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關於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關於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1

今天,我上完了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短文兩篇》。包括《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觸不周山》兩篇。這兩篇文言文在文體上與七年級之前學過的文言文都有差別,是兩篇神話故事。事實上,學生們對於“神話”並不陌生,大多數的學生也能講很多神話故事,但文言文教學畢竟不是講故事這麼簡單。

對於如此短小的兩篇課文,我制定了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學生首先落實字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能夠翻譯全文。這一點我的學生都做的非常好,並且多數學生能夠通過疏通字詞句子瞭解這兩個神話故事並當堂能夠背誦這兩篇文言文。然而,正當我講完字詞句正要開始深入挖掘課文內容時,學生們突然提出了疑問。“老師,夸父是不是一個自不量力的人呢?這樣的人有這樣的結局是意料中的事呢!對不對呀?”我被學生問到了。因爲接下來我剛要開始講這一神話故事的積極意義,然而學生首先先入爲主的提出了神話故事中的消極意義。但是學生的理解並不是錯誤的,如何引導學生繼續去理解神話帶給我們的積極意義成了這堂課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我突然意識到關於“神話”我首先忽視了它的定義。接下來,我就開始藉着學生的提問把神話的定義跟同學們解釋了一遍。孩子摸着頭說道:“哦,原來是這樣,遠古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然科學的知識。”瞭解了這一點,接下來的積極意義的講授就變得順利的多了。

整堂課這麼一來變得相對輕鬆了許多。差不都在講完《夸父逐日》的內容時,有位同學突然舉手了,我請他起來發言,沒料到他說:“老師,夸父具體是什麼時候的人呢?如果他跟大禹在一個時期就好了。”我問道:“爲什麼呢?”這位同學一臉笑容地說:“老師,你看他喝乾了黃河的水呀,大禹就不用這麼辛苦去治水了。”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孩子們擁有無限的想象力,這是多麼珍貴。我表揚了這個孩子,因爲他的聰慧,也因爲他的想象力與聯想的能力。

這一堂課下來,我突然感受到了作爲一名老師是多麼幸福。自我從教以來,還沒有像那天那麼高興。因爲在那一堂充滿着孩子們疑問的.課上我感到孩子們對於知識的渴求。我欣賞他們打破少過問到底的精神。我也發現了自己身上的許多不足。很多次培訓時聽到這樣的話:做一名語文老師,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慢慢一杯子水。然而,面對日益進步的社會,信息高速發達的社會,如今的語文老師已經不僅僅是一桶水這麼簡單了。只有不斷地在知識上完善自己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

七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2

這兩篇課文內容都比較簡單。備課的時候,吸取了前古文教學的思路,認真備足課文的字詞,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掌握翻譯及字詞。關鍵的,就落在如何引導學生對古文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了。

備課時所定下的學習目標是要學生掌握夸父和共工的人物形象,學會比較人物形象。哪知上《夸父逐日》的時候,有個學生忽然站起來問:“老師,夸父是不是很無聊,去追趕太陽?”我念頭一轉,剛好這個可以作爲學生質疑的切入點,讓學生更好地對課文進行討論探究。於是我放下課本,請學生就“夸父是不是個無聊的人”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課堂的氣氛一下子扎開來。學生反應很激烈,甚至有學生說得很全面,既說到了夸父是盲目的,又說到他是勇敢的,敢於挑戰權威的。最後我再總結:從積極意義上看夸父,和從消極意義上看夸父,告訴學生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人物,就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在上到《共工怒觸不周山》一課時,吸取了前面的課堂經驗,我在分析了共工的身份以後,本想請同學分析共工的形象,也有同學舉手問:“共工這種行爲是不是表現他是個失敗者?”他列出的理由是:一,本身和顓頊戰爭的過程中,他就已經失敗了;二,敗了還自己惱羞成怒撞不周山,這不是很奇怪嗎?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有值得討論的餘地的,於是也打亂了自己的思路,請同學來說說自己的意見“共工是不是英雄人物”這個問題來討論。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僅平時成績好的舉手,平時成績比較差的同學,甚至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的同學也舉手發言。有的同學說,歷史上也有許多失敗者,但是他們也用自己勇敢的行爲改造了當時的社會(她列舉的材料是陳勝吳廣),所以英雄應該是以他對社會作的貢獻來評價的;有的學生也說了,共工的脾氣太暴躁,真正的英雄應該廣納賢才(他列舉劉邦和曹操);還有同學說共工改造了自然界,這是英雄的表現。討論很激烈,一直到下課,大家都不肯停下。

這節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可以有幾點收穫:

第一,課堂的討論一定要有收穫。討論一定要使圍繞課文的中心主題來討論的。學生有時候提的某個問題,可以作爲導入,但是教師一定要把這個問題作爲課文中心的切入點,這樣的討論纔有意義。比如這一課的討論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人物的形象。兩篇課文在討論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離開課文的主題:兩位英雄人物犧牲自己,改造自然界的精神。

第二,討論的問題一定要設置得有趣,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學生看問題的面才能廣,討論才能更激烈。在這次的討論中,學生列舉的材料都是信手拈來,調動學生本身學習過的知識,這纔是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和分析課文能力的方法。

第三,能夠利用學生的提問,及時和學生進行課堂的交流。學生覺得順理成章,在討論時,不會覺得只流於表面,這是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後得出的問題,更能引起其他學生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