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楊絳先生《我們仨》有感範文

讀楊絳先生《我們仨》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初聞"楊絳"這個名字,是16年月下旬,那會兒正處於高考衝刺的最後一個階段。連上了幾堂的我們略顯疲憊,語老師爲活躍堂,便給我們放了一段喜馬拉雅F,是關於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那時候我才知道楊絳先生是錢鍾書的妻子,他們還有一個女兒,叫做錢媛。在她的回憶裏,家是她的"萬里長夢",是一家三口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家是人生最好的庇護所。那麼我的又是什麼樣呢?

讀楊絳先生《我們仨》有感範文

我出生的時候爺爺奶奶已經去世了,那時候重男輕女的思想依舊是小村子裏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早我出生的大伯二伯家都是男孩,這也成爲人們的聊點。男孩子生註定是要延續香火和養老的;而女孩子會嫁人,養也是白養。因此家人對我的態度不是很好我,直到弟弟的出生纔有所轉變:農忙時會拜託我看好弟弟,有好吃的會分我一份、怕我趁他們不在對弟弟下毒手……我一直覺得家人對我不公,直到初一那年,家裏發生火災,所有財物化爲灰燼;而母親和父親發生分歧,最後離開了家,至此再也沒有回過,我才知道了家人的重要性!無論我在哪,弟弟和爸爸就在我身邊。

三毛說,家,對每一個人,都是快樂的泉啊!再苦也是溫暖的,連奴隸有了家,都不覺得他過分可憐了。而老舍先生筆下的駱駝祥子曾經是個老實、健壯而堅忍,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有美好理想的青年;後變成了一個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吃喝嫖賭、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在人吃人的社會裏,他對於家是嚮往也是背棄。《我們仨》中楊絳先生說她做了一個萬里長夢,關於我的家,我也有一個萬里長夢。

春天,蕨菜筍子氾濫,清晨會約上幾個小夥伴一起上採摘。破土而出的筍子展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筍子嫩肥、短壯的芽鞭或是蕨菜的幼葉嫩芽加上熏製的臘肉煸炒,配上白米飯就開始了我的午飯。一個人吃飯習慣了,以至於四年級被父母接到城裏讀書時,上桌滿滿不適應。他們說女孩子吃飯要矜持,細嚼慢嚥而不是狼吞虎嚥,而我喜歡無拘無束。夏天,最喜歡的事情不是去河邊游泳摸魚,而是成羣結隊的組團上偷果子,路過菜地時,也會順手牽羊摘幾個黃瓜解渴。桃子樹、李子樹都結果了,放眼望去,茂密的綠葉包裹着毛茸茸的桃子和青澀的李子,幾束陽光隱約透過葉縫投射到地上,是一幅絢麗的畫。我們的戰略是一個人放風,三個人爬樹,剩下的兩個人負責搖樹或者撿掉下的果子。滿載而歸後不及去河邊清洗,直接用衣角擦擦就往嘴裏送。爽口的果肉,樸實的笑容,這就是我對夏天的記憶。當然,吃酸湯、吃涼拌的烤茄子烤西紅柿也是一大美味。

秋天,金燦燦的麥田帶的是收穫的喜悅,大人們割麥子,小孩子則堆麥草垛,我們的每一滴汗水都滴入毛巾或是泥土裏,到飯點了大傢伙便停下歇息,飯都是從家裏帶的,簡簡單單卻透露着幸福。草垛下,大人在閒聊、小孩在打鬧……

冬天,我會從家裏帶上生炭火的小盆子去教書上,因爲教室條不好,沒有取暖的地方,所以只能自己解決。而家遠的同學會帶上裝有米飯的鐵飯盒,學校負責生火蒸飯,那時候的營養午餐是每天中午一個雞蛋。對我而言最快樂得屬過年的時候,親戚聚在一起吃殺豬飯。新年了,所有的辛酸和努力都有了一份新的期待。打年粑、做臘腸、薰臘肉……這是我在城裏生活多年再也沒有經歷的事,因而對於家多了一份念想。

四季的暢想是萬里長夢,當然還有其他的夢。

線下支付廣泛使用的年代,以物換物的生產交換方式依然存在。(fsir)每個週五,大爺都會從鄰鎮拉幾箱自家做的米粉,我們只要用一定數量的玉米或大米就可以兌換。冰涼的米粉切條,放上自家做的酸湯,涼拌豆芽海帶,香菜,自制油辣椒和醬油鹽等,嗦上一口,大呼爽!然而因爲沒有冰箱,所以一次兌換的數量不多,那段時間裏,我對於大爺的下一次的到很是期待。偶爾某個週六,大叔依舊會從鎮上開着小貨車到村門口擺攤。"打火機一塊五兩個,肥皂五塊錢兩坨,耗子藥五塊錢一包",倒背如流的口號成了一種刻在腦子裏的記憶,以至於在城裏生活多年,偶爾上街突然聽到它時,熟悉而又親切的感覺油然而生。同樣的週日依然很多人去趕集,阿婆家老母雞下的雞蛋裝滿了一籮筐,微微顫顫地帶着小板凳加入了擺攤的行列;大爺用竹條編制的草鞋、籮筐、簸箕、蒸籠等也整整齊齊地站好隊伍,等待中意它的買主……

白駒過隙,經過歲月的洗禮,我已然從當初的懵懂無知變得成熟穩重。在這交織着利益關係的社會裏,到處充斥着各式各樣的聲音,有些人他根深蒂固於人的第一印象,對於你往後的各種改變持以鄙夷,有些人喜歡錶現自我,希望出人頭地,而我喜歡順其自然,如今的我少了農村人對的那份淳樸與恬靜,多的是坦然和豁達。

自16年秋天上了大學以後,從此我的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學校離家只有三個小時的火車,我知道我的家就在那裏,可是我已經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