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是慢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

《教育是慢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張老師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列舉了很多當前在教育教學中出現的錯誤。他以一種憂國憂民憂學生的心態,以獨特的理性角度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發表自己前衛又符合人性發展的言論:教育是慢的藝術。

《教育是慢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

“有時候我們簡直就沒有辦法使一個人學得更多、學得更好,也沒辦法讓他迅速形成所謂‘良好’的習慣,我們經常無法對自己的教育行爲作出恰當的判斷,也無法洞悉一個成長中的兒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我們怎樣才能恰到好處的保護和幫助他,教育其實就是一種互相尋找、發現,彼此增進理解的過程。”這樣的文字,總是一次次驚醒我要學會等待,學生不需要的擔心,而需要關心;學生錯了,不需要責罵,而需要理解;學生不需要說教,而需要分享;學生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愛。學生本身就是希望,我們儘管爲學生着想,爲教育的慢而崇拜。我堅信,我的眼裏沒有差生,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他神聖的理由,都有他存在的價值。比如面對一些問題兒童,愛因斯坦到十歲纔可勉強說話,海倫凱勒兩歲的時候就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舟舟被認爲是弱智少年,卻是世界級的天才指揮家。這學期,我新接了一個一年級的班,真的發現不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不知道家住哪裏的孩子,不能說話,眼睛不能聚焦的孩子,不能聽見同伴說話,帶上助聽器纔可勉強聽見聲音的孩子,但是,這又怎麼樣呢?誰能敢說,他們不會是下一個愛因斯坦,舟舟或者海倫凱勒?時間是證明學生成長最好的東西,不是靠老師的聲嘶力竭的吶喊和批評甚至奚落諷刺,置之不理。這樣的孩子一定會有獨特的視角和自己的思想。老師生拉硬扯地教育管教,怕是會誤事的,也不會有什麼成效,“教育是慢的藝術,即使是知識的獲得,經常也是困難、艱苦、緩慢的過程;人的成長更是曲折、艱難,有自己的規律,一點也勉強不得。”千萬不要在無意的傷害中偷走了孩子的夢想。

張老師告誡我們:要加深對教育的理解,確立自己的生命價值與目標。本書中,他提到馬克思·範梅蘭對教師最好的描述:成爲學生心目中能夠替代父母角色的人。他還說:“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傾聽、觀察、記錄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到教育,回到細緻、持久的省悟之中”。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認爲,教育往往在緩慢的過程中才能積澱一些有用的東西。在教學中,我們要去慢慢地感悟,教育是浸潤和雕琢的境界,要保持“慢”,慢,代表是平靜和平和;慢代表是細緻和細膩;慢代表的耐心和耐性,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教育好比是農民種地,從播種,到發芽,成長,開花,每個過程都需要精心呵護的,是“慢活”,是“細活”。教育是老師對一朝一夕地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過程,緩慢與細微地精心呵護的過程。

我贊同張老師“慢”的觀點,我希望我在匆匆中,匆匆中的實踐中,積累自己的經驗,捕捉教育教學中的閃光點,履行着自己內心的聲音,讓教育繼續充滿激情和美麗,享受悠閒的教育人生。

作爲教師,我們要學會:

1、學會寬容,學會善待學生。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有着自己獨特的生命密碼,帶着獨特的稟賦,帶着不同家庭的影響來到學校,寬容、尊重差異,就是培植文化與人的多樣性。

2、學會等待。因爲每個人都會有智慧的覺醒,有一個精神力量增長的過程,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教師要有等待之心。

3、學會傾聽。更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4、學會欣賞,哪怕孩子只有點滴進步,我們也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

5、應大聲說出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

6、學會參與。參與到學生生活中去,真正和學生在一起。

7、學會合作。任何課堂的成功都有賴於師生的對話、互動、合作,而合作能力的培養,只能在合作過程中實現。

8、學會表現。教師要有很好的“舞臺感”和課堂表現能力。

9、學會反省。不僅思考教育方法、策略、技術,更要檢討在成全人的方式、價值取向上的對與錯。

10、學會創造。通過成就學生的方式來成就自己。我們的成就感、滿足感離不開課堂和學生。要成爲有魅力、有感召力的人。成爲引領孩子人生方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