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語文必修4《哈姆萊特》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必修4《哈姆萊特》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必修4《哈姆萊特》教學設計

1、知識教育目標:

⑴ 認識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

⑵ 體會莎土比亞悲劇的特點。

⑶ 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

2、能力培養目標:

⑴ 結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⑵ 通過誦讀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3、德育滲透目標:

認識作品深刻的社會意義。

4、美育滲透目標:

體味莎土比亞詩化的語言,欣賞其節奏的跌宕性和音韻的和諧性,以及體味用形象生動的詞語表達的強烈的激情。

  【學法指導】

1、學習本文應從瞭解情節入手,瞭解悲劇發生的過程,進一步分析悲劇產生的原因和對兩個家庭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分析課文的主旨。

2、閱讀漢姆萊特的臺詞,理清他心情變化的過程,從而把握人物的思想與性格。

3、結合人物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人物的語言,是人物的心靈寫照。那種對人物語言簡單的、平面的描寫,只能使人物個性流於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蒼白。

5、人的內心世界是複雜的,人的個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語言描寫,就應當是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動態的而不應一味是靜態的,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簡單劃一的。

6、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爲,在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就非常值得仔細品味。以羅密歐爲例,他的語言,時而命令、恐嚇,時而平和親切,時而悲傷暴躁,時而不顧一切,語言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心情的變化。人物性格的多重體現,表現在語言的變化上。

7、聯繫我國的一些經典著作,也有類似的情況。古代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就曾指出文學作品中間人物性格有兩種對立因素的對照。他以《水滸》爲例。指出李逵這一形象,既“魯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細”。可見中外古今在這一點上是有共同點的。

8、反覆誦讀哈姆萊特的臺詞,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

莎士比亞詩化的語言,極具感染力。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加以欣賞和品味。

詩化的語言,可從下述特點體會理解:

⑴ 具有強烈的激情。

⑵ 典型的修辭特點:排比,比喻。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難點:

⑴ 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結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⑵ 難點是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

2、解決辦法:

⑴ 反覆朗讀或分角色朗讀,讓學生仔細揣摩。

⑵ 可以指導學生排演節選部分,讓學生讀出其中蘊含的濃郁的詩情和人物的不同感情。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莎士比亞是世界文學史上傑出的劇作家。教師應簡要介紹莎土比亞的創作活動,然後重點指導學生誦讀,通過誦讀去揣摩品味劇中人物的深摯感情,讀出莎劇特有的濃郁詩情。

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電視等錄像資料,或是利用課餘時間排演成戲。

 【課時安排】

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