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第一課時《識字1》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識字1》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教學反思,是讓孩子裏掌握課文裏的知識,反思是思考自己存在的問題。

第一課時《識字1》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識字1》教學反思一:

《識字1》是《國標本(蘇)語文》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它以詞串識字的形式出現,圍繞“春天”這個主題勾畫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鳥語花香的春景圖。全文共12個詞語,分爲四組,每一橫行又從“氣象”、“草木”、“動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徵。所以教學時我們不能爲了識字而識字,要通過朗讀、想像去體會、感悟,要讓學生由詞語想到具體的事物,由詞串想到特寫的畫面,由整篇課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場景,要讓學生在腦海中留下一組關於“春天”詞語的記憶板塊,爲今後的閱讀和寫作做必要的儲備。所以,識字和記憶詞串應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詞串識字都有押韻合轍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由此,“以讀爲本,讀中感悟”成爲本課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從單個詞兒的認讀,到每行詞串的連讀,最後詞串成文的誦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反覆誦讀中,讀出詞語間的停頓和整個詞串的誦讀節奏,掌握誦讀的技巧,爲今後誦讀詩歌奠定了基礎。

另外,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把生活帶進了課堂,使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與生活經驗和抽象的詞兒融合在一起,一邊誦讀,一邊產生與詞語相對應的圖像,既有利於學生理解詞義,又訓練了語言。學生們雖然對獨立的詞兒理解增多了,但像沒組裝的機器零件,只有把它們組合起來,才能發揮真正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詞與詞之間的間歇、空白,引導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想像進行補充和擴展。在學生們的相互討論中,原本貌似獨立,實際具有相似關係的詞語整合成一個“春天”的模塊,在進行反覆誦讀、積極記憶後,一幅鮮活的“春天”畫面就以模塊形式建構、存儲於學生腦海中,爲學生日後激活、選擇、匹配、重組相似模塊提供了資源。

  第一課時《識字1》教學反思二:

課始,配上音樂,美麗的畫面,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煙波、水鄉、菱藕、蘆葦、荷塘、歸舟、楓葉等畫面就這麼直接的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什麼解釋都不必,孩子們就明白了!所以這課的重點我就放在了說話上。看看圖,用完整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比如水鄉是什麼樣的?什麼樣的蓮藕?看到了什麼樣的荷塘,荷葉長得怎麼樣,荷花呢?春天的蘆葦什麼樣的,”陸銘鋒說“水下有白白胖胖的藕娃娃!”陳夢卓說:“荷葉碧綠碧綠的,荷花粉紅粉紅的”……可是這樣的孩子只佔我們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數孩子都睜着大大的眼睛被動地聽着,每次都眼巴巴地期待更多的孩子能舉起小手,哪怕說上一句很短的話,我肯定毫不吝嗇我的表揚,可是他們連這個機會也不給我,真是無力極了!

怎樣才能激發他們的訴說慾望呢?除了精美的圖畫外,我想一定要積累他們的詞彙,歸根結底,還是多看書吧!

  第一課時《識字1》教學反思三:

因爲這是開篇第一課,孩子們在我還沒結束新課前都能熟練朗讀和背誦了,書寫的任務也都能及時完成。這一課識字,我把目標主要定爲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讀音

我是在孩子們先學的基礎上教學的。課堂上我重點讓孩子們讀讀後鼻音的字,這部分,因爲方言的影響,讀得還不夠到位。

在第二課時朗讀的時候,我重點指導孩子們讀出畫面。韻文本身給人的感覺特別有詩意,詞串的最後一個詞語也非常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詞串中的每一個詞語就是一個風景,朗讀的時候邊讀邊想象畫面,使詞語的意境更深遠。

二、寫字

三、理解詞義

理解詞義採用圖文對照的方式。讀讀詞語在韻文中找找圖片,對於那些不很明顯的詞語,如水鄉、煙波等教師再通過介紹幫助理解。生字詞,我繼續採用擴詞的方式幫助理解。

四、寫話

識字1中的內容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並不陌生。在第二課時的二十分鐘,我讓孩子們觀察插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文中的詞語寫寫水鄉美景。在寫話時,我的要求是,按一定的觀察順序,能展開想象具體寫一、兩種植物的樣子,能用上一句比喻句。由於有了課堂上老師的口頭描述指導,孩子們基本上能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