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說明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說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單元說明·第一單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說明

成長,這是一個永遠也說不盡的話題。每個人都經歷過成長,或正在成長。但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並不相同、美國有一部一百多集的情景喜劇,叫長的煩惱》,曾經在黃金時段播出,吸引了很多很多的人,享有很高的收視率。劇中三個調皮可愛不斷長大的孩子,他們有歡樂,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煩惱和問題,讓人們在輕鬆愉快中領略到一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從中受到啓發,得到啓示。

這個單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長爲主題的課文。這些課文,有的講述自己從孩童遊戲到長大讀書識理的成長過程(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的講述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利》),有的則是以童話的形式勉勵人們在成長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生《醜小鴨》),有的給人以生活的告誡和啓示(《詩兩首》),有的通過講述由。“神童”變爲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王安石《傷仲永》)。

教學這個單元,要達到的目標是。瞭解他人的成長足跡,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功與失敗,勇於面對生活、面對挑戰;閱讀課文,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要學會根據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濃厚的語句,以便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對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作一點具體說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傳統課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但從成長的角度選入教材還是第一次。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少年魯迅在遊戲、學習中所表現的童真和童趣。發掘他對生活的情趣和感受,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的啓迪。文章先寫百草園的無限情趣,這裏有讓人愛戀的可愛的動物、植物,有對神祕的美女蛇的回憶和嚮往,也有冬日裏雪地捕鳥的樂趣;與此同時,又寫自己稍大以後在書塾裏的生活,這裏有和藹而博學的先生,有向先生求知學習的渴望,也有折蠟梅、做戲、描繡像的自由自在。因此,學習時,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思考:文章通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種不同的生活,到底要表現出怎樣的主題?蘊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對於這兩個問題,歷來有不同的見解,可將這些見解講給學生,讓他們結合課文做出自己的理解。文中還有一些精彩的段落,像對百草園生活的描述、過渡段的安排等,可選擇相應的語句讓學生揣摩和思考。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從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中書選來的,書選的是最後一部分,原題爲“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從本文題目就可以看出,這一部分實際上寫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小說其實展示的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軌跡。書選的部分是隨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的,所以文章採用插敘,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從回憶中展示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這樣就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教學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了解插敘的巧妙,看看作者是用怎樣的文字引出對往事的回憶的。本文重點寫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含而不露。這主要是通過回憶兒時被打事件展示的。回憶當中,自始至終貫穿着作者對父親的摯愛,也透露出父親對自己的關愛,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爸爸的花兒落了”,這語帶雙關的標題,不僅飽含着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和無奈,同時也會引起讀者深深的眷念之情。由於這是一篇節選文字,教師不妨給學生介紹一下整部小說的梗概,也可以讓學生課外閱讀這部小說,以便對本文內容有一個更好的瞭解。

《醜小鴨》是一篇童話。童話講的雖然是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卻能給我們成長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啓迪。這是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童話故事。一隻又大又醜的小鴨子,一出生就伴隨着別人的嘲弄和歧視;但是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之後,他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作者以極富感情色彩的語言把醜小鴨的經歷描寫得令人關注和同情。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醜小鴨對生活的執著追求和渴望,正是這種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最終從一個人人歧視、人人嘲弄的醜小鴨變成了一隻令人羨慕的美麗的白天鵝。教學本文,也可以結合安徒生的生平講一講,因爲醜小鴨其實是作者本人的一種自述。明白了這一點,學生就會對文章把醜小鴨寫得那麼生動感人有更深刻的瞭解,也會對學生的成長有更多的啓發。

《詩兩首》,一首是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首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前一首沒有通常所說的詩的意象,但多少年來卻被人們廣爲傳誦。作者的肺腑之言,殷殷勸慰,會使每一位讀者受到強烈的震撼,也會從中汲取生活的力量。後一首詩,面對兩條不同的路,“我”選擇了那條人跡稀少、荒草沒徑而更加誘人的路,作者要表達的意思,讀者稍一思考就會明白。教學這兩首詩,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中蘊含的道理,這樣的道理加上學生自己對人生的體驗或對未來的想像,看看能給自己哪些有益的啓示。

本單元還有一篇文言文,是王安石的《傷仲永》。作者先講述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這段成長曆程,然後由此引發議論,表達對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一個孩子,五歲即能“指物作詩立就”,但其父因利而“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使他長大以後反而“泯然衆人矣”,這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因此,教學本文,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方仲永會有這樣的轉變,我們應該從中汲取哪些教訓。本文以前放入教材時,只節選了前兩段,沒有第三段的議論。雖然沒有這一段的議論,學生讀後也會有所領悟,但可能體會要膚淺些。因爲作者不僅就事情本身加以評說,而且還引發開去,說明賢人不受後天的教育如此,何況像我們大多數人那樣的普通人呢?這其實也就是在告誡我們要重視後天的學習和教育。可以讓學生就方仲永這個故事本身談自己的想法,只要談得合情合理就可以。

綜合性學習說明請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說明”全部內容,希望大家會喜歡,如果你們喜歡小編的推薦,請繼續支持本站網,謝謝大家。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