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有感

讀《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一)

讀《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有感

讀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我深刻到體會到奉獻的重要,十歲的高爾基的兒子能種出美麗的花兒,他走後給高爾基留下了一片美好的回憶,這種奉獻的精神是常人做不及,或許他不知道自己的奉獻,但他在閱讀完爸爸的信後就一定會把快樂傳遞下去,帶給更多的人。其實奉獻沒有那麼繁複,只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世界就會無限美好。我就有這樣的經歷。

那是一個下午,已經接近傍晚,老師開始發家庭作業—一份正反面的試卷,可是我們班級有46 人,試卷只有45 份,甘宇沒有拿到,甘宇急得滿頭大汗,都快要哭了,心想我沒有家庭作業怎麼交代,不行!我得想辦法!於是他四處找人,複印試卷……

他先找到同桌說:“請借給我複印試卷,我試卷沒有發到,我有一塊錢,謝謝!”哪知同桌用藐視的目光,瞧不起的說道:“過去!”甘宇沒有吭聲,走了……

他又想借組長的試卷複印,可是相同的情景又重現了:甘宇對他言語了一番,卻無濟於事,他很無奈,他知道大家吝嗇的原因——他成績太差,人家都認爲他是傻瓜。

我看了覺着他很可憐,沒有人幫助他,於是我不顧衆人的反對,對甘宇說:“我幫你複印。”

在這裏奉獻同樣是一種幫助,是一種團結,是一種關愛。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有人說我送人玫瑰,爲什麼沒有聞得餘香,這個餘香不是指的個人利益,而是幫助人後的愉悅,這種愉悅只要你幫助更多的人,就能體會到了。

總之,奉獻方使世界更美好!

(二)

“給”永遠比“拿”愉快,是我讀《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後懂得的道理。

這篇文章講的是:高爾基以前在意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妻子帶着兒子來看他。她們來了以後,兒子就種了許多的花草。假期結束了,她們回去了。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開了,高爾基看着兒子種的花心裏很高興,就給他的兒子寫了一封信,信上說“給”永遠比“拿”愉快!

“給”怎麼會比“拿”愉快呢?

比如說,我以前看了一部電視劇,電視上講的是,一個人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渾身發抖的蜷縮在一個牆角里,一個好心人看到了,給他了一個棉衣和一些吃的,幫他度過困境。十年後,那個被幫助的人在一個危急的時刻救了這個好心人一命。你看,一些物品換回了一條命,真是太值得了,這正是“給”永遠比“拿”愉快。

“拿”的結果就不同了。

剛剛發生了一件事,我們班的徐嘉鑫同學,跑完步上來,發現自己的鋼筆不見了,就給老師說了。老師一聽,問:“誰拿他的筆啦?”,班裏沒人吭聲,都在那兒大眼瞪小眼。老師又說:“你別以爲拿人家一支筆就佔了便宜,可不是這樣的。你要是不還人家,等你長到老師這把年齡時,你會很內疚的,因爲這件事就你自己知道,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對的,你的內心就在折磨自己。我可親身體驗過這種痛苦。”這就是“拿”給自己帶來的痛苦,這也說明了“給”永遠比“拿”愉快,而“拿”是會帶來痛苦的。

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呀?“給”就是付出,你付出了,雖然是給別人,但很快樂。“拿”有時會違背社會道德。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你不違犯道德就會有好的人緣,要是違犯道德,沒有人會原意跟你做朋友的。

“助人是快樂之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