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草、花、樹葉的變化。

2、描述這些變化。

3、學習兒歌《春媽媽》。

活動過程

1、在風和日麗時帶幼兒出去散步,感受太陽曬着很暖和、觀察草鑽出了地面、各種顏色的花有不同的花瓣……。

2、在一個有花的地方坐下,老師教幼兒說兒歌《春媽媽》。

3、提問:花的媽媽是誰呀?用手學一學花兒慢慢張開的樣子。雨點澆了以後(下雨以後)花會怎麼樣呢?

4、請幼兒跟着老師說兒歌。

請幼兒回家把兒歌說給媽媽爸爸聽。

附:春媽媽

春,是花的媽媽。

紅的花,藍的花,

張開小小的嘴巴。

春媽媽

用雨點喂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撕去光邊和尖角的方法撕紙。

2.發展小肌肉的靈活性。

3.喜歡參與撕紙活動,體會到撕紙活動的樂趣。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白色的紙,黃色的蛋黃,綠色和紅色的碎紙,膠水,放垃圾的簍子,彩色的紙盤。

2.PPT圖片及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荷包蛋

1.師:小朋友吃過蛋嗎?都吃過什麼樣的蛋啊?(提問3~4個小朋友)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了一份非常美味的蛋,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蛋?(出示圖片)——荷包蛋。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荷包蛋長什麼樣子的。

圓圓的,白色的是蛋白,黃色的是蛋黃,蛋黃在蛋白的中間。

二、教師示範

1.師:今天老師要來當一回大廚師,小朋友當小廚師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好吃的荷包蛋。

2.教師撕紙示範。

(1)師:現在老師是大廚師,要教小朋友一起來做荷包蛋。

(2) 拿出白色的紙(中間事先畫好圓形),先按圓形的黑色的線慢慢的撕下來。啓發幼兒想象:看看,現在像什麼啦?

(3)師:蛋白做好了,用同樣的方法撕出蛋黃,並將蛋黃貼在蛋白的中間。

再次啓發:這回,你能看出來是什麼嗎?

(注意:把撕下來的紙放在中間的盤裏。)

3.加調料

我們可以撒上蔥、姜和鹽。哇,噴噴香的。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撒上蔥花的荷包蛋。(用碎紙片等其他材料添畫。)

4.將荷包蛋裝盤。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師:好了,小廚師們學會了嗎?我們一起來動手試試看,做一個美味的荷包蛋吧。

2.(播放 小廚師 音樂)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一些動作比較慢的,或者能力比較差的幼兒。

(注意:把撕下來的紙放在中間的盤裏。)

四、結束。

師:小廚師的荷包蛋都做好啦,我們包做好的荷包蛋送給客人老師品嚐一下好嗎?(送荷包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興趣較濃,可是撕紙對於小班孩子來說似乎是很有難度,所以降低了幼兒撕紙的難度,直接在白紙上畫一個小圓,讓孩子們沿着這個黑線把圓形撕下來,這樣蛋白的製作就方便很多啦。因爲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撕紙活動,所以相對給幼兒的難度比較小。這樣的方法似乎每個幼兒都能很好的接受,製作的荷包蛋都是非常美味的。

但在活動中也存在不足,開始部分還應設置一些情景,畢竟是小班的孩子,這樣能更好地激起孩子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並知道水果的顏色。

2.知道毛毛蟲會變爲蝴蝶,並學會說:XX的XX我愛吃。

活動準備:

教學圖片、四種顏色的卡片、不同顏色的水果圖片(香蕉、蘋果、葡萄、梨、西瓜、菠蘿等)

活動過程:

一、課前活動。

唱學過的兒歌,用小律動《我把小手藏起來》吸引幼兒注意,回到課堂。

二、圖片導入。

這些天一直下雨,有一位小動物好幾天都沒吃東西了,它餓極了。你們看它是誰?毛毛蟲今天找到了許多好吃的,你們猜它都找到了什麼?王老師這裏有個故事,聽完故事呀,你就知道!

三、教師利用教學圖片講故事。

第一遍完整講述故事,提問:毛毛蟲愛吃什麼?最後毛毛蟲變成了什麼?

第二遍講至“嗯,紫色的蘋果我愛吃”,提問:誰來說一說毛毛蟲吃的第一個水果是什麼?蘋果是什麼顏色的?毛毛蟲說了一句什麼話?我們小朋友都變成毛毛蟲學一學。(同上)。

講述故事結尾:(嗯,毛毛蟲吃了這麼多水果呀,好香好甜呀)講述故事結尾後提問:毛毛蟲睡醒以後變成了什麼?

四、認識顏色,會說“*色的**,我愛吃”。

1、出示紅色、黃色、綠色、紫色的卡片,逐一提問顏色:什麼水果是紅色的等。

2、練習“*色的**,我愛吃”

出示不同的水果圖片,提問個別幼兒:這是什麼水果?它是什麼顏色?指一指它和哪個卡片顏色一樣。如果你是毛毛蟲你會怎麼說?我們一起說一說。

4、結束

剛纔呀毛毛蟲吃了這麼多水果呀,可愛的毛毛蟲們,你們吃飽了嗎?讓我們睡一會兒吧!(伸懶腰)毛毛蟲睡醒啦變成漂亮的花蝴蝶!毛小蝴蝶們,我們飛出去玩一會兒吧!(教師帶領幼兒飛出教室)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接觸謎語歌曲,能初步唱準曲調,唱清歌詞;

2、通過模仿灑水車的呼叫聲以及遊戲活動,感知灑水車的特點;

3、能與同伴協調一致地遊戲,控制自己不與同伴發生碰撞。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豐富有關灑水車的知識

2、灑水車幻燈片

活動過程:

1、音樂《蜜蜂做工》導入

(1)老師帶領幼兒模仿勤勞的小蜜蜂飛來飛去,最後飛到自己的位置上;

(2)小蜜蜂真勤勞,你還知道誰也是勤勞的嗎?

(3)還有一些勤勞的人,他們經常開着一輛車子在馬路上灑水,他們開的是什麼車子呀?(灑水車)

2、感知灑水車

(1)(幻燈片)看看,這些都是灑水車,你在馬路上見過它們嗎?

(2)它後面背的大大的是什麼呀?(大水壺)

(3)大水壺裏裝的什麼呢?用來幹什麼的呀?(澆馬路)

(4)灑水車還會唱歌呢,你知道它是怎麼唱的嗎?(嘟嘟嘟)一起來學一學。

3、學習歌曲《灑水車》

(1)念謎語熟悉歌詞內容,引導幼兒集體模仿灑水車有節奏的呼叫聲

(2)集體有節奏地念歌詞

(3)教師範唱幼兒學唱

(注意唱準歌詞,老師可以通過手勢提醒的方法,重點幫助幼兒唱準歌曲中的低音部分)

(4)幼兒跟唱幾遍後獨立完整演唱數遍

4、遊戲活動《灑水車》

遊戲方法:灑水車司機在中間邊開邊唱歌曲,其餘幼兒圍成圓圈隨音樂有節奏地拍手,灑水車司機做澆水的動作時面對司機的幼兒必須立即躲閃,司機如果自轉澆水所有幼兒都必須跑回座位。

遊戲開始時由老師扮司機,遊戲數遍後可由幼兒來扮演司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分爸爸媽媽各自的衣服、鞋子與用品,以及家人共用的物品,知道性別不同,使用的東西也不同。

2、讓幼兒模仿爸爸媽媽的活動,學習仿編短句。

3、通過裝扮遊戲,培養幼兒對爸爸媽媽關心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爸爸的西裝、帽子、大皮鞋、剃鬚刀、領帶和揹包等;媽媽的裙子、帽子、高跟鞋、項鍊和手提包等;爸爸和媽媽的共用物品,如雜誌、報紙、掃把、餐具、電視、電腦等。

紅地毯、藍地毯各一條。

活動過程:

(教師在活動前事先佈置好家的場地)

1.參觀爸爸媽媽的家,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1)幼兒參觀爸爸媽媽的家

師:今天,我們到爸爸媽媽的家裏去玩一玩。哎呀,爸爸媽媽不在家,那我們輕輕地走進去,參觀一下,看看房間裏都有什麼。但是不能把爸爸媽媽的東西弄亂啊!

(幼兒隨意參觀,找個位置坐下來)

(2)談話引導幼兒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幼兒只觀察局部時,教師引導他們要觀察整體)

2.討論“這是誰的東西”,知道性別不同,使用的東西也不同。

找出媽媽的東西,把它放在紅色地毯上

找出爸爸的東西,把它放在藍色地毯上。

教師拿出電話。

這是誰用的?如果幼兒只說是爸爸用的,則反問,媽媽能用嗎?大家都能用的東西應該放在什麼地方?中間的地毯上。

3.分類,區分爸爸媽媽各自的物品及共用的物品。

(1)幼兒分類整理物品

現在就請你們幫助爸爸媽媽把東西收拾一下。

爸爸的東西放在哪裏?(藍色地毯上)

媽媽的東西放在哪裏?(粉紅色地毯上)

大家都能用的放在哪裏呢?(中間的地毯上)

那就請你們把東西分類整理一下吧。整理好了,就坐回座位上。

(2)檢查分類結果

4.討論“爸爸媽媽的活動”,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你們看見爸爸媽媽在家裏都分別做哪些事情?(燒飯、洗衣服、掃地……)

5.扮演爸爸媽媽,滿足幼兒扮演的願望,增進孩子對父母的關愛,你們想不想扮演爸爸媽媽?

(1)請幼兒示範表演自己想學媽媽做什麼?

(2)幼兒都參與表演,看誰表演的好,表演的像

(3)挑選爸爸或媽媽的東西模仿動作

(4)音樂停

請“爸爸媽媽”休息一下吧!把爸爸媽媽的東西都放回地毯上。

6.仿編短句。

根據剛纔的表演請幼兒根據情景表演說一句話

例如,我學爸爸玩電腦。

我學媽媽做飯。

教師小結:

爸爸媽媽在家做很多事情,很辛苦。你們以後在家裏應該怎樣做啊?(聽爸爸媽媽的話,幫他們做簡單的事情。)

7.結束活動:整理房間,培養幼兒有序的生活習慣。

爸爸媽媽就要回家了,如果把東西弄亂了,爸爸媽媽會怎麼樣?(會生氣)

幼兒把物品放回原來的地方,教師提示他們歸類並擺放整齊。

8.延伸活動

聯繫幼兒家長,讓他們和幼兒在家中繼續這一遊戲。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喜愛模仿這一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一節角色遊戲的活動,在活動前,我準備了大量的材料和一些生活用品,佈置好了爸爸媽媽的家,爲幼兒的活動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幼兒感覺自已像是在自己的家裏一樣,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去觀察、並且思考回憶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家裏是什麼樣子的,經常幹什麼,在活動中,讓幼兒去模仿,進一步去區分爸爸媽媽的物品,孩子們很喜歡這次的活動,積極性都很高,但是小班幼兒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開始,在本次活動中,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出現了個別幼兒自主隨意、不聽指揮的現象,以自我爲中心,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比如,讓他們找出爸爸的物品是什麼,有些幼兒找到項鍊,他說,老師,項鍊爸爸也能戴,這是爸爸的物品,可能我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有一定的欠缺,考慮不周全,因此出現了這種情況。在模仿階段,孩子們很投入,在總結時,還有五六個幼兒仍在模仿,注意力分散。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更應該細心的去準備各個環節。以致不出現類似的情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知道什麼是導體,什麼是絕緣體,並能結合實際辨認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用簡單電路檢驗某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和歸納概括能力(歸納概括出導體和絕緣體的性質)。

3、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安全用電教育。

  教學準備

1、電池、小電珠、導線及各種可以用來檢驗是導體還是絕緣體的材料。(既有導體,又有絕緣體)

2、鉗子、螺絲刀、燈頭、插頭、插座等實物。

3、鑰匙、橡皮、塑料尺、鉛筆、紙等。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註

  一、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建立導體、絕緣體概念。

2、認識導體和絕緣體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向學生進行安全用電教育。

1、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連接簡單電路的方法,在連接電路時,爲什麼總要先把導線兩端的橡膠皮或塑料皮剝掉或把油漆刮掉後才連接呢?

2、學生回答

3、學生觀察:看課本第22頁上圖,提問:

(1)這些導線是用哪些材料製成的?(銅、鋁等)

(2))這些導線中的表層和內芯在電路中分別起什麼作用?

(1)講解:通過剛纔的討論,我們知道電流容易從銅、鋁等金屬物體中通過,這種現象叫導電,這些物體叫導體。電流不容易通過的物體,叫絕緣體。(板書課題)

(2)判斷下列物體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3)學生將實驗結果分別填寫在第23頁的表格中。

(4)講述:絕緣體是指不容易導電的物體,而不是“不能導電”的物體。因爲有些絕緣體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導電,如干木材是絕緣體,而溼木頭就是導體;空氣在通常情況下是絕緣體,而在高壓下則可以導電,變成導體了。

(1)(出示實物或圖)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物體嗎?

(2)討論:這些電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導體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絕緣材料做成的?爲什麼要這樣設計?

(3)學生討論後回答。

①插座中的銅片是導體,膠木外殼是絕緣體。膠木外殼是爲了防止其他物體與插座中銅片接觸而發生漏電事故。

②燈座外面的膠木是絕緣體,其餘部分是導體。絕緣體可防止其他物體與通電部分導體接觸而發生事故。

③拉線開關,開關芯的銅片是導體,外面的膠木和塑料拉線均是絕緣體,可防止開關中通電部分導體與其他物體接觸而發生事故。

④導線內芯的金屬絲是導體,導線表面的橡膠皮是絕緣體。橡膠皮的作用是防止兩根導線中金屬絲接觸,防止其他物體與導線中金屬絲接觸,金屬絲容易導電。

(4)師生小結:導體和絕緣體具有不同的用途。在電器中,凡是需要電流通過的部分,都要用導體,導體外部或導體間需要隔離的部分一定要用絕緣體,以防漏電。一般來說,各種金屬都能導電,塑料、橡膠是常見的絕緣體,而人體、大地和不純淨的水也是導體。因此,在各種電工工具中,凡是直接與人體接觸的部分必須用絕緣材料做成,這樣人在操作時才能安全。

(1)講述: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必須注意安全用電。因爲人是導體,如不注意,當有強大電流流過身體時,就會把人電傷或電死。

(2)討論:課本第擬頁的圖中,這些做法對不對?爲什麼?

(3)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4)教師小結:發生觸電事故通常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電器質量不好,漏電;二是缺少安全用電的知識;三是麻痹大意,違反安全用電的規定。

介紹安全用電知識:這兒有一首安全用電的歌謠,請同學們跟老師朗讀,記住裏面的一些要求。這首安全用電歌,同學們不但要自己記在心裏,而且回到家以後,還要向其他人宣傳一下,讓更多的人瞭解電的知識。

  課後感受

學生對於導體與絕緣體有了一定的認識,特別知道了人體、大地和不純淨的水也是導體。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來源

小班幼兒喜歡遊戲化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這首歌曲富有兒童情趣,整個樂曲貫穿了小雞的孵化過程,誘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產生持久投入音樂活動的熱情,提高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從感受入手、運用圖譜、用具體的情境將孩子自然地帶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引導孩子來感受小雞出殼時喜悅,用歡快的聲音來演唱。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感受歌曲中歡快的基調,體驗小雞出殼時的喜悅。

活動準備

歌曲的圖譜,請配班教師伴奏。

活動過程

1.熟悉音樂旋律。

幼兒聽《小小蛋兒把門開》的旋律進入活動室,跟着老師做相應的動作。

2.理解歌詞內容,分句學唱歌曲。

①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歌曲。

教師出示一個大蛋:“誰會在裏面呢?我們來聽一聽。”

活動評析: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提問式的導入,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誘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②分句出示圖譜,理解歌詞。

重點提問:是怎麼樣一隻小雞?

小雞是怎麼唱歌的?

師:誰在裏面啊?

師:老師用好聽的聲音請小雞走出來。(邊演唱第一句“小小蛋兒把門開,走出一隻小雞來”,邊演示圖譜。)

師:這隻小雞長得什麼樣?(輔助提問:小雞的身上長着什麼?)

師:這隻小雞是“毛茸茸呀胖乎乎。”(教師邊唱邊做動作)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小雞是怎麼唱歌的?(出示相應的圖譜。)我們和小雞一起高興地唱起來。

活動評析: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所以藉助圖譜,讓幼兒幫助幼兒理解、分句記憶歌詞。圖譜也經過精心的設計,首先將小小蛋兒拉開,走出一隻小雞來,十分形象,同時整個圖譜也劃分出了音樂的樂句,暗含着節奏。

3.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①幼兒集體演唱歌曲。“我們用好聽的歌聲一起請小雞走出來。”

②引導幼兒感受歌曲中小雞出殼時的喜悅,用歡快的聲音演唱。

③分組演唱歌曲。

④集體演唱,引導幼兒做出“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雞神態。

活動評析:在孩子學唱歌曲時,不生硬地要求一遍又一遍演唱,而是以孩子感興趣的方式——請小雞從蛋寶寶裏走出來,引導孩子演唱,生動有趣,同時讓孩子獲得成功感。演唱的形式也有所變化,從集體到分組再到集體,孩子也有了傾聽、表現和提升的機會。

4.幼兒有興趣地演唱歌曲。

①幼兒配上身體動作演唱歌曲。

師:“我們也來學小雞從蛋殼裏面鑽出來,先蹲下來做一個蛋寶寶。”

②幼兒隨老師唱鴨寶寶的歌。

教師提問:還有誰也是從蛋裏面走出來的?

小鴨子是怎麼唱歌的?“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唱起來。”

活動評析:通過有趣的小雞出殼的表演,幼兒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在活動中,教師啓發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創造性表現蛋寶寶和小雞,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在小班的歌詞創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用少數的替換詞來取代原歌詞中的相應詞彙,以減輕幼兒語言表達的負擔。

5結束:請從蛋寶寶裏走出來的小雞和小鴨一起去外面玩吧!

活動延伸:幼兒創編從蛋裏孵出來的其他動物寶寶的歌。

活動反思:每個音樂活動的氛圍都應符合音樂本身的情緒特點。《小小蛋兒把門開》歡快愉悅,教師的情感投入以及情緒反應也是很重要的。我首先以飽滿、向上的情感投入活動,用活潑歡快的語言來引導,唱出了小雞的高興和喜悅,影響幼兒,感染幼兒,幼兒情緒活躍,主動參與。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個自然流暢的審美過程。在音樂活動中,過多的語言和生硬的指令會破壞音樂活動的流暢性。在儘量減少生硬的語言同時注意語言的簡約,使音樂活動流暢。讓孩子在音樂情境中想象與探索、表演小雞出殼時的動作姿態、感受樂曲歡快的情調、在韻律活動中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等,這些都是與孩子的生活經驗是分不開的,因此活動前的前期經驗準備也很重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國畫顏料(藤黃、大紅、鈷藍)、宣紙。

2、觀察顏料在宣紙上暈染的過程,感知宣紙吸水的特性。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大張草地底圖(幼兒合作作畫用),白紙和宣紙畫的範畫,國畫顏料,裝有水的小噴霧瓶、裝有顏料的滴瓶若干,棉籤若干。

2、 經驗準備:學會使用滴瓶一滴一滴滴水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魔術“花兒開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和作畫願望。

1、 教師出示兩張不同紙上的範圖,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花兒(花兒都未開)。

師:今天我帶來的這兩張畫中,其中一張是用有魔力的紙畫的,它畫面上的花兒能長大開放,你們猜猜是哪一張?你有什麼辦法能讓花兒開開?

2、 通過比較感知宣紙的吸水特性,觀察顏料在宣紙上暈染的過程

師:現在我要給花兒澆水了,請你們一起幫助我念咒語吧:“噗呲——,花兒開”,仔細看花兒開了沒有哦。

教師用噴霧瓶依次向白紙和宣紙上的花噴水,並引導幼兒觀察結果,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師:噴出來的水到哪裏去了?花兒有什麼變化?是怎麼變的?變得怎樣了?

師(小結):這張有魔力的紙名字叫宣紙,它能吸收水分,顏料跟着水分一起暈染開,花兒就開了。

  二、認識作畫材料

師:除了宣紙之外還需要誰來一起幫忙完成這個魔術呢?

師:我們還需要宣紙的好朋友——國畫顏料寶寶(向幼兒出示小碟中的顏料):他的名字叫大紅(藤黃、鈷藍)。

師:這些小花就是是三個顏料寶寶畫出來的.,紅色的花用哪個顏料寶寶?……

  三、引導幼兒學習作畫方法

1、示範用棉籤作畫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學這個有趣的魔術吧,先用棉籤沾一些你喜歡的顏料畫在草地上,再用小噴霧瓶對準小花噴一次,同時念念咒語:“噗呲——,花兒開”,小花就慢慢地開開啦。

2、示範用滴瓶作畫

師:瞧,我還把顏料加水放在小塑料瓶裏,“嘴朝下,輕輕捏,快快放”。只要一滴顏料就能變成又圓又大的小花了!(教師反覆示範幾次)

3、請幼兒嘗試用兩種方法“變魔術”,其他幼兒幫助一起念口訣。

  四、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1、提出作畫要求

師:現在要請各位小小魔術師上場咯!我已經爲你們準備好了魔術道具,用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也可以和同伴商量交換工具,用完的棉籤要記住放回原來的碟子裏。

魔術口訣你們忘了沒有?(徒手練習,通過複習口訣,幫助幼兒鞏固兩種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師帶領幼兒到大張底圖旁)

師:你們瞧,這片草地上一朵小花也沒有,現在請你們施魔法讓草地上開出美麗的小花吧。

2、幼兒圍在長條形的畫紙四周作畫,教師指導作畫方法,提醒幼兒注意保持同伴之間的空間距離不擁擠並指導作畫的細節。

  五、分享交流

1、與幼兒共同欣賞作品

2、交流:(1)你是用什麼方法畫的,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爲什麼?

(2)你喜歡哪一朵花,爲什麼喜歡,猜猜他是用什麼方法畫的。

  延伸活動:

將活動材料投放在區角中,教師教幼兒用宣紙製作立體小花,並借用噴霧瓶和滴畫的形式染紙花。

附:紙花的製作:

材料:邊長8cm左右的小正方形宣紙,綠色中粗吸管,漿糊。

方法:對角折兩次後找到中心用食指頂住中心,另一隻手將四邊向下捋集中,並捏住食指頂的中心,將中心一小段捏實,向上翻轉過來沾上些漿糊並插入綠色吸管內,就是一朵簡易的小花了。

小百科:水墨畫: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爲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也稱國畫,中國畫。墨水畫是中國傳統畫之一。墨水是國畫的起源,以筆墨運用的枝法基礎畫成墨水畫。線條中鋒筆,側鋒筆,順鋒和逆鋒,點染,擦,破墨,撥墨的枝法。墨於水的變化分爲五色。畫成作品,題款,蓋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畫作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仔細傾聽詩歌,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

2、 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初步學習仿編。

3、 能分析詩歌,培養想象力。

4、 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配樂詩歌《出海》、大海背景圖、大海里的各種東西、幼兒人手一張長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 感受詩歌的意境

1、 出示圖片(大海背景圖)

(1) 師:看看,這是什麼地方?

(2) 師:看到這麼美的大海,你想幹什麼?

(3) 師:我呀,想出海,想到海面上去看看、玩玩,你們幫我想想,坐什麼去呢?

(4) 師:有這麼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划着小船去,可以坐飛機去看海,可以坐大輪船去……那好吧,我就坐大船去,海上有什麼呢?

2、 欣賞詩歌《出海》

  二、 理解學習詩歌

1、 提問:

(1) 我出海時,看到了什麼?

(2) 在聽的時候,你喜歡詩歌裏的哪一句?

2、 再次欣賞,跟唸詩歌。

師:大海真美啊!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玩玩?好,我們一起《出海》

  三、 學習仿編詩歌

1、 師:我們看到了浪花、白雲、海鳥、帆船,你還會看到什麼呢?

2、 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仿編。

如:幼兒:海龜。

師:海龜有多少呀?

幼兒:海龜一隻只。

3、 師幼一起仿編詩歌。

師:真棒!把你們看到的東西,都編到詩歌裏去吧!

  四、 一邊折船,一邊欣賞詩歌

1、 師:(出示船)你們看,這是什麼?(船)你們誰知道我是怎麼做的?讓我們一起折艘船出海吧!

2、 引導幼兒用長方形紙折船。(自由想象折船)

師:比比誰折的船漂亮?

  五、 帶領幼兒拿着紙船在詩歌的意境中邊念邊開出活動室。

師:好了,我們開着小船出海去了。(隨着音樂律動做動作)。

課後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告訴幼兒,有一個小朋友到海上玩了,他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拍成了照片,想和大家分享。在給幼兒看圖片前,我提出要求:“看的時候要找出這是在哪裏?有些什麼?什麼樣子的?像什麼?”第一次欣賞圖片後簡單提問,再引導孩子進行第二次觀察,要求他們說出特徵。重點和幼兒一起觀察了浪花 “卷”的特徵。在幼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後,我請幼兒邊看配上文字的圖片,邊聽老師充滿感情地朗誦詩歌,聽完要求他們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那句,並說出最喜歡這句的理由。

每當孩子說出一句詩歌時,我就再次出示相應的畫面,和他們一起重溫詩歌,就這樣,孩子們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詩歌。接下來,我用“我念前半句,孩子接後半句”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朗讀了幾遍,再邀請幾個能力稍強的孩子到前面來示範。

最後一個環節,我問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出海?”教孩子摺紙船,結束。

感悟:

1. 雖然成人感覺這首詩歌的意境很美,但是孩子並不能真正領會。如果能看到“出海”的動態錄像,或在朗讀詩歌時再配上音樂,這樣可能更容易讓孩子理解詩歌中的意境。在孩子基本學會朗讀後,播放音樂,讓孩子隨音樂有表情地朗讀,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2. 活動延伸中有讓孩子仿編詩歌的要求,可以帶孩子在戲水池玩紙船,然後進行仿編。

小百科:海域是人類最先通向大洋的橋樑。海域對人類的作用不僅是提供豐富的各類可用資源,它裏面的藻類也爲調節整個地球水平衡發揮出重要作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比較清楚的說出自己喜歡的一本書的理由。

2.知道書能讓我們增長見識,產生喜歡讀書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帶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

活動過程

一、介紹喜歡的圖書

1.教師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並說出理由

教師: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一本書,我最喜歡的是這本書。

書裏有很多美麗的童話故事,我看了以後還可以講給小朋友聽。

2.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本書呢?爲什麼喜歡呢?

幼兒自由結伴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

二、討論閱讀的作用

1.教師:小朋友讀過那麼多的書,你想一想讀完以後對自己有什麼幫助呢?

2.幼兒交流閱讀的作用

3.教師小結:書能讓我們增長見識,許多我們不知道、不瞭解的事情都能在書上找到答案,

使人變得聰明起來。

三、交換圖書閱讀

1.請幼兒先向同伴介紹自己書的大致內容,簡單說說自己喜歡這本書的理由。

2.幼兒相互交換圖書進行閱讀。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什麼動物吃什麼》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小動物愛吃的食物;

2.喜歡運用有節奏的語言表現小動物的叫聲和食物。

活動準備

1.頭飾:小貓、小雞、小鴨、小山羊、黃狗等每人一個

2.圖片:牛、馬、兔子等。

3.小鼓一面

活動過程

一、遊戲:什麼動物走來了

1.教師:今天來了幾位小客人,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你看是誰來了?”

(請一名小朋友帶小雞的頭飾,模仿小雞的動作走出來)

2.教師:看!誰來了?

小雞怎樣叫?

小雞喜歡吃什麼?

小雞和媽媽(教師)一起走,捉蟲子吃。

老師敲小鼓,有節奏的說:

小小雞,嘰嘰嘰,吃什麼,吃小蟲”;

將小蟲子的圖片貼在小雞的旁邊。

(以此類推,請不同的小動物走出來,和幼兒一起模仿動物的動作、叫聲;

並運用有節奏的語言進行表述)

二、遊戲:小動物出來玩

1.摸口袋

老師把小動物的頭飾、玩具、圖片裝在口袋裏,請幼兒來摸動物,

拿出後,老師根據圖上的動物問話,幼兒集體回答。

2.小動物出來玩

請幼兒自己選一種動物的頭飾,聽動物的叫聲,模仿的動作,出來找喜歡的食物吃,

並運用兒歌的有節奏的語言描述。

如:出示小魚的圖片

帶小鴨子、小貓的頭飾的幼兒就學小鴨子、小貓的樣子,走出來

小鴨子,嘎嘎嘎,吃什麼,吃小魚。

小花貓,喵喵喵,吃什麼,吃小魚。

三、創編兒歌

1.教師:今天,小朋友都知道什麼動物吃什麼了,現在老師把你們說的話變成了一首兒歌,

你們聽:

小鴨子,嘎嘎嘎,吃什麼,吃小魚;

小小雞,嘰嘰嘰,吃什麼,吃小蟲;

小花貓,喵喵喵,吃什麼,吃老鼠;

小山羊,咩咩咩,吃什麼,吃青草;

小黃狗,汪汪汪,吃什麼,吃骨頭。

2.幼兒跟老師一起學說兒歌,複習鞏固小動物吃的食物。

小班語言活動課後反思:水果謎語

在《水果謎語》的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沒有我預想的好,在教學活動中我準備了三個謎語,在猜第一個時,“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猜一種水果的名字,一開始幼兒能有興趣的亂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進去,對於這樣的問題我也進行了引導而在與幼兒一起分析謎面的時候,發現多是我在講,給我的感覺是幼兒聽不懂,而且興趣也沒一開始好了,因此我也急於把答案說了出來。而在猜第二個謎語時,“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在一起,少時喜歡穿綠衣,老來都穿黃衣裳。”聽完謎面後,發現幼兒不是很積極的參與其中,幼兒的表現還是不會猜謎語,但是我還是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答案。可是還是沒有我預想的那樣。因此再一次的對謎面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我爲了吸引幼兒的興趣,出示了準備好的實物,邊講邊讓幼兒觀察,發現幼兒對實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我也發現幼兒還是不會猜謎,興趣沒有故事的高。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也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兒對猜謎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爲他們還不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謎底應是幼兒熟悉的,謎面描述事物特徵是明顯而生動的,用的比喻應和謎底實物相似的。 再次,教給幼兒解謎技巧,即讓幼兒仔細聽謎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徵,然後要求他們對每一句描述應引起聯想與分析,從事物特點上去猜。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猜謎活動之前,對於小班的幼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這樣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當然猜謎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學會的,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我也將在延伸活動中,飯後散步時以及教學活動開展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猜謎的遊戲,相信,猜謎會讓我們的孩子們愈來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