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遊褒禪山記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遊褒禪山記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遊褒禪山記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蓋”“所以”“以”“觀”“名”“其”等文言常見詞語的用法。
2.體會文言斷句及句中停頓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點。
3.學習本文以記遊寫感的寫法,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觀點。
教學重點: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記遊寫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文言教學三讀法(自讀—譯讀—導讀)
學法點撥 整體感知、誦讀、點撥、自學、討論、批註等。
教學準備:1、自學
2、勾畫《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體課件
一課
教學要點
1、簡介作家作品時代背景 2、聽錄音,正音、明讀 3、誦讀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遊記這種體裁我們並不陌生,初中時我們已經學過。
學生說出遊記的篇目。(《醉翁亭記》《小石潭記》《登泰山記》……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記》和《岳陽樓記》列入遊記。)
古代遊記的寫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點,濃筆重彩,精描細繪,表現山水之美。請同學們注意本文與所學過的遊記有什麼不同?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號半山老人,世稱荊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時,他上萬言書,主張實行新法,改革政治。後拜相,不顧保守派的反對,積極推行新法。由於保守派反對,新法受阻。他具有樸素的唯物辨證思想,反對天命,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進步口號。他的詩詞文多揭露時弊,體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抱負。詩詞遒勁清新,風格高峻。文雄健峭拔,爲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寫於34歲任舒州通判時。
三、點撥本文學習步驟
1、閱讀課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寫作線索。
3、逐段閱讀,弄清文中字句含義與用法。
4、瞭解本文寫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
6、背誦。
四、整體感知。
1、聽錄音,正音:廬冢 謬其傳 無物以相 深父
瑰麗 窈然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
2、明讀:所謂華山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3、理清課文結構思路:(1 )本名與別名的由來
(2 )記遊洞經過
(3 )抒發遊洞的感慨(全文重點)
(4 )簡寫由僕碑而產生的感想
(5 )補記同遊之人、記遊時間
五、分析解讀一二段
(一)補充註釋
1.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 卒:最後
3.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名:給……命名
4.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陽: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爲陽)
5.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蓋:大概,可能
6.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窮:走到盡頭
7.不出,火且盡 且:將要
8.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10.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遊之樂也 其:自己;極:盡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舍
A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B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C 便舍船,從口入
D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E 退避三舍
2.餘
A 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
B 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C 遊刃有餘
D 其餘,則熙熙而樂
3.窮
A 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B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 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D 復前行,欲窮其林
4.然
A 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
B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C 奚以知其然也
D 吳廣以爲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詞類活用?請具體解釋之。
1.唐浮圖慧褒始舍於此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3.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4.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5.則其好遊直不能窮也
6.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8.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餘亦悔其隨之而不能極夫遊之樂也
(四)朗讀課文,邊讀邊翻譯。
(五)分析理解
1.褒禪山因何而得名?它到底是什麼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現在的華山。
2.對“花”和“華”的辨析體現了王安石愛鑽字眼的習慣,他也因此而尚受時人譏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這個習慣的?(討論)
3.從文中所寫來看,作者爲什麼要進山洞?又爲什麼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4.現在時興一種運動,叫做探險運動,你認爲這種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麼?(討論)
六.熟讀課文一二段,課後用通順的語言認真翻譯一遍。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研讀三四五段 2、 小結本文 3、練習
教學步驟
一.複習背讀第一二段(或抽查詞語理解情況)。
二.分析解讀三四五段
(一)補充註釋
1.於是餘有嘆焉 焉:語氣詞,不譯。
2.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以:因爲,由於
3.夫夷以近,則遊者衆 夫:那;以:而,並且
4.其熟能譏之乎 其:豈,難道
5.何可勝道也哉 勝:完全
(二)下列詞語在句中應怎樣解釋?
1.焉
A 於是餘有嘆焉
B 而人之所罕至焉
C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
D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2.其
A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C 其熟能譏只乎
D 其真不知馬也
E 汝其勿悲
3.觀
A.古之人觀於天地、山川、草木……
B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C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
4.名
A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B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
C 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D 莫名其妙
E 不名一文
F 以奇乃華山之陽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現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則遊者衆
3.險以遠,則至者少
4.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5.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6.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四)比較下列劃線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1.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
3.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4.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5.方是時,餘之力尚足以入
6.於是餘有嘆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9.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五)分析後三段
1.王安石基於這次旅遊產生了一點感想?請具體說明。
答:賞“非常之觀”“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對於古書“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賞“非常之觀”必需哪些條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學習了本文,你有了怎樣的體會?你將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討論)
三.朗讀後三段,邊讀邊翻譯。
四.小結本文:
1、古人在遊記中寫感受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全文的主旨,請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作者記遊褒禪山不爲記遊,而爲發表議論:無論治學處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2、因事見理,敘議結合。本文前兩段記遊山,後兩段發議論,前面的記遊處處與後面的體會有關,後面的議論又緊扣前面的遊山經歷。前後呼應,結構謹嚴,具體生動,淺顯易懂。
五. 課堂作業:課後練習
六.課後作業:1、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