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敬畏自然》教案大綱

八年級語文《敬畏自然》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敬畏自然》是嚴春友寫的一篇議論性散文,該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八年級語文《敬畏自然》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八年級語文《敬畏自然》教案

 【教材說明】

出自人教版新課標教材《語文》八年級(下)第三單元。本單元圍繞人與自然環境的主題,共有五篇課文,依次是《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謎》《大雁歸來》《喂──出來》,其中《敬畏自然》和《喂──出來》是講讀課文。本單元閱讀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科學理性精神,樹立人文關懷意識,瞭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等。

《敬畏自然》選自散文《大自然的智慧》中的一個章節,該文發表在1998年的《散文》雜誌上,入選1998年中國散文排行榜。作者嚴春友的知識背景是獲歷史學學士、哲學博士學位,現在北京某高校工作。

我們知道,人類對自然的情感,有古老的原始敬畏,也有當下情境裏的科學、理性的敬畏。這篇散文具有現代情懷,試圖從觀念上影響現代人對自然的態度。作者的這種思想是在當代人類思潮的影響下獲得的。1973年《瀕危物種法》出現,大自然開始進入天賦權利的範疇。人類在擺脫了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主義的枷鎖後,開始向“物種歧視主義”和“人類沙文主義”等宣戰。美國人羅德里克?納什是一位資深的思想史學者,他寫的《大自然的權利》表述了兩種生態觀──人類中心主義和生物中心主義,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討論。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未來人類的教育理想中,號召我們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動物,尊重自然等。

【學情預估】

這是一篇散發着理性光輝的散文,議論較盛,涉筆宏大,文句流暢,能引導學生對天地自然產生玄思。這是這個文本的特點,也是8年級學生學習這個文本所要面臨的挑戰。

8年級的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這篇議論性很強兼有學理性的文章,轉化爲豐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師所要致力追求的。

8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立論、論證等基礎知識,所以學習這篇散文,只能給以科學思維情感上關照,使其獲得一定的現代意識。

學生對“與天鬥”“與自然鬥”“人定勝天”的歷史不甚熟悉。學生還沒有進行過宇宙宏觀的思考,對於大自然是有智慧的這個論斷,比較難以接受。

 【知識儲備】

這是一篇議論性很強的散文,應該說,散文的標題就是一個命題──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那麼,從古到今人們對待自然的態度如何,人們是如何看待這個話題的,這些資料性的工作,作爲課堂設計環節之一,應先行佈置、着手蒐集起來。

這些相關論述,將是理解這篇散文的重要的認識基礎和思想基礎。

課文作者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這可以找到很多與之一致的論述: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強調“畏天命”的必要。

墨子重視人的“強力而爲”,但又提出“天志”作爲衡量一切的標準。

老子指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提出人應當順從自然。

子思、孟子主張天人合一之說,認爲人只要擴充“誠”的德性,就“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矣”。

莊子則主張“無以人滅天”,“牛馬四足,是謂天;落(絡)馬首,穿牛鼻,是謂人”,以爲一切人爲都是對自然的損害。

與該命題相對,也有一個命題──人是“萬物之靈”。人要“征服自然”,“人定勝天”。基督教稱上帝爲造物主,創造了這個世界上的一切。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說則是折衷的,或許也是更科學的。

“天人合一”強調“天道”和“人道”、“自然”、“人爲”的相通和統一。這個觀點最早由戰國時子思、孟子提出。莊子認爲“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西漢董仲舒強調天與人以類相符,宋以後思想家從“理”“性”“命”等方面來論證天人合一的關係。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說“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強調“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內容梳理】

本文談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認爲,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理念,再也不要宣稱什麼“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曆史,“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有無窮的智慧,“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作者着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人類是渺小的。高科技,航天事業,在大宇宙中還是非常狹小的探索。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礦坑也可能成爲人類自掘的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令人不能不讚嘆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

作者進一步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係。一、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二、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文章做出的結論是,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精點研讀】

一般來說,人們認爲小說是虛構的',散文是真實的。這篇散文談論的是一個“真”話題,但使用的是文學性的語句。文學性的語句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形象化和不確定性。這對於表達人類還沒有形成科學定論的宇宙宏觀認識,是非常有用的。老子在他的著作裏,也用了大量文學化的語句來談人和天地之間的關係,所以他沒有陷入“真”的泥淖。

關於這篇散文的學習,我們還是在其文學性語句的召喚下,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一定的科學認識,而不要指望得到什麼準確的科學知識。可以精點研讀這些問題:

“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麼?“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爲的口號?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這個“智慧”,這個“生命”是從什麼意義上說的?

爲什麼說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爲什麼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爲什麼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着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這些話是什麼意思?

學習這篇散文,最好是抓住這些具體的文學化的語句來朗讀,來揣摩,來生髮,而防止進入空對空的玄想和談論、乃至爭辯中。

 【問題探究】

學生可能的問題:爲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作者的關鍵句是:“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餚,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教師:請同學把下面的語言加以形象化的理解,並領會它的含義。

1.人類爲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爲了進行自我認識,爲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3.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答案:1.陷阱,就是墳墓。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採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後果,危及人類自身。2.這句話認可人是宇宙中最聰明的,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人類就責無旁貸地來認識宇宙本身。3.這句話認可宇宙生命的可能存在,宇宙意識的可能存在。

 【創意點撥】

1.可以從當前禽流感的傳播,候鳥的遷移等來介入文題,展開學習。

2.嘗試用辯論的形式,分正反兩方:讓兩組同學持作者的觀點,讓另兩組同學持反對意見,雙方展開辯駁,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會作者的論證套路。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最後得出了“敬畏自然”的結論。

3.研究“比較”手法。在熟讀、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請一個同學代表人類的智慧,一個同學代表大自然的智慧,雙方進行對話。注意,作者在文中比較了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類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這是一層。之後,作者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又進一層。論證上是層層推進的。

4.進行文本比較,以抓住本文的文體特徵。我們知道,本文屬於議論性散文。議論性的散文不同於抒情性散文,也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它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化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讓學生找出可資參照的另兩個文本(議論文、抒情散文)來,進行橫向比較,加以區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