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通用10篇)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通用10篇)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1

學習重點

1、熟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歸納文言文常用虛詞的意義或用法。

2、弄清“說”“賦”“疏”“傳”四種文體的內涵,結合其文體特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3、初步學會區分虛實,辨析積累常見虛詞的意義或用法。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的諷喻性特點,理解作者的“養人術”。

2、掌握“瘻”等18個文言實詞,歸納“雖”、“因”、“且”、“焉”四個文言虛詞的用法。

教學方法:

學生自讀與教師導讀相結合

學法指導:

反覆誦讀—逐層領悟—當堂背誦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古人勤於種樹,樹木造福於古人。因而激發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東晉陶淵明在歸隱後就專門在房前種了五棵柳樹,曾留下“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的詩句。唐代詩人杜甫因戰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氣桃栽一百根,春前爲送浣花村”就是生動的寫照。素有“柳癡”稱呼的柳宗元,被貶柳州刺史後,在柳江沿岸種了很多柳樹,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不僅對指導種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而且還具有極強的諷喻意義。

二、寫作背景

本文名爲“傳”,實際上是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從內容和風格上看,當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後世學者多認爲這是設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發而爲言的。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併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陸贄《均節賦稅恤百姓》)僅有一點土地的農民,除了交納正常的絹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據《舊唐書食貨志》載,各地官僚爲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的盤剝,於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民不聊生。這就是柳宗元寫作本文的社會背景。

三、解題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文章通過對郭橐駝種樹之道的記敘,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樹”的法則,並由此推論出“養人”的道理,指出爲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擾民、傷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願望。這種借傳立說,因事出論的寫法,別開生面。文章先以種植的當與不當作對比,繼以管理的善與不善作對比,最後以吏治與種樹相映照,在反覆比照中導出題旨,闡明事理。文中描寫郭橐駝的體貌特徵,寥寥幾筆,形象而生動;記述郭橐駝的答話,莊諧雜出,語精而意豐。全文以記言爲主,帶記言中穿插描寫,錯落有致,引人入勝。

四、作者介紹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另一位領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對當時的“古文運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他的許多作品,體現了這個主張,爲當時散文的寫作樹立了榜樣,我國散文史上,他的貢獻是很大的。創建的作品所達的思想高度和藝術,是超過韓愈的。

柳宗元的詩文具佳,就散文說,形式多樣化,論文(《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等論文八書)、傳記(《段太尉逸事狀》、《童區寄傳》等)、寓言(《三戒》、《傳》、《羆說》等)、山水遊記(《永州八記》)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緻,璨若珠貝”,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最高峯。柳宗元的作品,由劉禹錫整理編成《柳河東集》,劉並作了序。

五、具體研習課文(思考討論問題)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駝是一個種樹的行家的?

2、郭橐駝總結的種樹方法是什麼?他認爲種完後應採取什麼態度?他對自己取得的成績是如何評價的?

3、其他種樹的人往往怎樣做?結果如何?

4、郭橐駝是怎樣評價、描述官員煩令擾民的?

5、簡析文中的對比和映襯手法。

明確:對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顯現事物的差別,加強說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對比,有敘事性的:兩種種樹方法的對比;有論述性的:郭橐駝對自己種樹方法的歸納和對“他植者”的批評。

映襯就是互相照應的寫法,通過上下文內容或語意的遙相呼應,來強化表達效果。本文先談“養樹”,後論“養人”,這本身就是運用了映襯的寫法。這樣寫,有關樹和人的話題合而爲一,互相補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在語意上相互映襯的例子,如郭橐駝談“養樹”一段,開頭說“橐非能使木壽且孽也”,最後則以“吾又何能爲哉”迴應,在自謙之中,起到了強化觀點的作用;論“養人”一段首尾也是這樣呼應的。

六、板書設計

① 總括

1、木之性(理論說明)

2、種植方法(實踐總結)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3、順其自然(議論)對比映襯

4、他植者違返(反面申述)

5、種樹之術,並不高深(自謙明理)

②分述

1、介紹人物身世

2、引出種樹行家

3、暢談種樹經驗

4、官府繁政擾民

5、問者意外收穫

七、總結

以寓言方式進行諷諫,是中國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層統治者提意見的傳統做法。

本文主旨是講順民之性以養民治道,但文章卻不是進行理論上的辨證,而是巧妙地通過給郭橐駝立傳,通過駝介紹養樹的經驗,再把養樹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養樹”與“養民”聯繫起來,形象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揭露並諷刺了統治者的苛政煩令對百姓的騷擾侵害,提出寬簡爲政,讓百姓安居樂業的主張。

八、探究思考

結合“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談談兒童教育。

說法參考:樹木和樹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兒童的根本方法應是不害其長不抑耗其實,應按照自然規律教育兒童,不能太過或不及,更不能人爲束縛或戕害兒童身心的發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兒童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即“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恨鐵不成鋼,動輒體罰。

九、課堂練習

見《高中新教材優秀教案》P246第六部分

文言文閱讀指導(七)

閱讀方略:如何辨識偏義複詞

所謂偏義複詞,就是一個詞有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1、兩個語素意義相對的。例如:《孔雀東南飛》:“便可白公姥”“我有親父兄”兩句中的“公姥”“父兄”只有“姥”“兄”表示意義。

2、兩個語素意義相近的。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園圃,竊其桃李。”“園”是種樹的地方,“圃”是種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園”這個語素表示意義,“圃”只作陪襯。需要注意的是,兩個語素意義相近的偏義複詞和同義詞的重疊使用要區別開來。例如:在《孔雀東南飛》中“舉動自專由”“會有相從許”說“專由”就等於說“自專”或“自由”;說“從許”就等於說“相從”或“相許”。中學課文中出現的偏義複詞很多,例如:

①“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孔雀東南飛》)——“作息”只有“作”的意義,沒有“息”的意義。

②“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指南錄>後序》)——“利害”只有“害”的意義。

③“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遠近”只有“遠”的意義。

④“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存亡”只有“亡”的意義。

⑤“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國家”只有“國”的意義。等等。

那麼,如何正確識別這種複詞偏義的詞語呢?辨析性別偏義複詞的辦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聯繫它前後的連帶成分。

如:“晝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說“勤勞地種地”是通的,說“勤苦地勞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認定“息”是隻能做陪襯而不表示意義的語素。因此,也就可以認定“作息”是偏義複詞了。

(二)從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

如:“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出師表》)全句是說,不管是“宮中”(指皇宮)的人員,還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員,都是一樣的,在提升、懲處、表彰、批評方面,不應該有所不同。即句中體現的“不宜異”,那麼“異同”一詞中,只取“異”的意義,而“同”就只作陪襯了。

(三)縱觀全篇,從文章大局的角度來理解。

如:《孔雀東南飛》中的“我有親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詩之中,未言及蘭芝有父有弟,固知“父兄”“弟兄”皆爲偏義複詞,偏在“兄”。有些詞只能這樣從全文考慮,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鑑賞文章理趣,探究新穎活潑富有創意的寫法;

教學設計:

一、理解、鑑賞:

1、文章最後一段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閱讀梳理全文,理解養樹和養人之道是什麼?作者是如何由養樹之道推出養人之道的?

(1)第三段借郭橐駝之口,從種樹態度和種樹方法兩方面,詳細總結了他技藝高超的原因。種樹的總原則是:"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種植方法:"舒"、"平"、"故"、"密",培育方法:"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並拿他植者和郭橐駝進行對比,突出正確的養樹之道,也爲後文引出養人之道作鋪墊: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總原則:"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木之性日以離"

種植方法:"舒"、"平"、"故"、"密""拳"、"易"、"過"、"不及"

培育方法:"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2)第四段還是借郭橐駝之口,把爲官者"好煩其令",巧妙和"他植者"構成類比對應:

他植者——(類比)——爲官者

態度:種樹馬馬虎虎不關心老百姓痛癢

情感:"愛之太殷,憂之太勤":"長人者好煩其令":

具體做法:"旦視而暮撫""爪其膚""搖其本"。"旦暮吏來而呼""鳴鼓""擊木"。

結果:"木之性日以離"百姓在煩瑣政令下"病且怠"

(3)至此,文章主體內在思想邏輯已不言而明:

養樹術——(類比)——養人術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順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蒔也若子"要愛護老百姓

"其置也若棄"治國要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2、最後一段點明本文寫作目的是什麼?閱讀賞析,聯繫當時背景,思考本文用意。

傳其事以爲官戒也。唐代安史之亂後,官府擾民現象嚴重,百姓疲憊不堪,作爲一名正直的知識分子,早年在長安任職的柳宗元,很希望上層統治者能瞭解社會現狀,加以改進。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中國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層統治者提意見的傳統做法。文章用"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養樹方法,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姓以養民的道理,揭露並諷刺了統治者的苛政煩令對百姓的搔擾侵害,提出寬簡爲政,讓百姓安居樂業的主張。

3、開頭模仿一般史傳文體例,介紹了傳主的什麼基本情況?從這兩段文字來看,郭橐駝是一位怎樣的人?從哪裏可以看出作者有意借鑑我國史傳文的優秀傳統?

開頭介紹了傳主的姓名、形貌、籍貫、技藝;從這兩段文字來看,郭橐駝是一位平凡普通、樂觀豁達、技藝高超的勞動者;作者有意借鑑我國史傳文的優秀傳統:運用細節來使人物形象豐富生動,比如:"甚善,名我固當":指其病而爲號,並不雅,但顯得很親切。駝竟認爲起得很恰當,放棄自己原來的名字,這樣自稱起來。作者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人物豁達的性格,令人猜想在這豁達的背後,一定存在着某種自信,這也就增強了閱讀的興趣。作品通過簡潔的敘述,生動的描寫,使一個不同一般的"駝者"形象鮮活起來了。

二、發現、探究

1、讀寫結合

(1)作者把種樹寫得非常貼近生活真實而饒有興味,自然引出爲官之道,除了作者的這個本意,我們還可以得出哪些充滿理趣的對生活、政治、哲學等類似的思考?寫百字短文,小組和全班交流。

(學生習作)"雖曰愛之,實則害之"。多麼耳熟的一句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們深諳箇中真蒂,用各種輔導班課外班考級奧數等充盈孩子的每分每秒,一旦孩子疾呼"把時間還給我,讓我自由成長!"父母是非常驚訝的:都是爲了你好,怎麼就不理解爹孃呢?"愛之太恩,憂之太勤",失去自我成長空間的小樹苗,怎能挺拔成參天大樹?所以,請家長們不要再打着"愛"的大旗,剝奪我們自由成長的天性,否則就像作者所言"木之性日以離矣"。

(2)模仿本文寓言類傳記這樣新穎活潑的文體和寫法,寫一篇要寄託一定寓意的小人物傳記。

2、活動設計

(1)請爲高二年級宣傳欄開闢一個文學特刊:主題是中國文學小人物畫廊,從所學和所讀的中國文學作品中,選擇5—8位以普通人爲主人公的人物,爲他們畫一幅寫意畫,並配上百字說明性文字。

(如庖丁、大鐵椎、龐安常、大堰河、蘆柴棒、琵琶女、竇娥、翠翠等)

(2)將課文改編成劇本,可以就文章的諷喻意義,加上一些對當今社會現象的反映。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分別負責創作劇本,設計道具,進行演出等。

3、專題研究

(1)從文體和寫法上看,本文很是新穎活潑,頗有創意,從傳記體方面,將本文和必修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作比較閱讀,從寓言體方面,將本文和選修課文《庖丁解牛》作比較閱讀,探究本文在寫法上有何值得我們借鑑之處?

從傳記體方面看,都是傳記文格局,即先介紹人物基本情況,再用正寫反襯等筆法重點寫一兩事來突出人物性格和形象;不同的是,本文傳主既非王侯將相,也非名人偉人,而只是一位身份低下的小人物,所選事情也是非常普通的種樹實踐,寫得貼近生活而趣味盎然,非常鮮活。這樣的選材和立意,使文章既有生活情趣,借凡人小事表達深刻道理,沒有說教,很是形象生動傳神,又使文章充滿理趣。

從寓言體方面看,本文借種樹之道喻官治民之道,同時還用了對比,拿郭橐駝和"他植者"作了兩處對比,第一處意在突出郭橐駝種樹技藝高超,第二處對比是爲了引出後文養人術。《庖丁解牛》借解牛之道喻養生之道,通過對比解牛的不同階段,良庖族庖和神庖的不同境界,總結一代名"庖"的成功之道,引出養生之道。對比是相對相反之比,而以此喻彼的類比是相同相似之比。在寓言體文章中使用,能使抽象的道理變得鮮活生動,易於讓人接受,同時,不管是種樹還是解牛,因爲作者描述形象貼近生活,使得它們的寓意,能給人更具普遍意義的啓示,爲千百年來人們作多元解讀提供了意蘊豐富的腳本。

由此可見,本文在內容、寫法、文體、立意等方面,都頗爲新穎活潑,體現了古文運動"文以明道,陳言務去"的主張,值得我們在寫作時借鑑,寫出新穎活潑有創意的好文章來。

(2)《庖丁解牛》、《過秦論》、《寡人之於國也》、《六國論》、《阿房宮賦》《種樹郭橐駝傳》談論的都是人與社會關係處理上要順應規律的問題,分小組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儒家和道家關於這個問題的觀點,並說一說對自己和對當今社會發展的啓示。

儒家:治國的規律是不擾民、要養民愛民。道家:避開矛盾、順應自然,依天理,不強爲。這可以和高考對接,如08年高考作文裝石頭裝沙子裝水,考的也是規律問題:做事順序安排的自然之道;孰輕孰重等。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內涵。

2.掌握“類、固、致、易”實詞的多義性和“且、而”等虛詞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學習本文設事明理的寫法。

2.掌握文章運用對比與映襯的表現手法。

(三)德育滲透點

本文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社會現象而作,啓發上層統治者清肅吏治,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規律,使他們休養生息,以維持社會秩序。

(四)美育滲透點

賞析文中“史筆”與“文辭”兼美的語言表現力。

二.學法引導

1.學生先閱讀註釋①,瞭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學生對照註釋,自己疏通課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現象,可以採用討論方法,合作學習。

3.學生對照課後題目,通過讀課文,初步完成。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掌握多義詞的用法。

2.學習文章運用對比與映襯的表現手法。

3.學習文中設事明理的寫法。

難點:

1.“史筆”與“文辭”兼美的語言表現力。

2.《種樹郭橐駝傳》一文深刻的思想意義。

解決方法:

1.師生合作研討,尤其注意學生間的合作,教師做好點撥。

2.熟讀全文,以讀來促進理解。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師生互動設計

1.教師補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增進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2.教師設置些討論題,啓發學生讀書思考。

3.學生自讀課文,發現問題。與同學商討研究,做好質疑工作。

六.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同“素質教育目標”)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機四伏,封建社會開始走下坡路。我們從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徵重賦,人民不堪負擔,“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這一社會現象,還指出瞭解決這一現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肅吏治,順應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規律,使他們休養生息,以維持社會秩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板書)

2.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1)學生自讀課文註釋①,瞭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

(2)教師補充。

柳宗元(773--819)唐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今山東運城縣解州鎮),世稱柳河東。他出身於官吏家庭,21歲時中進士,官監察御史裏行。與劉禹錫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被貶爲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貶爲永州司馬。同時被貶的還有七人,史稱“八司馬事件”。在長期的謫貶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變化。後任柳州刺史,故後人也稱之爲柳柳州。文學上與韓愈一起提倡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並稱“韓柳”。他的文學主張是“文道並重”,強調創作態度必須嚴肅認真。他的創作可分爲傳記、論文、山水遊記、寓言四種,以山水遊記和寓言的文學成就最高。他的遊記代表作《永州八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義深遠。《三戒》是很有影響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也主要體現在山水詩的創作上。他的詩不同於其他人的山水田園詩,而是借詩表現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自身不幸的感嘆。他在哲學上,提出天地、元氣、陰陽不能“賞功而罰禍”,打擊了當時流行的因果報應思想,但對佛教妥協,有儒、釋、道三教調和的主張,有《河東先生集》。

3.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學習朗讀課文,討論文章的層次及概括層意。

①找出文章中點明題旨的一句話。

②簡要概括全文每節的主要內容。

(2)教師點撥,明確:

①能順本之天,而致其性焉爾。

②第一段介紹郭橐駝命名由來及籍裏。

第二段介紹郭橐駝以種樹爲職業。

第三段由郭橐駝自述種樹之法。

第四段從郭橐駝之口發出治國安民的議論。

第五段點明寫作目的。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學習給下列字正音。

病瘻lu 橐駝tuó 孳zī 勖xǜ 繅絲sāo 飧饔sūn

2.學生自讀課文歸納文中的文言知識。

(1)指出下列加黑字的詞類活用現象並釋義。

①甚善,名我固當

②駝業種樹

③且碩茂,早實以蕃

④其築欲密

⑤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明確]

①名,起名,作動詞。

②業,以……爲業,作動詞。

③實,結果實,作動詞。

④築,搗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動詞,搗土。

⑤爪,用指甲劃破,作動詞。

(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

②根拳而土易

③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④字而幼孩

⑤故病且怠

討論,明確。

[明確]

①性:性質、方法

②易:更換

③長:治理

④字:養育

⑤病:窮困

(3)辨析下列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固:

1.秦孝公據骰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2.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甚善。名我固當。

顧:

1.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三歲賈汝,莫我肯顧。

4.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

故:

1.既克,公問其故。

2.桓侯故使人問之。

3.君安與項伯有故。

4.其土欲故。

《種樹郭橐駝傳》 教學設計示例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且:

1.且壯士不死則已。

2.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一師而問焉。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存者且偷生。

5.故病且怠。

討論,交流,明確如下。

[明確]

固①堅固 ②頑固 ③確實 ④本來

顧①拜訪,探望 ②卻,反而 ③照顧 ④看

故①原因,緣故 ②特意 ③舊交情 ④舊,原來

且①況且 ②尚且 ③將近 ④暫且 ⑤並且

3.研讀課文

①閱讀1-2節,說說郭橐駝是怎樣的一個人?

討論,明確:

他是一個平凡、樸實、而具有豐富經驗的植樹能手。

②閱讀3節,討論描寫郭橐駝這一形象的手法。

討論,明確。

[明確]本節文字運用了對比映襯的手法來寫郭橐駝具有豐富的植樹經驗。郭橐駝的種樹經驗在於種樹“不害其長”,不做“雖日愛之,其實害之;雖日憂之,其實仇之”的事。而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卻與之截然相反。

③第4節,將郭橐駝種樹之道“移之官理”,仍借橐駝之口,寫出做官的道理,那麼如何做官呢?

[明確]做官之人,要像種樹那樣,要順應民衆生活的要求,不要妨害他們的生長,使他們得以“蕃生”,“安性”。

4.賞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①學生通讀全文。

②討論寫作特點。

[明確]文章運用了對比與映襯的表現手法,先談養樹,後論養人,以“種樹”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達了作者的政治觀點。敘事語言簡潔生動,是本文的一個突出特點。如僅用“隆然伏行”幾個字,就寫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徵;僅用“甚善。名我固當”幾個字,就寫出了人物的個性,這種“史筆”與“文辭”的兼美,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表現力。

(四)總結擴展

[總結]這是一篇傳記,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說理文。文章通過記述郭橐駝的兩段話,反映了當時官吏政亂令繁、騷擾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現實。並且提出瞭解決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駝種樹那樣,不妨害它們自然生長;統治者清肅吏治,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規律,使他們休養生息,以維持社會秩序。

本文兼有傳記文和寓言的特點,將兩種文體熔爲一爐。就其歷敘人物姓名、籍裏、職業及對人物作正寫反襯等筆法來看,是傳記文格局;就其借種樹之道以喻爲官治民之道來看,則又是寓言性質。這種融合.有助於敘議契合、事理相生。請細加體會。

[擴展]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②,秋來處處割愁腸③。

若爲化作身千億④,散向峯頭望故鄉⑤。

[註釋]

①與:同。浩初:詩人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長沙)人。上人:和尚的尊稱。親故:親戚、故人。

②畔:邊,側。似:有如。劍芒:劍的頂部尖銳部分。

③秋:秋季。割:斷。愁腸:因思鄉而憂愁,有如肝腸寸斷。這兩句是說,海邊的山峯如同鋒利的劍芒,在這悲秋的季節,處處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腸。

④若:假若。千億:極言其多。化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便是龍安海禪師的弟子,詩人自然聯想到佛經中“化身”的說法,以表明自己的思鄉情切。

⑤散向:飄向。峯頭:山峯的頂端。望:遙望。

[提示]

柳宗元這首詩想象奇異,構思獨特。它所達到的藝術效果更高於普通的思鄉詩。柳宗元文采出衆,志向遠大,然而他所處的時代並沒給他施展抱負的廣闊空間。不僅如此,詩人因爲政治上的失敗還抑鬱終生。這種悲傷鬱悶的情懷在他的詩作中都有所體現。這首詩就寫於他兩度遭貶,在偏遠的柳州任上。詩人緊扣題目中的“看山”,把筆墨直接落在“海畔尖山”上,惟有“尖山”似“劍芒”,才能“割”“愁腸”。作者真是匠心獨運,就這樣不着痕跡地將所見之景與所念之情聯繫到了一起。而且一個“秋”字勾勒出了一幅衰草連天,一片荒涼的背景,這種情境下的離人,又怎樣不思念故鄉呢?可是遠離故地,相隔千里,怎能解思鄉之苦呢?惟有登高望遠。可更爲奇特的就在一人登高不足表達心境,若化身千億,都散向峯頭,豈不可以盡情望鄉嗎?如此神奇的想像不能不令人擊節讚歎,當然能想到“化身千億”和柳宗元精通佛典是分不開的,何況同行的就是一位“上人”。如此“思鄉”,真是給人一種迴腸蕩氣的感覺。

(五)佈置作業

1.本文所講的種樹道理,對今天的環境保護工作有什麼啓示。

2.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4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在充分預習、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認真研讀導學案。

2.認真限時完成,規範書寫;小組合作探討,答疑解惑。

【學習目標】

1、瞭解寫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種樹人之口闡發的爲官治民的道理。

2、體會本文寓言式人物傳記委婉、含蓄的諷諫特點及對比與映襯的寫法。

3、掌握“僂”等實詞、歸納“雖”、“因”、“且”幾個重點虛詞的用法。

閱讀初體驗——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1.熟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2.想一想,自己從課文中能學到什麼?用紅筆在課文中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預習案】——再讀課文,高效預習

【知識鏈接知人論世】

柳宗元(773--819)唐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今山東運城縣解州鎮),世稱柳河東。在長期的謫貶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變化。後任柳州刺史,故後人也稱之爲柳柳州。文學上與韓愈一起提倡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並稱“韓柳”。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強調創作態度必須嚴肅認真,對當時的“古文運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柳宗元的詩文具佳,就散文說,形式多樣化,論文(《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等)、傳記(《段太尉逸事狀》《童區寄傳》等),他的創作以山水遊記、寓言和傳記的文學成就最高。他的遊記代表作《永州八記》(《小石潭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義深遠,《三戒》(《黔之驢》)是很有影響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也主要體現在山水詩(《漁翁》、《江雪》)的創作上。他的詩不同於其他人的山水田園詩,而是借詩表現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自身不幸的感嘆。他寓文章“精裁密緻,璨若珠貝”,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最高峯。柳宗元的作品,由劉禹錫整理編成《柳河東集》,劉並作了序。

《種樹郭橐駝傳》一文作於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當時作者正在長安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在天寶十四載(755)爆發了安史之亂,成爲唐朝乃至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此後,雖出現過“永貞改革”、“元和中興”、“會昌中興”,但不過曇花一現,作爲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鎮割據、宦官擅權、朋黨相爭(後演變爲宦官、朝官之爭,宦官、藩鎮之爭)卻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而且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併土地現象嚴重“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立足之居”。苛捐雜稅繁重,“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僅有一點土地的農民,除了交納正常的絹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各地官僚爲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盤剝。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裏關於繁政擾民有生動的表述:“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作者採用虛擬的藝術手法,創作了這篇傳記體諷喻散文,以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針對當時這種官吏繁政擾民現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駝有關種樹的議論進行指斥,想要啓發上層統治者要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規律,使他們休養生息,以維持社會的正常發展。

本文名爲“傳”,實際上是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雜記文的一種。“寓”是寄託的意思,用假託的故事或比喻擬人來說明某個道理,它是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大都以簡短的結構,鮮明的形象,誇張與想象的藝術手法,闡明某種道理或諷刺某種社會現象,把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

【自主學習秀出風采】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

郭橐駝()傴僂()佝僂()

名我固當()窺伺效慕()早實以蕃()木壽且孳()

其蒔若子()好煩其令()勖爾植()

繅而緒()遂而雞豚()輟飧饔()

2、根據提示,選擇下列文句中虛詞的正確用法.

以(A.連詞,又,並且,表遞進並列關係;B.連詞,表修飾關係;C.連詞,來,用來,表目的;D.憑,介詞)

①且碩茂,早實以蕃()②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③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④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且(A.連詞,而且;B.連詞,況且;C.連詞,尚且;D.副詞,姑且;E.副詞,將近)

①郭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③且壯士不死即已()

④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3、整理相關文言知識點:提示:

①通假字

②古今異義

③一詞多義

④詞類活用(名詞活用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意動)

⑤特殊句式(判斷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

4、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後面問題。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爲嶺外行。伏波【1】故道風煙在,翁仲【2】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佔時名。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3】。

注:【1】伏波,東漢伏波將軍馬援。【2】翁仲,傳說是秦時巨人。【3】濯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表明自己與好友劉禹錫(字夢得)都是清流,不是濁流,不言委屈,而人知其含冤。

①這首詩從題材上看應屬於(類別)。(2分)

②本詩頸聯(五六兩句)在表情達意上有何特點?試說說其妙處。(4分)

③是什麼促使詩人“垂淚千行”?請結合全詩加以剖析。(4分)

【探究案】——研讀文本,探究深化

【合作探究研讀剖析】

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就在歸隱後專門在家門前種了五棵柳樹,曾留下:“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的詩句,唐代杜甫因戰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朋友索要桃樹苗,“奉氣桃栽一百根,春前爲送浣花村”就是生動的寫照,而素有“柳癡”稱呼的柳宗元,被貶柳州後,在柳江沿岸種了很多柳樹,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州邊”的說法,那麼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關於種樹的文章,看看柳宗元對於種樹有何獨到的見解。第一課時着重解決重點字詞,疏通文意;第二課時,分析課文,理解寓意,體會注重現實問題的風格。

一、翻譯下列句子,總結文章思路:

1、郭橐駝,不知始何名。

2、病僂(lǚ),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

3、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

本段主要意思是:

4、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爲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

5、視駝所種樹,或移徙(xǐ),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

6、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本段主要意思是:

7、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zī)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8、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介紹種樹要領〗

9、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10、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11、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

12、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

13、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14、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爲哉?”

本段主要意思是:

15、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16、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zhǎng)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若甚憐焉,而卒以禍”即“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17、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xù)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18、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sūn)饔(yōng)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19、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本段主要意思是:

20、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爲官戒。

最後說明寫作本文的目的。(寫作目的)

二、再次朗誦全文,快速回答以下問題:

第一段:本段介紹身世側重介紹名字,“駝”並不雅,爲何駝要自稱?

第二段:駝種樹本領如何,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本段寫駝種樹本領全面高超,是種樹行家,用了什麼方法?

第三段:郭橐駝和別人種樹的方法、種樹後的態度和結果各有什麼不同?

方法:郭橐駝,

他植者,

態度:郭橐駝,

他植者,

結果:郭橐駝,他植者,

第四段:將種樹管樹之理運用到吏治中去。

(1)“問者”問“養樹”後,提出了怎樣的建議?

(2)駝是怎樣評價,描述官吏煩令擾民的?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文言文的習慣。

二、瞭解封建統治者實行煩令造成擾民的社會弊端。

三、學習運用對比、類比這兩種比較手法進行說理。

教學重點

煩令造成擾民的社會弊端。

教學難點

運用比較方法進行說理。

教時安排

二教時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南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曾貶爲永州司馬,後任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和韓愈齊名,並稱“韓柳”,同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宋代的“三蘇”、歐、王、曾都以寫散文著稱,並稱“唐宋八大家”。有《柳河東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傳記文,借“傳”立“說”,用種樹之道,說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駝是寓言中的虛構人物。爲什麼作者將他設計成生理上畸形的駝揹人呢?可能受莊子的影響,《莊子·達生》中承蜩的佝僂丈人,就是生理駝背與技藝精巧集中於一身的人物。一個身軀“拳曲”的人對生物自然生長受到扭曲、傷害有切膚之痛,因而更能體會順應生物自然規律生長的可貴。

二、教學

1、學習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環節,亦可與分析課文合起來,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課文有關文言實詞、虛詞的釋義

(二)懂得課文中出現的文言現象(見附件)

(三)在以上基礎上理解文意

2、分析課文,學習比較(對比、類比)

第一自然段緊扣了題目中“郭橐駝”三個字,介紹主人公名字由來、形象特徵。寫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第二自然段寫主人公的籍貫、職業、身份和技藝,緊扣題目“種樹”兩字,然後分三方面寫他精於種樹。首先,側面烘托:“凡長安豪富人爲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然後,正面描敘主人公精於種樹:“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藩。”前半句強調種樹或移栽樹沒有不成活的,隱含一個“壽”字;後半句強調種的樹高大茂盛,且果實結得早、多,隱含一個“孳”。這句直敘主人公種樹技藝之高明。又說明了“爭迎取養”的原因。最後以對比手段來反襯郭橐駝精於種樹:“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學生從本段中找出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技藝相對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種樹技藝進行對比: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窺伺效慕,

且碩茂,早實以藩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結尾設置了一個懸念,即“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讀者急於想知道郭橐駝到底有什麼訣竅。

第三自然段從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的態度方法的對比中,闡述種樹之道在於順天致性。緊承上文,採用對話形式展開。

要求學生從本段中找出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態度和方法相對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種樹態度和方法進行對比: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木之性日以離”

“舒”、“平”、“故”、“密” “拳”、“易”、“過”、“不及”

“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通過這層層對比,闡述了郭橐駝的種樹經驗,突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種樹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從而得到使木“壽且孳”的結果,與下段中寫到的官吏“好煩其令”,從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惡果,這兩者也是對比。因此這段的對比也爲下文進行種樹與治民的類比作了充分的鋪墊。

第四自然段以問者的口吻寫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後,通過郭橐駝的答語,由養樹術推出養人術。他植者“種樹”與爲官者“治民”如出一轍。

要求學生從三、四兩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種樹”與爲官者的“治民”相類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他植者的“種樹”與爲官者的“治民”進行類比:

他植者——(類比)——爲官者

種樹馬馬虎虎不關心老百姓痛癢

“愛之太殷,憂之太勤”:“長人者好煩其令”:

“旦視而暮撫”“爪其膚”“搖其本”。 “旦暮吏來而呼”“鳴鼓”“擊木”。

“木之性日以離”百姓在煩瑣政令下“病且怠”

同樣,我們可以通過類比聯想從郭橐駝的養樹術推出爲官者應採用的養人術。

要求學生根據三段中郭橐駝的養樹術,參考四段爲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應採用的養人術。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從郭橐駝的養樹術推出爲官者應採用的養人術:

養樹術——(類比)——養人術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順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蒔也若子”要愛護老百姓

“其置也若棄”治國要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過問者之口,說寫本文的目的在於使當官者作爲鑑戒。

文章體現了柳宗元進步的“養民”的治國思想。

運用比較,研討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與《種樹郭橐駝傳》進行對比,認識暴政害民與惠政擾民同樣會造成民不聊生。

(二)聯繫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句裏的“興,百姓苦”,理解封建社會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壓迫受剝削的重要原因:煩令擾民。

(三)認清封建統治階級打着愛民、恤民的幌子行擾民、傷民之實的虛僞面目。

三、小結

1、比較說理可以分對比和類比兩種手法,對比是相對相反之比,類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於虎,惠政也可比狼兇。

3、郭橐駝的形象是“醜”與“真”的統一體。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任務

1、瞭解寫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種樹人之口闡發的爲官治民的道理。

2、體會本文寓言式人物傳記委婉、含蓄的諷諫特點及對比與映襯的寫法。

3、掌握“僂”等實詞、歸納“雖”、“因”、“且”幾個重點虛詞的用法。

二、教學重難點

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點實詞與虛詞的掌握。

三、教學設想

本文爲自讀課文,且書下註解也比較詳細,所以學生自讀爲主,教師點撥爲輔。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着重解決重點字詞,疏通文意;第二課時,分析課文,理解寓意,體會注重現實問題的風格。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同學們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兩位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兩位共同倡導了“古文運動”,在古文理論上有着相同的見解,但韓愈在排斥佛老、復興儒學、提倡師道方面貢獻較大,我們剛學過他的《師說》,還知道他的《諫迎佛骨表》;而柳宗元則注重反應社會現實問題,如我們初中學過他的《捕蛇者說》,就反應了“苛稅給人民帶來重壓”這一社會問題,今天我們來學他的《種樹郭橐駝傳》,看他又針對什麼社會問題,表達什麼政治觀點。

二、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年),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市虞鄉鎮)人,世稱“柳河東”。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稱“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自小喜歡讀書,當其四歲就熟讀了十幾篇深奧的古代辭賦,十歲便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歲考取進士。曾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順宗時,和劉禹錫一同參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領導的主張革新的政治集團。“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爲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多年的貶謫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傷害,四年後病逝於任所。

柳宗元的政論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無神論的觀點。如《封建論》、《夭對》等。柳宗元的文學性傳記散文,大都取材於勞動人民。如《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童區寄傳》等,都寫得精湛感人,表現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託了他的政治主張,反映了社會現實,可以說是繼司馬遷《史記》之後的一個新發展。柳宗元的詩,數量較多的是抒寫個人抑鬱的心情和離鄉去國的悲哀。從這些詩篇裏,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會裏遭受到怎樣殘酷的迫害!著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三、初讀課文,要求:

1、藉助書下注釋,疏通文意,劃出不懂的字詞句;

2、找出認爲是重點的詞語並注出意義及用法;

四、檢查初讀掌握情況:

1、請一生朗讀課文,師糾正讀音及停頓,評價朗讀情況

2、請一生說明找出的重點詞語及其意義和用法,教師作出取捨,分類板書,然後完成下列習題。

(1)解釋加點詞語

病僂(脊背彎曲)名我固當(本來)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滋長,繁殖)其蒔也若子(種植,移植)

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開)(更換)搖其本以觀其疏密(樹幹)

移之官理(治,統治)勖爾植(勉勵)

字而幼孩(養育)遂而雞豚(成,養大)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晚飯)(早飯)故病且怠(窮困)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含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D)

A以致其性焉爾(本性)B故吾不害其長而已(生長)

凡植木之性(方法)見長人者好煩其令(治理)

C故吾不害其長而已(表因果關係連詞,所以)

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詞,舊,這裏指舊的土)

D凡長安富豪人爲觀遊及賣果者(作爲)

傳其事以爲官戒(作爲)

(3)下列加點的詞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A)

①名我固當②駝業種樹③早實以蕃

④其築欲密⑤非有能碩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期膚以驗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離矣⑨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⑨/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4)說明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雖

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連詞,雖然)

雖雞狗不得寧焉(《捕蛇者說》)(連詞,即使)

2、因

因舍其名(連詞,表示承接,於是)

因以爲號焉(連詞,表示結果,於是)

因擊沛公於坐(連詞,引進動作行爲的條件,乘機)

3、且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連詞,而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連詞,況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副詞,姑且)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連詞,尚且)

(5)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古今義完全一致的一項是(D)

A故鄉人號之“駝”B既然已

C不抑耗其實而已D駝業種樹

E若不過焉則不及F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G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

(6)找出沒有通假字的一句(B)

A既然已,勿動勿慮B官命促爾耕

C早繅而緒D字而幼孩

(7)翻譯下列句子

1、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像這樣,(其中的道理)那麼和我所從事的(種樹行當)難道也有類似嗎?

2、吾又何能爲哉:我又能做(別的)什麼呢?

五、討論仍不懂的字詞句意義,師個別答疑

六、集體誦讀全文

七佈置作業:熟讀全文,思考一上課時老師提出的問題(本文針對什麼社會問題,表達什麼政治觀點)

第二課時

一、導入:從題目看,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一般人物傳記,主要寫人物的生平事蹟和個性,本文寫郭橐駝的生平事蹟和個性,主要集中在1—3節。

二、研讀1—3節

1、第一節:看郭橐駝是個什麼樣的人,朗讀

①“隆然伏行”寫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徵;

②“甚善,名我固當”:指其病爲號,不雅,但親切。駝竟以爲起得很恰當,且這樣自稱,勾勒出人物豁達性格

③本節仿史傳體例,介紹人物身世,通過簡潔的敘述,生動的描寫,一個不同一般的“駝者”形象便躍然紙上了。

爲什麼這位駝者有着豁達的個性?

2、第二節,朗讀

橐駝以種樹爲業。種樹爲他帶來的“際遇”—爭取迎養。爲什麼“爭取迎養”:“視駝所種樹……早實以蕃”,原來他的種樹技藝高超,而且從歡迎他的人看,可知駝種樹既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觀賞遊玩),又能滿足物質需要(種樹賣果),技術很全面。由此可見,駝豁達的個性背後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駝種樹水平爲什麼那麼高?

3、第三節:朗讀

駝談種樹的經驗(轉入正題)

①郭橐駝種樹有無“祕籍”,方法是什麼?

②如何“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種植時的要求是什麼?種後如何管理?

③他植者爲什麼“莫能如”?他植者如何做的?結果如何?

④兩種種樹方法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哪種做法對哪種做法錯不言自明。

至此橐駝的“生平事蹟”已講述完畢,寫得不是很詳細,且下段已不談種樹,可見本文的真正目的並非爲“駝”作傳,而是另有深意。

三、研讀第4、5節:

“問者”問養樹後,提出了怎樣的建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過渡):轉移話題,由談種樹轉到談政事上來。

1、“駝”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來而呼……擊木而召之。”“駝”又是如何評價的:“然吾居鄉……卒以禍。”“吾小人……病且怠。”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要求:

訓練學生自讀課文能力,積累文言詞彙,篩選、提取課文的信息要點,懂得遵循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順應其天性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訓練閱讀時篩選課文重要信息,提取課文要點的能力;使學生理解種樹之理與爲官治民之道的內在聯繫。

授課方法:

引導閱讀討論

教學參考及教具(含電教設備)

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多媒體

板書設計或授課提綱: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1、介紹人物身世

2、引出種樹行家

3、暢談種樹經驗

4、官府繁政擾民

5、問者意外收穫

對比映襯

郭橐駝勿慮勿動去不復顧蒔若子置若棄順天致性

他植者愛之憂之旦視暮撫爪其膚搖其本勤慮害樹

長人者好煩其令旦暮來呼小人病且怠繁政擾民

一、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學過的柳宗元的文章《捕蛇者說》。

提問:文中捕蛇的人爲什麼要冒着生命危險去捕那含有巨毒的蛇?這說明了什麼?(因爲捕到那種蛇可以抵交賦稅,說明當時的賦稅比毒蛇還要毒)

教者:通過故事反映社會現實問題,是柳宗元散文的重要特點。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篇柳宗元寫的寓言故事,看看與《捕蛇者說》有什麼異同?

二、解題

1、板書課題:種樹郭橐駝傳(幻燈片1)

2、介紹寫作背景:(出示幻燈片2)

從《捕蛇者說》我們知道,中唐時期各地官僚爲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盤剝,於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名目繁多,真比毒蛇還毒。文章就是針對當時這種苛捐雜稅,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發而爲言的。

3、解題:從文題看,文章似乎寫的是一個叫郭橐駝的種樹的故事,這個人有什麼值得柳宗元爲之立傳呢?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教者範讀課文,學生練讀,齊讀

2、佈置學生對照課文註解,自學課文,掃除障礙,理清課文思路層次

3、正音釋義:出示幻燈片3,指名認讀、教讀,解釋詞義

4、組織學生討論並用一句話概括各段大意。教者明確並顯示幻燈片4:

①介紹人物身世

②引出種樹行家

③暢談種樹經驗

④官府繁政擾民

⑤問者意外收穫

四、重點研讀

1、先後提出下列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1)郭橐駝種樹的方法是什麼?他認爲種完樹後應採取什麼態度?

(2)其他種樹人怎樣種樹?結果如何?

(3)郭橐駝怎樣評價、描述官吏繁令擾民的?

學生討論,隨機出示幻燈片。學生討論後教者明確,(邊講解邊顯示幻燈片5):

郭橐駝勿慮勿動去不復顧蒔若子

置若棄――順天致性

他植者愛之憂之旦視暮撫爪其膚

搖其本――勤慮害樹

長人者好煩其令旦暮來呼小人病

且怠――繁政擾民

(講解時注意隨機解釋加點的字義。)

(4)提問: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課文的重點在第3、4小節,這兩小節有什麼聯繫?

(第3小節談種樹經驗,引出第4小節爲官治民之道)

板書:從種樹經驗引出爲官治民之道

2、概括主題

要求學生思考文末“傳其事以爲官戒”中的“官戒”指的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明確:“官戒”就是統治者不要繁政擾民,而要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規律,讓他們休養生息。

3、討論寫作方法

(1)對比:從上面的分析很容易看出課文采取了兩種種樹方法的對比(出示補充幻燈片)這種對比的方法,顯示了事物的差別,加強了說理的力度,收到了不言自明的功效。

(2)映襯:先解釋“映襯”,即互相照應的寫法,上下文內容、語意遙相呼應,強化表達效果。本文先說“養樹”,後說“養人”,樹和人的話題合而爲一,互相補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

五、對比、延伸閱讀訓練

1、對比閱讀訓練

出示幻燈片6的對比表格引導學生討論對比本文與學生初中所學《捕蛇者說》兩篇文章在寫作方法和主題思想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逐漸出示幻燈片內容)

本文與《捕蛇者說》的對比

《捕蛇者說》

《種樹郭橐駝傳》

寫法

一、問答展開情節

二、陳述蔣氏三代遭遇

三、映襯蛇之毒-賦斂之毒

主題

借捕蛇者的悲慘遭遇揭露賦斂剝削的慘毒、官吏的兇悍和人民苦難的深重

2、延伸性閱讀訓練

顯示幻燈片7《蝜蝂》,佈置學生閱讀後發表評析意見。

參考答案:小蟲:善於負重好爬高。

諷刺達官貴人:覬覦高位,貪婪成性,唯利是圖

六、小結:

1、中唐時期,韓愈、柳宗元等倡導“古文運動”,提倡質樸的文風,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現在看來,本文名爲“傳”,實際上是一篇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並非實有其事。而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中國古代文人向統治者提意見的傳統做法。

2、本文的“順天致性”觀點,不僅適用於種樹和爲官“治民”,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自然規律,只憑想當然亂幹蠻幹,其結果只能是失敗。

七、作業

(1)課內完成二、三題(詞語訓練)

學生先自己做,再交流討論。教師總結學法:積累文言實詞、虛詞,不必死記硬背,而要在不同用法的比較中熟悉它們的用法。

(2)課外作業

用本文“順天致性”、順其自然的觀點圍繞下列話題(任選一個)寫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①兒童教育

②環境保護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的寫作背景

2.歸納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3.訓練學生自讀自譯課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1.積累一定量的文言實詞、虛詞

2.學習文章對比和映襯的寫法

3.掌握文章的主旨

教學難點:

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種樹的道理來談爲官治民之道的。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串講—誦讀—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勤於植樹,樹木造福於古人。因而激發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東晉陶淵明在歸隱後就專門在房門前種了五棵柳樹,曾留下“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的詩句。唐代詩人杜甫因戰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氣桃栽一百根,春前爲送浣花溪”就是生動的寫照。素有“柳癡”稱呼的柳宗元,被貶柳州刺史後,在柳州沿岸種了很多樹,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不僅對指導種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而且還有極強的諷喻意義。

二、解題:

【作者】看註解,補充: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另一位領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對當時的“古文運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柳宗元的詩文俱佳,就散文說,形式多樣化,論文(《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等論文八書)、傳記(《段太尉逸事狀》、《童區寄傳》等)、寓言(《三戒》、《傳》、《羆說》等)、山水遊記(《永州八記》)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緻,璨若珠貝”,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最高峯。柳宗元的作品,由劉禹錫整理編成《柳河東集》,劉並作了序。

【體裁與背景】

本文名“傳”,實際上時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從內容和風格上看,當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後世學者多認爲這是設事明理之作,是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而爲言的。

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併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僅有一點土地的農民,除了交納正常的捐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各地官僚爲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的盤剝,於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使得民不聊生。這就是本文的寫作背景。

三、自主·合作·探究

[活動設計一]閱讀文章,把握大意

〖步驟1〗教師範讀全文,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把一個什麼道理寄寓於一個什麼故事?

明確:郭橐駝“順木之性,以致其性”的養樹方法,說明順民之性以養民的道理。

〖步驟2〗學生討論並用一句話概括各段大意

明確:①仿史傳體例,介紹人物身世②轉入正題,道出郭橐駝是一個種樹的行家③郭橐駝談種樹經驗④在問答中將話題“移植”到政事上來⑤寫問者的意外收穫及做傳目的。

〖步驟3〗學生精讀文章,找出其中難以理解的字詞、句子,老師幫助指導翻譯,最終完全理解內容並能熟練翻譯全文。

[活動設計二]藉助P119自讀思考題,通過思考討論,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藝術形式方面的特色。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駝是一個種樹的行家的?

明確:A.所帶際遇——“爭迎取養” B.技術全面——兩種人均能滿足;C.技藝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郭橐駝總結的種樹方法是什麼?他認爲種完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他對自己取得的成績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築欲密,其也若子。”(態度)“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置也若子。”(評價)“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3.其他種樹的人往往怎樣做?結果如何?

明確:違背樹木本性,種樹時“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

4.“問者”問“養樹”後,提出了怎樣的建議?

明確:提出了“以子之道,移這官理”的建議。

5.郭橐駝是怎樣評價評述官吏煩令擾民的?

明確:先概括:“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再鋪陳,把“吏治不善”的種種表現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把俗吏來鄉,雞犬不寧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

6.簡析文中的對比和映襯的手法?

明確:對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顯現事物的差別,本文中的對比,有敘述性的,如兩種種樹方法的對比;有議論性的,如郭橐駝對自己種樹方法的歸納和對“他植者”的評價。

映襯就是互相照應的寫法,通過上下文內容或語意的遙相呼應,來強化表達效果。本文先談“養樹”,後論“養人”,這樣寫,將有關樹和人的話題合而爲一,互相補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除此而外,文章還有語句上的映襯呼應。

四、課堂小結:

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古代中國文人向帝王或上層統治者提意見的傳統做法。本文主旨是講順民之性以養民治道,但文章卻不是進行理論上的辨證,而是巧妙地通過給郭橐駝立傳,通過駝介紹養樹的經驗,再把養樹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養樹”與“養民”聯繫起來,委婉含蓄的說明順民之性以養民的道理。揭露並諷刺了統治者的苛政繁令對百姓的騷擾侵害,提出寬簡爲政,讓百姓安居樂業的主張。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

2.完成練習三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種樹郭橐駝傳》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後世學者多認爲這是設事明理之作。本文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通過對郭橐駝種樹之道的記敘,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樹"的法則,並由此推論出"養人"的道理,指出爲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批評當時唐朝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行爲,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願望。

【教學目的】

1、落實文言字詞,積累文言知識。

2、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寓意。

3、培養學生以現代眼光審視古代文學作品,關注現實的能力。

【教學設想】

1、運用板塊式教學,把課堂設計爲三個相連的漸進的板快,即“讀——準確地讀”;“說——理解地說”;“寫——感悟地寫”。

2、文言文學習重在誦讀,可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反覆閱讀,並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文意,培養文言語感。

3、課文不難,註解也很詳細,應放手培養學生自瀆的能力,教師適時進行點撥,特別是培養學生推測語意的能力。

4、用現代人的眼光來審視、學習古代文學作品,從中汲取智慧的結晶,並與現代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以古鑑今,古爲今用。

【教學步驟與內容】

一、導入:由中國古代文人的愛好導入。

晉朝陶淵明愛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朝大詩人李白愛酒,杜甫有詩云“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宋代大文豪蘇軾愛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唐朝的柳宗元愛樹,他不僅愛種樹,更能從種樹中得到做人的道理,做官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篇《種樹郭橐駝傳》。

二、明確本堂課的三大板塊:

“讀——準確地讀”;“說——理解地說”;“寫——感悟地寫”。(幻燈出示)

三、讀——準確地讀:

1、聽讀課文。請學生個別讀課文,其餘學生聽讀。要求:仔細聽,認真看,心裏讀。(朗讀完成後,教師指正。)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握句讀。

3、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整齊自信。

4、熟讀是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對照翻譯,邊讀邊翻譯給自己聽。教師巡視答疑。

5、教師檢查:

①學會結合語境,用文言積累和語法常識推斷語意:(幻燈出示)

示例:

1、遂而雞豚(雞豚狗彘之畜《寡人之於國也》)

2、名我固當

3、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②試着翻譯下列句子,做到準確、通順。(提醒學生注意倒裝句式)(幻燈出示)

1、故不我若也。

2、吾又何能爲哉?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四、說——理解地說:

1、說“發現”的話:

你發現郭橐駝有哪些過人之處呢?請你用“我眼中的郭橐駝是一個的人…”進行評價。(討論後發言)

教師總結:郭橐駝是一個既平凡又不普通的人。說他平凡是因爲他其貌不揚,職業低賤,但他“種樹”卻很有一套,他種樹講究的是“順木之天”;更爲難能可貴的是,他把這個道理不僅用在了種樹上,更把它用在了爲官“治民”中,爲官治民講究的是“順民之意”。“種樹”和“治民”在郭橐駝這裏得到了有機的統一。

2、說“關鍵”的話:

怎樣纔是順民之天呢?作者在文中並沒有直接交待正確的“養人”之術。請用“爲官治民應該這樣……”,補充出這句關鍵的話。(先齊讀第四段,後說話。)

教師總結:爲官治民就應該真正關心百姓疾苦,給百姓自由的空間安排生產,使百姓得到休養生息。其實,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在《寡人之於國也》中就已經提出了類似的措施:“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柳宗元把“治民”的大道理融在了“種樹”這樣的小事中寫來,顯示了他極強的文學功力。

教師補充:孫犁對柳宗元文章這種寫法的評價(幻燈出示)

他(柳宗元)的文章都寫得很短,卻包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這種哲理,不是憑空設想,而是從現實生活中體驗得來。……他還能把自然界、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政治思想、社會組織聯繫起來。就是說,他能用自然規律、生活規律,表達他對政治、對社會的見解和理想。使天人互通,把天道和人道統一起來。

——《談柳宗元》

五、寫——感悟地寫:

“文章合爲時而著”,但我們現在閱讀古代文學作品,還是很有借鑑意義。請看漫畫《愛與礙》,這幅漫畫讓你想到什麼?請結合當前社會問題寫下你的感想。

(幻燈出示漫畫,學生當堂寫作,交流,教師評點。)

教師總結:我們今天讀古人的文章,就要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閱讀,來審視,讀出我們現代人的感覺。“以古鑑今,古爲今用。”這纔是我們閱讀文言文的正確方法,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汲取古人的智慧結晶。

高中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瞭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寫作背景。

2、瞭解寫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種樹人之口闡發的爲官治民之理。

3、體會寓言式人物傳記委婉、含蓄的諷諫特點及對比與映襯的寫法。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掌握“故”等實詞,歸納“雖”、“因”、“且”、“焉”等幾個文言重點虛詞的用法。

思維發展與提升:自讀自譯課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學能力。

審美鑑賞與創造:體會寓言式人物傳記委婉、含蓄的諷諫特點及對比與映襯的寫法。

文化傳承與理解: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順應其天性,讓其自由發展,少加人爲干擾。

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重要文言文語法現象。

難點:體會寓言式人物傳記委婉、含蓄的諷諫特點及對比與映襯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但是到了唐代,已是危機四伏,封建社會開始走下坡路。我們從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捐雜稅,人民民不聊生。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當時官吏擾民的現象,還指出瞭解決這一現象的方法,那就是肅清吏治,順應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規律,是它們休養生息,以維持社會秩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

二、寫作背景

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而創作的。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併掠奪土地的現象日益增多,各地官僚爲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貢,同時,加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盤剝,於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民不聊生。這就是柳宗元寫作本文的社會背景。

三、作者介紹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爲“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四、題目解說

“種樹”,指種樹的人。“郭橐駝”,指本文的主人公。橐駝,即駱駝。“郭橐駝”因駝背而得名。“傳”本來指傳記,但實際上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

五、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簡要介紹郭橐駝的形象特徵及名號來歷。

第二部分:介紹郭橐駝的籍貫及高超的種樹技藝。

第三部分:寫郭橐駝種樹與他人種樹的不同,實際上就是能否做到“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問題。

第四部分:在問答中將種樹之理“移植”到做官治民之理上來。

六、全文分析

1、郭橐駝是從哪些方面論述何謂“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

①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平,要用舊土,搗土要結實。

②栽好後就不動不慮,離開後也不再去看它們。

③栽種時要像對待孩子那樣小心,種完後就像丟棄了一樣不再管它,使它們保全天性,順性生長。

2、種樹種不好的兩類人是怎麼做的?

一類人是樹根拳土就更換新土,培土不適度。另一類人是養護太過、憂樹過勤,以致樹木的天性一天天遠去。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違背規律,逆樹的天性而行。

3、作者是如何體現郭橐駝種樹的精湛技藝的?

作者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正面描寫如”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等。側面烘托如“凡長安豪富人爲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等。

4、作者是如何體現郭橐駝種樹的精湛技藝的?

作者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正面描寫如“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等。側面烘托如“凡長安豪富人爲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等。

5、本文雖重在說理,但郭橐駝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請說說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一形象的,並簡析其性格特徵。

本文重點雖不在刻畫郭橐駝其人,但他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這與作者在行文中高超的藝術處理是分不開的。比如作者在介紹郭橐駝這個名字的由來時,便頗有匠心地選擇了能說明其外形特徵的語言:“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這既說明了郭橐駝名字的由來,又勾勒出了他的外形。又如郭橐駝在對話時的用語“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非有能碩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等,他雖身懷種樹絕技,但在講述種樹經驗時毫無驕矜之氣,他謙遜的語氣,也烘托出他的精神面貌。再如第4段中的“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數句,語氣符合他的身份,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老實人,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種樹人。正因爲這樣,所以他談種樹之道,句句恰到好處,這就增加了這個人物形象的真實性以及他言談的可信性。作者是懷着歌頌勞動人民聰慧才能的感情來刻畫郭橐駝這一人物形象的。

6、郭橐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郭橐駝是一個不知名字,身份卑微,平凡樸實、豁達,身殘而自信的種樹人。“不知始何名”“隆然伏行”寫出了人物的身份卑微及形象特徵。“甚善。名我固當”,殘疾者多忌諱他人言其殘疾,此人卻坦然接受“駝”名,還自謂“橐駝”,可見其坦蕩明達,不因病僂而自卑,其言行中可見“順天致性”之意。

七、中心思想

這是一篇寓言式傳記,以種樹之道喻治民之理。作者借寫郭橐駝種樹能夠採取正確的方法,順應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因而使樹木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警誡官吏爲政應順應百姓的生活需要,符合他們的勞作規律,讓百姓休養生息,揭露了當時“長人者好煩其令”的社會弊端,闡發了作者“養民”治國的進步思想。

八、寫作特點

1、簡潔而生動。

這篇寓言式的人物傳記,寫得既簡潔又生動。簡潔體現了史傳的特點,生動則蘊含了文學的情趣。如第1段介紹人物,通過簡潔的敘述,生動的描寫,一個栩栩如生的駝者形象便躍然紙上了。這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語言表現力。

2、對比與映襯。

文中的對比,有敘事性的,如兩種種樹方法的對比;有論述性的,如郭橐駝對自己種樹方法的總結和對“他植者”種樹方法的批評。從內容而言,本文先談“養樹”,後論“養人”,運用了映襯的寫法。這樣寫,把樹和人的話題合二爲一,互相補充使文章說理更加透徹。

3、婉約而多諷。

這篇人物傳記是通過寓言故事進行勸誡的,這決定了它婉約而多諷”的風格。這種風格基本上是通過所傳人物的語言表現出來的,如第4段,一個“知種樹而已”的駝者欲止又言。作者在樸實簡單的類比中,揭示了吏治的弊端,頗具諷刺意味。

九、補充資料

寓言

寓言,是一種帶有勸諭和諷刺性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篇幅短小,情節有趣。寓言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或者物品。它的主題思想大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言總是通過誇張比喻的方式,使簡單的故事蘊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寶貴的生活經驗,給人們以智慧、啓發、訓誡,給醜惡者以無情的諷刺。

寓言的內容多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看法,對某種社會現象作出批評,或對某個人有所諷刺和箴誡。它的故事情節雖然是虛構的,但又總是集中概括了人類社會的某種現象,因而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十、總結全文

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傳記。作者借郭橐駝之口,用“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種樹方法,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性以養民”的道理,揭露並諷刺了統治者的苛政煩令給百姓帶來的災禍,提出寬簡爲政,讓百姓安居樂業的主張。

佈置作業

在現實生活中,郭橐駝的“種樹經”能給我們什麼啓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課後訓練

作業

1.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請簡要概括。(不超過15字)

柳宗元雖然活了不到50歲,卻在文學上創造了光輝的業績,在詩歌、辭賦、散文、遊記、寓言、小說、雜文及文學理論諸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詩多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鬱,自成一路。最爲世人稱道的,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閒適之作。其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雲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柳宗元認爲天下萬物的生長,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須順應自然規律,否則不僅徒勞無益,還會造成損害。柳宗元認爲,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育人同樣要順應人的發展規律,而不能憑着主觀願望和情感恣意干預和灌輸。

2.《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告訴我們一個種樹的道理,那就是“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由此聯想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你想對家長說些什麼?要求:用語鮮明、生動,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80字左右。

3.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頤曾論證過,衡湘以南爲進士者,皆以子厚爲師。唐朝時湖南有25人考取了進士,永州就有9人,柳宗元功莫大焉。

①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竟對柳宗元有這樣的禮讚

②震驚之餘,也頗釋然

③在永州瀟水之西的柳子廟內的一塊古碑上有一首詩,名爲“尋愚溪謁柳子廟”

④柳宗元理應得到所有人的敬仰

⑤詩的落款刻的是“嚴嵩”二字

⑥以謫守永州而堅貞如玉的品格操守、才冠古今的文章學識

A.③④⑥⑤①②B.③⑤①②⑥④

C.③⑤①⑥④②D.③②④⑤①⑥

4.下列各句中,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星期天,媽媽爲了讓小徐熟悉社會,特地叫他到市場買菜。小徐到市場後問攤主:“大叔,買1千克土豆要多少人民幣?”

B.阿明乘公交車去醫院看病,他對車上的人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身體不舒服,大家給我讓個座吧!”

C.好友將自己的字畫贈送給馬醫生,馬醫生說:“恭敬不如從命,你的墨寶我就全都收下了。”

D.老師放在講臺上的書不見了,問阿勇看到沒有,阿勇回答說:“你的書在哪兒我怎麼知道?你問別人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柳宗元的文學成就和育人思想。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瀏覽語段,看語段的中心話題是什麼,然後看語段由幾句話組成,這些話語是什麼關係,並進行同類合併,最後進行概括即可。這段文字介紹的對象是“柳宗元”,一共有八句話,第一句話說柳宗元“在文學上創造了光輝的業績”,這是總體介紹柳宗元的文學成就,二到五句詳細介紹柳宗元的文學成就;第八句說“柳宗元認爲,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這一句從六、七句而來,由種樹到育人。綜合起來看,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柳宗元的文學成就和育人思想。

2.答案:孩子就像一棵樹,無拘無束、自由生長是他們的天性,你不用擔心他們會變成灌木,更不用擔心他們會變成野草。放開手,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吧,“樹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長”是有道理的啊!

解析:解答本題時可以以郭橐駝所說的這句話爲出發點進行闡發,但要注意圍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展開。同時,要注意題幹中對修辭手法和字數的要求。

3.答案:B

解析:通讀橫線後的語句及所給六句話,瞭解大意。從大意來看,語段由古碑上的詩歌引出柳宗元,然後指出柳宗元被嚴嵩讚頌的原因是柳宗元的品格和學識。由此可確定③爲首句,⑤交代詩的落款,應該緊承③,據此排除A、D兩項。①中的“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對應⑤中的“嚴嵩”,所以①應緊跟在⑤後。②說的是對著名的奸臣禮讚柳宗元這件事的態度,應緊跟在①後,據此排除C項。

4.答案:C

解析:A項,“千克”和“人民幣”爲書面語,口語中不宜使用。B項,阿明請求別人給自己讓座的話有道德綁架之嫌。D項,阿勇的話反問語氣強烈,不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