眼神堅定的捕魚者。他屢受打擊,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心中的希望;他雖屢次失敗,卻從沒有過灰心喪氣的念頭;他多次險些喪命,卻在無畏中一次又一次點燃勝利的希望之火。他是聖地亞哥,是海明威底下的硬漢,也是那個勇敢搏鬥的老人。

命運只不過是一個圓圈,那些怕風怕浪的人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這個圓圈。只有那些堅持戰風斗浪的人,才能走出這個圓圈,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

《老人與海》這本書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紀中葉的古巴。聖地亞哥,這位風燭殘年的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幾乎難以維持自己的生計,但他卻仍然不肯認輸。

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子一直在背後默默幫助他,給他找魚餌,幫他準備好飯菜。他堅持着,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米,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

大魚拖着船往大海深處走,但老人仍然死拉着不放,即便困難重重,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他終於殺死大魚,而血腥味又引來了許多鯊魚。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隻折斷的船柄作爲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精疲力竭地拖回一幅魚骨頭。

是的,老漁夫老了,日子裏盡是倒黴、失敗,但他仍然堅持努力,從不放棄,毫不氣餒。老人渾身被海水打溼,臉上充滿了疲憊,被劃破的口子還滴着血,然而所有一切都無法改變的是他那雙堅定且充滿自信的眼睛。

他以自己非凡的自信與勇氣,以他堅毅的`精神,在大海中整整搏鬥幾天幾夜,發揮出他生命中的所有極限,捍衛了自己勝利的果實。在聖地亞哥奮鬥的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一個普通人是如何成爲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的。

生命不是一場賭注,而是一種抗衡。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向限度挑戰、超越,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放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

老漁夫聖地亞哥值得我們去尊重,他帶給了我們人類最爲高貴的自信,他突破了現實的囚籠,真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

無論是之前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是即將上映的《姜子牙》,他們都做出了一種對命運的抗衡。不論是他們,還是海明威筆下的老漁夫,現實的無力、挫折、偏見,沒有打倒這些不認命的人。

雨果說: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願你敢於與命運抗衡,做生活的強者,願你在遇到鯊魚時,也能勇敢的捍衛屬於自己的馬林魚。終有一天,你能在這種抗衡中抵達了自己想到達的地方,爲夢想熱淚盈眶。

《老人與海》讀後感12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題記

“不過是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他說。他,一個堅強、不畏困難不怕失敗的人。他雖然屢受打擊,卻從未放棄過尋找希望的念頭。他雖然屢遭失敗,卻從未有灰心失望的時候。他雖然險些喪命卻在無畏中又一次點燃勝利的怒火。他就是海明威筆下的硬漢——桑提亞哥。

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61年7月2日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世界震驚。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此後分別獲普策利獎及諾貝爾文學獎。他所塑造的硬漢形象也影響了歐美文學。

桑提亞哥是一個在海明威筆下生動形象的勾勒出的硬漢形象。桑提亞哥84天出海一無所獲,他的頑強與拼搏,迎來了第85天充滿希望的黎明,又迎來了第85天燦爛的陽光。第85天,老人出海,在茫茫大海中他的堅持終於得到回報:一條大馬林魚上鉤了。

接下來的四天裏,便是老人與大馬林魚的`較量。烈日當空不怕,寒風刺骨不怕,缺水不怕。他用他的勇敢與堅強,戰勝了大馬林魚迎來了勝利的曙光。大馬林魚被制服了,其中的一些描寫,生動的表現出了老人的堅強,永不言棄的精神:魚又兜了兩圈,還是老樣子——我弄不懂,老人想,每一圈他都覺得自己快要垮下了。我弄不懂但我還是要試一下,他又試了一下,等他把魚拉的轉過來,他感到自己要垮了,我還是要試一下,老人想,儘管他雙手已經軟弱無力,眼睛不好使,只看得見間歇的一起,他又試了一下,同樣的情形,我還要試一下,他又試了一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桑提亞哥,終於戰勝了大馬林魚,他敢於向失敗與死亡挑戰,是他戰勝了大馬林魚,同時也告訴我們,只要不氣餒,不放棄總有一天你會成功,李白有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此也所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就這樣一個硬漢形象,在海明威筆下活靈活現。他不僅告訴我們敢於向命運抗爭,向失敗和死亡挑戰,也告訴我們面對事情要堅持不懈,不甘失敗,當我們面對困難,應像文中所說“現在不是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 “面對困難要鎮靜,要有信心,而不是抱怨”。

《老人與海》也告訴我們,人不抱希望是傻的,即使生活欺騙了我們也應樂觀對待。所以我對桑提亞哥和他的草魚,和正對生活失望,找不到方向的人送上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未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永遠的懷戀。”

《老人與海》讀後感13

從小,我就特別喜歡讀書,我喜歡靈動優美的詩歌,喜歡蕩氣迴腸的小說,喜歡嚴謹樸實的科普雜誌,喜歡幽默風趣的漫畫。我彷彿就是那個“飢餓的人”,在那一個個躍動的文字中汲取着營養:從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中,我讀到了動物的聰慧、靈敏;從名人傳記中,我學到了不屈不撓,永不言棄的精神;從寓言故事中,我收穫了一個個爲人處事的良方。

前不久,我讀到了一本《老人與海》,剛剛打開這本書,作者海明威的那句“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是怎樣的一個人,才能稱之爲打不敗的人呢?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本書,慢慢地走近了那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人。

聖地亞哥是個靠捕魚爲生的老漁夫,可命運似乎給他按下了“不幸”的按鈕,他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我想如果是普通人一定不願意再出海捕魚了,而他卻沒有放棄,在第85天他決定去深海碰碰運氣,他憑藉着嫺熟的釣魚技藝,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是這條魚實在太大了,聖地亞哥沒法把它拉到船上,反而被它拖着漁船在海上飄了三天三夜。在這三天三夜中,他經受着飢餓、受傷、鯊魚羣的襲擊,可面對困境,聖地亞哥又一次表現出了他那頑強不屈的硬漢本色:沒有食物時,他釣海豚生吃海豚肉;手上被魚繩勒出了血,他仍然緊緊拽住繩子不放。大馬林魚的血腥味引來鯊魚羣他也不怕,他用魚叉和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他就用船上的'小刀刺鯊魚,小刀掉入海中,他又舉起球棒擊打鯊魚。直到把鯊魚羣趕跑。最終,他帶着大馬林魚的骨架,回到了他生活的小鎮。

故事中的聖地亞哥老人,自信、樂觀,堅持不懈,讓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今年66歲了,可她從不服老,每天和她的老年舞蹈隊中的奶奶們,一起跳舞、敲鼓,那股子韌勁很多年輕人都比不上。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奶奶就喜歡上了十字繡,她說練十字繡能夠鍛鍊一個人的耐心。我家客廳的《百壽圖》、《時尚》《梅蘭竹菊》《黃金滿地》。都是奶奶繡的。去年開始,她又下定決心要繡一幅《清明上河圖》。爸爸知道了勸她:“《清明上河圖》太長了,人家繡了幾年都沒繡好,你這麼大年紀了,就繡繡小一點的吧。”可奶奶決定的事,是不會改變的。她每天一有空就坐在小桌子前,手一上一下不停地繡着。有時還把十字繡帶到牀上,我們都睡覺了她仍然不停地繡啊繡啊,終於在今年的九月大功告成。這幅十字繡的作品現在掛在了我家的客廳裏,它長3。5米,上面有200多個形態各異的人物,5條大小不一的商船。每一個到我家來的客人,都會被這幅精美的十字繡所震撼。

讀着聖地亞哥的故事,看着奶奶的一幅幅十字繡作品,再想想我自己遇到一點困難時就想要退縮的模樣,不禁感到一絲慚愧,我想,在這些老人們的身上,都有着那樣永不言棄的精神,作爲少年的我們又怎能遇到一點困難,就輕言放棄呢?

《老人與海》讀後感14

我讀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它講述了一個老人(桑提亞哥)連續84天沒有捕到一魚,終於在第85天中午釣到一條大魚,可是他沒有想到那條魚是多麼大,竟比他的小舟還長兩英尺(大約60釐米),可是桑提亞哥卻不服輸,堅持與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終於將大魚殺掉,綁在船弦上,準備帶回岸上。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與大魚搏鬥時流出了許多血,這些血引來了許多鯊魚,儘管老人奮力抵抗,並殺死了許多條鯊魚,卻依然沒有擋住鯊魚的進攻……當老人回到岸邊時,已經精疲力竭了,而那條大魚卻只剩下一顆碩大的魚頭和一條脊柱了。

老人與那條巨大的魚鬥爭的情景讓我十分着迷,老人沉着冷靜,與大魚周旋。那大魚就像一個力大無窮的大力士,拖着船還可以不停的遊動;可老人呢,好像完全不是他的對手,然而老人用他堅定不移的毅力、智慧的頭腦以及多年捕魚的經驗和嫺熟的技巧,終於戰勝了那個似乎無人可抵的大魚。故事似乎到這裏就可以結束了,也應該結束了(我自認爲),其實一個更大的困難纔剛剛開始——他與大魚搏鬥時流出的血,吸引來了許多鯊魚,面對這個前所未有,令人不敢想象的困難,老人沒有放棄,依然用那堅定不移的毅力坦然面對,並說出了那句名言:“人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這短短的幾十個字,卻蘊含了一個老人對困難無以畏懼的毅力信心,這不是一種自我勉勵,這時一句在危機來臨之際,只有真正的勇者才能說的出的話。

這篇小說寫的是人與大自然搏鬥的故事,它的寓意是:人與處境,勢力鬥爭會失敗,然而他指出人類要勇敢的面對失敗,做精神上勝利者——“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而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上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們感動,使我們爲他悲壯落淚。整篇文章其實就是人和自然的決鬥,是人戰勝自我,征服自我,超越極限的爭鬥。老人其實就是人類的化身,海是人類征服的一切。人類的不完美,讓人類追求,人類的'追求又成就着人類的完美,人性的光輝體現在這部鉅著中,它詮釋了人活着應有的品格,人活着爲了什麼,那就是:人應該是樂觀的,不屈服的對待一切;人應該是有耐心的,一切諸如貧窮、飢餓、戰爭都會過去,面對困難永不言敗;人應該是多情的、情感生愛,對對手的讚美和愛,能增強徵服困難的勇氣和樂趣;人應該是勇敢的、無畏無懼的、不屈服與困境的,困境就會退卻。人生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的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人生就像一條小船,旅途不會永遠風平浪靜,只要我們能戰勝巨大的海浪,就一定能使向自己心中的終點。

《老人與海》讀後感15

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故事,無比簡潔卻異常有力,看似普通而又意味深長,它所描述的不是簡單的勝利亦或者失敗。作者懷着一種強烈的願望,試圖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強加於我們,用生命的歷練作爲題材,塑造了文學史上不可戰勝的硬漢形象。這便是《老人與海》——強者的讚歌。

1952年,海明威發表了他最優秀的文學作品——《老人與海》。小說描述了主人公聖地亞哥在獨自出海捕魚84天一無所獲後,終於在85天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哈魚,然而就在老人的回航途中,鯊魚來襲。最終老人歷經種種磨難,也只得到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我們不禁要問:爲什麼海明威最後沒有讓老人勝利呢?其實這正是《老人與海》的魅力實在。《老人與海》不是悲劇,它並沒有把美好的'東西揉碎了給別人看,沒有那些離奇、曲折、乃至令人揪心的悲嘆與無奈,它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帶來了一種開拓進取,永不止息的時代精神。正因他戰得激烈,所以才敗得悲壯;也正因他敗得悲壯,所以纔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老人敗了嗎,就結果而言,是的,但人生也並不是只追求結果的。“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你可以毀滅他,但就是打不敗他”。當一個人的面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時,當一個人的面對自己身處的逆境時,當一個人勇敢的面對兩難的選擇時……是逃避還是面對,這是一個問題,是挑戰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問題,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不用迷茫,不用困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成也好,敗也罷,這些是都我們自己的決定,誰也無可厚非。人生努力過,便不再有不甘。而那些過去了的,就像天邊的雲彩,即便在夕陽下也會熠熠生輝;那些過去了的,就像滾滾長江,時隔千年亦能奔流不息;那些過去了的,就像陳年的佳釀,時間愈久越是甘甜淳厚,沁人心脾。所以無論老人捕到是魚還是魚骨,都不顯的那麼重要了,那完整的魚骨便是生命的硬度。

《老人與海》教給我們的是人性的強悍。人雖然有着自己的極限,但只要像老人一樣,一次又一次地不斷挑戰,生命也會被拓寬。人生本來就是無止境的追求,漫長、坎坷,有時還很孤獨,但請不要放棄,回憶起老人的故事,想一想何爲強者。

強者是包容的人,是進取的人,他們不會因孤獨而害怕,不會因失敗而落魄,他們有理想有目標,自制又有主見,他們很溫柔,但骨子裏都透着一股強悍,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他們有時很渺小有時很普通,可是小小的身軀裏卻有着偉大的靈魂。

這個骨頭裏有着上百片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的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心中有理想,便能永不止息,告訴我們只有精神的勝利纔會使我們感動,爲其悲壯而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