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甲骨文和金文的區別

甲骨文和金文的區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甲骨文與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的區別

最早的文字出現於商代。

當時人們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們把卜辭刻在龜甲和獸骨的平坦面上,塗上紅色標示吉利,黑色標示兇險。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約一寸見方,小字如穀粒,或繁或簡,非常精緻。

它們經過幾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才被發現。發現地是河南省安陽城西北五里處的一個村子,那裏是當年殷商(第二十代國君盤庚)的故都。由於洹水決堤,衝出許多甲骨,人們以爲是龍骨,用來當藥材治病。翌年,一個叫王懿榮的商人對這些甲骨發生了興趣,他趕到河南收集了許多,帶回去研究。後來,劉鄂又繼續收集,達到五千多塊。於是,便有一些學者將其定名爲“甲骨文”。

古文字學家對十萬餘片中的文字進行研究,發現骨甲文字的結構已由獨體走向合體,有了形聲字,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個甲骨文單字中,已經辨識了一千七百多個。

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爲代表,樂器以鍾爲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鐘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脫去板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定爲元鼎(前116)。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體結構嚴整,瘦勁流暢,佈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金文與甲骨文有什麼區別

金文出現的時間是在商時代。金文和甲骨文屬於同一個體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繼承者,有相當一部分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寫法。金文所使用的單字比甲骨文多,尤其是形聲字多,已充分體現了形聲構字的原則。同時,金文筆畫明顯減少,書寫比甲骨文簡練、規範,也體現了漢字發展由繁到簡的原則。

◎金文與甲骨文的不同之處可從以下幾點來看:

從文字的進化程度看,甲骨文象形味重,字形繁複,而金文則比較簡單。甲骨文象形字的筆畫隨意增省,異體字多,而金文則比較一致。從使用工具看,甲骨文用刀契刻在龜甲和動物的骨頭上,筆畫很細,不可能出現墨團類的肥筆,並且換向也很難圓轉自如,一般都只好重新起筆,寫成方折的形體。而金文主要是用範模澆鑄的,因此即使筆畫寫得很細,澆鑄出來也成倍地變粗,並且能出現肥筆,轉折處也過渡圓渾,不帶棱角。材料、工具、刻鑄方法的不同,決定了金文與甲骨文書法風格的區別。

戰國時期是一個分裂的局面,這個時期的金文帶有強烈的地方色彩,筆畫、結構與西周、春秋時期的文字有很多的不同.鐘鼎彝器上的銘文很難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