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恐龍》教學反思+評析

三年級下冊《恐龍》教學反思+評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文章層次清楚,語言淺顯。

三年級下冊《恐龍》教學反思+評析

在課前,我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自主收集恐龍的圖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資料。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激發興趣,積累相關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恐龍?這些恐龍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自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接着以雷龍爲例,讓學生找出描寫雷龍特點的句子,通過討論知道了課文是用“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雷龍身體非常龐大的特點寫具體的,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它的特點讀出來。小結剛纔學習的方法以後,讓學生循着這樣的思路自學其它恐龍的特點和說明方法,學生能較好地理解課文,能準確地總結出說明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給與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後,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學生的觀察、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後,讓學生做小小解說員,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恐龍,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探究,大大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學生通過查資料、交流的方式,獲得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最後,讓學生猜測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踊躍發言,答案豐富多彩,極大地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總之,這堂課我作了精心的準備,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這堂課也存在着不足,過程還不夠緊湊,教學語言還應精練些。

評析:

《恐龍》

執教:丁敏 評析人:程媛

丁敏老師執教的《恐龍》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執教者充分發揮自己引導者的作用,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活動中,主動覓得真知。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說明方法是難點。執教者以雷龍爲例,通過讀與講相結合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引出打比方,作比較這兩種說明方法,再通過品讀句子說出說明方法。接着,執教者由扶到放,逐步學習其他幾種恐龍的外形特點。

除了始終讓學生立於主體地位外,執教者在教學時也注意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如在教學恐龍的繁殖時,學生對“卵生”這個詞不是很理解。執教者讓一個學生拿出一個恐龍蛋的模型,通過變形展示了恐龍卵生的大概情況,讓學生一目瞭然,很輕鬆地理解了這個詞。

在教學最後一段時,執教者提出問題:“恐龍神奇地消失了,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激發了學生清冽的求知慾望,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學生各抒己見,取得良好的效果。

評析人:季美菊

《恐龍》這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恐龍的喜愛之情。執教者能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倡導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如:“同學們,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些恐龍?它們各有什麼樣的特點呢?請大家自由閱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想一想。”這一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興趣。

“你喜歡哪種恐龍?”教者根據學生回答,精心指導學生學習雷龍的特點,感受其是個“龐然大物”,小結出了一系列的學習方法,然後教者發揮出指導作用,由扶到放,讓學生自主學習其它恐龍的特點,從而更好的地感悟恐龍種類的繁多,形態的千奇百怪。

“恐龍是這樣有趣,這樣神奇,你們還了解恐龍的其它知識嗎?”請學生自己上臺當一回老師,介紹有關恐龍的其它知識,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延伸至課外,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的良好習慣,較好地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恐龍的滅絕到今天還是一個謎團,你知道它們是怎樣消失的嗎?”這個“軟性”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允許學生各抒己見。這既是對學生自信心的呼喚,學習動力系統的激發,更是對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啓迪。

恐龍是學生們從電視、電影、書本上熟悉而喜愛的動物,尤其是那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玩具模型,學生們更是愛不釋手,讓他們心愛的恐龍玩具模型帶到課堂上來,這實乃是一件好事,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沒能更好地運用。再則,在學習恐龍千奇百怪的外形特點時,最好要圖文結合,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爲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學生眼前一亮,把各種恐龍的模樣牢記在心中,可惜,這掛圖一直被“冷落”。

評析人:錢泳琦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這一課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習性老師能抓住教學重點實施教學。這一課主要有以下特點:

1、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2~5自然段時,教師先引讀總起句“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再讓學生圍繞這句話展開學習活動:自讀課文,在恐龍的名稱下劃橫線,讓學生初步瞭解恐龍的種類。在此基礎上,揭示出表格,讓學生圍繞表格內容再次自學2~5自然段。丁敏老師並不是單純地放手讓學生盲目自學,而是通過佈置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自學、思考,這種教學手段對於培養中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很大幫助。學生通過自學進一步加深理解課文內容,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利用模型介紹、演示,直觀形象。

在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即恐龍的繁殖這一部分內容時,指名學生拿出恐龍蛋的模型,演示小恐龍是如何從蛋裏破殼而出的,形象生動。丁老師課前還佈置學生收集了許多恐龍的模型,查閱有關恐龍的資料,並請小代表上臺介紹,使學生們更直觀地認識和了解恐龍,激發了學生對恐龍的喜愛。

3、善於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第6自然段寫恐龍神祕地消失,此時讓學生們大膽地猜測恐龍消失的原因,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建議:課堂教學中教師出示了一張大表格,要求學生逐一說出書中介紹的七種恐龍的名稱,外形特點和說明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這樣做雖然讓學生對於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一目瞭然,但是形式卻比較單一,課堂中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建議在學生小組自學的基礎上,每組選派代表上臺指掛圖或出示模型介紹,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加以補充,相機出示有關句子,讓學生比較體會,反覆朗讀,這樣學生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評析人:何美林

1、《恐龍》一文是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作者多出運用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事物的方法進行描述,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拉近了恐龍與學生的距離,執教者能抓住要點,幫助學生把握恐龍的外形特點,讓學生圍繞總起句“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展開學習,先讓學生默讀2~5小節,找出這部分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再重點指導學生學習雷龍的外形特點,總結出學法,然後放手讓學生利用表格這一形式,學習其餘恐龍的外形特點及說明方法。

2、在學習第六自然段寫恐龍“神祕消失”時,讓學生大膽猜測恐龍消失的原因,激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讓學生通過課外查閱資料,在課堂上介紹給其他同學,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調動了學習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整堂課在學生樂學的狀態下進行,執教者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展示了各種恐龍的外形特點和活動情況,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果執教者在課堂教學中能語言再精煉些,就更好了。

評析人:高錦紅

恐龍是一種雖已滅絕卻深受孩子喜愛的神奇動物,因而介紹恐龍的文章也頗受學生歡迎。蘇教版第六冊的講讀課文《恐龍》生活的'年代,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方面介紹了恐龍,內容豐富,文字淺顯,學生閱讀的興趣濃厚。丁敏老師在執教這堂課時,很好地把握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把更多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在教學時,丁老師把側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認識各種恐龍的形態特點上。教者先引領學生細細品讀描寫雷龍的語句,體會雷龍“重”,“大”的特點,然後適時地點撥,將“打比方”、“作比較”這兩種說明的方法滲透給學生,接着再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突出雷龍“重”,“大”的特點,最後小結學習方法:①找特點;②想方法;③有感情地朗讀。教學完雷龍教者便放手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合作學習描寫另外六種恐龍的形態特點的語句。由於有方法可循,因此,學生自學的難度大大降低了,幾乎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都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與夥伴熱烈地交流,學習的氛圍相當濃厚,在自學完畢後的集體彙報交流中,學生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愛的恐龍進行介紹,而不必拘泥於書上的介紹順序。無須教師多言,學生已能把劍龍、粱龍、三角龍、翼龍、魚龍、霸王龍等六種恐龍的外形特點和說明方法準確地總結出來,並能有感情地朗讀,突出表現各種恐龍在外形上的獨特之處,可見,這種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所帶來的教學效果是相當顯著的。

課文的最後一小節寫到了恐龍的滅絕,恐龍滅絕的原因至今仍未有確切的說法,科學家們作出了種種猜測。在教學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放手讓學生談,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有的學生課前查閱了相當多的資料,掌握了不少相關的信息,因此思維相當活躍,把一個又一個有關恐龍滅絕的原因地猜測介紹給同學們聽,讓人覺得他真是個恐龍迷。在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後,教者給予了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並鼓勵學生從現在起好好學習,將來能揭開謎團,找到恐龍滅絕的真正的原因。學生的探究意識進一步得以增強。

這時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它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學生一定是受益匪淺的。我想,若干年後,說不定真有一個恐龍專家,從這班學生中脫穎而出呢!

評析人:陳玉華

《恐龍》是三年級課本上的一篇閱讀課文,文中介紹了七種恐龍的特點。爲了能夠使課堂活躍,丁敏老師根據《新課標》中所提出的要求,即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運用了“找一找,想一想、讀一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課文的內容。她先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二節,有意識地教會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告訴他們課文爲了說明這種恐龍的特點運用了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經過老師的精心指導,孩子們很快就理解了。所以,在以下討論彙報學習情況時,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瞭解的恐龍知識表述給其他人聽一聽,有的在發言的時候也能夠一下子就說出了這種恐龍的特點和說明方法。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比較高。聽了這堂課,我深有感觸:教師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應該做一個“紅娘”。就要像丁老師那樣,將課文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地方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課文產生好感,從而願意甚至主動地閱讀文本,達到了深入瞭解課文內涵的目的,同時及時地向學生提供指導,如此教學,教師就是學生喜歡的“紅娘”,而不是令人討厭的“第三者”。

評析人:姚莉華

一、抓重點,析難點,構建師生和諧教學新模式。

教者一改過去從頭到尾串講課文的教學習慣,從備課時就深入探研教材,抓住本課的重點——“恐龍的種類”及“形態特點”,讓學生在共同探討“雷龍”的基礎上,教會學習方法,然後根據“讀”、“找”、“談”這三個步驟自學其它恐龍的有關知識。學生能很快通過讀課文,找到相應的句子去深入探究最後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教學過程中,教者注意讓學生各自發表不同的見解,不強求統一答案,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注意教學過程中的詳略安排,引導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的翅膀。

本教材出重點介紹恐龍的種類與形態特點外,還介紹了恐龍的吃食和繁殖。因這一部分內容較簡單,語言通俗易懂,教者便要求學生通過自讀課文,自己瞭解這兩部分內容,教者則省略不講。在課文的最後,談到了恐龍的滅絕,教者大膽啓發學生想象是什麼原因讓恐龍滅絕。學生大膽地利用課外閱讀的知識,想象到:火山的爆發,地殼的變化,動物類的戰爭——,最然這僅是猜測而已,但反映出的學生的活躍思維是應該肯定的。

此外,教者不退去了以往教學拘謹的心態,能以較親切平和地姿態走進課堂,走進學生中,也應該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評析人:陳莉娟

《恐龍》這篇課文主要從恐龍的種類、形態及吃食和繁殖等方面介紹其特點,文章層次清楚,語言精煉,教者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精心設計教案,上出了一堂較爲精彩的課。

首先,課堂上能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有培養了語文能力。如表格的設計與填寫;教者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恐龍名稱,再逐一細讀,瞭解各自的外形特點,及作用的說明方法,由此,學生既讀懂這一篇課文,又掌握了讀這一類說明文的方法。

其次,課堂上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教者在重點教學有關雷龍的知識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其餘6種恐龍的有關知識。通過小小組討論學習,讓學生相互提醒,相互補充,這樣彙報時學生髮言大膽踊躍,而且正確率較高,課堂氛圍和諧而熱烈。

再次,教者的教態比以前親切,自然,舒展了許多,教學語言也精練了不少,尤其是教學層次較清晰,使得這堂課明顯比以前的我所聽到的她的課都要好,這說明我們這種活動還有很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