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教學目標: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設計

1.閱讀理解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

2.理清文章的行文結構,理解文章的寫作主旨

3.掌握類比論證和對比論證兩種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

1.文言文基礎知識

2.類比論證和對比論證的理解及運用

  教學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

  一、直接進入新課,請學生上黑板寫題目。(注意“橐駝”兩字的寫法)。

  二、引出作者,學習瞭解作者的相關內容。

1.柳詩: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抽學生背或學生齊背,教師根據意象作簡要勾勒)

2.柳文:

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學生齊背或教師引導背誦,並結合註解提示和強調柳宗元被貶情況及《永州八記》。)

3.柳宗元參與的重要文學活動:唐代古文運動(見註解)

4.其他:看課文註解,勾劃識記重要內容。

 三、課文朗讀。

1.抽學生分段朗讀,師生共同糾正錯誤讀音和斷句;教師強調重點字詞句的閱讀理解。

2.聽讀或齊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語感,並熟悉文本內容。

  四、解析課文結構,初識文意。

設問:全文共計5個自然段,說說爲什麼3.4兩段稍長,1.2.5三段較短?

明確:3.4兩段爲全文之主體。第3段主要寫養樹之道;第4段由養樹寫養人之術。兩段之間有由此而彼的邏輯聯繫,體現文章的創作主旨。

(第1段寫郭橐駝名稱的由來,第2段寫郭橐駝善於種樹,其目的在於引出後面內容;第5段點明寫作主旨,深化主題。)

 五、自讀課文,句劃生難字詞。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3.4兩段,感受文句的語言美。

  二、詳解3、4段。

板書:

種樹之得: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 (正反對比論證)

治民之失:好煩其令

(舉倒論證)

類比手法:明寫事(或物),暗寓理。寫作之旨在於寓理。如韓愈《馬說》。

對比手法:以“得”比“失”,更見其“失”。

(從而揭示文章的寫作主旨)

  三、文言基礎知識教學。學生針對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字詞句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四、拓展賞讀(只評讀譯文,不要求學生解讀原文)。

1.劉基《賣柑者言》

  【譯文】

杭州有個果販子,很會貯藏柑子。雖然經過一冬一夏,柑子仍然不會腐爛,拿出來還那麼鮮靈靈的,質地像玉一樣晶瑩潔潤,皮色金光燦燦。可是剖開來一看,中間卻乾枯得像破棉敗絮一般。我很奇怪,就問他:“你賣柑子給人家,是打算讓人家放在籩豆之中供祭祀用呢,還是拿去待嘉賓用呢?或者只不過用這種漂亮的外觀去迷惑笨拙、盲目的人上當呢?你這樣騙人也太過分了!”

賣柑子的笑着說:“我賣這樣的柑子已經好多年了,靠着這一營生過活。我賣它,人們買它,從來沒聽到什麼閒言碎語,爲什麼偏偏只有您不滿意而忿忿不平呢?世上騙人的事多着呢,難道只有我一個嗎?我的先生,您不想想看!當今佩戴虎符、高坐在虎皮交椅上的那些威嚴的武將,像是在保衛家國,他們真的就像孫武、吳起那樣有韜略嗎?那些峨冠博帶的文臣,很像是氣宇軒昂的棟樑之材,真的能像伊尹、皋陶那樣建功立業嗎?盜賊四起,他們不懂怎樣抵禦剿滅;生靈塗炭,他們不知怎樣賑濟解救;官吏枉法,他們無法挾制禁止;法紀敗壞,他們不知該怎樣整頓治理。白拿俸祿耗費國庫而不知羞恥。你看他們,坐高堂,騎駿馬,沉醉於醇釀,飽食着魚肉,哪個不是威風八面令人望而生畏,氣勢顯赫而不可一世!然而他們又何嘗不是外表似金如玉,內裏卻是破棉敗絮呢?如今您對於這些事視而不見,卻專門來挑剔我的柑子!”

我默默地無以回答,回來後細細考慮他的話,覺得他很像詼諧滑稽的東方朔一類人物。莫非他果真是個憤世嫉俗的人,是借柑子來諷刺世事的嗎?

【附:原文】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剖其中,乾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爲期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聞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爲期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忿世嫉邪者耶?而託於柑以諷耶?

2.宋濂《以豕代耕》

 【譯文】

商於子家很貧窮,沒有牛耕田,就牽一頭大豬日出而作。大豬不肯套上軛,一套上又被掙脫,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塊田。寧毋先生經過時責備他道:“你錯啦!耕地應當用牛,以牛得力氣之大能夠耕起土塊,蹄子的堅硬有力可以站立於泥淖之中。豬再大,怎麼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視但沒搭理他。

寧毋子先生說:“《詩經》不是有話說了嗎?‘向豬的祖先祭告,在豬圈中抓豬。’說的是要抓豬去殺了吃肉。如今您拿它來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顛倒了嗎?我同情你才告訴你,您反而發怒還不搭理我,爲什麼啊?”商於子說:“您認爲我顛倒是非,我還認爲您是非顛倒呢。我難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須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須用賢人一樣?不用牛,雖然侍弄不好田地,但它的害處小;不用賢人,天下遭受禍害,它的害處大。您怎麼不以責備我的話去責備那些治理百姓的人呢?”

寧毋先生回頭對弟子說:“這個人應該是對現實有激憤的人啊!”

  【附:原文】

商於子家貧無犢以耕,乃牽一大豕駕之而東。大豕不肯就軛,既就復解,終日不能破一畦。寧毋先生過而尤之曰:“子過矣!耕當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塊也,蹄之堅能陷淖也。豕縱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應。

寧毋先生曰:“《詩》不云乎?‘乃造其曹,執豕於牢’,言將以爲餚。今子以之代耕,不幾顛之倒之乎?吾憫而詔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顛之。吾豈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猶牧吾民者必以賢。不以牛,雖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賢,則天下受禍,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寧毋先生顧謂弟子曰:“是蓋有激者也。”

  五、簡述說、賦、疏、傳四種古代文體

1.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2.賦: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善於鋪陳,辭藻華麗,講究文采。

3.疏:古代臣下向皇帝條陳自己對某事的意見的一種文件,也稱“奏疏”或“奏議”。

4.傳:主要是指記錄描寫人物的生平事蹟的文章;另外,專門解釋經文的文章也稱爲傳。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三。

2.熟讀課文,挖掘文意,以“關愛與成長”爲話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