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杜甫《石壕吏》原創教學設計

杜甫《石壕吏》原創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教材分析:

杜甫《石壕吏》原創教學設計

“詩聖”杜甫的詩號稱“詩史”。《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藝術成就較高的一篇。學習《石壕吏》有助於學生體會以上特點。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即詩歌反映的社會現實較易,體會蘊含在詩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較難,尤其是這種感情並未直接點明而又很複雜時更是如此。品味詩作的藝術手法和精美語言就更是難上之難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

2、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誦讀至堂上背誦。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討論法 歸納法、賞析法、表演法、競賽法等。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熟讀詩作,提出疑問;教師蒐集資料,製作課件等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爲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背景。

1、出示一組伊拉克的新聞圖片,問:戰爭給伊拉克的老百姓帶來了什麼?

2、師過渡到新課:這是現代戰爭帶給老百姓的傷害,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古詩《石壕吏》,去感受中國古代老百姓在戰爭中的命運。

課件顯示:杜甫,唐朝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歷經安史之亂,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兵敗鄴城後,在他從洛陽到華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瘋狂拉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這首詩是杜甫著名組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中的一首。公元757年安祿山在洛陽被其子安慶緒所殺,長安、洛陽等地被唐將郭子儀收復,安慶緒退守鄴城。公元758年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率六十萬大軍圍攻鄴城。唐肅宗害怕九節度使“難相統屬”,因而不置元帥,只用宦官魚朝恩充當“觀軍容宣慰處置使”,這樣,圍攻鄴城的六十萬大軍便陷於“進退無所稟”的無政府狀態,以致“城久不下,上下解體”。第二年3月,反被史思明援軍擊敗,全軍潰退,郭子儀退守洛陽,洛陽一帶告急。唐王朝爲了挽回危局,便在洛陽至潼關,特別在臨近前線的石壕、新安一帶,不擇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老少男女,都被抓去充服兵役。這時候,杜甫正在回華州任所途中,親眼看見了兵燹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憂憤交加,於是創造了“三吏”、“三別”這兩組優秀的現實主義詩歌。(課下注釋1)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要求學生聽清字音和節奏,並思考:

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

2、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

指名讀,其他同學聽:是否全讀對了;

齊讀。注意:逾 戍 嫗 咽

3、自讀課文,交流文意。

① 結合課下注釋,自讀句子,理解大意。

② 同桌交流,探討不理解的字義。

③ 學生質疑:不理解的字義,教師補充。

④ 指名學生說說大意。

⑤ 學生積累:要注意哪些重點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

4、師小結課文大意:(多媒體展示)

 三、品讀課文,分析中心。

1、再讀課文,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遭遇,並簡單分析其內涵。

明確: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

分析:三男戍:三男都去應徵,說明唐軍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

二男死: 三男死二男,可見戰爭之慘烈。

媳無裙:衣不蔽體、食不裹腹、貧病交加,可見戰爭破壞嚴重。

翁逾牆:表明差吏夜間抓人,連老翁也一樣抓走,已經屢見不鮮;所以老翁夜間一聞捶門聲音,就顧不得年邁體衰、腿腳不靈,趕緊爬牆逃走,而由老婦出門應付。這深刻地揭示出戰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臥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境。更何況老婦已年老力衰,兒媳衣不蔽體沒有出門,家中需要勞動力來把鋤犁,來養家餬口。)

婦夜往:無奈的選擇。多麼可悲的老人多麼可敬的人民!

2、分析文章的中心。

師過渡:好,剛剛我們大家一起仔細閱讀了這首詩,那麼有同學能告訴大家,這首詩的重點是講的什麼呢?(參考:以老婦人給吏致詞爲重點,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三段),那讓我們抓住重點,往前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剛剛解釋到“暮”,回想一下“暮”是什麼意思啊?傍晚!在我們看來傍晚投宿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古代由於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這個兵禍連接的時代!但是杜甫,卻於夜色蒼茫之時才匆忙地投奔大盤一個小村莊裏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有一種暗示性,大家可以想像n種可能。

提問:爲何作者直接點出吏捉人,而不寫徵兵、點兵?

(參考:如實描繪之中寄寓了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個夜字作捉的時間狀語,含義更豐富。第一,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們都已經入睡的黑夜,來了個突然襲擊。

這一句話點名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規的時代氣氛,爲後面老婦的致詞埋下伏筆,也交代了致詞的由來,是事情發展的開端。)

(2)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對比分析。

師生討論:這兩句極其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吏和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併爲老婦以下的訴說醞釀出了悲痛的氣氛。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聽婦前致詞一句承上啓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時老婦苦啼着回答縣吏的怒呼。

(3)對話練習:把吏和婦人的對話補充完整,用現代文的方式,構成對話,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A、生分小組對話練習,

B、師小結:這二、三兩段是本文的重點,就是老婦致詞的內容,事件在這裏也達到了高潮。

(4) 提問:老婦自請赴役,差役是否大發慈悲放過老婦了呢?請從書中找依據。

明確:從“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的“獨”字,知道老婦已被捉走。

(5)師小結: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場,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她家已爲那場戰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擡貴手。但是差吏不爲所動,繼續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婦只得也去應徵。

(6)賞析“獨”字:

一個“獨”字,意蘊豐富。表明昨暮投宿,老翁老婦雙雙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個相送,老婦已被去承擔那根本不應由她承擔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悽慘心情都無法表述。言簡意深,悽情綿綿無盡

(7)歸納結構。板書:

開端(1): 致詞的由來:有吏夜捉人

發展、高潮(2—3): 致詞的內容 重大犧牲

家中現狀

自請應役

結局(4) 致詞的結果:獨與老翁別

(8)歸納文章主題。

a、請同學用詞語形容石壕吏這篇文章的主題。

(參考:殘暴、無情、令人髮指)

b、師生小結:這首詩主要是批判了像石壕吏的官吏,對人民的冷酷無情,兇暴。這種官吏就像禽獸一般,一點人性沒有,簡直是喪失了天性。詩人抨擊石壕吏的兇暴和冷酷無情,並不就是對整個封建統治的揭露,但對於人們認識的封建統治的階級本質,的確會有啓發。這首詩也就是抒寫了杜甫憂國憂民的崇高感情。全詩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繪,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難。

c、歸納主題:—夜之間.這個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擊。這是多麼悲慘的現實啊!作者敘述這個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

課件板書:表達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的深切同情。

 四、深思明辨,展開想象。

1、有人認爲老婦人的致詞一段是老婦人一氣呵成的抒情獨白呢,有人認爲老婦人的致詞是在官差的步步緊逼下斷斷續續的說出來的,你認爲呢?(引導學生結合詩作的背景來談,善於從詩作中找到依據:譯練通有答案)

2、師過渡問:老婦人的話是在差役的步步緊逼下說出來的。爲什麼詩中不寫差役的話?(明確:這是一種“藏問於答,明暗結合”的寫作手法)

3、過渡:既然是在官差的步步緊逼下斷斷續續的說出來的,請你發揮想像,官吏會逼什麼,老婦怎麼應答?準備表演。(教師提示注意分配好角色,每一小組爲6人,注意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腔調、神態動作等。學生分組準備5--10分鐘)

4、分組上臺表演:師生點評,結合詩作指出哪些表演到位,與詩作描寫不符,哪些表演逼真,與詩作描寫的不相符合。以後上臺的小組注意克服前面的不足。約10—20分鐘,3—4個小組表演。

5、向你挑戰,改編故事。

溫馨提示:應該保留哪些內容?

應該加進哪些內容?

應該重點寫什麼?

老婦人走後,留下老弱病幼的一家人在兵荒馬亂中又該怎麼辦?

 五、當堂背誦,情感薰陶。

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結構齊背課文,並感受杜甫在文中所寄託的情感。

師小結: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郭沫若稱頌他:“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在杜甫的詩中,“三吏”“三別”抒寫民間疾苦最爲深刻,杜甫風格沉鬱頓挫,主要是因爲他的作品抒寫了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衆息息相通,詩人的脈搏和着民衆的脈搏一起跳動,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詩人。

 六、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但是,作爲弱者的杜甫,並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

讓硝煙遠離地球,讓和平永駐人間!(播放背景音樂)

七、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將《石壕吏》—詩用四幅畫描繪出來,在班上開—個小畫展大家評議一下,看誰對課文理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