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精品教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精品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教學構想】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精品教案

《橘頌》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詠物詩,是《楚辭·九章》中的一篇。整首詩節奏感強,文辭優美,但語言較爲深澀,而且還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有困難,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時可以嘗試以下教學模式進行:

1.通覽全文,初步感知:以學生的習慣、情趣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選擇朗讀、默讀、全文閱讀或是重點閱讀。讓學生在朗讀中疏通文字,邊讀邊想邊記,獲取初步印象題材、內容、作者思路、思想情感、藝術手法。

2.互動感悟:精讀全文,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詩句意思,試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句,並將自己理解中的難句梳理出來,在討論、交流時形成對文章內容、結構等全面深刻的認識。

3.局部突破:教師總結學生的感受後,針對學生異議或重難點,對解決問題的關鍵和突破口進行引導分析。

4.鑑賞創造:文言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通過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達到閱讀淺顯文言文的目的,而且還應該學習文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寫作知識、領悟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能力。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掌握本文重要實詞,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2.掌握詩歌朗誦技巧,通過朗誦逐步理解詩歌主旨。

3.學習文章託物言志、詠物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4?把握橘樹的精神,理解作者借對橘堅貞品質的讚美所體現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本文重要實詞,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難點:學習託物言志、詠物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把握橘樹的精神以及作者所體現的人生追求。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晏子春秋》記載: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橘樹的這種奇異特性本是一大遺憾,但在深深熱愛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他遭讒被疏時,以南國的橘樹作爲自己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詠物名篇一一《橘頌》。

2.介紹屈原生平及本文寫作背景。

(通過教師的導入和介紹,可以渲染氣氛、加強體驗、增加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l.大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對停頓,注意語氣。

2.由學生提出應該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且進行範讀。

3.同學們根據朗讀標準進行點評,教師適當進行指導。

3.全班齊讀。

(學生通過反覆朗讀課文,熟悉文中的詞句,爲疏通文意做準備)

  三、學習課文

1.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查找工具書,試着理解課文,疏通文意。將自己無法解決的字、詞、句劃出來,在小組討論時解決。

2.分小組討論,逐段翻譯課文。四人一組,由一人負責翻譯全文,其他三人邊聽邊記下和自己理解不一致的地方。

3.在討論時,學生將閱讀所得、所感以及困惑提出.與小組同學進行相互交流。

4.全班探討問題,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句,提出小組討論時難以理解的句子,共同解決。還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師答疑點撥。

5.學生反覆誦讀,達到一定熟練的程度,直至背誦。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思考課後練習提出的問題。

(將課後練習作爲作業讓學生思考,是爲下一節課分析課文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教師出示重點詞句,學生解答

1.重點字詞。

徠服壹志曾枝剡棘摶文章類

姱廓淑離師長置

2.重點句子翻譯。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3.檢查背誦。

(複習鞏固上節課的內容,讓學生掌握重要的字、詞、句,檢查背誦課文的情況,使學生養成勤背詩文的好習慣。)

  二、探究、理解課文內容

1.詩中哪幾句寫了橘的生長習性?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2.在下文中作者又從哪兩個方面來具體頌橘的?

具體從橘樹的外形美麗動人和美好精神兩個方面來歌頌。

3.從哪些方面寫了橘的外形美?

①讀課文,從中勾畫出描寫橘外形的句子。

②將找出的句子進行歸納提煉。

葉一綠;花一素;枝一曾;棘一剡;果一形摶、精色、內白

4.這些外在美又表現了橘怎樣的精神品質,請在文章的後半段找出相對應的句子。

課文原句:獨立不遷、廓其無求、橫而不流、閉心自慎、淑離不淫、梗其有理。說明了橘淡泊寧靜、疏遠濁世、超然自立、豁達正直的精神品質。

5.作者僅僅只是在頌橘嗎?這種通過頌橘來表達自身品性的寫作方式是什麼?

作者看來是句句寫橘,但不是僅僅在頌橘,而是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繫起來,給予讚美。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6.作者是如何言志的?(結合課文分析)

無論是對橘樹的描述或對橘樹的頌揚,作者的目的是爲了言志。用橘的特性表達了自己紮根故土、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感和特立獨行、懷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本環節教師引導學生理清詩歌盼內容層次,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句.瞭解全詩主旨、作者寫作意圖和精神追求。)

  三、拓展延伸

1.屈原作爲一個愛國、追求崇高人格的詩人.借橘的特性表達了自己紮根故土、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感。那麼,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具有橘的精神品質?

(學生在此環節往往很活躍,很多學生都會想到我們曾經學過的一些名人和革命英雄的故事,以此展開話題,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

2.選擇一種植物,模仿本文的手法,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抒情短文。

(本文學習了託物言志、詠物抒情的寫作手法,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

  【教學後記】

中學語文課本中文言文篇目佔到近四分之一,教學大綱雖然對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學生讀懂,但這對初中學生來說,讀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針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l。讀字當先,激發興趣。

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乃爲啓蒙,沒有文言文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要學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讀字擺在首位。讀法有多種,但我認爲,在教學中範讀、默讀、朗讀、齊讀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同我們今天語言中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老師的範讀,以加深記憶。通過老師的範讀,能使學生掌握住音節停頓,讀得琅琅上口。這時再引導學生對照課下注釋默讀,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教師一面驗收讀的效果,一面評價讀的成效,使學生有興趣和信心去學習。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2、切合實際,教會方法。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多種多樣。我在教學時從以下兩方面人手:一方面,讓全班同學把各自不懂的字、詞、句指出來,分組討論,教師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但不把結論強加給學生,允許有遺留問題,鼓勵學生課外通過其他的途徑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就課文內容,旬、段的含義,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動機,精美語言,獨特風格,人物形象等展開辯論。這一環節,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較高。

實詞教學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詞義異同等,教師還要注意綜合、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教師幫助學生找出規律,促其牢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