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宋史 > 《宋史》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宋史》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李衡 王自中 家願 張綱 張大經 蔡洸 莫濛 周淙 劉章 沈作賓

《宋史》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李衡,字彥平,江都人。高祖昭素仕至侍御史。衡幼善博誦,爲文操筆立就。登進士第,授吳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勢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撲迎合,投劾於府,拂衣而歸。後知溧陽縣,專以誠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稅,以期日榜縣門,鄉無府吏跡,而輸送先他邑辦。因任歷四年,獄戶未嘗系一重囚。

隆興二年,金犯淮堧,人相驚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獨自浙右移家入縣,民心大安。盜蝟起旁境,而溧陽靖晏自如。帥汪澈、轉運使韓元吉等列上治狀,詔進一秩,尋召入爲監察御史。歷司封郎中、樞密院檢詳,出知溫、婺、臺三州,惟婺嘗蒞其治。加直祕閣,而衡引年乞身,懇懇不休,上累卻其奏,除祕閣修撰致仕。上思其僕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辭,不獲命。差同知貢舉。會外戚張說以節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謂"不當以母后肺腑爲人擇官",廷爭移時。改除起居郎,衡曰:"與其進而負於君,孰若退而合於道。"章五上,請老愈力,上知不可奪,仍以祕撰致仕。時給事中莫濟不書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呂亦與衡相繼論奏,同時去國,士爲《四賢詩》以紀之。衡後定居崑山,結茅別墅,杖屨徜徉,左右惟二蒼頭,聚書逾萬卷,號曰"樂庵",卒,年七十九。

衡自宣和間入辟雍,同舍有趙孝孫者,洛人也,其父實師程頤,家學有源,勸衡讀《論語》曰:"學非記誦辭章之謂,所以學聖賢也,不可有絲毫僞實處,方可以言學。"衡心佩其訓,雖博通羣書而以《論語》爲根本。臨沒,沐浴冠櫛,翛然而逝。周必大聞之曰:"世謂潛心釋氏,乃能達死生,衡非逃儒入釋者,而臨終超然如此,殆幾孔門所謂聞道者歟。"

王自中,字道甫,溫州平陽人。少負奇氣,自立崖岸,繇是忤世。乾道四年,議遣歸正人,自中伏麗正門爭論,且言:"今內空無賢,外空無兵,當蒐羅豪俊,廣募忠力,以圖中原。"坐斥徽州,放還。淳熙中,登進士第,主舒州懷寧簿。嚴州分水令。

樞密使王藺薦,召對,帝壯其言,將改秩爲籍田令,又俾舉所知,且響用矣,以諫疏罷。自中本韓彥古客,王藺既薦之,上大喜。韓彥直、彥質輩恐其爲彥古報仇,力請交結於自中;而密達意近習,謂"自中受彥古賂,伏闕上書薦彥古爲相。"上遣人物色其事,中書舍人王信恆懼自中入臺將不利於王淮,知彥直輩譖已行,亟請對,探上意;退即走白右正言蔣繼周。繼周方敢劾奏,讀至"受賂伏闕"處,上曰:"卿可謂中其膏肓。"繼周奏:"臣非不知孤蹤忤王藺,但不敢曠職。"蓋欲並中藺以媚淮,上但喜繼周善論事,不知曲折如此。

通判郢州,道除知光化軍,改信州,丁內艱,服闋,還朝。光宗即位,迎謂曰:"朕得卿名於壽皇,留爲郎可乎?"言者不置。主管衝佑觀,起知邵州、興化軍,命下而自中已病,慶元五年八月,卒,年六十。

家願,字處厚,眉山人。父勤國,慶曆、嘉祐間與從兄安國、定國同從劉巨遊,與蘇軾兄弟爲同門友。王安石久廢《春秋》學,勤國憤之,著《春秋新義》。熙寧、元豐諸人紛更,而元祐諸賢矯枉過正,勤國憂之,爲築室,作《室喻》,二蘇讀之敬嘆。

願弱冠遊京師,以廣文館進士登第,時紹聖元年也。廷策進士,中書侍郎李清臣擬進策問,力詆元祐之政,願答策惟以守九年之所已行者爲言。時門下侍郎蘇轍嘗上疏辨策問,舉漢武帝事,觸上怒待罪,願未及知也,因見轍,誦所對,驚喜曰:"故人子道同志合,猶若是也。"楊畏覆考,專主熙寧、元豐,取畢漸爲第一,願遂居下第。轍尋出守汝,而國論大變矣。

元符三年,以日食求言,願時爲普州樂至令,應詔上言,極論時政凡萬言,其大要有十:一曰謹始以正本,二曰敬德以格天,三曰謹好惡以防小人,四曰審信任以辨君子,五曰開言路以來直諫,六曰詳聽言以觀事實,七曰破黨議以存至公,八曰登碩德以服天下,九曰從寬厚以盡人才,十曰崇名節以厚士風。疏上不報。崇寧元年,詔籍元祐、元符上書人姓名,願以選人籍入邪下等,謫監華州西嶽廟。時當改京秩,迄不改,禁錮不調凡十年。大觀四年,孛星出,降赦,黨禁解,始改秩,調知雙流縣。通判文州。郡守鄭行純憑內侍勢自恣,罷蕃夷互市,啓邊隙。願爭之,不從,徑下令復其舊。守怒,交章互奏,俱報罷。而願以曾入黨籍,謫英州酒稅,量移黃州,數年始予祠。興元帥臣王庶薦自代,通判果州。靖康初,左丞馮澥薦備諫列,除開封府工曹,京城失守,不克赴。高宗南渡,擢知閬州。會張浚謀大舉,願謂浚厲兵足谷以俟機會,浚不悅,以便旨移彭州。有論邊防書,名曰《罪言》。守彭之明年,乞骸骨以歸,卒。

方蘇轍之讀願策,謂願少年能不爲進取計,異時當以直道聞,恨不及見,轍之言至是而驗。淳祐間,願曾孫大酉侍講經筵,因從容及之,上改容嘉嘆,宣取所上書,又親書"西社同門友,元符上書人"十大字以賜。

願同郡楊恂,丹棱人也,字信仲。元豐五年,登進士第。元符初,知廣都縣,與願同時上書,語甚切直。越三年,亦同入黨籍邪下第五等。其書以火不存。

張綱,字彥正,潤州丹陽人。入太學,以上舍及第。釋褐,徽宗知綱三中首選,特除太學正,遷博士,除校書郎。入對,論:"君子小人簉殽,詢言試事則邪正自別。小人得志邀功生事,禍有不可勝言者。今用事者大言罔上,風俗侈靡,背本趨末,日甚一日。宜以祖考躬行之教爲法,天下有不難化矣。"上稱善。論事與蔡京不相合,擠之去,主管玉局觀。久之還故官,兼修《國朝會要》、校正御前文字。遷著作佐郎、屯田司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