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教育是慢的藝術》有感範文

讀《教育是慢的藝術》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張文志先生說“哪裏有鼓勵,哪裏就有起點”,“愛、尊嚴、鼓勵仍然是我們最後的家園”,我非常認同和欣賞這兩句話。這是從發展、成長的角度去關注學生,是以生命爲基點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讀《教育是慢的藝術》有感範文

鼓勵,是肯定,是讚美,同時也是一種信任。在肯定和讚美中,能保護孩子成長的天賦,能激發孩子內心的潛力,能把成長的快樂還給孩子。肯定、讚美、關愛、信任,也能改變人生。

這種理解和認識,是讀了《教育是慢的藝術》後得到的,也是實際工作中的體驗。

舉兩個例子,這是我親眼所見到的和經歷的。

有一個孩子,在我看來,是一個不聰明的很笨的孩子,他反應慢,動作慢,思維不敏捷,記憶力不強,寫作文時告訴一句能寫出一個詞,告訴兩句能寫上一句話。但在他媽媽的眼裏他卻是個好孩子是個聰明的孩子,什麼都能行。看人家打球,也讓這孩子練,不行也跟着練;參加各種補習班:奧數,英語,也參加各種競賽,不管能不能取得成績。這孩子,就是在媽媽的肯定、讚美、欣賞中快樂地成長,從不行到行,從不能到能。現在這個孩子在四中三年級,已進入到學年的五十名之內。這就像老話說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誇獎,就是肯定,就是讚美,就是欣賞,就是鼓勵,這個孩子就是在媽媽愛的鼓勵中幸福快樂地茁壯成長起來。

還有個孩子,在我看來,應該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思維敏捷,思路清晰,邏輯性強,用詞準確生動,但是,他不拘小節,馬馬虎虎,大大咧咧,抓大放小,字寫得不成個,錯別字多,田字方格根本束縛不了他,寫起字來模糊一片,什麼字都分辨不清。想想看,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在班級會有什麼樣境遇呢,天天挨批評,天天在訓斥中渡過。字寫得不好,沒有哪一個老師會耐着性子一個字一個字地分辨,也不會在一踢糊塗的字面中,再去發現閃光點。他就在一片斥責聲中,沒了學習興趣,沒了上進心,沒了鬥志,更沒了自信心,就成了班級的倒數。連他自己也說,我不是學習的料,我學不明白了,學不好了。

周弘說得對,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壞孩子越來越壞。

我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更讓我有了深切的體驗。我孩子在上小學前沒發現怎麼笨,胖乎乎的挺可愛。剛上學時,還一直受老師的誇獎,我也覺得她不錯,字寫得大氣工整,作業也能認真完成,老師還當我的面表揚孩子,幾次考試都得百分的只有四個孩子,其中就你孩子一個女生,你這孩子真行。可後來就不行了,學習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了。回過頭來細細地想,孩子爲什麼不行了,不是我不管,而是我管得太嚴厲(我講課是生動活潑的,我帶班是以嚴厲著稱的),我的天天管教,天天的訓斥、指責、批評,逐漸地讓她失去了信心,最後得出了一句話,反正我笨。我想這個“笨”,是我說出來的,是我管出來的,我從來沒看到她的優點,而是時時在找她的缺點,並且無限的放大,讓她不僅沒有了信心,也沒了勇氣,更沒有了鬥志和上進心。後來孩子上大學了,反而學得很好,從來沒有掛科的,畢業時還得了優秀畢業生,並自己考上了長春吉大一院,爲什麼,因爲脫離了我的管教和訓斥,離的遠了,不能隨時發現她的問題,說的就少了,每每打電話,沒有訓斥的依據了,少了批評與指責,只能是叮囑,她放鬆了,不緊張了,學得也就輕鬆了,信心也就有了,也就不太笨了,學業也就上來了。

我認爲,我是一個失敗的教育工作者,因爲我是耕了別人地,荒了自家的田。現在,我認識到了,教育孩子,應以鼓勵爲主,應當實行的是賞識教育。

泰戈爾說過,“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子石臻於完善。”是的,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像水,用無盡的柔情似水的愛心撫摸着一顆顆稚嫩的心靈,使其漸漸地趨於完善完美。

這些認識,雖說對我孩子已經晚了,但對我孩子的孩子可能還會有點用,對於我所從事的工作可能還會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這次到八中講課,讓我有了一次觀念轉變的實踐體驗。

在八中講了一節作文課,作文題目是《丟棄錯誤》。學生根據所講內容進行了寫作練習。爲了進行作文點評課,我又對學生此次作文進行批閱。在批閱學生作文時,我的第一要務是發現學生寫作中的問題,在精心批閱下發現了許多問題,並從中找出了幾個普遍的主要的問題。按以往的規律和習慣,是要以此爲樣板進行講評,分析問題結症、產生原因及相應修改對策。這樣做對我來說是輕車熟路,輕而易舉,信手拈來。

可細細想來有些不妥。我是以問題爲切入點,直截了當地講析問題所在之處,應該說是一針見血,一語中的,一目瞭然,當然好,也能有效果,但這樣的效果就如同張文志先生舉的例子,一個學生遲到,摔他兩耳光,他感到非常屈辱,明天就不會遲到了,這是有效果的;學生不做作業,把他趕出教室,這也是有效果的,但這不是教育應做的,這“立竿見影”的背後 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爲,因爲這樣的行爲傷害了學生的做人的尊嚴,傷害了生命。如果我一直是這個班級的老師,學生熟悉我的教學方式和行爲,他們能夠很好的接受,現在我不是他們的老師,我僅上一兩節課,哇啦哇啦一頓說,可能會給學生潑一盆冷水,可能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傷害到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失去了寫好作文的信心和決心。我想我的這次作文講評課不能以指出問題糾正問題爲主,而是要以肯定爲主,再帶出問題的指出與糾正。怎樣以肯定的主調進行,還能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讓學生能有所認識有所改進有所進步呢?

經過反覆地思考與審視,確定“肯定欣賞”爲主調,它包括總體的肯定稱讚、標題的賞析(標題擬定的原則和要求)、材料選擇運用的欣賞與建議(選材的標準,選材中易出現的問題)。這個過程,對學生來說是被肯定認可的過程,是被欣賞讚美的過程。

講評課的開場白,就讓學生有驚喜有信心有尊嚴。我說:與同學僅活動了一次,就讓我有了三個沒想到。

第一個沒想到是僅用了一節課就順利完成寫前指導,原計劃要用兩節課或更多一些時間,所以我選擇的是下午,如果時間不夠,可以繼續延長,不會影響其他的課,爲什麼這樣快就進行完了呢,學生楞楞地瞅着我,不知怎樣回答,我揭示,因爲我們同學聰明唄!學生爲之一震,臉上露出了釋懷的笑容;

第二個沒想到是我們同學積累的材料非常豐富,我想到的,同學們都知道都能講述出來,還有一些是我不知道的,同學們也能說出來,也充實了我的材料庫。這是爲什麼呢?學生又有些疑惑,我又說,這是我們同學平時積累得多,看的多,讀的多,腦子裏有東西,有材料。藉此,我強調了寫作必須有豐富的積累做基礎,否則只能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此時學生的臉上又露出了無比自豪的神色;

第三個沒想到的是,在短短的時間內,僅上了一節作文指導,同學們就能創作出如此出色的文章。上交的36篇作文,篇篇符合要求,都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並都選取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材料,使文章主題確切突出,文章內容準確豐富,材料選擇運用恰巧、生動。有些同學更富有創新能力和精神,用小記者採訪的形式,用小標題的形式,用題記、後記的形式,甚至用解方程的形式,以獨特的視角,闡明論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讓人耳目一新……聽到這,學生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眼睛裏放射着明亮的光芒。

在講評中,我還拿自己開涮,在講解改錯要有勇氣要勇於改正時,我就以我的問題爲例來說明改正錯誤是需要勇氣的。大人物改大錯需要勇氣,小人物改小錯也需要勇氣,我說你們看看黑板,看看我的板書,大小不一,亂成一團,這是我的毛病,是我剛剛教學時就有的毛病,一直到現在,還是很突出,所以說,即使是小毛病,也很難改,也需要勇氣和決心。這個環節不太起眼,但在學生心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因爲學生感到老師沒有什麼特別的,與他們一樣,一樣有毛病,一樣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樣需要不斷糾正和改進,彼此之間是一樣的,沒有高低之差,好壞之別。這個環節,清除了學生心裏上的障礙,拉近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我在學生心中不在是陌生的,高高在上的,而是同樣身份的共同學習者,這是降低我的身份與學生平起,這是擡高學生的身分與他們同學,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在互相尊重中學生有了尊嚴有了地位也就有了自信。

學生在被肯定、認可、讚賞中自豪地滿懷信心地進入到了作文講評和糾正修改之中,而學生此時的糾錯改錯則是在心悅誠服之下並且是在有着一定尊嚴的情況下進行的了。而不是像以往被動地等待着老師的說教指責甚至是批判,心情不悅不說,也沒有地位,更沒有尊嚴,是被說教的對象。我發現,此時,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喜悅和幸福,他們的內心充滿着自信和驕傲。

是的,在恰當的、適時的鼓勵下,學生不僅能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從事學習活動,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地位是受尊重的,在平等的民主的愉悅的氛圍中,解除學生對寫作的厭煩與懼怕,從此會改變對寫作的情感態度,從此會對寫作產生興趣。讓學生感覺到,寫作的過程是創作過程,更是體驗的過程,從中可以找到快樂,找到自信,找到尊嚴,找到成功的自豪感。

我想一節作文課的作用大不了哪去,學生不可能就因爲這一節課,就掌握了寫作方法和技巧,也不可能今後就能一揮而就寫出好文章,但這一節課,有可能改變學生學習的態度:變厭煩爲喜歡;有可能改變學生學習的方法:知道積累,想着要查找資料;有可能對自己有了信心,能產生更大的決心和勇氣……

通過閱讀張文志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藝術》,我認識到:真誠的鼓勵,是對學生的充分理解,能讓學生內心感到溫暖,在學習中快樂幸福成長;真誠的鼓勵,是對學生的無限關愛,能讓學生產生安全感,在學習中凸顯生命的靈動;真誠的鼓勵,是對學生的充分信任,能讓學生有信心,在學習中激發生命的動力;真誠的鼓勵,是對學生生命個體的成全,能讓學生有尊嚴,在學習中張揚生命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