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新課標十二冊一單元《桃花心木》教案

人教新課標十二冊一單元《桃花心木》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教材簡析】

人教新課標十二冊一單元《桃花心木》教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課文《桃花心木》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寫的一篇中心突出、內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寫“我”於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時顯得不按規律,漫不經心,於是心中生出許多疑團。後來通過與種樹人的交流才明白原來種樹人貌似不懂規律、缺乏愛心的種種舉動恰恰是爲了讓樹木自己學會適應不確定的環境,以便更茁壯、更堅強地成長。種樹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動,並從中感悟到人的成長其實也是如此:唯有經得起各種不確定因素磨練與考驗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練就獨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頑強、更燦爛地生活與成長。全文借種樹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飽含深遠的意味。

  【設計理念】

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學該關注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課文教材要“告訴”我們的知識結論。對學生的發展而言,更具價值的是學習過程的展開以及這些過程展開中學生的經驗喚起、情感參與,學生的方法運用、體驗感悟,學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啓迪等。因此,本課教學最重要的責任不在於“教教材”——讓學生理解和領悟作者的感悟,而在於以教材爲憑藉,讓學生在閱讀與交流中經歷“發現奇怪現象→產生見解與疑惑→深究內在原因→產生自己的體驗感悟→提升認識水平和精神世界”的過程,即讓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及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去發現、去思索、去感受、去體驗、去建構起他們自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以教材爲憑藉,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引發深入思考,產生獨特體驗,發表獨到見解。

2、在對種樹現象及緣由的學習探討過程中,領會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語,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啓迪,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喚醒經驗:

1、談話交流。同學們養過花、種過樹嗎?你們通常是怎麼照料它們的?

2、揭題讀題。看得出來,同學們對自己親手栽種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護、精心照料。有一位高個子種樹人,他也種了一種樹,這種樹挺特別,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而且這種樹的木材色澤美麗,質地優良,還是世界名貴木材呢!想知道這種樹的名字嗎?對了,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設問讀文。那麼,在這些桃花心木還是小樹苗的時候,這位種樹人是怎樣培育它們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讀課文,劃出有關句段。

(設計意圖:學習應基建於學生的經驗之上,讓學生交流關於養花或種樹的經驗,既是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喚醒與提取,爲下文發現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與衆不同埋下伏筆,又能讓學生從較爲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課文學習。緊接其下對桃花心木進行“特別介紹”,並隨即設問,則意在引發學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學生的閱讀心向。)

 二、讀中感知,讀中生疑:

1、讀奇怪表現。誰給大家讀一讀,這位種樹人是怎樣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數位學生朗讀相關段落)

2、感知不同之處。讀着讀着,你們有什麼發現嗎?這個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們通常栽培花木有什麼不一樣?

3、生髮疑問。如果這個種樹人就生活在你的身邊,你發現他是這樣種樹的,你對他的表現會有什麼看法或疑問?

(設計意圖:由好奇而讀文,因讀文發現,因發現而生疑。以上三步,讓學生經歷了正確讀文,讀懂字面意思,進而引發思索產生疑問的過程,正是在這種讀、思、議的過程中,學生漸漸走進課文,與文中人物、事件開始初步對話。)

4、小結過渡。作者和你們一樣,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當他發現高個子種樹人種樹有許多奇怪的表現時,心中產生了許多疑問,而且也一股腦兒向種樹人倒了出來。

(設計意圖:看似小結過渡,可有可無,實則是借“小結”來激勵和滲透,暗示學生無論在讀書時還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善於質疑。)

  三、讀中深究,交流感悟:

(一)讀中充分感知文字內容。

1、自由朗讀。那麼,種樹人又是怎麼回答的呢?請同學們把他的話找出來,仔仔細細多讀幾遍。

2、角色轉換,多次感知。誰能來當一當種樹人,給大家說一說:你種桃花心木怎麼就那麼奇怪、那麼沒規律呢?

評一評:種樹人當得像不像?誰再來噹噹?老師也想來當一當,大家歡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