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1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個月,我們的必讀書目就是《三國演義》。讀完了,我對這些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漢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上百個經典人物都有不一樣的鮮明個性。比如說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初出茅廬就幫劉備立了一功;驍勇無比但又很魯莽的張飛、還是一身是膽的趙子龍等。

在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歡常勝將軍趙子龍。他勇猛無比而又很有謀略,忠肝義膽的他在曹操的數十萬大軍中勇救阿斗。連曹操都不得不對趙子龍讚賞有加,感嘆到真是一員虎將,若自己身旁能有這樣一員猛將相助大業將成!

諸葛亮,在三國中是舉足輕重的人物!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無一不顯示他的超凡的智謀,連吳國的統帥周瑜都感嘆到上天爲何既生瑜,何生亮!最後竟被諸葛亮活活氣得吐血而亡。用“運帷屋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來形容他一點都不過分。可以說,三國鼎立的形成,離不開諸葛亮決定性的貢獻!

縱覽全書,真讓我愛不釋手。從名著中,我受到了些啓發:一個人要有勇氣,同時又要有智謀,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是一個充滿了紛爭的年代,一個英雄與梟雄輩出的年代,讓人嚮往,因此《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中我最愛看的一本,它不但內容精彩刺激,更包含了許多爲人處世之道,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平等、友善,是一個人的根本。很多人都知道,劉備在三國中是最得民心的一位君主,那爲何如此呢?並不是他有多高尚、多賢明,只不過是他在擁有了大權之後,並沒有像別的君主一樣,高高在上,不理會一般百姓,而是待百姓以友善,沒有擺架子,而是以雙方平等,正是如此,他才能得到百姓的愛戴,試想,若是劉備高傲,不友善,那麼也就沒有三顧茅廬這件事了吧,他也就得不到諸葛亮的幫助,他也就不會做到成立蜀國這樣的事了。在看張飛,他就是因爲沒有平等看待士兵,對待士兵不友善,才導致他死去的。由此看來,要做一個人生不留遺憾的人,首先就要學會待人平等、友善。平等、友善,是一個人的做人之基。

誠信、和諧,是一個事業的根本。看過三國的人都知到,三國中的吳國是三個國家中最繁華最富有的國家,也是三個國家中存在最久的國家。爲何他是最繁華的國家呢?其實是因爲它長期處於和諧的環境。吳國地處江南,有長江之險的保護,長期沒有戰事,得以和平發展,才能變得這麼富有。然而,一個事業,真的是隻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就可以變得成功嗎?不然,就如蜀國,它亦有蜀地山川的壁障,那他爲何在後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是因爲它失去了盟友,失去了荊州!正是蜀國的不誠信,導致了吳國攻打荊州,以及後來的吳蜀大戰,讓一個基業毀於一旦。就如現在的企業,只有在競爭中和諧相處,誠信對外,才能不斷進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喜愛,這個企業才能長久、強大。和諧、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立業之基。

公正、法治,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正如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原因就是由於漢帝荒淫無度,輕信宦官,使朝廷內出現大量的派系,從而使朝政混亂,公正被破壞,法治被無視,從而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才起義,一個泱泱大國就因失去了公正和法治產生的混亂而走向了滅亡。如今,我國能如此富強,正是因爲我國的公正法治。若是一個社會沒有了公正和法治,那麼這個社會就一定會陷入混亂之中,那麼社會又如何能和平發展,這樣的社會只會剩下落後與動盪,而這樣的國家絕不會富強,這樣的國家絕對會走向滅亡。公正、法治,確立了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

要做到平等、友善、誠信、和諧、公正、法治,並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在喊空口號就行了的,而是要每個人都能從心裏認同這些觀念,發自內心地去實踐它,從身邊、從日常中做到這些觀念品質,這個國家纔會富強,這個社會纔會繁華!

讀三國,品處事之基,奏響成功的序曲!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提起這首《臨江仙》,最先想起的,都是《三國演義》吧。那本裹挾着厚重的歷史感,夾雜着爾虞我詐的戰爭陰謀,那無數個鮮活的人物,就如同這首詞一般,演繹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在我心裏,無愧於四大名著之首。首先便是那些個栩栩如生的英雄,就如林俊杰在歌裏唱道:“不是英雄不讀三國”雄才大略如曹操,禮賢下士如劉備,江東霸主如孫權,神機妙算如諸葛亮……每一個,都令人神思,令人嚮往。

第一個自然是諸葛亮,試問哪個孩子不喜歡諸葛孔明?他的,草船借箭、智取華容、三氣周瑜,他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以至於我們常常將他神化了——看吧,就這一段話,我便用了三四個神。可是這樣一個神,他也會犯錯,也會生老病死,這是多麼難以置信的事!讀到諸葛亮命隕五丈原的時候,我立刻就把書扔了,消沉了好幾天,再讀,也意興闌珊。那種感覺,一個詞來描述的話,大概是幻滅吧,偶像破滅的失落。也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應該允許別人犯錯,應該推己及人,畢竟,誰都不是神。

我想,作者所描寫的,也有一個個現實的無奈與悲劇吧,如諸葛亮,如諸葛亮所代表的蜀國。哪怕是作者筆下的“主角”,也免不了鞠躬盡瘁的臣子病死他鄉,最後一任帝王樂不思蜀,國土換一個新主,我們有太多的喜劇作品,可生活卻是送上桌的食物,裝在一個個餐具與杯具之中。可是,就像開篇說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自哀自嘆也不過一世,是非成敗轉頭空,倒不如滿懷希望去迎接傷感。

有人說,三國中魏國最強,兵力最多,國土最大,曹操與司馬懿更是雙強聯手。可我卻覺得,魏國也只能強大一瞬,曹操與司馬懿雖然都很厲害,可他們二人野心極大且生性多疑,各個懷疑這懷疑那,君臣之間不信任,國家又怎麼會繁榮?在信任這點上,蜀國倒是一個榜樣,君王劉備用人果敢,爲了賢臣可以三顧茅廬;文有諸葛孔明,足智多謀自不必多說,武呢,關羽張飛趙子龍爲蜀國打下多少國土,保護了劉備多少次?而君臣之間,他們互稱兄弟,關羽死後,張飛氣紅了眼,劉備眼淚止不住,仁義之至。信任,是任何珍寶都抵不上的,如此美麗,如此重要。

可雖然劉備在信任這點上令人佩服,其人,我卻不怎麼喜歡,在我眼裏,他甚至不敵曹操十分之一。曹操身爲貴族,論文學論政治論軍事自然比劉備強了不止一星半點,就如《短歌行》,劉備可能寫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再說形象,一哭一笑。說實話,我最不能忍的還是劉備的哭,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爲何要哭呢?爲何不能向曹操一樣笑呢?笑對人生,自信而豪氣,難道不是更好的方式嗎?但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也許正因爲劉備的哭,才造就了劉備的明與仁,寬厚與民心。

逝者如斯夫,那個戰火紛飛的三國,也漸漸暗淡,只留下白紙黑字,憑我們各自抒發情懷,憑我們追憶那臥龍諸葛、奸雄曹操、那厚重的,我們的,精神寶典。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4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爭奪一個滾熱的天下,但也因此造就了一段歷史的悲哀。因爲這三國的結局很悲慘,蜀國和吳國相繼被魏國所滅,但是魏國又被司馬家竊取,三國時期由此結束。

在三國時期,羣雄涌現,包括五虎上將、臥龍諸葛亮、風雛龐統等蜀國炙手可熱的人物,還有呂布、司馬懿等魏國能人物;當然還有周瑜等吳國的人才。由此也發生了一系列流傳至今的故事,如諸葛亮三氣周瑜、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諸葛亮七擒孟獲、草船借箭等經典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也相當清晰。

劉備在三國人物中,雖然看起來是謙虛、慎重、沉穩的人,但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事實上,劉備是個頗具野心的傢伙。劉備在三顧茅廬時只是個將軍,而後來諸葛亮爲劉備打下了一片江山時,他早已盯住了國君這個位置。他見時機成熟時,偏偏來了回馬槍。對競選國君的事情遮遮掩掩,是人心有所歸,使衆人都拜倒在他的謙虛之下,好讓他安穩地登上寶座。其實當時劉備都一把年紀,可仍如曹操一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而劉備爲了讓他的蜀國江山永固,特地在白帝城向諸葛亮下了一個大圈套。當劉備臨死前時,他想到了諸葛亮的“忠”,劉備對諸葛亮可謂相當地瞭解。當然,劉備也看出劉禪的資質,知道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劉備在臨死前都諸葛亮說:“如果你覺得劉禪不是當皇帝的料,你可以廢掉劉禪,自己當皇帝。”這樣,劉備就套住諸葛亮了。這足已見出劉備的老謀深算,一句話就把舉世無雙的諸葛亮搞定了。

在說就是曹操了。曹操是個什麼養的人,大家都清楚。曹操,在我看來,是個非常有趣的人,她堪稱一代梟雄,他五十多歲時仍雄心不減,挾天子以令諸侯,仍帶兵攻打在北方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要知道,當時袁紹可是幾十萬的人馬呀。而曹操,一把年紀還帶着幾萬人去打袁紹,這咋當時的先進程度來看,這無疑是螳臂擋車,自不量力。可曹操仍毫不懼色,一場官渡之戰就決定了此戰的勝負,曹操漸漸變得壯大了,也有幾十萬人馬了,他又去打蜀吳聯軍了,可是曹操又被一個赤壁之戰給打垮了,曹操的幾十萬人被蜀吳聯軍的幾萬人給打得夾着尾巴逃回了北方。而當時知道曹操的人就納悶了:曹操不是剛用幾萬人打敗了袁紹幾十萬人嗎?怎麼曹操一有了幾十萬人又被別人幾萬人打垮了呢?難道國家就不應該有幾十萬人的軍隊嗎?這恰恰就是曹操的有趣之處。

最後要說的是孫權。在我們心裏,孫權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皇帝,也沒有大事蹟。然而,雖然孫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本事,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懂得籠絡人心。孫權是孫策的弟弟,正當孫權年少時,孫策病逝了,而孫策的兒子連話都不會說,還正在吃奶呢。所以,理應由孫權來繼位。孫權雖年少,但很精明,他心知治理國家必要的就是得人心。於是,他召來周瑜,左說右說,說他年少無知,不知治理國家,也沒什麼才學,也不知領兵打仗,反正就是把周瑜的優點搬出來,最後,孫權說了最重要的一句話——想讓周瑜來當皇帝。周瑜聽了當然喜滋滋的,但她不敢答應下來,怕惹人非議。後來孫權又表示惋惜什麼的,又加封了周瑜,這讓周瑜感覺很好,覺得孫權非常器重他,所以周瑜爲孫權盡忠打生命的終結。我看周瑜死了還想着孫權呢,這足以證明孫權人心的程度大什麼境界。

以上就是對三國三位皇帝的簡介,但話說白了,不論這三皇帝多有能耐,也沒有人能真正地統一全國,主要原因應該是他們的後代沒能耐。這可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後浪都死在沙灘上。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裏英雄如長江中的浪花一樣,這位英雄戰死沙場,另一位英雄又來了;一個浪花拍打在岸上,另一個浪花又來了。沒有對的,沒有錯的,沒有成功,沒有失敗,所有的謀士,武士,太子,五虎將,蜀,吳,魏……轉眼就不見了,唯獨留下那座座青山,和紅紅的夕陽……不正是這樣嗎?

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智絕、奸絕。今天我給大家講講義絕!

說到義絕:關雲長。我非常同意。過五關,斬六將中曹操用黃金等事物來收買他,他都一一杜絕,唯獨那隻赤兔馬。花容道他也因爲曹操以前對自己的厚情,放他一馬。關雲長的武功一等一,是五虎上將之首。什麼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都有關羽這兩個大字。要不是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他怎麼會落入這樣的程度,劉備和張飛又怎麼會死,要不,興復漢室的可能就會更上一步。

三國是一本英雄衆多的局面,我推薦大家看一看。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唱響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主題精神,同時這也是劇中人物的寫照。他們有勇有謀,有奸有詐,有忠有賢,正如書中所講,在這個分分合合的東漢末年,中國出現了三國鼎立的社會局面,常言道:“亂世出英雄”,於是這般形形色色的人物大雜燴就展現在了讀者的眼前。

歷史的車轍碾過了漢朝後期,由於統治者在鎮壓張角等人的黃巾起義過程中,中央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各個地方的官吏手中握有軍政大權,擁兵自重,三國的故事就此開始了。故事的開頭是由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拉開的序幕,層層深入,在記述歷史事件過程中把握住人物的性格,刻畫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產生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孔,讓讀者如數家珍般的拍手稱好。如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見賢思齊的蜀主劉備,紅臉的關羽,黑臉的張飛。他們“同心協力,扶危救國,上報國家,下安平民”的所作所爲歷歷在目,彷彿就發生在眼前。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7

書,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名詞;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明;書,是醫治無知的可口良藥;書,是折射社會的一面鏡子;書,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我就在這層層階梯下,留下自己的腳印。最令我難忘的,莫過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描繪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重義輕財的關羽、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奸詐無比的曹操、仁慈正義的劉備、驍勇善戰的張飛……《三國演義》還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了。

《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便是曹操了。雖然他很狡詐,也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如此之話,但我也不得不說他任用賢才,他曾經頒佈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英雄豪傑來投奔他,使曹營中“猛將如雲,謀巨四海”。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兒一聽到“張遼”二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認爲自己是最厲害的,永遠都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上演。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8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感受頗深。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從時局動亂、軍閥紛爭中崛起,一直到最後被西晉所滅的歷史故事。

在《三國演義》的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身長七尺、細眼長髯的“三絕”中的“奸絕”,沛國譙郡人曹操。

操小時候遊手好閒,他叔父見了極爲神奇,告知曹父操嵩。嵩便訓操,操恨叔父。

一天,操戲與庭院,叔父過之,操作中風狀,叔父忙稟嵩。嵩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現已愈?”操曰:“吾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誣陷吾!”嵩信其言。後凡叔父言操過,嵩概不聽。

汝南許劭,有知人之名。操過往拜之,問曰:“吾何如其人?”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也。”操聞言大喜。

操因生逢亂世,成了奸雄,可愛的奸雄。操性格開朗、大方,識人才,謹慎。

吾身邊有一位“操”也!

那天,我和她一起回家。一個人端着一盆水走了出來,好像是沒有看見我們一樣,徑直把水潑了過來。我閃開了,但她卻成了落湯雞!

我正準備衝上去質問一番,卻發現自己的手被她給抓住了!她衝我搖了搖頭,粲然一笑:“算了吧,她不一定是存心的!就放了她吧!”“好吧!既然你這個當事人發話了,那,就算了吧!”我把她往回家的路上推,“快回家換衣服啦!小心感冒了!”

她,就是我的、有菩薩般心腸的好鄰居,沈新月!

我要向二“操”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9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一鍋五味湯,裏面包含着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詭異等,也包含了人的善與惡。比如說吧,關羽是正義的化身,他勇猛且機智,對任何惡事都進行戰爭,也是最令曹操畏懼的人之一。還有那曹操用奸詐的智慧和快擇使他成爲一國霸主。古話說得好:曹操做事--乾脆利落多疑事,這對曹操來說真是恰到好處。從漢末講到三國末年蜀、魏、吳,三個國家的興起與滅亡。在其中,忠誠義士的殉國,人生的不如意,生與死的交織深深地打動了我。

每一顆“將星”的燦爛與衰敗都給這碗湯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則是那千古盛名的“諸葛亮”。我喜歡諸葛亮,並不是他擁有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泰山般堅強的毅力。“阿斗”這個人物大家都佷熟悉吧?俗話說得好:阿斗的江山--白送。他是蜀國的後主,卻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說是一個爛泥敷不上牆的人。而諸葛亮呢?他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意。儘管爛泥敷不上牆,死水成不了活水,他還是用他的生命緊抓着那似乎存在的希望。在他第一次進攻魏國,勝利遙遙在望時,阿斗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誠產生懷疑,將他召回來,結果使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儘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責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抵抗魏國,但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後,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些人可能會問:“諸葛亮傻了嗎,明知蜀國命不宜久,卻還進行無畏的反抗,這不是自討苦吃嗎?”但我認爲不是,他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一定不會放棄,因爲他至少做到“問心無愧”。他不斷地進行反抗,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他盡力了。

讀了這篇小說後,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貴在嘗試,不重要結果。諸葛亮那永不言敗的精神使我在學習路上鼓起了信心。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10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也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現了其實,諸葛亮並不聰明。

第一,諸葛亮,作爲蜀國執掌大權的宰相,他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但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經如任免一個縣官的小事,諸葛亮也要親自處理。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後來,諸葛亮死後,蜀國人才青黃不接,才造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第二, 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才,蜀國君臣平庸。“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證明;劉備死後,在諸葛亮執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卻也未能保住蜀國的江山,可見其才氣平平。

第三,諸葛亮不僅不會招賢,還不會用人,首先是關羽。(一)戰場上無情意可言,倘若在赤壁之戰中華容道上把關羽、張飛或是把關羽、趙雲兩人位置調換一下,這樣不是讓關羽還了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的不殺之恩,又可以活捉曹操,不是兩全其美麼?但是諸葛亮並沒有這樣做。他錯用關羽,結果放虎歸山,讓曹操有機會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二)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高傲,剛而自矜,有勇無謀。關羽失荊州,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兩路出兵北伐的計劃落空。其次是馬季。馬季幼熟讀兵法,好論軍計,甚爲諸葛亮所器重。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以爲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錯用馬季,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也差一點淪爲司馬懿的階下之囚。

第四,不自量力和沒有自知之明是諸葛亮最不聰明的一個表現。明知道蜀魏實力相差巨大,況且,劉備死後,蜀國元氣大傷。但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此時吳蜀已經言歸於好,但諸葛亮雖然說是和東吳聯手,卻一意孤行,獨自行動,結果屢戰屢敗。倘若吳蜀聯盟,東西夾攻司馬懿,那麼最終恐怕就不是三國歸晉了。如果說一兩次的失敗是情有可原的話,那五六次的過失,只能說是諸葛孔明的不智了。

雖然說諸葛亮在一些戰役上取得了勝利,但畢竟在統籌全局或是在一些關鍵的細節上,他畢竟是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