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教育的藝術》有感範文

讀《教育的藝術》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對於嚴師、嚴父,沒有人會想到那是應該指責的。

讀《教育的藝術》有感範文

有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感動:有位母親,她有一個不太機靈又有點調皮的兒子。兒子上幼兒園時,老師對孩子的母親說,你的孩子坐不下來,又常常打架,要好好批評教育。母親回家拉着孩子的手回家時,兒子問媽媽老師跟你說了什麼,媽媽笑着說,老師說了,你在學校表現很好,如果能安靜地坐下來上課就更不錯。上小學時,老師在家長會對這位母親說,你的孩子也許智力有點問題,建議找醫生測測。母親聽了心裏很難過,當天晚上,兒子問母親,老師說了些什麼時,母親說,這次你考試52名,只要稍努力,下次你的進步一定是全班最大的……最後,這位母親培養出一個清華大學生。

我常常在想,爲人師和爲人母若能擁有這樣的心,教育能不成功嗎?

我們常常呼喚素質教育,但評價的標準卻幾乎只有分數,對一個班如此,對一個學校如此。這讓我們的學生自然以分數衡量自己。我們的家長以分數衡量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無疑是每個家長的殷切希望。可往往家長只看重學習,而不去重視孩子的素質與能力。在我們身邊,“好”“壞”倒置的現象屢見不鮮。一個品行低劣、素質低下、自私自利而擁有優異成績的孩子,在許多家長眼中,他就是榜樣,就是美談,就是“名副其實”的“好孩子”。而品行端正,樂於助人,卻沒有優異成績的孩子,則會成爲家長眼中“一無是處”的“壞孩子”。可惜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高分人羣,也許他們學習卻是有困難,但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自尊心自然蕩然無存。作爲教師,我們應怎樣看待這些孩子呢?

上課分心,懲罰。

沒做作業,懲罰。

考試不及格,懲罰。

違法紀律,懲罰。

但是,懲罰能喚起自我教育嗎?

有時候,教師批評犯錯誤的學生,也許孩子還當場哭了,可悲的是教師還誤以爲那是認錯的反省的表現。其實,也許學生此時是因爲憤怒而流淚,又或許是因爲憎恨而流淚。流淚過後,沒有正確的思想輔導,還回來的是一種稚氣的報復。甚至以爲自我放棄就是報復教師的最好方法。叛逆不就是這樣形成的嗎?

迷失的心靈需要的是理解與平等,需要的是關愛和尊重!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驕傲,也有屬於自己的失敗。我想告訴所有的家長和老師,多一份理解與寬容,多一點時間來溝通。我想告訴所有的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只要我們心存理想,朝着自己的目標前行,有波瀾的人生纔會充滿激情!給孩子一定空間,請用心走進學生的心靈吧!我理解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正確對待孩子的自身發展也很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又何必強求在一座獨木橋上拼命擠呢?許多孩子擁有某方面的天賦,可家長並不讓其充分發揮,而是以自我爲中心地去“塑造”孩子,非要考大學不可。孩子成長到底選擇哪條路?這個問題不是家長標新立異就可決定的,而是孩子的個性所決定。一位大學畢業生愛上了擦皮鞋,於是在街頭幹起了許多人都認爲羞辱的行當。可數年以後,他卻成了這行中的頂尖人物,並擁有了世界首個擦鞋公司。找一條適合孩子發展的路,讓孩子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吧!

孩子有千萬個,個性也有千萬種,教育方法也有千萬種,但我覺得出發點只有一個:尊重、理解孩子,從孩子角度看問題,在教育過程中不用有色眼睛看孩子,時常去聽聽每位孩子的心聲,這是教育的祕訣。

作爲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懂得,有些原則必須堅持,譬如授以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些“原則”不能固守,譬如“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有時候我們也許是學生的學生。嚴師未必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