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學反思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前幾天看見了太極神手的求助貼,怎樣上這篇文章纔有新意,我改爲由學生備課,學生上課的形式,現將上課大體情況和自己的一些思考貼出來,希望大家能多提意見,多探討。(具體學生的發言我還在整理,整理好後,一併貼出來)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學反思

學生上臺發言還比較積極,下面的同學配合也比較積極,提問與回答,提問與反提問,回答與辯論進行得比較順利,課堂氣氛比較濃厚,有些觀點非常精彩,甚至是新觀點。

不足也很明顯,表現在:

1.上臺的同學表達不是很清楚,包括口齒和分析課文。有些問題說完了,下面的還一頭霧水,不得不再說一遍

2.學生教授的技法欠佳,不懂得如何處理,比如不知道點評回答、複述觀點、板書等等。

3.一部分學生做壁上觀,或幹其它事,或講小話(雖然我在課前已經強調了課堂紀律問題),課堂有點吵鬧。

所以這課上下來,我還在考慮,這種形式應不應該提倡?提倡,應該怎麼施行?像我這樣簡單的要求學生講是不是太不科學,還需要更細化?以及如何指導學生備課等等。

以前我在103班嘗試過類似的上法(105班以前沒有進行過,這次感覺103班好些),那次課是一位學生唱獨角戲,這次有兩位學生講了(105班四位學生上臺講了)。從學生數量上的變化看,似乎比上一次多了,但是一看,還是平常喜歡發言的那兩個,這是不是還是一個悲哀?教學是不是要讓學生完全動起來,還是允許一部分學生可以保持沉默呢?

五一前我到師大附中聽了兩堂課,也是這種形式,上課由學生主持,老師只是點評者。但我感覺那兩堂課上得不怎麼地,尤其上《南洲六月荔枝丹》的那位老師,基本上點評就在糾正學生的觀點,然後強加自己的觀點,我想這樣上課實際上換湯不換藥,最終還是老師的觀點。

我的點評變動了一下,學生在講時,我做了比較詳細的聽課筆記,點評時我指出了學生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比如沒有板書,問題的提出還不太精準,以致於大家不明白問題的含義等等,這樣的.點評是不是更好呢?

另外,我在想,我還需不需要對文本再進行分析呢?需要,應該採取什麼方式呢?我在想,即便是需要,也應該是考慮將學生的正確觀點進行總結,板書出來,以說明成果是學生的。只是如何具體操作,還需要系統的思考。

事實上,這種形式我也試過,最開始是古詩詞鑑賞,每天一個同學上課前在黑板上默寫自己所要講的詩詞,帶張紙或者是空手上臺講,按學號來!不過他們講之前,我把所有相關資料給他們,然後讓他們給我交一份簡單的“教案”,甚至於他們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先向我諮詢,準備時間一般都是一週,幾乎每個人上去講的都還不錯,最起碼的知識點都講出來了。在學生講的時候,我做好聽課記錄;講完後,我就適當的肯定,再提出一些講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適當的添加一些遺漏的知識點或應該拓展的內容,時間估計一刻鐘吧!

這種形式我也採用,也同樣出現這些問題。猶其是比較差的班級,學生在理解和表達上都太差,所以,這種方法我用時候很少。沒有辦法,我們這裏是西部邊遠地區。學生在初中沒有完成的,必須我們這裏繼續“補課”。

語林的做法很好,由簡短的詩歌入手,再配合資料,準備一週,時間充裕。我只讓學生準備了一節半課。

那麼語林有沒有要學生上過課文呢?有,情況和具體步驟又是如何的?

還是要看班級的整體水平吧

我還只是菜鳥老師,沒上過幾節課

沒嘗試過這種形式

我讓學生講的是文言文段落,譬如講《離騷》,我講兩節,其他的都是學生來講的,不過課下都有註釋,呵呵~~學生只需要講它讀出來,然後把關鍵字詞提出來,加以強調就行,嘿~

長文章分節,學生分組,各自完成任務,然後開講~當然,預習時間還是比較充足的,一般都是一到兩節課

我的課現在有個傾向:預習時間很充足,然後講,一般都是快刀斬亂麻,一針見血型,不知道這樣可好?至今沒考試,也沒見效果如何!

我是讓學生準備片段,比如具體備好某一段的課,拿這篇文章來說,有學生備了第二段,一上講臺就宣佈“我要講的是第二段”,然後分析字詞,要求同學朗讀、翻譯,再自己分析文本內容(當然有提問),在提問與回答中把文本分析透徹,還有分析字詞的妙處,比如第二段的“凡”“皆爭”的妙處。

有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當然也是提問與回答並行,所有上臺發言的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都問了下面同學有沒有什麼問題想問他(她)的,問題多了,一下好幾個舉手,有故意刁難的,有確實不懂的,小老師一一解答。

具體的,還是要把他們上臺的發言整理出來後,大家看了才清楚。

我以前也上過這樣類型的課。

開始也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備課,同樣遇到摟主遇到的問題。後來我就指導備課的學生,讓他和老師一樣的備課,我提供資料,幫助提出一些課堂上可能遇到的問題。課堂效果明顯好起來了。

還有,在上課的時候,遇到大家不能解決的問題,小老師可以“提問”我:)

我覺得這樣上課的好處是:

1,當老師的那位同學收穫會很大。

2,同學們上課比較興奮,所以會比較投入。

3,我處在旁觀者的角度,容易發現問題。

不足之處在於:

如果小老師備課不到位,課堂會出現很多“無效教學時間”,老師再補充的話,就會浪費時間。

感謝樓主,我沒有采用過這樣的形式來上課,事實上我們這裏的農村初中他能在課堂發言已不錯,談何讓他來自己上課呢。不過以後我倒想試試看,收穫了。

謝謝開開心心和楊楊。

其實學生也問了我,我也有解答。

我在想學生的興奮度到底有多大?能不能保證以後都如此?

還有,如果學生不願意上講臺,能否強制性命令?因爲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學生永遠只肯當看客,自己不願發言。如果以後總是那幾個學生上課,肯定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兵教兵在文言教學中應該是可行的。但是前面我以爲應該加入一個課前自譯獨立化,這樣課堂上師生雙方已經明確難點所在。難點抄錄於黑板或在書中畫出,由一學生主講,其他學生糾正、補充。

沒有了教師那種自然權威約束,學生往往能暢所欲言,各種意見得以充分的展現。學習較爲生動活波,且興趣盎然。

但是,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這種教學的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我覺得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多從一些細節上去考慮,如果只是一味的把資料和教師用書塞給學生,然後讓學生上臺去講,其實學生相比老師來說,教學的藝術和課堂的應變機智明顯不足,不外乎是教參的翻版。

總之,我覺得這個問題三言兩語恐怕還很難說清,這種教學方法還需要細節上的進一步探討。當然,我們始終不應忘記,讓學生成爲學習文言的主人。

謝謝毓君!

準備一節半課,就包括了學生獨立翻譯的內容了。

如果文本本身的意思都沒弄懂,如何上課?

毓君說的一點很重要,我認爲和我想到一塊去了,即不能簡單的把參考資料或教參送給學生了事。

我覺得資料可以多方面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的見解。

毓君說要從細節上多探討,也正是我所希望的,我希望所有看此貼的老師都能從具體的細節上說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