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10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小班教案《送南瓜》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遊戲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區別並練習發出n、l兩個音,大膽參與遊戲活動、感受遊戲中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送南瓜》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區別並練習發出n、l兩個音。

2.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

3.大膽參與遊戲活動、感受遊戲中的樂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柺杖、圍裙、頭巾。

2.南瓜教具若干,籃子3-5個。

活動過程

1.設置遊戲情境。

教師扮作老奶奶,頭上扎着頭巾,腰間繫着圍裙,手中拿着柺杖,面向全體幼兒,採用集體和個別練習的方式與幼兒相互問好。如:老奶奶說:“小朋友們好!”幼兒答“奶奶好!”“××小朋友好!”個別幼兒答:“奶奶好!”幫助幼兒練習發準“奶奶”的字音,並會跟年長的人打招呼“您好”。

接着繼續以老奶奶的口吻說:“我年紀大了,做事不靈活了,我想請小朋友把種在地裏的南瓜送到我家,好嗎?”激發幼兒產生幫助老奶奶的願望。

2.交代遊戲的玩法及簡單的規則。

教師用語言交待或配以動作示範向幼兒介紹遊戲的過程,要求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兒歌唸完後必須站在某一個幼兒的面前,然後將籃子交給他。交換位置後,遊戲繼續進行。聽到“老奶奶來了”的聲音後,幼兒應將籃子裏的南瓜送給老奶奶,井大聲地說:“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3.教師參與並引導幼兒遊戲。

(1)教師帶領幼兒學習遊戲兒歌,重點幫助幼兒發準“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

(2)教師裝扮小朋友。邊念兒歌邊送南瓜,將籃子送給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開展遊戲2-3輪後,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到指令後將南瓜送給老師。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幼兒熟悉遊戲的整個過程。

4.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請3-5位幼兒給奶奶送南瓜,請一位幼兒扮作老奶奶。小朋友手提籃子,邊念兒歌邊送籃子。交換位置後坐下,遊戲繼續進行。輪換幾個幼兒後,教師說:“奶奶來了!”扮奶奶的幼兒走上臺來。小朋友們說:“老奶奶,您好! 這是您的南瓜。”並將籃子中的南瓜拿到奶奶的桌前。老奶奶說“謝謝你”。然後,在籃子裏再裝進南瓜,另請3-5名幼兒上來,遊戲重新開始。

5.活動延伸

教師可啓發幼兒互相交換送的東西,如:辣椒、梨子、牛奶等。當送的東西變換時,兒歌也應做相應的變動。從而豐富遊戲的內容,進一步進行發音練習。

遊戲兒歌送南瓜

小籃子,

手中拿。

我給奶奶送南瓜,

奶奶樂得笑哈哈。

活動反思:

聽說遊戲作爲一種特殊形式的語言教育活動,爲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了某些特別的機會。利用聽說遊戲活動的開展,發展幼兒的語言學習,爲他們語言能力的整體提高、爲良好習慣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送南瓜》這個遊戲中,目標是着重讓幼兒練習發出帶有n、l兩個音的“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初步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並把這些學習任務變成了遊戲規則:遊戲時每位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到南瓜地裏摘一個南瓜,每次只能摘一個南瓜,摘完南瓜往回走到老奶奶那裏,將籃子裏的南瓜送給老奶奶,並大聲地說:“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活動的開展是採用情境法,創設了一個遊戲情境,用生動感人的老奶奶角色扮演吸引幼兒,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再從打招呼中幼兒練習了“奶奶”和“您好!”;從打招呼——給奶奶送南瓜,送南瓜時要說“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利用兒歌替換送給奶奶不同的物品。一環扣一環,過渡自然,每個環節都圍繞活動目標展開。

本次聽說遊戲《送南瓜》中的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與環境、幼兒於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都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互動,使他們的“聽”和“說”都能處於積極狀態,用吸引人的玩教具,活動的變化,提問的技巧等,提高了幼兒語言活動的積極性。

小百科:南瓜原產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傳入中國,現南北各地廣泛種植。的果實作餚饌,亦可代糧食。全株各部又供藥用,種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熱除溼、驅蟲的功效,對血吸蟲有控制和殺滅的作用,藤有清熱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在音樂的伴奏下,兩手側平舉的向前(或變換方位)行進,模仿小蜻蜓飛行。

2、通過遊戲,知道小蜻蜓是捕蚊子的小英雄。

3、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音樂圖譜、圖片(小蜻蜓一隻,蚊子3只)。

【活動過程】

一、集體欣賞音樂。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在這段音樂裏來了一些會飛的小動物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

2、提問:剛纔你聽了這段音樂覺得是什麼小動物在飛呀?

3、(出示小蜻蜓和小蚊子)看,原來是小蜻蜓和小蚊子在飛呢。

二、看圖譜感受三段體音樂。

1、提問:你知道什麼時候是小蜻蜓在飛?什麼時候是蚊子在飛呢?讓我們看着這張圖譜再來聽一聽這段音樂好嗎?

2、(教師演示教具)讓幼兒看着圖譜再一次欣賞音樂,初步感受三段體的結構。

三、模仿小蜻蜓飛行。

1、提問:你們知道小蜻蜓是怎麼飛的嗎?(象架小飛機)

2、哪個小朋友來學一學?(個別)

3、其他小朋友想不想也來學小蜻蜓飛呀?(引導幼兒進行不同方位的飛行)

4、跟着音樂飛一飛。

四、遊戲《小蜻蜓捉蚊子》。

1、(放蚊子飛來的音樂)聽,是誰來了?(蚊子)對了,可惡的蚊子又來了你們喜歡蚊子嗎?爲什麼?那你們知道小蜻蜓可是捉蚊子的小英雄哦!下面我們來玩個《小蜻蜓捉蚊子》的遊戲。

2、交待遊戲玩法:當聽到蚊子飛來了,就用力打死它。

3、聽音樂遊戲1—2遍。

五、活動結束。

聽着這麼優美的音樂,我們再來學學其他小動物飛。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漢字“甜”“酸”,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2.通過品嚐實物來加深幼兒對酸甜的理解。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我喜歡蘋果

2.課件:認識“甜”“酸”

動畫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引起幼兒興趣。

1.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你們看一個非常好看的動畫片,你們高興嗎?看完以後給大家講一講,在動畫片裏看到了什麼好嗎?

2.幼兒觀看動畫片:我喜歡蘋果。

二、談話導入甜-酸。

1.誰來講一講動畫片裏演了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小朋友喜歡吃水果。)

2.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蘋果,香蕉,檸檬,葡萄)

3.你們吃過這些水果嗎?你能說說它們是什麼味道的嗎?

(引導幼兒說出:甜,酸。)

三、認識漢字:甜、酸

課件:認識酸甜

1.圖片上是什麼?(蘋果)蘋果是什麼味道的?(甜)

(出示甜字)幼兒跟讀。

2.檸檬是什麼味道的?(酸)

(出示酸字)幼兒跟讀。

3.梨又是什麼味道的呢?(甜)

(出示甜字)幼兒跟讀。

4.誰喜歡吃李子呀?李子是什麼味道的?(酸)

(出示酸字)幼兒跟讀。

5.幼兒看圖片一起讀讀上面的字:酸、甜

四、品嚐食物,利用味覺理解酸甜兩子的含義。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我們看看有什麼?

(有香蕉、蘋果、李子、話梅。)

2.請幼兒品嚐。

1.教師:你想品嚐哪一種水果?你要先告訴我,這種水果的味道,再嘗一嘗,看看和你說的是不是一樣好嗎?

2.幼兒分別品嚐水果,感知理解酸、甜的含義。

五、生活經驗講述

1.你還吃過什麼水果是甜甜的?

2.你還吃過什麼水果是酸酸的?

活動延伸

回家和家人一起討論:水果的味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在遊戲情景中學念兒歌。

知道雞蛋可以變成娃娃。

能分析兒歌情節,培養想象力。

理解兒歌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雞蛋、小貓、小狗,圖片1、2、3、4、5。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1.師:(出示圖片1)你看到了什麼?它們在幹什麼?

2.師:(出示圖片2)小狗在幹什麼?

3.師:(出示圖片3)小貓在幹什麼?

4.師:(出示圖片4)小狗、小貓在幹什麼?

5.師:(出示圖片5)小狗、小貓在幹什麼?雞蛋變什麼了?

(二)學習兒歌《雞蛋變娃娃》

1.教師朗讀兒歌《雞蛋變娃娃》

2.幼兒跟着教師學念兒歌。

(三)學做蛋爸爸蛋媽媽。

1.師:我們也來做雞蛋的爸爸媽媽吧。

2.幼兒扮演雞蛋爸爸媽媽。教師提醒幼兒要摟着、抱着蛋,蛋纔會變成雞娃娃。

(四)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這是圓的》主題活動中,我選擇了《雞蛋變娃娃》這首兒歌作爲集體活動。因爲它情節簡單,形象鮮明,充滿了童趣,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通過圖片,能使幼兒在瞭解兒歌內容的同時,嘗試體驗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經驗。

活動在一個個圖片的引領下,自然而然地導入了進來,孩子們被色彩鮮豔、形象可愛的直觀教具深深吸引,使幼兒彷彿置身其中。在反覆欣賞之後,孩子們能較好地掌握兒歌內容,並自然地念起兒歌來。最後,遊戲的展開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盡情地感受着學做爸爸、媽媽的角色體驗,心情非常愉快。

反思這次活動,感覺有幾點不足:

1、由於幼兒缺乏生活經驗,所以對“雞蛋會變成什麼”這個問題答不上來,如果事先請家長幫忙豐富知識經驗,效果可能會好些。

2、在遊戲中,幼兒對角色的概念仍很模糊,我應該在遊戲開始部分給與幼兒適當的提醒,效果可能更好。

小百科:雞蛋又名雞卵、雞子,是母雞所產的'卵。其外有一層硬殼,內則有氣室、卵白及卵黃部分。富含膽固醇,營養豐富,一個雞蛋重約50克,含蛋白質6-7克,脂肪5-6克。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爲機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是人類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1、學習兒歌,體驗“放鞭炮”遊戲的快樂。

2、能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放鞭炮的情景。

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初步認識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並嘗試演唱。

2、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情感,培養幼兒關心、熱愛媽媽的情感。

潛能閱讀:

童謠:《翻繩謠》

親子閱讀後,請家長將觀察幼兒的情況記錄完成《家長指導手冊》和第2頁內容。

作業:

1、複習幼兒用書第1冊第18——19頁。

2、請幼兒邊表演邊把新學的歌唱給家人聽。

3、請幼兒爲媽媽洗一次腳,並把體驗照片發到幼兒園論壇大家一起分享,謝謝合作!

4、完成《潛能閱讀幼兒用書第一冊》第二頁的內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菊花由花、莖、葉組成。(重點)

2、能說出不同品種的菊花的顏色、花瓣的大致形狀。(重點)

3、能在拓展活動中給自己喜歡的菊花按照花、莖、葉三部分塗色。(難點)

【活動準備】

各種品種的菊花圖片(ppt)、油畫棒、塗色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秋天到,菊花開,紅的紅,白的白,像麪條,像煙花,還像媽媽的卷頭髮。

二、基本部分。

1、賞菊、說菊:逐一播放PPT:說說看到的菊花顏色、(屈老師)花瓣的樣子、花朵像什麼?教師介紹菊花的名稱。

2、觀察、小結:不同的菊花都長在哪裏?都有什麼?(離不開土壤,花、莖、葉)莖和葉是什麼顏色?

3、教師介紹:莖和葉的作用。

4、再次說兒歌,鞏固對菊花的認知。

三、拓展活動。

1、認知操作紙:出示沒有顏色的菊花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朵在哪?莖在哪?葉子在哪?分別指一指。

2、介紹要求:小朋友用油畫棒幫忙給菊花穿上漂亮的衣服,給花朵、莖、葉子塗上漂亮的顏色。

3、師幼一起操作:

幼兒獨立塗色,教師在前臺選用油畫棒安靜塗色,用實際動作提示幼兒換油畫棒的顏色,在輪廓線裏塗色,塗色順序是從上到下:花朵——莖——葉。

反思:

師幼一起邊看圖邊說菊花的顏色、花瓣的樣子,幼兒有欣賞的興趣,並且能準確說出幾種顏色的名稱,能說出“像桔子一樣的顏色”等句子。通過看圖得出:菊花由花朵、莖、葉組成,能在觀察中說出莖和葉子的顏色是綠色。操作活動中給菊花分花、莖、葉塗色,大部分幼兒知道換油畫棒,用不同的顏色區分,也知道在輪廓線裏塗色,有的幼兒塗色慢,最後組成一組在美工區一起塗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咕咕噠,咕咕噠……小雞出來咯!母雞下蛋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永遠都是新鮮的。“小小蛋兒把門開”這首歌的內容能夠讓幼兒能更加清晰地瞭解這個過程,並提高了幼兒的音樂興趣。

教學目標:

1、幼兒知道雞蛋是雞媽媽生出來的,然後由雞媽媽孵出小雞來的。

2、幼兒能初步掌握音樂旋律,並隨着音樂做出相關的動作。

教學準備:

圖譜一張、製作蛋殼一副。

教學重點:

1、培養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幼兒能基本掌握音樂遊戲的玩法及表演動作。

教學難點:

1、幼兒知道小雞是由雞媽媽生下雞蛋後孵出來的。

2、幼兒能大膽地到前面來表演動作。

教學過程:

1、語言遊戲,拉開故事帷幕。

教師帶領幼兒扮做雞媽媽和雞寶寶一起念“小雞”的兒歌,一邊捉蟲子吃。幼兒自由走動,再走到椅子上休息。

2、出示圖譜,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第一張圖譜,引導幼兒觀看圖譜上的是誰?它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並回答問題。

(1)教師告訴幼兒雞媽媽今天要下蛋了,一邊模仿母雞下蛋時的叫聲“咕咕噠”,一邊將蛋寶寶從母雞媽媽身後抽出,到第三個時,讓幼兒一起模仿叫聲幫助母雞媽媽一起下蛋。逐個出示雞蛋裏的雞寶寶,並引用歌詞。

(2)教師告訴幼兒雞蛋裏的小雞寶寶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一邊學習歌曲歌詞“小小蛋兒把門開,開出一隻小雞來”。

3、出示第二張圖譜。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圖譜上的小雞(全身長滿了毛,胖胖的),學習詞語“毛茸茸”、“胖乎乎”。

(2)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講歌詞“毛茸茸啊,胖乎乎”。

4、出示第三張圖譜。

(1)幼兒觀察圖譜上的小雞在做什麼?(唱歌)

(2)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模仿小雞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唱起來”。

(3)幼兒重複歌詞內容。

5、重複學習圖譜,增強幼兒對歌詞的記憶。

(1)教師告訴幼兒這裏還有小雞寶寶也很想和小朋友們做遊戲,然後出示第二隻雞蛋裏的雞寶寶,繼續學習歌詞,並跟音樂演唱。

(2)出示大雞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雞媽媽還生了一個這麼大的雞蛋,我們也一起來和蛋寶寶唱歌、做遊戲吧。

教師帶領幼兒做音樂遊戲《小小蛋兒把門開》。

6、小結。

師:雞媽媽和小雞們真開心,我們也和它們一起出去捉蟲子吃吧。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知道雞蛋是雞媽媽生出來的,然後由雞媽媽孵出小雞來的。能初步掌握音樂旋律,並隨着音樂做出相關的動作。提高了幼兒的音樂水平和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附歌曲:

附歌詞:

小小蛋兒把門開,

開出一隻小雞來,

毛茸茸呀胖乎乎,

嘰嘰嘰嘰

嘰嘰嘰嘰唱起來。

咕咕噠,咕咕噠……小雞出來咯!母雞下蛋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永遠都是新鮮的。“小小蛋兒把門開”這首歌的內容能夠讓幼兒能更加清晰地瞭解這個過程,並提高了幼兒的音樂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教材分析: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鼓勵幼兒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並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初步培養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引導幼兒學習自我介紹的方法,培養幼兒主動交往能力。

2、幼兒主動地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

3、啓發幼兒大膽想象,還有哪些場合需要自我介紹,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木偶娃娃1個,玩具電話2部。

2、幼兒每人自制名片1張(幼兒自己的照片裁成名版大小,背面寫上姓名和年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木偶娃娃和電話,以“娃娃”的口吻進行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叫×××,今年3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請一些新朋友到我家來做客,你們願意來嗎?誰要想來,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點評:以遊戲的形式展開課題,激發幼兒介紹自我的興趣。

2、請願意做客的幼兒來給娃娃打電話,並向娃娃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等。[點評:通過打電話,幼兒能很快掌握自我介紹的方法,爲幼兒的主動交往打下基礎。

3、教師組織討論,提出啓發性問題:小朋友你們在什麼時候向別人介紹自己呢?(如:媽媽帶着去陌生人家中做客、表演節目、打電話、迷路時等)。引導幼兒發散性地思考問題。[點評:開發性問題的提出,讓幼兒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開思路,培養了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4、玩遊戲:送名片。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一位夥伴,通過自我介紹,互送名片的形式去認識新朋友。[點評:幼兒主動交往能力在遊戲中得到鍛鍊。互送名片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也能反映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的方式。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認識朋友的新方法——介紹自己。你們把朋友的名片帶回家中介紹給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到娃娃家做客也可以把自己的名片送給娃娃。[點評:父母的積極參與,有助於幼兒主動交往。同時,名片背面的名字可給父母提示,幫助幼兒正確地說出同伴姓名。名片每天輪換使用,以激發幼兒持續的交往行爲。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向木偶娃娃大膽地介紹自己並請能力強的幼兒介紹同伴;帶幼兒到別的班級去玩,鼓勵幼兒大膽地主動交往:“我是××,是×班小朋友,你叫什麼?”“我是×××,你能幫我個忙嗎?”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日常生活滲透:

在角色遊戲中繼續培養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讓幼兒到隔壁班老師處請求幫助;參觀幼兒園各部門,增加鍛鍊機會。

家園同步:家長多帶孩子出門與人交往,鼓勵孩子大膽、主動地向別人介紹自己。

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改變了傳統單純的自我介紹方式,在遊戲中層層深入地讓幼兒愉快地掌握了自我介紹的方法,並讓幼兒運用這一方法去進行主動交往,有效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初步培養了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減法,理解每幅圖之間的數量關係,進一步學習"走掉","還剩"的含義。

2、能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述的圖意。

  活動準備:

場景圖片,蝴蝶圖片和鴿子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學習看圖列算式3的減法

1.出示三幅圖:這三幅圖講了一件事情,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講清楚。

誰會把每幅圖用一句話講清楚?第二幅怎樣講?

2.請一幼兒書寫算式:我們用一道怎樣的算式把這件事記下來呢?

3.集體檢驗操作結果,並說說這些數字都表示什麼意思?"-"呢?"="呢?

4.幼兒看算式編題:誰能看着這個算式來說一件事情呢?

5.(再次出示另外三幅圖)這三幅圖也說了一件事情,誰來說說看?(請個別幼兒講述圖意)

6.誰會用一道算式把這件事記下來呢?(請一幼兒操作)

7.集體驗證,大家來讀一讀吧!(幼兒集體讀算式)

8.幼兒觀察找出兩道算式題之間的祕密。

師小結:原來減法算式的朋友題是第一個數字不變,等號前後的兩個數字進行交換。

二、幼兒操作

練習一:看三幅圖列算式,分合式填補數。

練習二:看點子列算式,看算式填空格。

(1)教師交代作業要求。

(2)幼兒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三、作業評價。

交流作業,進行更正。

四、結束部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樹木,形成落葉樹、常綠樹的概念。

2、知道常綠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落葉樹到了秋冬季節會落葉的特點。

3、戶外觀察落葉樹與常綠樹,獲取直接經驗。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常綠樹和落葉樹PPT。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表演《秋天》歌曲,導入主題。

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秋天的葉子。”

歌曲: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小小樹葉,漸漸發黃了,隨風落到草地上,草地上。

師:“秋天小葉子都掉下來了,冬天的時候他們要掉在地上睡覺了,我們一起再來唱一唱,好嗎?”(創編成冬天歌曲)

歌曲:冬天來了,天氣涼了,小小樹葉,漸漸睡覺了,隨風躺在到草地上,草地上。

二、播放常綠樹和落葉樹圖片

1、出示常綠樹圖片

師:“冬天到了,這些樹葉是什麼樣子的呀?他們有沒有掉在地上睡覺呀?爲什麼這些樹葉不會掉在地上睡覺,誰來說一說?”

師小結:“老師給這些綠顏色的,在冬天的時候葉子不掉下來睡覺的小樹取個好聽的名字,叫常綠樹。”

2、出示落葉樹圖片

師:“你看這些樹他們的葉子落在地上睡覺了嗎?”誰來說說這些樹什麼樣子的?”

師小結:“這些黃色的,紅色的樹葉落到地上睡覺了,我們給這些小樹取個名字叫落葉樹。”

三、戶外找尋常綠樹和落葉樹

1、老師帶領幼兒去戶外找找常綠樹和落葉樹,豐富幼兒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認識。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常綠樹和落葉樹嗎?我們一起去外面找找看。小朋友在找小樹的時候,千萬不要傷害他們,我們可以輕輕地摸一摸,碰一碰,用小眼睛看一看,然後來告訴老師你看到了哪些樹,好嗎?”

2、師敲小鈴,集合交流。

師小結:“老師給這些綠顏色的,在冬天的時候葉子在樹幹上睡覺的小樹取個好聽的名字,叫常綠樹。黃色的,紅色的樹葉落到地上睡覺了,我們給這些小樹取個名字叫落葉樹。”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科學課,在課堂獲得一定的常綠樹和落葉樹經驗基礎上,通過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自主實踐,感受常綠樹的綠色和落葉樹的黃色,瞭解顏色所傳達的自然訊息,落葉樹落葉的季節就是秋冬季的到來。符合小班幼兒教學直觀性原則,我將活動重點放在戶外觀察探究中,但是我忽略了小班課程的時間,15分鐘,如何突出我的活動重點,我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導致在前面的瞭解常綠樹樹葉和落葉樹樹葉的基礎知識上,花費較多的時間,聽取其他老師的建議,可以適當地將前篇導入縮短,控制在3分鐘以內,預留12分鐘進行戶外探索,或者將活動探索放到前面,最後總結時在到教室進行ppt演示總結。我自己也意識到前篇導入語言不夠簡練易懂,有點繞口繁瑣,所以我需要改進的是在語言運用上要言簡意賅,重要的是體現自然科學課的特點,尤其是符合小班幼兒直觀性教學原則。

小百科:落葉樹是指寒冷或乾旱季節到來時,葉同時枯死脫落的樹種;常綠樹是指春、夏季時,新葉發生後老葉才逐漸脫落,終年常綠的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