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一枚金幣》教學設計及反思 (北師大版第七冊)

《一枚金幣》教學設計及反思 (北師大版第七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一、教學設計思路:

《一枚金幣》教學設計及反思 (北師大版第七冊)

1、讓學生先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人物,引導學生通過三次的不同事件反應對比質疑分析,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指導學生質疑:父親爲什麼這樣做?分析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是想讓兒子知道,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3、拓展延伸,讓學生切合自身的實際談生活中如何體諒父母的辛勞,做父母的好孩子,在領悟及情感的昇華中分角色朗讀課文,感悟真情。

 二、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感悟老人這麼做的目的。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感悟老人這麼做是想讓兒子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的道理。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進入故事情境

這節課上一節語文課,看老師寫課題(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理解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內容。由一枚金幣我們認識了兩個主要人物,還記得他們是誰嗎?(板書:父親、兒子)一個勤勞儉樸的父親卻把兒子給他的金幣扔進了火爐裏,這是爲什麼呢?這節課讓我們深入學習課文,共同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體會人物情感

師:讀懂人物,首先要讀懂文章。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體會父親和兒子都是怎樣的人?

1、先體會父親的勤勞儉樸,兒子的懶惰花錢如流水

(學生自由談,重點討論兒子懶到什麼程度)

師: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可這位父親卻有這麼一個不掙錢,卻花錢如流水的無用的兒子,老人是什麼心情?

你能通過朗讀把老人失望、痛苦的心情表現出來嗎?

2、父親還是個怎樣的人?從哪體會出來的?讀父子倆三次對話的部分,思考父親面對兒子給他的三枚金幣是怎麼做的,兒子有什麼表現?邊讀邊畫,然後和同桌說一說。

(生彙報,師板書)

3、觀察父親的做法和兒子的表現,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

(1)爲什麼前兩次兒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卻“受不了”了?

(2)父親爲什麼要把金幣扔進火爐裏?

(3)前兩次父親怎麼知道那錢不是兒子掙的?

確定第一問爲研讀重點,朗讀討論,前兩次兒子爲什麼笑了。

4、分角色朗讀前兩次對話。

指導朗讀,引導讀出母親對兒子的溺愛與縱容,讀出父親的失望與痛苦。

第二次對話中,抓住“筋疲力盡”、“滿頭大汗”,讀好兒子騙父親的話,

5、對比閱讀第三次對話,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1)指名朗讀。

(2)評價,重點評兒子的話讀得怎麼樣。

(3)創設情境:要想讀好兒子的話,就要像演員一樣去體驗生活。第三次這枚金幣是怎麼掙來的?學生默讀這部分,勾畫出重點詞、句交流。

說說兒子爲掙這枚金幣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勞動;抓住“苦差使”、“當牛當馬”、“幹了整整一個星期”來體會勞動的辛苦。最後歸納出這枚金幣是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換來的。

(4)角色互換,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激情、交流:兒子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流淚掙來的金幣,卻被扔進了火爐,那扔進去的,不只是金幣,而是他整整一個星期的血汗啊!同學們,假如你是兒子,你想對爸爸說什麼?

文中的兒子和你們一樣滿腹的委屈憤怒,所以他大聲叫道:(指名讀兒子的話)

這句話很難讀,老師也練了好幾遍,讓老師試試行嗎?

你們也練練,相信一定比老師讀得好。

讓我們齊讀這句話,共同體會下兒子心中的傷心、憤怒,好嗎?全體起立,師引讀。

6、讀到這剛纔同學提出問題能解決了吧。(回答各自的問題,重點明確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的用意。從而明白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三)、聯繫實際,激情導行

同學們,此時我們的父母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着,有的可能在地裏收莊稼,有的也可能在給人蓋房子,現在你最想對你們的父母說點什麼?

師小結:聽了你們的心裏話,老師不禁要爲你們的進步喝彩。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爲一個熱愛勞動,勤儉節約懂得珍惜的好孩子。

  (四)、作業

把你想對父母說的心裏話寫在日記裏,讀給父母聽,相信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

 《一枚金幣》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一)以讀爲主、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以讀爲主,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讀中體會文章的含義,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節課我安排了豐富、多層次、多形式的閱讀。一次讀有一次的目的,一次讀有一次讀的效果。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受人物心理。我覺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學生在閱讀中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我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會對爸爸說什麼?學生把自己當成兒子,用兒子的口吻,說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孩子們說得生動形象,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三)聯繫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都聯繫了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而在學文後,談想對父母說什麼,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薰陶的同時,又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四)對於積累成語進行再現擴展

本課出現了兩個成語:筋皮力盡滿頭大汗。在讓學生想象兒子一個星期遇到了哪些困難時,當學生說他會很累時,我適時引導學生說出累到什麼程度,這時學生很快用到了以上兩個成語,同時我引導學生說出帶“汗”字的成語,既給他們做運用的示範,又鞏固了積累,培養了學生主動運用自己所積累詞句的習慣。

不足之處:

1、在讓學生理解兒子受不了的心情時如果能採用“抓”與“拿”進行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來體會,我想學生不但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心情,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

2如果能給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的時間,我想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

上完本節課我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的教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得心應手地駕馭好一堂課,全方位把握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卓有成效的引導,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有深刻的瞭解,也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