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年質量月主題徵文稿

2016年質量月主題徵文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質量是一種態度,不僅僅是體現在作業層,更重要的要體現在管理層,執行層。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2016年質量月主題徵文稿

  【要質量改進 需全員行動】

質量月活動是黨和國家爲了促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減少人爲因素造成的危害而發起並堅持很多年的一項利國利民的基本活動。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們新華的藥品質量在質量月活動的東風吹動下,產品質量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新華人始終秉承的兩個生命價值觀,即藥品質量關係人的生命,產品質量關係企業生命。經歷了多次風雨洗禮,始終屹立在國家藥品質量的最高點。

今年,我們公司質量月活動的主題是這樣的:“繼續推進新版GMP實施,完善並執行好SOP,改進和提高工作質量及實物質量,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並強調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本次“質量月”活動重點 從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以新版GMP實施爲契機,找出軟、硬件方面的差距並進行整改,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GMP管理水平,保證搬遷產品順利通過GMP認證,爲明年的TGA檢查和可能的FDA檢查打好基礎;二是緊緊圍繞市場顧客的需求,開展專項質量攻關活動,提高產品實物質量,提升產品的品牌影響力;三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爲根本目標,開展優質服務活動,提升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市場認知度。 要引導和動員全員增強質量意識,努力形成領導重視質量、員工追求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促進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服務質量,爲公司平穩發展做出新貢獻。

公司確立的活動主題和綱領,都是我們每個員工需要了解和迫切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離開這個綱,我們的質量工作就會散,一盤散沙,是無法制造出優質新華藥品的,特別是最近幾年,許多製藥企業被經濟利益所困,盲目追求效益,降低採購成本,先後發生了類似“齊二藥”,安徽華源生物製藥公司的克林黴素注射液事故,“毒膠囊”事件。不抓產品質量,是造成食品藥品事故發生的根本。我們新華製藥始終堅持兩個生命價值觀,圍繞公司制定的活動主題,大家心向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這樣的企業纔是摧不垮,打不倒的國家一級企業,回想當年我們新華人創國家一級企業的時候,大家沒日沒夜的整理材料,完善制度,補充規定,填補空白,那個時候,沒有人叫苦,也沒有人向組織伸手要待遇,要報酬,爲什麼?因爲大家明白這樣的道理,人心齊泰山移,只有企業興旺,纔有家庭幸福。質量過硬曾經是我們新華製藥創造國家一級企業的法寶,也將是我們克服搬遷困難,再造新華明天的利器。質量是效益的保障,效益是企業立足的基石。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們每個新華人都應該明確,也將成爲我們新華人戰勝搬遷困難,5年時間再造一個新華,實現新華夢的源動力。

  【動員全社會力量抓質量】

質量就是產品的適用性,即產品在使用時能成功地滿足用戶需要的程度。優良的產品質量是企業贏得消費者信任的關鍵,也是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產品質量事關人民生命健康財產安全,隨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品質量安全日益成爲人民羣衆最關心的問題,“如何動員全社會力量抓質量”這個命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總結。

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性

要發動全社會力量抓質量,首先,要認識到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性。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顯現並日趨嚴重。進入21世紀後,我國相繼出現多起重大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黑心棉事件”“毒大米事件”“蘇丹紅事件”“地溝油事件”“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雙匯事件”等,對相關行業發展造成了重大打擊,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危害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妨礙了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提高產品質量是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的保證,以質量開拓市場,以質量佔領市場,這是現代企業提高產品競爭能力的準則,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在現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新產品層出不窮,大大加劇了商品競爭的激烈程度。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產品質量不好,就會失去競爭力。全社會要樹立起質量就是效益、質量就是生命的理念,以優質的產品質量打造世界質量強國,纔有可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提高產品質量是企業永恆的追求。但爲什麼產品質量問題總是層出不窮,而且屢禁不止,這需要透過種種社會現象,來揭示其深層次的原因。

經濟利益的驅使。《資本論》中有一段話很貼切地描述了經營者對利潤的追求,“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大膽。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會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的法律……”經營者不顧法律約束,違反市場經濟法則,通過向消費者提供虛假信息,生產銷售假冒僞劣商品,快速獲取高額利潤,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消費者在獲取商品信息上處於劣勢,很難及時對所要購買的商品作出準確的質量判斷,不可避免地導致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機制的失靈,以致出現假冒僞劣產品不斷出現,最終導致市場秩序混亂。

責任意識的淡薄。質量問題沒有什麼難度可言,關鍵在於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工作的內在動力,責任意識決定企業和監管部門對待產品質量問題是不是主動地避免和解決。如果企業沒有質量責任意識,只是一味地追求高額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不顧消費者的安全、不顧環境的破壞、不顧經濟秩序的混亂,它所生產出的產品肯定會存在質量問題。如果質量監管部門沒有責任意識,監管過程不到位,監管方法不正確,監管目標不明確,遇到質量問題逃避責任,那麼勢必會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造成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監管體制的薄弱。政府在市場經濟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育不完善,市場體系還不健全,政府未能對市場機制進行相應地調控,對監管機構的設置不盡合理,其監管對象也未能全面覆蓋市場的各個環節,這就造成各部門之間的監管缺少協調性和連續性,造成有的問題搶着管,有的問題沒人管,部門之間互相推諉,使不法經營者有空可鑽、有機可乘。法制體系的不健全也使許多違法行爲無人追究,行政執法程序不規範,行政處罰力度不夠,社會監督機制不健全,以致在市場秩序管理環節出現脫節現象,無法有效解決產品安全問題。

動員全社會力量解決質量問題

“質量工作是全社會工程,單靠我們質檢部門孤軍作戰、埋頭苦幹是不行的,必須形成抓質量的整體合力。”支樹平局長在全國質檢系統半年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質檢系統的共識變爲全社會的共識,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力量抓質量。

第一,政府在質量安全問題上具有主導地位。

動員全社會力量抓質量,必須堅持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對質量安全工作的主導和支持,是做好質量安全工作的前提和保證。

政府要制定高效協調的質量監管體系。針對監管環節出現脫節的問題,應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求,解決部門職能越位、錯位、缺位的問題。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適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合理地建立多個質量監管機構,按照產業特點對其職能進行分工,確保職責清晰,保證監管鏈條的連續性,並保證質量監管機構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從根本上解決多個部門監管,互相推卸責任的問題。

政府要重視法制建設。交易自由、選擇自主,原本是公民生活領域的天然法則,但由於人的“理性侷限”和“市場失靈”,現如今,假冒僞劣充盈市場,全民防僞,運動打假,迫切需要合理有效地法律體系建構良好的交易環境,降低交易風險。目前,我國與產品質量相關的法律主要有《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些法律的出臺表明我國的法制建設邁出了一大步,但這不意味着人們的法制觀念普遍增強,各部門在依法行政過程中,普遍存在執法不嚴、處罰力度偏低的現象。各級執法部門必須確保把質量監督納入依法治理的範疇,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不誠信企業要嚴肅法律制約,加大處罰力度,使其真正受到法律制裁。

政府要掌握先進的檢測技術。多起質量問題的案例都是因爲沒有相應的檢測技術,很難檢測出違法添加的成分和含量,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尤其在食品行業,產品種類繁多,實驗檢測技術不能滿足指導生產和提高產品質量的需求,迫切需要政府掌握國際先進的檢測技術,及時向企業和質量監管部門提供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檢驗手段,爲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政府要做好對全社會的質量宣傳。政府應該建立有效的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傳導機制,把面向全社會的質量宣傳作爲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應提供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定期公佈產品安全信息,及時通報各種不合格產品,以便消費者能夠儘快瞭解更多更新的產品質量信息,減少因信息匱乏導致的逆向選擇,讓消費者能夠選擇貨真價實的商品,讓假冒僞劣商品無立足之地。

第二,各相關部門負有質量安全監管責任。

質檢部門對產品質量安全負有監管責任,“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是質檢工作的總結和定位,質檢系統要大力推動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努力探索質量管理新舉措,有效維護進出口商品質量,切實加強認證認可體系建設,圍繞相關法律法規營造質量氛圍,確保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技術機構的檢測能力和水平,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取得質量安全新成效,爲社會經濟發展做好助推作用。

負有質量監管責任的部門不僅僅是質檢部門,農業、林業、畜牧、環保、工商、稅務、公安、銀行等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協調,發揮整體合力,建立大質量工作格局,從而解決有的事情搶着管,有的事情無人管的問題,才能實現質量安全的全方位監管。

第三,企業是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要建立健全社會責任機制,將社會責任觀這一概念融入企業的經營決策。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企業必須牢固樹立誠信至上、以質取勝的經營理念,爲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生產者應當對其生產的產品負責,銷售者應對其銷售的產品負責,並負有連帶的賠償責任。要進一步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是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質量安全負首要責任,監督企業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度,健全產品質量追溯機制,從生產源頭杜絕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第四,羣衆和媒體對質量問題的監督責任。

確保質量安全還需要充分發揮廣大消費者羣體的監督責任,提升全民的質量意識。進一步完善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機制,暢通消費者投訴和維權渠道,支持和鼓勵消費者發揮對產品質量的監督作用,通過全民監督,使假冒僞劣產品無處遁形。要依靠新聞媒體強化輿論監督,既要對假冒僞劣產品的經營者進行監督,也要對政府和質量監督部門進行監督,加大對質量違法行爲的曝光力度,營造全社會關注質量、重視質量的良好氛圍。